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22岁的中国少年,穿着土黄色的西装,头发翘起,青涩地出现在休斯敦国际机场。他架起一座桥梁,让中国人更了解美国篮球、更了解美国,也让美国人更了解中国。在那些岁月里,他的身影如此巨大。
“终于还是结束了”
“我曾经说过,有一天我的篮球职业生涯结束了,我希望那只是个逗号,不是句号。今天,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但我没有离开心爱的篮球。我的生活还在继续,我还是姚明。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远远没有到画上句号的那一天。”
7月20日下午,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姚明身着深色西装,面带微笑,眼望台下挚爱的父母妻女,一如既往般冷静且内敛地,正式宣布退役。
姚之队为他选择了一个恰当的告别语,“明谢”,听起来并不怎么伤感。不过8分钟演说之后,人们纷纷走上台与姚明合影的间歇,他终于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悄悄转身抹去泪水。
这就是姚明。从2002年站在NBA的年度选秀场开始,这个身高2米26的大个子就一步步超出体育本身的范畴,身负越来越多的标签与责任,一边适应着NBA这个巨大的利益结合体,一边成为他的国家和这个时代的象征。最少的锋芒,最安全的形象,就像《休斯敦纪事报》专栏作家杰罗米·所罗门评价的那样,姚明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大使。专注,勤奋,智慧。他从未上过八卦新闻,或者惹上官司。他是闪耀的明星。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他”。
这个“闪耀的明星”其实没有太多朋友,那种在内心里真正可以和他平起平坐,正直,而且热爱篮球的朋友。2009年,姚明希望重回火箭队的穆托姆博大叔能有个完美终结,可当年4月季后赛刚开始,大叔就受伤倒下了。
似乎谁也猜不透一个伟大中锋的职业命运究竟会是怎样的。才三个月后,火箭队主场迎战湖人队。穆大叔倒下时那句“姚,你得坚强”似乎还在耳边,一条最初只是细如发丝的骨裂就顽固地缠上姚明左踝。伤病让姚明“怎么都乐观不起来”,他从此陷入退役还是坚守的纠结之中。
“接受手术时,医生就告诉我,不敢保证以后我能够完全恢复健康……但我当时还是想尽量试一试……后来我确实做到了,只可惜只打了5场比赛就再次受伤。于是我告诉自己说,好吧,也只能这样了。我宁愿自己走着离开赛场,而不是被别人抬下去……”
虽然“最不舍得在篮球场上全力奔跑的那种感觉”,姚明还是带着对自己身体的失望,运动前景的渺茫,尽量快地咽下了职业生涯无奈结束所带来的痛苦,在一场空前盛大的退役发布会上,笑着伤别离,然后开始另一条路。
有谁知道姚明不是希望默默告别呢。
哪个姚明更伟大?
著名篮球评论员、新华社记者徐济成在主持“明谢”发布会时,用了一个有史以来最简单的开场白:“今天没有新闻,只有心情。”中国男篮前国家队队长孙军也对媒体说,“姚明退役有点早,非常可惜。”
人们不舍姚明离去,但又无可奈何。
姚明1980年出生在上海,4岁时有了自己的第一颗篮球,9岁进入徐汇区少体校,14岁进入上海青年队,16岁背上父亲当年的号码,代表上海队比赛。1999年亚锦赛是姚明进入国家队后第一次正式比赛。赛后合影中,瘦弱的他站在最后面,重重身影遮挡着这个日后赛场中央最闪耀的年轻人。2002年,姚明带领家乡球队上海队赢得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总冠军,又以选秀状元的身份进入NBA,与此同时也逐步成长为中国篮球的领军人物和精神核心。
实际上,NBA星探早就看中了姚明,“能投、能传、能封盖,也能带球推进,这在中锋里是不多见的。”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有国外的老教练说:“把姚明给我,3年之后他会是一个更出色的萨博尼斯(立陶宛籍篮球运动员,在1995-1996赛季加盟NBA波特兰开拓者队,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世界上最优秀的中锋之一’)。”
当时,姚明还被一些外国媒体称为“中国第八大奇迹”,“中国的移动长城”。2000年12月,登上国际著名杂志ESPN封面的姚明被评为全球最有发展潜力的体育新星。2002年6月,在NBA的年度选秀大会上,休斯敦火箭队用“状元签”选定了姚明,NBA历史上第一位来自美国以外的国际球员“状元秀”诞生了。
