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因其语言的特殊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更讲求诵读,对诵读的要求也更加高一层,当前,中学语文古诗文的诵读教学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诵读教学不能全面展开,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本文分析了中学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现状。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现状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前提和根本,更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支柱,在传统的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中,诵读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或以不丧之间,诵读三百弦诗”的子墨,“不觉吟于六艺之文”的韩愈,“口舌成疮”的白居易等古代“大家”在诵读方面可谓是给后人留下光辉典范,古语有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宋代朱熹将“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可见“诵读”在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诵读,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动被组织起来,意在大力开发文化资源,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同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增强自豪感、自信心。然而,对学生,对教师,对社会而言,古诗文诵读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是组织几次经典诵读的活动就能见效的,需要长期的、有规划的课堂、课外诵读教学的结合,那么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现状究竟如何呢?
1 教师在诵读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影响
1.1 用播放名家朗诵音频来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言传不如身教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现代教学手段也日趋多元化,语文课堂教学也呈现出多媒体化趋势,但凡是出现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经典名篇,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下载到相关的名家诵读的音频、视频,这些音影资料在语文课堂古诗文教学过程中的越来越多地使用,逐渐代替了传统课堂上的教师范读。然而,虽然名家诵读在课堂上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震慑力和新颖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毕竟这不是一种课堂上的面对面的倾听,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感,经常使用,就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以至于无动于衷。然而教师的范读是教师从诗文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情思,通过面对面的充满感情的范读,把自己的理解传达给学生,以此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更加融入其中,陶醉其中,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可见,名家诵读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在语文古诗文课堂上的范读,而应该将两者相结合,以教师范读为主,以听名家诵读来辅助教学,从而促进语文课堂上古诗文诵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1.2 忽略课堂上对学生的诵读指导训练,一味追求教师讲解,学生诵读机会少
素质教育倡导实行多年,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大部分地方,大部分学校的语文古诗文教学依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依然围绕考试进行,实行教师主讲,学生只听讲、记笔记的模式,学生满脑子装的都是教师的“讲解”,而不是学生自己对诗文的理解。部分教师受到传统诵读的影响,认为“诵读”就是“死记”“死学”,不能摆正讲与读的关系,忽略了课堂上对学生的诵读训练。所谓“熟读成诵”,诵读是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前提和根本,叶圣陶先生认为,诵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最可行的方法,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强化“以读带解”的学习方法,根据古诗文的特有特点,通过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方法,根据诵读层次的不同特点的不同要求,加强对学生课堂诵读指导训练。
1.3 把诵读理解为背诵,单纯看诵读教学结果,忽略诵读教学过程本身
古诗文的诵读是一种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眼睛、耳朵、嘴巴、大脑等感官的复杂的教学过程,诵读在发声的同时强调发音准确,停顿合理,语调恰当,理解清楚,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感情。而背诵是诵读的结果,是一种长时记忆,因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多的教师忽视了诵读与背诵的区别,认为诵读等于背诵,把学生对古诗文背诵是否熟练,默写是否准确作为了检查诵读教学成效的尺度,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偏重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考察,一味追求对教学结果的考察,忽略了语文教学,尤其是古诗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情感,体悟,思想等方面的价值要求。
1.4 课堂诵读徒具形式,看诵读的重次数,忽略了诵读的层次
诵读教学法在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被广泛运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凡古诗文教学,课堂上必然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古诗文教学提倡要重视诵读,但重视诵读不等于加多诵读的次数。然而,很多语文老师却误以为只要安排学生不停地诵读即可,一堂课开始,先是听名家诵读录音,然后组织集体诵读,再分组诵读,之后个人诵读,为了读而读,使得语文课堂上的古诗文教学成了徒具形式的诵读,缺乏了诵读的层次性和目的性,从而难以达到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效果。
2 学生在诵读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低,获益小
中学语文古诗文要求学生开始系统学习古诗文,但由于古诗文的语言诵读起来比较晦涩,意思也比较难懂,学生难免会产生学习的恐惧心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诵读教学的效果,同时,部分教师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基本采取“填鸭式”的串讲教学,一字一句的串讲,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的兴趣。还有一部分教师把诵读安排在课外,认为诵读不应占用讲课时间,这是极不可取的,且不说学生在课余时间会不会读,但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校上课时间是7小时,睡觉8个小时,吃饭走路以及其他琐事4小时,家庭作业2小时,剩下的三小时是学生的课余时间,分散在早、中、晚,学生的课余时间如此少,缺乏诵读机会。
中学语文古诗文的诵读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教学过程,然而当前中学语文古诗文的诵读教学现状实在不可观,作为教师,更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努力探求、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改善古诗文的诵读教学现状,促进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现状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前提和根本,更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支柱,在传统的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中,诵读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或以不丧之间,诵读三百弦诗”的子墨,“不觉吟于六艺之文”的韩愈,“口舌成疮”的白居易等古代“大家”在诵读方面可谓是给后人留下光辉典范,古语有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宋代朱熹将“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可见“诵读”在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诵读,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动被组织起来,意在大力开发文化资源,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同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增强自豪感、自信心。然而,对学生,对教师,对社会而言,古诗文诵读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是组织几次经典诵读的活动就能见效的,需要长期的、有规划的课堂、课外诵读教学的结合,那么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现状究竟如何呢?
