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轩:孝里装着复杂的痛与简单的乐

来源 :芒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_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亮轩,台湾著名作家,1942生于重庆北碚,5岁到台湾,父亲为享誉国际的地质学家马廷英。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评论集等20余部,其文字世界精彩绝伦。
  “爸,好久不见,您大去之后,已经有三十二个年头了。我也老了,头发比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要白,却总忘不了小时候接到过一封您从国外寄来的短信,其中有一句话,您说司马光平生不打诳语。我记住了,但总做不到,年近古稀,不打诳语的,真没见过,可我自己决定,从此之后,守着腰里的口袋小心地过日子,不求谁,也不怕谁,为的是,再也不打诳语,不实在就不作为。七十岁的儿子要跟您说,我就这么孝顺您了,虽然您大概也没法知道。”
  这是年逾古稀的台湾作家亮轩在大陆出版的新书《飘零一家》中所写的一段自序。如今,从大学退休的亮轩有更多时间去做想做的事情,比如向公众讲美学,或是来北京看望百岁老母,重续分隔多年的亲情。而回到十多年来连经过都不忍的故居——青田街七巷六号,亮轩多年积压在心底的情绪瞬间排山倒海涌现,于是,便开始每天清晨在父亲的书房、父亲的书桌上写作,以这座宅院为中心,前溯八九十年,由环境、建筑细部,一池睡莲、一棵凤凰木、一只乌龟,七只猫与两条狗,以至父子情仇,人的苦与万物的乐,都在这一处宅院不断地交错。
  如此的情感染织记忆,承载的是亮轩对生命的深深感恩,和来不及的孺慕之思。这个庭院的历史,是昨日的世界,是回不去的故乡、回不去的父爱、复杂的痛与迟来的泪。
  Q&A
  《芒果画报》对话亮轩
  人的修养从孝开始
  《芒果画报》:您如何理解“孝”这个字?
  亮轩:我对这个字也曾有过慎重的思考。“亲慈子孝”,看似理所当然,然而我们看看整个生物界,慈是很普遍的,孝就很少了。成长之后的生命,很轻易便舍去了父母,尤其是父亲。
  但人类却讲究孝,这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很大的不同。
  孝是感恩的开始,“百善孝为先”。慈是性情的根本,与本能去之不远,孝就依靠后天的比较多。一个人的修养就要从孝开始。孝悌忠信是一层一层渐进的,对父母不孝,还要求他能友爱兄弟忠于国家、与朋来往有情有义,就很难了。
  孝与不孝间的空间很大,有的人给父母足够的钱花,有的人为父母雇人照应,有的人为父母设立奖学金的名目……这都是孝,没有问题,然而孔老夫子说得好:“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只要真心真意,穷也可以孝,富也可以孝。我看到大陆上有一位年纪不小的老先生,手造了个棚车,拉着老母亲旅行各地。我也在网上看到一位电影导演把他父母的生活给拍下来,他对在穷乡僻壤生活的父母的爱,感动了所有的人,这都是真正的孝,因为真心真意。
  《芒果画报》:由于和父亲关系不和,您早年离家,那时会不会怀疑父亲对你的爱?
  亮轩:父亲是个百分之百的学者,我没有怀疑过父亲不爱我,只是他是有条件的爱,要是学校里的书读得好,他对我就好;读得差,待遇便大不相同。即便是这样,我也没有太怀疑,只希望早点长大再也不要受管束。
  直到有一天,我自己成了父亲,才发觉我对孩子的情感超过父亲对我很多。我小儿子书念得不好,我压根儿就没觉得他不如人,我还会提醒他,可能是你太优秀了,才有这些挫折。我应该是非常宠孩子的父亲,至于他们真的爱我吗?想来不会假吧。但是怎么表达是另一回事了。
  《芒果画报》:都说“孝顺孝顺”,顺也是孝的一种表现方式,您赞同吗?
  亮轩:那也不一定,除非我们得了老年痴呆。生活里没什么了不起的事非得对立不可,人生到了老境,常常跟小孩子一样,也会无理取闹,为了息事宁人,顺一顺也就罢了。要是觉得自己有理,老人家神智清楚,讨论一下有何不可?
