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宁省“保大学生就业”的思考

来源 :共产党员·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le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毕业季即将到来,我省将有29.1万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应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就业关键期,用强有力的措施打出一套经得起考验的“组合拳”。
  保就业是“六保”之首。随着我省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逐步返岗,即将走出校门的高校毕业生成了保就业的重点对象。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也进入了最后的关键期,面对史无前例的冲击,如何防范大学生规模性失业风险,促进我省经济提振与就业稳定良性互动,是接下来的重要工作之一。就业不仅要“稳”,而且还要“保”,这成为摆在当前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辽宁大学)课题组建议,坚持底线思维,打破常规、多管齐下,紧紧抓住就业关键期,用强有力的措施打出一套经得起考验的“组合拳”。
   挖掘企业就业潜力。一是从国企“要岗”。建议省内各类国有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从新增岗位中拿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并不得随意毁约,不得将本单位实习期限作为招聘高校毕业生入职的前置条件。二是从重点企业“挤岗”。建议鼓励外地辽商、校友企业在辽扩大招聘规模,举办校友招聘专场等活动,招聘录用高校毕业生。通过政府牵头筹集、人力资源机构市场化服务等形式,重点对省内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科创企业等全面摸排筹集就业岗位。三是从中小微企业“匀岗”。调动中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吸纳就业积极性,建议对吸纳2年内毕业的高校毕业生的,按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并按单位实际缴费金额给予最长不超过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扩大招考招录规模。一是扩招公务员。建议根据国家有关精神,制订全省公务员扩招计划,增加2020年公务员四级联考、选调生招录计划规模。建议2020年、2021年,事业单位空缺岗位主要用于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事业单位及早发布招聘公告,公布岗位数量和岗位条件,及时为高校毕业生应聘提供岗位信息,安全有序启动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后续工作,视情优化笔试、面试和体检工作方式。二是扩招研究生。建议由省教育厅牵头,省内各高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扩招计划,在2020年现有考生、现有成绩排名的基础上,按照顺延的原则,扩招补录5%—10%不等的硕士研究生。扩招以省内调剂为主要形式,省内各高校、各学科间密切联动,充分结合“双一流”学科建设、教育部评估、就业需要等主要内容,合理分配专硕与学硕比例,大胆尝试本硕博连读、定向培养等新形式,尽可能完成2020届本科生补录。
   引导毕业生参与辽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一是重启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我省现有“村支两委”派送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建议增设“大学生第二书记”,主要负责协助第一书记搞好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相关工作。在重启选调生招聘的基础上,重启我省2020年大学生村官选拔工作,按照“一村一岗”的比例进行配备,选拔标准及其身份待遇按照我省2018年相关文件执行。二是开发一批农村公益岗位。结合我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实施,开发一批农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对从事公益性岗位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的,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长1年。对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期满后仍难以通过其他渠道实现就业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可再次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重新计算,累计安置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三是扩大“三支一扶”计划规模。建议扩大面向辽宁高校应届毕业生招募规模,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基层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三支一扶”岗位增加到原有2倍。对2020年、2021年经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组织招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且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人员,所在基层事业单位有岗位空缺的可以直接聘用,不再约定试用期。
   鼓励毕业生多形式就业创业。一是鼓励毕业生进军新业态。建议对我省高校毕业生运用“互联网+”,创办新零售、无接触配送、在线教育、网络直播、现代物流业等新业态的,安排创业导师进行创业指导,并给予8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二是鼓励毕业生到家乡创业。建议对到辽宁家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优先提供贴息贷款、场地安排、资金补贴。对参加创业培训并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2000元的补贴。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项目,优先推荐参加省级优秀示范项目评选,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20万元奖补。三是鼓励毕业生应征入伍。2020年从普通高校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士官工作已全面展开,国防部征兵办公室将面向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直接招收士官。建议各高校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进一步落实好毕业生参军入伍的优惠政策。
   提供就业创业精准服务。一是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工作。建议高校实施就业实名制服务,有针对性地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实习见习等服务,对就业状况、政策服务落实等内容实现动态管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2年或者转入生源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落实工作单位后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二是创建“辽就业”微信平台。通过此平台加快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全程在线、一网通办”。推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业务协同联动,实现信息共享、业务互联、服务通办。建议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延长报到接收时间,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網络等方式为高校毕业生办理就业协议签订手续。建议高校及时掌握毕业生思想动态,借助“辽就业”平台有针对性提供心理咨询,缓解就业焦虑情绪。
