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初中政治中考实行开卷正在各地陆续推开,命题角度已经逐步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化。因此,加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以探究能力为核心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政治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政治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真正需求结合起来,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的人才,这是我们的教育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陶行知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尤其在一些思想品德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要认识到,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要塑造师生之间多项式、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為方式,给学生创造充足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巧妙设置疑难问题。开启学生的创新意识
思起于疑,无疑则无思。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答疑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畅所欲言。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和引导。如:在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时,针对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问题,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你认为我们学校哪些地方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哪些地方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规定?为了学校的未来发展,作为学校的小主人,请你针对学校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些问题非常敏感,许多话是学校和老师不愿听到的,但学生非常想说出自己的心声,而且对学校的问题也有独到的见解。有的提到了老师的体罚,有的提到了一些课程应该有但是没有开设,以及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合理等,这些话乍听起来非常刺耳,但却是学生关心学校发展,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肺腑之言,对于学生的心声,我们应该认真聆听和思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有利于把我们的学校建设得更好。
三、积极倡导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例如:在教学“意志”这一内容时,我讲“愚公移山”这个典故,一个学生突然提出:“愚公这种移山的方法可取吗?”这是个发散思维的火花,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对这个求异思维的进一步讨论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接着我又将这个传说放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新背景下,让学生重新思考,学生的思维空间一下子开阔了。于是,又得出了新的答案:不怕困苦,绝不放弃自己的家园,齐心协力把自己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我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今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展和制作思想品德课件,开展思想品德学科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在农村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在教法上创新,更要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创新,应该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而不断努力探索研究,不断开拓创新,把注重学生应试能力培养转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这样,思想政治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
一、创设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陶行知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尤其在一些思想品德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要认识到,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要塑造师生之间多项式、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為方式,给学生创造充足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巧妙设置疑难问题。开启学生的创新意识
思起于疑,无疑则无思。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答疑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畅所欲言。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和引导。如:在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时,针对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问题,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你认为我们学校哪些地方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哪些地方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规定?为了学校的未来发展,作为学校的小主人,请你针对学校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些问题非常敏感,许多话是学校和老师不愿听到的,但学生非常想说出自己的心声,而且对学校的问题也有独到的见解。有的提到了老师的体罚,有的提到了一些课程应该有但是没有开设,以及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合理等,这些话乍听起来非常刺耳,但却是学生关心学校发展,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肺腑之言,对于学生的心声,我们应该认真聆听和思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有利于把我们的学校建设得更好。
三、积极倡导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例如:在教学“意志”这一内容时,我讲“愚公移山”这个典故,一个学生突然提出:“愚公这种移山的方法可取吗?”这是个发散思维的火花,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对这个求异思维的进一步讨论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接着我又将这个传说放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新背景下,让学生重新思考,学生的思维空间一下子开阔了。于是,又得出了新的答案:不怕困苦,绝不放弃自己的家园,齐心协力把自己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我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今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展和制作思想品德课件,开展思想品德学科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在农村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在教法上创新,更要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创新,应该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而不断努力探索研究,不断开拓创新,把注重学生应试能力培养转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这样,思想政治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