  曾经有人问孔子,你讲孝讲得那么多,若是父母要打我们,是不是就得乖乖地挨揍让他们好好出气?孔子回答,“小棰则待,大杖则逃。”小挨几下让他出出气可以,但他拿了大杖子就得逃了,把你打坏了怎么办?“勿陷父母于不义也”,孔子把基本观念讲清楚了。然而在我看,要是不服气,就别让他打,谁也不可以打谁。在台湾父母打孩子是可以吃官司的,我非常赞成。
  《芒果画报》:如今想到父亲,您会做些什么来纪念他吗?
  亮轩:我每周作一次导览义工,从不缺席,看到他的一些小东西依然在眼前,觉得人生得此机缘很不错。父亲的生日忌日我都记不住,但谁要是说这就是不孝,我不同意。有时梦到他,依然有些新的领悟,感觉到他在生命中受过的痛苦无奈,不觉泪下。我这迟来的泪水,就是纪念了。
  《芒果画报》:那觉得自己是个孝子吗?
  亮轩:父亲跟我讲过,人生最大的,应该是朋友,天地君亲师都不如朋友为大。我知道他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是好朋友了,他很喜欢儿子成朋友的感觉。让他高兴就是孝,不用把孝字提得太高,让人觉得高不可攀,甚至于一定要有孤儿寡妇般的凄凄凉凉才行。孝就是让父母开心地过日子,不一定要成大功立大业发大财。我自己是很讨厌二十四孝里的二十三孝,把孝搞得像上刑一样。只有“彩衣娱亲”比较健康,但他自己年纪也不小,在老父老母面前疯疯傻傻,万一摔个跟头就麻烦了,孝也要量力而为啊。家庭的专制要不得。
  《芒果画报》:如今的您也到了七十高龄,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您会希望子女如何尽孝道?
  亮轩:如今我真的知道,人生不容易,一輩子就是辛苦忙碌,孩子也都有他们自己的前程要拼,我们老人家别挡道。我也爱清静,一人读书写作看戏练书法,不亦快哉!老人家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情做,身体要顾好,否则儿女就要操心了,这就是慈了。儿女也是样,身体要顾好,吃喝嫖赌不来,好好过日子,这就是孝了。
  《芒果画报》:相对于内地而言,台湾的传统文化一直保留得非常好,您所接触到的传统价值观教育是怎样的?
  亮轩:台湾本不是一个饱含中国传统文化之地。我是孔子的信徒,当年去曲阜我带着读得散成了好几本的四书,恭敬地放在他面前,三跪九叩,这是拜天地的大礼,对人,也只有他了。
  世界上有几个重要的文明资产,埃及的数学与天文,巴勒斯坦的宗教,罗马的法政,印度的哲学,希腊的艺术,还有就是中国的儒家伦理。我们谈教育,不好好学一学孔子思想,就什么也落实不了。老人家真的句句都是金玉良言,通情达理。我八九岁之际,自动读了家里的《论语》,觉得说得好极了,后来几乎都背了下来。孔门重视实践,“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过去不识字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孔子信徒,因为他们身体力行的就是儒家思想,而今天就是大学教授也不一定是个儒生。我当年背叛了家庭,背叛了学校,却从来没有背叛孔子,有今天这个算是平头整脸的模样,当然要谢谢他。重振儒家,中国有望。
  (本文特别鸣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其他文献
“江木兰搀扶着年迈的父亲回到老家安徽桐城,站在曾经熟悉的城市里,满头白发的父亲一步三回头地看着家乡的一切,抑制不住对那里的爱,江木兰深深地觉得应该放弃北京的生活,陪父亲回老家。”  这是《老有所依》里最简单的一个剧情,但是同时也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很多人读大学就离开了父母和家乡,留在了当地发展。父母一方面希望子女有出息,另一方面又希望子女能留在自己身边……对于尽孝还是敬业的权衡,是我们这个时代
期刊
人类之足以引以为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一座科普馆拉近社会民众与人间仙草彼此距离,邻里相依,品鉴健康。仙草不只是存在于传说中,铁皮石斛,从绝壁上走近现实生活,养阴生津,厚肠胃,给我们增添了一次更健康的机会。  6月18日《芒果画报》名人品赏团走进长沙侯家塘北——龙石山铁皮石斛科普馆。“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因为细小的仙草在天地交接处存活,看到的是生命的神奇。”湖南
期刊