姚明到NBA的第一场正式比赛在印第安纳的康塞科老球馆,球员通道很窄。“跑过那窄窄的通道,尽头就是球场。从通道一出来,眼前特别亮,突然之间变得豁然开朗,所有灯光都照在这个球场上,照在你身上,感觉一下子就懵了。”
那天晚上,姚明只得了0分、2个篮板。
“大多数人根本无法体会姚明在刚刚进入NBA时所承受的压力,这不仅是语言不通带来的障碍,还因为他是状元秀,他承载着太多人的期望……”2011年7月,听到姚明退役的消息后,姚明的昔日恩师、火箭队前主帅范甘迪感到非常难过,“人们总是说姚明很不错。但其实这样的评价远远不够,姚明是具备统治力的……在他的年龄段里,他就是最好的中锋。”
姚明宣布退役后,NBA总裁斯特恩在书面致辞中说,自从2002年以状元秀身份进入NBA以来,“他在赛场上的统帅力、谦逊的态度,以及对慈善事业的不懈努力,使他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爱戴的球员。”虽然这评价听起来有些像客套话,但确实是一个多面斐然的姚明弥补了持续伤病所带来的场上的遗憾。
从2005年休斯敦“姚餐厅”开业,姚明和姚之队共同编织起一张规模颇大的商业网络,连续8年高居福布斯中国名人收入排名榜榜首;2008年汶川地震后,姚明成立“姚明基金会”帮助灾区校园重建;2009年,他收购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成为上海大鲨鱼队的老板。最近,媒体更是勾画出了姚明商业投资六大版图,涵盖网站、股票、酒店、餐饮、健身和球队,他作为初始投资人的“巨鲸音乐网”正在谋求美国上市,而这被视为姚明商业网络最新的兴奋点。
对于更多不懂篮球的普通人来说,“姚明”的意义更在于,他是新世纪巍然崛起的中国精神的象征,是成长在中国的大时代中的巨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身材巨大的姚明一手擎旗,一手牵着小林浩走入鸟巢会场;2010年,他以“世博会形象大使”的身份振臂呼吁更多明星名人和爱心人士推广上海世博会。姚明已然成为中国文化和精神最好的国际化名片。他不仅凭借着一个依靠自身天赋和勤勉实现梦想的故事在美国人中引起共鸣,友善、谦逊而不乏幽默的性格特点更让美国与世界看到一个开放、从容、积极向上的自信的中国。
正如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曾在姚明NBA生涯的第三年时,发表过的评价所说:“东方和西方即中国和全世界的融合,很可能成为21世纪的决定性碰撞。也许没有哪个人比姚明更能代表这种大融合……中国的迅速崛起和跨国资本主义的扩张彻底改变了这位25岁明星的命运。他真的可以被视作全球化之子。”
没有姚明,世界怎么办?
在美国,不喜欢姚明的人被称为“YAO HATER”,国人译为“姚黑”,是指不那么“粉”姚明的人。实际上,大多数中国“姚黑”也会为姚明喝彩,但如果“一定要把对一个球员的喜好上升到民族主义的高度,硬要把用强烈个人情绪塑造出的完美姚明形象强加给每一个人”,那么,“姚蜜”有多甜,“姚黑”就有多深。
“姚黑”们的理性不无道理。从职业体育的比赛成绩来看,姚明带领国家队也只是进入世界八强;而直到宣布退役,姚明都没能带领火箭队杀进过西部决赛,距离总决赛更是遥远。不论怎样,没能拿到“总冠军戒指”总是让姚明的职业生涯多少显得有些遗憾,而对于入选斯普林菲尔德市的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姚明也显得不是那么自信,“让别人说去吧。这是一个非常高尚的荣誉,这不是靠投票投出来的。所以,随缘吧。”
更多的分析者则非“蜜”也非“黑”,而是在商业社会无限发达的大背景下,更愿意把姚明看作一个商标,“一个背负着各种商业合同的大型公仔”。就像好莱坞成就了“功夫熊猫”一样,不少人认为正是NBA成就了姚明。当然,作为回报,姚明也为NBA打开了东方市场,而这是NBA最为成功的海外市场。
“很多人对姚明充满好奇。”曾在ESPN市场部任职的戴利在姚明刚去NBA时接受采访时说,“和规规矩矩从大学打到NBA的美国孩子不同,姚明来自于神秘的中国,他散发出的异域风情令人着迷。”
对于喧哗热闹的NBA来说,令人着迷的更是姚明身后数以亿计的中国消费者。NBA.COM网站随之在中国落地,中国内地转播NBA的电视台大增,休斯敦的丰田中心经常被中国产品广告打扮得像是国内赛场……NBA为中国人描绘了一个极为辉煌的图画,而姚明就是NBA国际化这场“长久繁荣”的催化剂。
对于中国体育明星代言市场来说,姚明退役了,谁又能替代这个中国头号体育明星和NBA国际化领路人的位置呢?
