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西部地区频发的大型地震以及各类余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如何应对突发地震,减轻和挽救人民生命财产成为各行各业学习研究重点。空管工作作为空中交通枢纽中心,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存自身,保障空中航空器安全着路;在地震后为抗震救灾提供空中救援保障是本文探讨的重点,这一研究对于民航空管应对紧急突发情况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空管;地震;应急;空中救援;措施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91-01
引言
近年来在我国西部地区频发的大型地震以及各类余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如何应对突发地震,减轻和挽救人民生命财产成为大家学习研究重点。由于航空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其地震应急措施可用性不是特别的安全。面临突发性大型自然灾害,空管人员和工作设备都经历严格考验,普及地震逃生知识和建立完善的地震应急措施迫在眉睫。在地震发生以后,由于地震对于地面道路都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上现代航空运输的发达和它自身快捷的特点,使得空中救援在各类紧急救灾中作用愈来愈大,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空管部门的管制保障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空中应急救援立体航路图成为保障灾后救援的空中生命线,空管工作就是要保障这条生命线的安全,快速,高效。本文主要就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
1 地震对空管工作和人员设备的影响以及地震应急措施。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它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料,破坏性大等特点,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掌握一定的地震逃生知识。在工作中,我们要提前制定相应的地震应急措施。对于空管行业的管理,一定要在运行之前制定一个可实行的、严格的、安全的地震应急措施制度,这样才可以在地震等紧急事情发生时有一个可根据的实行手册。当然,这种措施绝对要杜绝表面现象,制度不仅是要写在规范手册上的,而是要每个人都自觉遵守的规章制度,并且在日常生活管理中也要严格的执行其要求。这样才能在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采取正确行动,最大程度保护自身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大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根据空管工作场所特点,空管人员可以迅速地躲在桌下,通报空中所有飞机地面发生大地震,飞机保持高度盘旋等待,落地飞机复飞到等待点等待,必要时通报飞机联系备用频率,工作人员撤离到厕所或者门框等相对安全的地区,撤离建筑物时不要拥挤惊慌,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大地震所产生的振动对空管设备有巨大的破坏力,容易造成设备摔坏,线路断裂,电源供给终止等;空管工作对设备依赖大,为了应对因大地震造成的地空通讯和雷达监视系统双重失效以及电源供应停止,应该建立备份通讯系统和雷达系统,备用电源以用于紧急发电。便携式陆空通讯设备,应急箱,安全帽等设备放在工作场所指定地点。工作场所重要设备要进行加强和固定,尽量放在低矮处,以免晃动摔坏。
2 地震后空管工作的重点和空中救援保障工作的开展
一般在大地震发生后,长时间内都有余震发生,这对从第一次地震波中死里逃生的人们造成极大的恐慌和心理负担。根据2008年汶川地震资料显示,在地震发生后,地面通讯基本完全失效,陆空通讯地面基站部分信号断续,雷达信号不稳定,机场跑道,导航台等设备有不同程度损坏。无法确定飞机位置和状态,地面通讯失效完全无法与相邻单位联系,这些都给空管工作带来重大考验。由于汶川地震主要受灾区地处山区,地面道路交通受地震破坏严重,地面救援受阻。在灾后救援黄金72小时,空中救援成为唯—选择,空管工作是空中救援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地震发生后,空管部门应该启用应急预案,首先利用备用通讯设备安排空中飞机备降或者返航,在地面通讯失效的情况下可通过飞机向相邻管制单位沟通协调,组织检查人员设备,建筑物和机场导航设备受损情况,必要情况撤离建筑物,在空地上建立临时空管指挥中心,暂时关闭机场等措施。在空中救援中,空管人员要充分了解航路地形和飞机性能,天气情况等,调配其他航班飞行,保障空中救援的顺畅进行,随时与机组联系,了解地震现场情况,提供机组相关资料,并把机组报告情况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以便各类救灾资源合理配置,最大程度挽回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另外,应该要注意安排管制员合理休息,地震对每个人都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和负担,对管制员家庭成员安全情况也应有所了解,以免个人状态影响空中救援工作开展。
3 空管地震应急措施模型以及风险评估
空管工作中对地震应急措施的制定要看其的可靠性,根据应急措施手册,参考汶川地震双流机场灾后应急措施成效,制定如下针对空管地震应急风险评估初步模型:
4 加强空管地震应急人员和设备专业化建设
我国民航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措施和空中救援还不成熟,空管单位要注重这方面的人才教育和培养,在高校教育中应该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保障空中交通运输的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
[1]日本地震逃生手册中文版