韦庄是五代花间词人之首。花间词,男欢女爱,可做得好。都说唐诗宋词,词在宋代才成气候,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其实五代词,一点不让两宋,只是,赶上一个乱世,长枪大戟的天下,武人们杀来打去。以前为官做宦的文人,陡然降价,最大的功用,是在征粮征税时记账。再不就是在武人登基时,做点仪式性的文章,或者给歌儿舞儿弹唱的小曲填个词什么的。修齐治平这种大事,基本上想都不用想了。文人掉价,文人的作品,也没人当回事。那年
期刊
我写这部剧,都是在真实生活中受到了触动,有感而发。我的父母因为在老家也是空巢老人,我身边的同学朋友同龄人当中大部分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很多都是空巢老人。想通过我的故事来讲述如何给父母养老。  这部剧中所谓生活原型很多时候更多的是片段、细节、感悟。生活中,我觉得自己算是一个孝顺的人,一直都很在乎父母,希望能够使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但是现实是,确实还有工作压力,时间也不可能全部都拿来给父母
期刊
馨文 供图 闵耀安  闵氏后人,以孝传家  长沙城南路天心阁脚下,有一个并不起眼的茶馆,名“俱和老茶馆”。茶馆主人闵耀安,今年四十有余,为闵子骞的第74代传人。闵氏以孝道流传后世,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有芦花留母故事传为二十四孝佳话。闵氏后人以孝持家,代代传承至今。祖上五代起即有制茶传统,及至明清时,有闵逸公者,始开茶馆,名“俱和”。后经战乱,茶馆停业。2008年闵耀安传承祖业,在长沙重开老
期刊
《芒果画报》:这个剧本最初打动您的地方是什么?  赵宝刚:虽然这部剧的名字是叫《老有所依》,但它是年轻人的视点,来说我们该如何对待、思考我们的老去。我认为一老一小互相依靠扶持,才能组成一个稳定的‘孝’字,所以‘孝’字在当代社会应该被赋予新的含义,我不赞赏用承受苦难的方式来实现孝道。从感知到父母走向苍老的那一刻起,“养老”两个字就成为了悬在头顶的利剑,那么对于刚刚步入成熟的这一代而言,尤其在独生子女
期刊
中国人相信名字里有乾坤,一横一竖都是命。就像很多人打趣说,娱乐圈里名字“ABB”形式的女艺人大都红了,前者:范冰冰、李冰冰,后来者:袁姗姗。当然,这都是些戏谑的话。唯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才是硬道理。这个一年前,名字却还常被人们记错为“袁珊珊”,长相被人们非议为“杨幂翻版”的女孩,在经过2012年一整年的“广播撒,勤耕种”之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收获年。  2012,笑傲江湖  这是袁姗姗与《芒果
期刊
父亲的态度,决定了我成为什么样的人  历史系出身的杨照,对自己父辈、以及祖父辈的生活经历却几乎不知。疏于沟通,让他一度和父亲隔阂甚深。在杨照《迷路的诗》一书中,他记下自己年少时期的叛逆经历。在这些字句间,可以窥见一个父亲的包容和耐心,给了儿子自我承担的空间和自由。如今儿子已为人父,才理解到父亲的不易。父亲过世后,他多方追寻,试图去拼凑年少时错过的父亲。  成长中,我和父亲的沟通不是很多,父亲对我的
期刊
《芒果画报》美学生活运动品赏现代养生之道  人类之足以引以为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一座科普馆拉近社会民众与人间仙草之间的距离,邻里相对,领略尘世生活赋予人们健康的乐趣,想这是在长沙侯家塘北,龙石山铁皮石斛科普馆的一个感觉,似乎拥有仙草就如拥有太阳,每个人都可以骄傲的活着,而且是那么地有滋有味。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因为细小的仙草能水天交接处,看到的是生命的
期刊
周彦,艺术批评家,现为美国俄亥俄州肯尼恩文理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教授现当代中国美术史  “艺术是什么?哲学是什么?思想又是什么? 80年代那个时候很有意思,接受和創造之间有这么种东西,既不漂亮又没有故事,有的只是一种宣泄。”  在上世纪80年代的艺术圈里,说到周彦这个名字,艺术家们都如雷贯耳。  他参与策展了曾经发生“艺术第一枪”的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并参与编写了代表着80年代最为权威的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