美国《纽约时报》更直言不讳表示,中国目前还找不出姚明的接班人。这意味着小巨人的离开,将在很大程度上关闭中国通向NBA的窗口。如果未来几年仍没有其他中国球员能在NBA立足,那中国篮球在世界球迷心目中的地位,也势必会大幅滑坡。更不客气的说法是,“姚明的巨大光环使得中国篮球忽视了他们的国家体育体系的种种弊端,最近几年缺少自我改变的紧迫性和坚决性”。
资深体育人、《体坛周报》副社长颜强也这么认为:“姚明是中国体育一段基因突变的成果,但是在整体水准还很低的情况下,姚明蹿升得太快太高,让我们在不断仰望他的同时,忘记了拍手中的篮球。姚明退役,功德圆满。偶像消失的中国体育,苍白依旧。”
不论怎样,姚明和世界都需要适应彼此身份的不断变化。正如常年驻美跟随火箭队的资深记者王猛在《平视姚明》一书中写道,至少在一代人的记忆中,会清晰刻画着这样的故事:
一个22岁的中国少年,穿着土黄色的西装,头发翘起,青涩地出现在休斯敦国际机场。他架起一座桥梁,让中国人更了解美国篮球、更了解美国,也让美国人更了解中国。在那些岁月里,他的身影如此巨大。
“终于还是结束了”
“我曾经说过,有一天我的篮球职业生涯结束了,我希望那只是个逗号,不是句号。今天,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但我没有离开心爱的篮球。我的生活还在继续,我还是姚明。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远远没有到画上句号的那一天。”
7月20日下午,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姚明身着深色西装,面带微笑,眼望台下挚爱的父母妻女,一如既往般冷静且内敛地,正式宣布退役。
姚之队为他选择了一个恰当的告别语,“明谢”,听起来并不怎么伤感。不过8分钟演说之后,人们纷纷走上台与姚明合影的间歇,他终于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悄悄转身抹去泪水。
这就是姚明。从2002年站在NBA的年度选秀场开始,这个身高2米26的大个子就一步步超出体育本身的范畴,身负越来越多的标签与责任,一边适应着NBA这个巨大的利益结合体,一边成为他的国家和这个时代的象征。最少的锋芒,最安全的形象,就像《休斯敦纪事报》专栏作家杰罗米·所罗门评价的那样,姚明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大使。专注,勤奋,智慧。他从未上过八卦新闻,或者惹上官司。他是闪耀的明星。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他”。
这个“闪耀的明星”其实没有太多朋友,那种在内心里真正可以和他平起平坐,正直,而且热爱篮球的朋友。2009年,姚明希望重回火箭队的穆托姆博大叔能有个完美终结,可当年4月季后赛刚开始,大叔就受伤倒下了。
似乎谁也猜不透一个伟大中锋的职业命运究竟会是怎样的。才三个月后,火箭队主场迎战湖人队。穆大叔倒下时那句“姚,你得坚强”似乎还在耳边,一条最初只是细如发丝的骨裂就顽固地缠上姚明左踝。伤病让姚明“怎么都乐观不起来”,他从此陷入退役还是坚守的纠结之中。
“接受手术时,医生就告诉我,不敢保证以后我能够完全恢复健康……但我当时还是想尽量试一试……后来我确实做到了,只可惜只打了5场比赛就再次受伤。于是我告诉自己说,好吧,也只能这样了。我宁愿自己走着离开赛场,而不是被别人抬下去……”
虽然“最不舍得在篮球场上全力奔跑的那种感觉”,姚明还是带着对自己身体的失望,运动前景的渺茫,尽量快地咽下了职业生涯无奈结束所带来的痛苦,在一场空前盛大的退役发布会上,笑着伤别离,然后开始另一条路。
有谁知道姚明不是希望默默告别呢。
哪个姚明更伟大?