1 教师在诵读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影响
1.1 用播放名家朗诵音频来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言传不如身教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现代教学手段也日趋多元化,语文课堂教学也呈现出多媒体化趋势,但凡是出现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经典名篇,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下载到相关的名家诵读的音频、视频,这些音影资料在语文课堂古诗文教学过程中的越来越多地使用,逐渐代替了传统课堂上的教师范读。然而,虽然名家诵读在课堂上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震慑力和新颖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毕竟这不是一种课堂上的面对面的倾听,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感,经常使用,就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以至于无动于衷。然而教师的范读是教师从诗文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情思,通过面对面的充满感情的范读,把自己的理解传达给学生,以此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更加融入其中,陶醉其中,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可见,名家诵读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在语文古诗文课堂上的范读,而应该将两者相结合,以教师范读为主,以听名家诵读来辅助教学,从而促进语文课堂上古诗文诵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1.2 忽略课堂上对学生的诵读指导训练,一味追求教师讲解,学生诵读机会少
素质教育倡导实行多年,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大部分地方,大部分学校的语文古诗文教学依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依然围绕考试进行,实行教师主讲,学生只听讲、记笔记的模式,学生满脑子装的都是教师的“讲解”,而不是学生自己对诗文的理解。部分教师受到传统诵读的影响,认为“诵读”就是“死记”“死学”,不能摆正讲与读的关系,忽略了课堂上对学生的诵读训练。所谓“熟读成诵”,诵读是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前提和根本,叶圣陶先生认为,诵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最可行的方法,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强化“以读带解”的学习方法,根据古诗文的特有特点,通过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方法,根据诵读层次的不同特点的不同要求,加强对学生课堂诵读指导训练。
1.3 把诵读理解为背诵,单纯看诵读教学结果,忽略诵读教学过程本身
古诗文的诵读是一种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眼睛、耳朵、嘴巴、大脑等感官的复杂的教学过程,诵读在发声的同时强调发音准确,停顿合理,语调恰当,理解清楚,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感情。而背诵是诵读的结果,是一种长时记忆,因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多的教师忽视了诵读与背诵的区别,认为诵读等于背诵,把学生对古诗文背诵是否熟练,默写是否准确作为了检查诵读教学成效的尺度,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偏重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考察,一味追求对教学结果的考察,忽略了语文教学,尤其是古诗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情感,体悟,思想等方面的价值要求。
1.4 课堂诵读徒具形式,看诵读的重次数,忽略了诵读的层次
诵读教学法在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被广泛运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凡古诗文教学,课堂上必然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古诗文教学提倡要重视诵读,但重视诵读不等于加多诵读的次数。然而,很多语文老师却误以为只要安排学生不停地诵读即可,一堂课开始,先是听名家诵读录音,然后组织集体诵读,再分组诵读,之后个人诵读,为了读而读,使得语文课堂上的古诗文教学成了徒具形式的诵读,缺乏了诵读的层次性和目的性,从而难以达到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效果。
2 学生在诵读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低,获益小
中学语文古诗文要求学生开始系统学习古诗文,但由于古诗文的语言诵读起来比较晦涩,意思也比较难懂,学生难免会产生学习的恐惧心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诵读教学的效果,同时,部分教师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基本采取“填鸭式”的串讲教学,一字一句的串讲,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的兴趣。还有一部分教师把诵读安排在课外,认为诵读不应占用讲课时间,这是极不可取的,且不说学生在课余时间会不会读,但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校上课时间是7小时,睡觉8个小时,吃饭走路以及其他琐事4小时,家庭作业2小时,剩下的三小时是学生的课余时间,分散在早、中、晚,学生的课余时间如此少,缺乏诵读机会。
中学语文古诗文的诵读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教学过程,然而当前中学语文古诗文的诵读教学现状实在不可观,作为教师,更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努力探求、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改善古诗文的诵读教学现状,促进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