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城市复合型共享空间构建策略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空间演化、人的需求、公共生活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根据研究得出相关趋势,对共享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补充。从空间的构建、个体心理的构建、公共文化的构建等方面对城市共享空间的构建提出可行性的策略方法,为相关城市的空间设计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共享空间;网络空间
  基金项目:本文系温州市哲学社會科学规划课题(18wsk219)资助;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一般项目(2019C35080)资助。
  移动信息技术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公众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理论、设计理念和手法以及城市规划学理论已无法解决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当前,依靠制度创新和信息技术发展,共享社会成为时代趋势,城市物质空间将面临巨大变化。在我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对共享空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将更广泛地结合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空间发展趋势
  城市空间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与一定的历史社会经济背景息息相关。信息技术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同样引发了城市空间的变革。近几年,城市空间的更新前沿主要集中在商业、居住、办公等室内环境空间,呈现出基于共享理念的设计趋势。商业综合体,已逐渐成为现代人主要的社交消费娱乐甚至办公场所,功能综合多样化,场地功能边界的模糊化以及公众活动的丰富性使其呈现较强的公共空间属性。在居住空间方面,共享居住模式大量兴起。起初,共享居住让人们享有更多的空间资源和情感交流,减少时间和资源成本,现在有了更多的实验性尝试。在完善空间的功能、设施和服务之外,增加社群活动,促进交往和合作,部分空间转化为青年创业空间或跨文化交往空间。在办公空间领域,随着分散型、移动型和独立型劳动者比例不断增加,从创客空间到联合办公空间再到共享办公空间,办公的场所延伸到城市的其他功能空间,包括咖啡馆、图书馆、高校、购物中心以及住宅等,发展趋势表现为成本低、灵活性高的小型办公空间需求增加,其可提供良好办公空间体验,突破专业和组织边界的限制,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发展空间。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城市大量的闲置空间和公共空间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得以活化利用,如台北市都市更新处成立的“空间资源分享平台”、韩国的“共享都市”计划等。
  二、互联网背景下人的需求
  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个人的自由和价值实现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空间作为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与个人的价值实现密切相关,一个良好的空间可以满足并引导个人价值的实现。人的需求和城市空间的更新发展变化呈螺旋上升状态,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人和空间的关系也不断迭代更新。当人本主义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提出时,城市的更新发展才开始重视“人”的需求,形成以需求为核心思想的城市可持续更新方式。信息化时代,个人需求被最大可能地尊重和满足,同时个人弱化了私有权,人们变得更愿意分享,个体价值的实现兼顾集体利益,人人参与,共建共享,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以马斯洛的需求观点为基础,结合历年来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可以将人对城市空间环境的需求关系分为五个层次:空间安全感需求(避风遮雨、躲避恶劣环境)、物理空间丰富性需求(社会交往和休憩空间环境)、精神满足需求(文化趣味、体验互动、个性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空间环境)、高层次社会理想(生态、环保、可持续的城市环境)、信息化时代的社会理想(个体价值实现和归属感,协同、互联、分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互联网与公众生活
  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消费、学习和娱乐方式,公众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公众对消费方式的个性化、多元化,工作就业的灵活化要求更加明显。当代社会对“去物质化”消费观和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的追求使得人们更愿意选择具有节能、环保、绿色经营理念的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当前“互联网+”不仅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提升着人们现实世界和网络空间的环境。娱乐、阅读、消费和休闲等网络服务充分渗透,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使得人们不用局限在固定场所,推动人们在全域互联网中能随时随地享受多元化、垂直化服务。公众生活的时空与传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公众活动在现实物质空间和虚拟网络空间的比例发生变化,网络空间的比重增大,并形成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重叠,由网络空间主导物理空间的发展趋势。
  四、复合型共享空间的特质
  (一)公共空间和共享空间的关系
  城市公共空间,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的空间,是相对于私人空间和单位空间的公共空间,是个体交往、活动、娱乐、休闲的载体,是体现社会的公正、宽容、精神自由的场所[1]。由于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公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空间、公共空间在衰落,大部分的社会空间和公共空间功能被网络空间取代。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向城市空间索取更多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开始逐渐成为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最重要的城市空间[2]。共享使得原本基于产权的固化的空间边界发生改变,公共与私密的界限逐渐模糊。共享扩大了个人的活动边界,很多原本私密的城市空间成为公共空间。可以说,共享空间是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对公共空间概念的延续和拓展,包含且不限于公共空间范畴和内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更高层次的一种空间价值观以及社会价值观,是一种新的社会关系的塑造过程。