著名篮球评论员、新华社记者徐济成在主持“明谢”发布会时,用了一个有史以来最简单的开场白:“今天没有新闻,只有心情。”中国男篮前国家队队长孙军也对媒体说,“姚明退役有点早,非常可惜。”
人们不舍姚明离去,但又无可奈何。
姚明1980年出生在上海,4岁时有了自己的第一颗篮球,9岁进入徐汇区少体校,14岁进入上海青年队,16岁背上父亲当年的号码,代表上海队比赛。1999年亚锦赛是姚明进入国家队后第一次正式比赛。赛后合影中,瘦弱的他站在最后面,重重身影遮挡着这个日后赛场中央最闪耀的年轻人。2002年,姚明带领家乡球队上海队赢得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总冠军,又以选秀状元的身份进入NBA,与此同时也逐步成长为中国篮球的领军人物和精神核心。
实际上,NBA星探早就看中了姚明,“能投、能传、能封盖,也能带球推进,这在中锋里是不多见的。”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有国外的老教练说:“把姚明给我,3年之后他会是一个更出色的萨博尼斯(立陶宛籍篮球运动员,在1995-1996赛季加盟NBA波特兰开拓者队,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世界上最优秀的中锋之一’)。”
当时,姚明还被一些外国媒体称为“中国第八大奇迹”,“中国的移动长城”。2000年12月,登上国际著名杂志ESPN封面的姚明被评为全球最有发展潜力的体育新星。2002年6月,在NBA的年度选秀大会上,休斯敦火箭队用“状元签”选定了姚明,NBA历史上第一位来自美国以外的国际球员“状元秀”诞生了。
姚明到NBA的第一场正式比赛在印第安纳的康塞科老球馆,球员通道很窄。“跑过那窄窄的通道,尽头就是球场。从通道一出来,眼前特别亮,突然之间变得豁然开朗,所有灯光都照在这个球场上,照在你身上,感觉一下子就懵了。”
那天晚上,姚明只得了0分、2个篮板。
“大多数人根本无法体会姚明在刚刚进入NBA时所承受的压力,这不仅是语言不通带来的障碍,还因为他是状元秀,他承载着太多人的期望……”2011年7月,听到姚明退役的消息后,姚明的昔日恩师、火箭队前主帅范甘迪感到非常难过,“人们总是说姚明很不错。但其实这样的评价远远不够,姚明是具备统治力的……在他的年龄段里,他就是最好的中锋。”
姚明宣布退役后,NBA总裁斯特恩在书面致辞中说,自从2002年以状元秀身份进入NBA以来,“他在赛场上的统帅力、谦逊的态度,以及对慈善事业的不懈努力,使他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爱戴的球员。”虽然这评价听起来有些像客套话,但确实是一个多面斐然的姚明弥补了持续伤病所带来的场上的遗憾。
从2005年休斯敦“姚餐厅”开业,姚明和姚之队共同编织起一张规模颇大的商业网络,连续8年高居福布斯中国名人收入排名榜榜首;2008年汶川地震后,姚明成立“姚明基金会”帮助灾区校园重建;2009年,他收购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成为上海大鲨鱼队的老板。最近,媒体更是勾画出了姚明商业投资六大版图,涵盖网站、股票、酒店、餐饮、健身和球队,他作为初始投资人的“巨鲸音乐网”正在谋求美国上市,而这被视为姚明商业网络最新的兴奋点。
对于更多不懂篮球的普通人来说,“姚明”的意义更在于,他是新世纪巍然崛起的中国精神的象征,是成长在中国的大时代中的巨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身材巨大的姚明一手擎旗,一手牵着小林浩走入鸟巢会场;2010年,他以“世博会形象大使”的身份振臂呼吁更多明星名人和爱心人士推广上海世博会。姚明已然成为中国文化和精神最好的国际化名片。他不仅凭借着一个依靠自身天赋和勤勉实现梦想的故事在美国人中引起共鸣,友善、谦逊而不乏幽默的性格特点更让美国与世界看到一个开放、从容、积极向上的自信的中国。
正如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曾在姚明NBA生涯的第三年时,发表过的评价所说:“东方和西方即中国和全世界的融合,很可能成为21世纪的决定性碰撞。也许没有哪个人比姚明更能代表这种大融合……中国的迅速崛起和跨国资本主义的扩张彻底改变了这位25岁明星的命运。他真的可以被视作全球化之子。”
没有姚明,世界怎么办?
