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10 mm进展期大肠癌的内镜和临床病理特点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r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直径≤10 mm进展期大肠癌的内镜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12例直径≤10 mm进展期大肠癌的临床资料,并与直径>10 mm进展期大肠癌的内镜下特点和临床病理作比较.结果直径≤10 mm进展期大肠癌肉眼似Ⅱc 5例,似Ⅱa 3例,似Ⅰs 4例.病灶直径 6~10 mm, 侵犯至肌层8例,侵犯至浆膜层4例.内镜下均有黏膜皱襞集中和表面略有凹陷,以及ⅤN型的腺管开口类型的特点.无一例分布在直肠.淋巴结转移率为33%.结论直径≤10 mm进展期大肠癌可能由表面平坦凹陷型发展而来.此类病灶可以通过黏膜皱襞改变和腺管开口类型来进行辨别.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小鼠甲状腺形态结构和功能与碘的剂量反应关系,确定引起小鼠甲状腺肿大(甲肿)10%,50%,90%发生率的水碘浓度,为高碘动物实验选择合适碘剂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方法将初断乳小鼠分为7个不同剂量碘组,其饮水含碘量依次为50,250,500,1 000,1 500,2 000,3 000μg/L,喂养100 d,观察甲状腺重量、肿大率、组织形态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①碘剂量在
目的通过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先化疗后放射治疗(先化后放组)和化疗+放射治疗+化疗(化放化组)2个组的疗效比较,分析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局限期小细胞肺癌442例随机分为先化后放组(228例)和化放化组(214例).先化后放组为化疗4周期后放射治疗,化放化组为化疗2周期后放射治疗1个疗程再化疗2周期.放射治疗技术和剂量两组相同,大多数病例总量DT50~70 Gy,5~7周,照射野包括原发灶、肺门、纵隔及双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MMP-9和VEGF基因的表达,探讨其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41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癌旁组织标本的MMP-9和VEGF基因表达.结果肝癌组织和癌旁1 cm、5 cm组织中分别有70.7%、48.9%、41.5% MMP-9表达阳性和75.6%、53.7%、46.3% VEGF表达阳性,癌组织的MMP-9和V
目的了解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大鼠移植小肠萎缩及功能低下的预防作用.方法近交系Wistar(RT1k)大鼠行异位全小肠移植后自第2天开始给予肠外营养至第10天,对照组(n=10)行常规TPN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支持,实验组(n=10)行常规TPN支持的同时加用表皮生长因子.结果实验组移植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粘
目的观察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脊髓半切+hBMSCs组、脊髓半切+PBS组、单纯脊髓半切组和假手术组.脊髓半切+hBMSCs组和PBS组又分别分为头侧注射、尾侧注射和头尾两侧注射三个亚组.移植后1、7、14、21、28d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rdU标记hBMSCs的胶质纤维酸性
目的研究X-刀治疗胶质瘤的作用,并探讨诱发细胞凋亡效应.方法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超微结构观察及新兴的DNA片段末端标记方法对各组C6大鼠脑胶质瘤发生的细胞凋亡进行研究.结果15、20及30Gy各组在治疗后24h内均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DNA末端标记法检测的结果不但与前述方法结果相符,还显示出其准确性高等特性.研究中还发现各治疗组均有坏死同时出现.结论X-刀治疗后诱发细胞产生凋亡的同时还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