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天,黄河流域各省市掀起挖湖造景检查行动:检查人工湖是不是违法占用了耕地,是不是违规举债建设。从省到市,从市再到区县,任务层层分解。行动声势浩大,至今却没有曝出多少问题。
让地方政府自查,揭自己的短,难免瓜田李下,说不清楚。从我采访了解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做法违规。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镜湖为例,2012年建造,投入超过十亿元。当地政府不承认占用了耕地,辩解土地性质没有变更,土地的功能只是从种庄稼变成养鱼了。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个案。
超出合理范围建设人工湖,城市管理者不可能不清楚弊端。但项目要上马,是因为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仿佛不圈水造湖就不能带来城市发展。权力这只老虎从笼子中跑了出来,到处伤人。
经济发展了,人们有权追求有水有鱼、有草有花的城市花园生活,人工湖不失为市民放松身心的桃源之地。但在现实中,一些城市管理者过于追求人工湖规模,甚至以西湖为标杆,不顾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如果面积超不过,就在蓄水量上超过——总之要比西湖大。但在中国,西湖只有一个,虽然它不是人工湖,但钱塘江的水源源不断地调过来,维持基本水质。就这样,每年需要调水1.2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月换一次水。
西湖维护起来尚且如此麻烦,就更不要说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北方干旱地区了,在这些地区建设人工湖应该慎重。以黄河流域为例,各省市水资源缺乏,为了争夺有限的黄河水明争暗斗。这些水资源刨去其他需求后显然不能满足人工湖的需要。另外,面对太阳暴晒,人工湖超大的水面成为致命的弱点,失水速度会加剧。
可以预见的是,造湖冲动过后,最终留下的,往往是个无人问津的臭水塘。
@zongyang:有深度的报道。大家都看到很多城市在人工造湖、大修地铁、大搞城市景观亮化,而这篇文章让人看到了真实的一面,也有利于未来的决策指引。
中國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让地方政府自查,揭自己的短,难免瓜田李下,说不清楚。从我采访了解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做法违规。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镜湖为例,2012年建造,投入超过十亿元。当地政府不承认占用了耕地,辩解土地性质没有变更,土地的功能只是从种庄稼变成养鱼了。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个案。
超出合理范围建设人工湖,城市管理者不可能不清楚弊端。但项目要上马,是因为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仿佛不圈水造湖就不能带来城市发展。权力这只老虎从笼子中跑了出来,到处伤人。
经济发展了,人们有权追求有水有鱼、有草有花的城市花园生活,人工湖不失为市民放松身心的桃源之地。但在现实中,一些城市管理者过于追求人工湖规模,甚至以西湖为标杆,不顾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如果面积超不过,就在蓄水量上超过——总之要比西湖大。但在中国,西湖只有一个,虽然它不是人工湖,但钱塘江的水源源不断地调过来,维持基本水质。就这样,每年需要调水1.2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月换一次水。
西湖维护起来尚且如此麻烦,就更不要说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北方干旱地区了,在这些地区建设人工湖应该慎重。以黄河流域为例,各省市水资源缺乏,为了争夺有限的黄河水明争暗斗。这些水资源刨去其他需求后显然不能满足人工湖的需要。另外,面对太阳暴晒,人工湖超大的水面成为致命的弱点,失水速度会加剧。
可以预见的是,造湖冲动过后,最终留下的,往往是个无人问津的臭水塘。
封面反馈
@zongyang:有深度的报道。大家都看到很多城市在人工造湖、大修地铁、大搞城市景观亮化,而这篇文章让人看到了真实的一面,也有利于未来的决策指引。
中國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