在美国,不喜欢姚明的人被称为“YAO HATER”,国人译为“姚黑”,是指不那么“粉”姚明的人。实际上,大多数中国“姚黑”也会为姚明喝彩,但如果“一定要把对一个球员的喜好上升到民族主义的高度,硬要把用强烈个人情绪塑造出的完美姚明形象强加给每一个人”,那么,“姚蜜”有多甜,“姚黑”就有多深。
“姚黑”们的理性不无道理。从职业体育的比赛成绩来看,姚明带领国家队也只是进入世界八强;而直到宣布退役,姚明都没能带领火箭队杀进过西部决赛,距离总决赛更是遥远。不论怎样,没能拿到“总冠军戒指”总是让姚明的职业生涯多少显得有些遗憾,而对于入选斯普林菲尔德市的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姚明也显得不是那么自信,“让别人说去吧。这是一个非常高尚的荣誉,这不是靠投票投出来的。所以,随缘吧。”
更多的分析者则非“蜜”也非“黑”,而是在商业社会无限发达的大背景下,更愿意把姚明看作一个商标,“一个背负着各种商业合同的大型公仔”。就像好莱坞成就了“功夫熊猫”一样,不少人认为正是NBA成就了姚明。当然,作为回报,姚明也为NBA打开了东方市场,而这是NBA最为成功的海外市场。
“很多人对姚明充满好奇。”曾在ESPN市场部任职的戴利在姚明刚去NBA时接受采访时说,“和规规矩矩从大学打到NBA的美国孩子不同,姚明来自于神秘的中国,他散发出的异域风情令人着迷。”
对于喧哗热闹的NBA来说,令人着迷的更是姚明身后数以亿计的中国消费者。NBA.COM网站随之在中国落地,中国内地转播NBA的电视台大增,休斯敦的丰田中心经常被中国产品广告打扮得像是国内赛场……NBA为中国人描绘了一个极为辉煌的图画,而姚明就是NBA国际化这场“长久繁荣”的催化剂。
对于中国体育明星代言市场来说,姚明退役了,谁又能替代这个中国头号体育明星和NBA国际化领路人的位置呢?
美国《纽约时报》更直言不讳表示,中国目前还找不出姚明的接班人。这意味着小巨人的离开,将在很大程度上关闭中国通向NBA的窗口。如果未来几年仍没有其他中国球员能在NBA立足,那中国篮球在世界球迷心目中的地位,也势必会大幅滑坡。更不客气的说法是,“姚明的巨大光环使得中国篮球忽视了他们的国家体育体系的种种弊端,最近几年缺少自我改变的紧迫性和坚决性”。
资深体育人、《体坛周报》副社长颜强也这么认为:“姚明是中国体育一段基因突变的成果,但是在整体水准还很低的情况下,姚明蹿升得太快太高,让我们在不断仰望他的同时,忘记了拍手中的篮球。姚明退役,功德圆满。偶像消失的中国体育,苍白依旧。”
不论怎样,姚明和世界都需要适应彼此身份的不断变化。正如常年驻美跟随火箭队的资深记者王猛在《平视姚明》一书中写道,至少在一代人的记忆中,会清晰刻画着这样的故事:
一个22岁的中国少年,穿着土黄色的西装,头发翘起,青涩地出现在休斯敦国际机场。他架起一座桥梁,让中国人更了解美国篮球、更了解美国,也让美国人更了解中国。在那些岁月里,他的身影如此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