  (二)复合型共享空间的内涵
  1.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叠合
  现如今公众生活的社交需求基本通过互联网完成,这种虚拟空间的交往和实体地点空间的交往联系在一起后,形成了一种新的空间状态。不受时空限制,以互联状态的链接把网络空间里的地点和人与物理空间的地点联系起来,人流重新汇集,人与人、人与空间的关系最终以一种跨空间社区的形式存在。   2.私有向公有的弹性转化
  共享空间包含了公共空间以及私有空间、单位空间所有权者分享出的空间。哈维认为,“共享空间”本身即是一种创造共享资源的社会实践[3]。对城市空间而言,共享实现了现在过度累积造成的“浪费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分享,将其转化为新的共享资本,旨在消除产品和空间“占有权”的过度关注,回归“使用权”的本源意义,实现物尽其用[4]。
  3.功能与边界的融合
  借助信息化技术,空间的信息流通能力增强,形成无边界空间。主要表现为单一空间可适用于多样化功能需求,不同功能空间之间具有弹性边界,公共与私密的界限可变性。共享空间不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也为多样化群体在空间上的集合提供了可能性,复杂的社会关系相互碰撞,并因此促进空间活化[5]。
  五、复合型共享空间构建策略方法
  (一)空间的构建
  1.构建共享空间网格
  借助大数据分析,基于新兴网络媒介与互动平台形成的网络社会空间,从网络社区用户关系去分析社会关系网络,以网络社交影响力强弱关系来确定共享空间的潜在选择地,通过“地点链接”开始,将物理地点和虚拟地点,以“再社区化”形式呈现,进而形成城市的共享空间网格。
  2.提升现有公共资源
  完善和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用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对公共空间进行智能化升级,开放共享数据平台。
  3.空间资源协同供给
  统筹政府、市场、个人等多元共享资源提供者,整合城市闲置空间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供需匹配,提高资源的使用率,解决空间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二)个体心理的构建
  有研究表明,互联网自身的特性,可能导致人的思维模式或心理状态发生改变,使得个体在这一新的空间呈现许多新特点[6]。共享空间网络的构建,使得现实物质世界和虚拟网络世界融合得更加紧密,也让身处这个时代的人,其心理体验变得更为复杂。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人们更易于参与社群,表达自己的想法,拥有更好的人际交往,但是同时网络化生存的个体精神上对网络群落的依赖、对物理居住空间的疏离也会加重其孤独感和虚无感。现阶段,需要在互联网心理学研究基础上,结合共享社会时代所面临的新问题,正确处理好人与虚拟网络空间、现实物理空间的关系,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增进人际交往、促进个性完善方面的积极作用,减少负面影响,从而构建积极、健康的个体心理。
  (三)公共文化的构建
  政府可通过宣传、舆论、教育等方式,让民众的共享文明意识、共建共享价值观、公共理性与公共精神等深入人心,宣示公有价值,确立公有价值的权威,增进人际认同,形成一种社会氛围,并通过相关的制度与法律规范确立下来,使之成为高于个人价值选择的共有价值体系。加强城市文化设施体系建设,鼓励引入更多市场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社群及各种社会组织,让民众自由地参与社群活动,尽量发挥民众自治的作用,尽可能让民众进行自我管理,减少政府干预。
  参考文献:
  [1]吴燕民.公共空间的演变与现状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7(1):44-49.
  [2]何凌华.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公共空间的重构与设计[J].城市规划,2016(9):97-104.
  [3]戴维·哈维.叛逆的城市[M].叶齐茂,倪晓晖,译.商务印书馆,2014:30.
  [4]张宇星.城中村作为一种城市公共资本与共享资本[J].时代建筑,2016(6):15-21.
  [5]王晶.ICT影响下共享空间的兴起:机制、趋势与应对[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持續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49.
  [6]周涛,丁道群.互联网心理学研究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3):88-91.
  作者单位:
  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从职业学校化学教材改革的现状、现行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材的缺陷出发,阐明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学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并就教材如何改革进行探讨,其重要性原则应体现基础性、科学
牙根吸收是牙齿正畸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常导致矫治失败.笔者仔细分析其发病原因,总结出一些预防的措施,报告如下:
介绍了一种在局域网上实时传输视频的策略,并给出实现方法,该方法可成功地应用于远程视频集散监控系统中.
由于分散生产、专业化程度不高,钢筋工程长期以来一直是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一个工序。本文探讨了实现钢筋工程专业化施工的一条可行途径:利用在制造
目的:探讨乳牙釉质氟元素的分布及其与龋病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测量35个离体的下颌乳中切牙唇舌面之不同深度的牙釉质氟含量,比较分析无龋组与有龋组牙
水相中制得四个硝酸稀土盐与甘氨酸的配合物,通式为RE(Gly)_4·(NO_3)_3·H_2O(RE=Dy、Er、Yb、Y;Gly=Glycine)。通过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谱及x光粉末
目的讨论细菌性痢疾的鉴别诊断。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有全身中毒
以Bent函数为基础,给出一种高非线性度平衡相关免疫函数的构造方法.
利用比较称重法研究了有金属网存在时超声水槽超声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网的存在降低了处理时的洗净率,没有发现局部处理效果改善的现象。
使用吐温80分别分散纳米ZnO,Si3N4,Fe3O4,ZrC和SiO2颗粒,然后将其添加到化学镀铜液中对涤纶织物进行不同纳米颗粒化学复合镀铜,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议、X射线衍射仪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