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21世纪,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条件,与课堂教学相比,它直接提供了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场所。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近年来各高校依据实验室发展规划,逐步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优化实验室布局结构,多渠道筹资改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修订教学计划,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我就本人在《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实验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与建议与大家分享,共同促进该课程的建设。
让部分实验内容走出实验室,走向牧场、畜舍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畜牧专业的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与生产实践结合非常精密,其中的实验内容包括,畜舍气温、气湿、气流、温度等气象因素的测定,畜舍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测定,畜舍采光系数的测定,噪声、照度、采光系数的测定等等内容[1]。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应该放到畜牧场或畜舍中进行,而不是仅仅在实验室抽象的讲实验原理、方法、模拟分析过程。如:对畜舍空气中有害气体评定(氨气、硫化氢等),除了用仪器检测和化学滴定分析外,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常常是根据这些气体对人的嗅觉或眼睛粘膜的刺激强烈程度来估计浓度范围、判断空气卫生状况,只有让学生亲临其境才能加深理解、记忆和实际判断能力;通过现场测定畜舍的噪声、照度、采光系数或对畜舍环境综合评定等都可以加深学生的切身体会、形象记忆和形成一些环境参数的大概标准,为以后对一些没有实验仪器、实验条件的生产现场做出科学的环境评价提供依据;同时,现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指出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实验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社结合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效果较在实验室内进行更理想。
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家畜环境卫生学》是一门运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纯理论研究较少,所以应该适当增加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2]。目前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还是主要集中在气象因素的测定、水质分析、噪声照度采光系数测定、畜舍空气卫生状况分析等内容[1],而对于畜舍环境改善、调控的相关实验内容却没有,但在生产实践中畜舍环境的改善、调控却非常重要,尽管在该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了该部分相关内容,如:畜舍的采光设置(人工光照、自然光照)、通风设置(机械通风、自然通风)和保温隔热设置,但个人觉得还是应该在实验教学中通过部分实验来专门体现该内容,也是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这部分拟增内容同样要放到校内实习基地或具体畜舍进行,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带上简单的测量工具和计算器,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该部分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根据圈舍的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自然采光(窗户面积大小、数量、位置等)设置、人工光照(灯具种类、数量、功率、布置等)设置、自然通风(通风量计算、采光窗是否满足需要、辅组通风设置等)和机械通风(通风方式、风机选择、进排气口数量和大小、风机布置等等)设置,然后将自己的设计结果与现存的实物进行比较,指出各自的不足与优点,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案、意见。在这过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真正掌握这部分内容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感受到这个知识点非常有用,也很重要,能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也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和專研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好。
结合实际,开设综合性实验
由实验指导老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综合知识结构(是否学完、掌握相关专业科知识)开设综合性试验[3]。如规定牧场(猪场、鸡场、牛场等)的性质(原种场、商品场等)、规模、任务,并提供部分必要的情况和数据(如当地的气候条件、建筑习惯等),根据题目任务的大小,学生分成35人一组,每组设计一个场,工艺设计由全组查阅资料、计算后共同研究决定,由一人执笔,图样的绘制可每人一张,也可共同研究、配合绘制,时间可安排在学生学完所有相关专业课后,需15天左右时间集中进行。如:某地拟建100头基础母猪规模的商品猪场和部分已知条件,学生需根据已知条件对猪场的性质、主要生产指标、猪群的组成、各猪群的具体存栏数、周转方式、饲养方式、圈舍种类、数量、主要尺寸等方面进行工艺规定,并绘制出简易总平面图或相关圈舍的侧面、立面图等,这部分实习内容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既需要《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知识,也需要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可结合当时的实际设计任务作为部分优秀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
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考核
根据实验内容做好实验分组工作,一定要做到实验仪器、设备、试剂配套,分组不宜过大,既要要保证完成实验目标、任务,又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尽可能让每个学生能够有机会完成整个实验的全过程。改进传统实验考核方法,建立平时考查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实验考核方法,个人觉得尤其要加强平时考核,而平时考核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等多方面进行,如:实验报告、课前预习提问情况、实验准备过程、试验操作过程、学生是否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是否找到问题原因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
总之,实验教学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师应根据实际的实验条件、学科的发展、社会实践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对实验内容、方式、手段做出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李如治.家畜环境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45-303.