   提供就业创业有力保障。一是明确责任主体,避免多头管理。按国家教育部有关要求,将毕业生就业纳入对地方政府和高校的督导考核内容。建议省内高校落实一把手工程,发动各院系负责人、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以及广大社会校友群体,逐一压实责任,群策群力帮助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建议省内各级人民政府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在辽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落实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责任、时间安排。二是完善工作方法,力戒形式主义。不管是高校还是地方政府,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开展工作,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坚决防止“被就业”“逼就业”“重复就业”;坚决杜绝“一味追求留痕而不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坚决杜绝“一刀切”。建议在加强督导的基础上,今年不设具体任务指标。
   做好兜底安置的预案。一是明确兜底安置的原则。在非常情况下(其他宏观政策失灵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为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运用“六保”中的“保就业”与“保基层运转”相结合的非常规措施,具体实施可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来设置、调整兜底安置的范围与时间,安置时间原则上为1年。二是界定兜底安置的范围。对截至2020年12月30日仍未就业的辽宁省高校应届毕业生,按照本人自愿的原则,建议由该生生源地所在社区或该生所在高校负责对接安置。其中,辽宁省籍的非就业毕业生由社区对接;非辽宁省籍的非就业毕业生由高校对接。三是因地制宜设置岗位。建议社区安置省内毕业生,由各级地方政府组织开展大学生社区工作者专项安置,2020年和2021年,按照现有社区规模,每个社区至少补充3名高校毕业生,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等基层项目,因地制宜安置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人口普查、安全治理、志愿服务等领域就业创业。建议高校安置省外毕业生,重点结合当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要求,安置毕业生参与保障高校校园正常秩序,还可以根据学科需要以及毕业生的条件,增设科研助理、教学助理、实验助理等。
  (执笔人:韩蕾 刘长溥 袁博 王璐 周洪 白皓 杨瑞峰 程清)
其他文献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离开社会稳定,不仅改革发展不可能顺利推进,而且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从世界范围看,许多国家由于政局动荡、社会动乱,不仅失去發展机遇,也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这就是今天我们反复强调加强社会治理和社会保障的意义所在。  社会治理包括社会保障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必然要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正是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期刊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5G等新基建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动力、新动能。辽宁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加快5G等新基建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明确发展目标,加强规划引领,认真谋划布局,汇聚发展合力,助力辽宁全面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
期刊
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我们党不仅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理念,而且探索出很多诸如“枫桥经验”之类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了从社会管制、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一次又一次重大飞跃。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就是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从中国国情和人民意愿出发,符合实践发展要求的科学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治理道路,是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制度最鲜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历史和未来相贯通的角度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从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角度强调,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来一
期刊
社会治理本身离不开社会保障的配合与协调,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能促进社会的有效治理。这里所说的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建立并由政府主导的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总称。事实上,社会保障作为国家干预收入分配和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与基本手段,具有缩小差距、化解矛盾、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等多方面的独特功能。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早在195
期刊
改造社会、创新社会、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新情况、新任务、新形势层出不穷。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党始终把社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并逐步实现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   改革开放前,由于当时情况比较特殊,我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治理问题,在总结历史经验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充分考量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治理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完成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认识蜕变,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治理理论体系,为推动我国社会治理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思想理论,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和执政理念。社会治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服务和治理。社会治理要
期刊
读辽寧 爱辽宁
期刊
共和国法治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   2020年5月2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热烈的掌声,在万人大礼堂久久回荡。   5年磨一剑,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开启中国民事法律新时代
期刊
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辽宁民营企业百强,公司党委下设2个党总支部、15个党支部,党员923人。近年来,公司党委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莅临考察时的殷切嘱托,扎实推动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为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保障。  开展“体验式”教育,提升思想政治引领成效。针对公司党员员工年龄轻、学历高、活力强的特点,公司党委坚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