[2]吴凡,美国地震风险评估中灾害模型的探讨[J],灾害学,2012年03期
[3]金庆昕,民航空管系统启动应急措施全力确保地震灾区航路畅通[J],空中交通管理,2008,05:4-4
[4]任小松,我国民航空管应急能力现状与抗突发事件对策[J],中国民用航空[J],2012,02,13-14
[关键词]空管;地震;应急;空中救援;措施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91-01
引言
近年来在我国西部地区频发的大型地震以及各类余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如何应对突发地震,减轻和挽救人民生命财产成为大家学习研究重点。由于航空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其地震应急措施可用性不是特别的安全。面临突发性大型自然灾害,空管人员和工作设备都经历严格考验,普及地震逃生知识和建立完善的地震应急措施迫在眉睫。在地震发生以后,由于地震对于地面道路都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上现代航空运输的发达和它自身快捷的特点,使得空中救援在各类紧急救灾中作用愈来愈大,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空管部门的管制保障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空中应急救援立体航路图成为保障灾后救援的空中生命线,空管工作就是要保障这条生命线的安全,快速,高效。本文主要就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
1 地震对空管工作和人员设备的影响以及地震应急措施。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它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料,破坏性大等特点,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掌握一定的地震逃生知识。在工作中,我们要提前制定相应的地震应急措施。对于空管行业的管理,一定要在运行之前制定一个可实行的、严格的、安全的地震应急措施制度,这样才可以在地震等紧急事情发生时有一个可根据的实行手册。当然,这种措施绝对要杜绝表面现象,制度不仅是要写在规范手册上的,而是要每个人都自觉遵守的规章制度,并且在日常生活管理中也要严格的执行其要求。这样才能在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采取正确行动,最大程度保护自身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大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根据空管工作场所特点,空管人员可以迅速地躲在桌下,通报空中所有飞机地面发生大地震,飞机保持高度盘旋等待,落地飞机复飞到等待点等待,必要时通报飞机联系备用频率,工作人员撤离到厕所或者门框等相对安全的地区,撤离建筑物时不要拥挤惊慌,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大地震所产生的振动对空管设备有巨大的破坏力,容易造成设备摔坏,线路断裂,电源供给终止等;空管工作对设备依赖大,为了应对因大地震造成的地空通讯和雷达监视系统双重失效以及电源供应停止,应该建立备份通讯系统和雷达系统,备用电源以用于紧急发电。便携式陆空通讯设备,应急箱,安全帽等设备放在工作场所指定地点。工作场所重要设备要进行加强和固定,尽量放在低矮处,以免晃动摔坏。
2 地震后空管工作的重点和空中救援保障工作的开展
一般在大地震发生后,长时间内都有余震发生,这对从第一次地震波中死里逃生的人们造成极大的恐慌和心理负担。根据2008年汶川地震资料显示,在地震发生后,地面通讯基本完全失效,陆空通讯地面基站部分信号断续,雷达信号不稳定,机场跑道,导航台等设备有不同程度损坏。无法确定飞机位置和状态,地面通讯失效完全无法与相邻单位联系,这些都给空管工作带来重大考验。由于汶川地震主要受灾区地处山区,地面道路交通受地震破坏严重,地面救援受阻。在灾后救援黄金72小时,空中救援成为唯—选择,空管工作是空中救援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地震发生后,空管部门应该启用应急预案,首先利用备用通讯设备安排空中飞机备降或者返航,在地面通讯失效的情况下可通过飞机向相邻管制单位沟通协调,组织检查人员设备,建筑物和机场导航设备受损情况,必要情况撤离建筑物,在空地上建立临时空管指挥中心,暂时关闭机场等措施。在空中救援中,空管人员要充分了解航路地形和飞机性能,天气情况等,调配其他航班飞行,保障空中救援的顺畅进行,随时与机组联系,了解地震现场情况,提供机组相关资料,并把机组报告情况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以便各类救灾资源合理配置,最大程度挽回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另外,应该要注意安排管制员合理休息,地震对每个人都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和负担,对管制员家庭成员安全情况也应有所了解,以免个人状态影响空中救援工作开展。
3 空管地震应急措施模型以及风险评估
空管工作中对地震应急措施的制定要看其的可靠性,根据应急措施手册,参考汶川地震双流机场灾后应急措施成效,制定如下针对空管地震应急风险评估初步模型:
4 加强空管地震应急人员和设备专业化建设
我国民航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措施和空中救援还不成熟,空管单位要注重这方面的人才教育和培养,在高校教育中应该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保障空中交通运输的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
[1]日本地震逃生手册中文版
[2]吴凡,美国地震风险评估中灾害模型的探讨[J],灾害学,2012年03期
[3]金庆昕,民航空管系统启动应急措施全力确保地震灾区航路畅通[J],空中交通管理,2008,05:4-4
[4]任小松,我国民航空管应急能力现状与抗突发事件对策[J],中国民用航空[J],2012,0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