[2]张绮琼,田萍,景栋林等.家畜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06):56-57.
[3]李振钟.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234-238.
让部分实验内容走出实验室,走向牧场、畜舍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畜牧专业的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与生产实践结合非常精密,其中的实验内容包括,畜舍气温、气湿、气流、温度等气象因素的测定,畜舍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测定,畜舍采光系数的测定,噪声、照度、采光系数的测定等等内容[1]。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应该放到畜牧场或畜舍中进行,而不是仅仅在实验室抽象的讲实验原理、方法、模拟分析过程。如:对畜舍空气中有害气体评定(氨气、硫化氢等),除了用仪器检测和化学滴定分析外,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常常是根据这些气体对人的嗅觉或眼睛粘膜的刺激强烈程度来估计浓度范围、判断空气卫生状况,只有让学生亲临其境才能加深理解、记忆和实际判断能力;通过现场测定畜舍的噪声、照度、采光系数或对畜舍环境综合评定等都可以加深学生的切身体会、形象记忆和形成一些环境参数的大概标准,为以后对一些没有实验仪器、实验条件的生产现场做出科学的环境评价提供依据;同时,现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指出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实验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社结合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效果较在实验室内进行更理想。
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家畜环境卫生学》是一门运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纯理论研究较少,所以应该适当增加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2]。目前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还是主要集中在气象因素的测定、水质分析、噪声照度采光系数测定、畜舍空气卫生状况分析等内容[1],而对于畜舍环境改善、调控的相关实验内容却没有,但在生产实践中畜舍环境的改善、调控却非常重要,尽管在该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了该部分相关内容,如:畜舍的采光设置(人工光照、自然光照)、通风设置(机械通风、自然通风)和保温隔热设置,但个人觉得还是应该在实验教学中通过部分实验来专门体现该内容,也是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这部分拟增内容同样要放到校内实习基地或具体畜舍进行,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带上简单的测量工具和计算器,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该部分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根据圈舍的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自然采光(窗户面积大小、数量、位置等)设置、人工光照(灯具种类、数量、功率、布置等)设置、自然通风(通风量计算、采光窗是否满足需要、辅组通风设置等)和机械通风(通风方式、风机选择、进排气口数量和大小、风机布置等等)设置,然后将自己的设计结果与现存的实物进行比较,指出各自的不足与优点,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案、意见。在这过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真正掌握这部分内容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感受到这个知识点非常有用,也很重要,能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也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和專研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好。
结合实际,开设综合性实验
由实验指导老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综合知识结构(是否学完、掌握相关专业科知识)开设综合性试验[3]。如规定牧场(猪场、鸡场、牛场等)的性质(原种场、商品场等)、规模、任务,并提供部分必要的情况和数据(如当地的气候条件、建筑习惯等),根据题目任务的大小,学生分成35人一组,每组设计一个场,工艺设计由全组查阅资料、计算后共同研究决定,由一人执笔,图样的绘制可每人一张,也可共同研究、配合绘制,时间可安排在学生学完所有相关专业课后,需15天左右时间集中进行。如:某地拟建100头基础母猪规模的商品猪场和部分已知条件,学生需根据已知条件对猪场的性质、主要生产指标、猪群的组成、各猪群的具体存栏数、周转方式、饲养方式、圈舍种类、数量、主要尺寸等方面进行工艺规定,并绘制出简易总平面图或相关圈舍的侧面、立面图等,这部分实习内容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既需要《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知识,也需要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可结合当时的实际设计任务作为部分优秀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
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考核
根据实验内容做好实验分组工作,一定要做到实验仪器、设备、试剂配套,分组不宜过大,既要要保证完成实验目标、任务,又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尽可能让每个学生能够有机会完成整个实验的全过程。改进传统实验考核方法,建立平时考查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实验考核方法,个人觉得尤其要加强平时考核,而平时考核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等多方面进行,如:实验报告、课前预习提问情况、实验准备过程、试验操作过程、学生是否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是否找到问题原因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
总之,实验教学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师应根据实际的实验条件、学科的发展、社会实践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对实验内容、方式、手段做出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李如治.家畜环境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45-303.
[2]张绮琼,田萍,景栋林等.家畜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06):56-57.
[3]李振钟.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23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