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6月27日,审计署在投入4万人、花了3个多月时间进行全面摸排后,最终提供了一个权威数据:截至2010年底,地方债务余额高达10万亿元,这不仅高于当年全国财政总收入,更远超银监会2009年底7万亿元和2008年底 4万亿元的估计。可见,如果不加约束,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膨胀。
无独有偶,近年来美国多个州和县市也深陷债务困局,地方总负债高达2万亿美元。其中,加州财政危机更是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几乎到了要关门的地步。尽管美国《破产法》杜绝了州政府破产的可能,但县市一级政府宣告破产并不鲜见。例如,2008年亚拉巴马州杰斐逊县政府就因无力解决财政困局提交了破产申请。2010年底华尔街著名金融分析师梅勒迪斯?惠特尼更是大胆预言,今年美国或将有50至100个城镇因市政债券违约而面临破产风险。
无论是从政治体制还是经济特征来比较,中美两国都相去甚远,却在地方债务这个问题上“殊途同归”。如何来解释这一现象呢?
首先,刚刚过去的金融风暴放大了地方债务危机。在危机中,中国实行了强力的反危机措施,在总额为4万亿元的财政刺激计划中,除1.2万亿元为中央投资外,其余2.8万亿元资金都由地方配套,地方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在美国,次贷危机不仅重创了许多城市的房地产业、金融业和商业,导致税源大幅萎缩、经济凋敝,更有大量失业人群需要地方政府提供福利救济,由此也加重了财政负担。可以说,金融风暴使得中美两国发展模式的弊端都充分暴露出来了。
其次,这是“大政府”职能无限扩张的必然结果。说中国是大政府,大概没有多少人会有异议。但美国毕竟是成熟市场经济的代表,市场经济崇尚的是通过“看不见的手”来自发调节经济,按理说不应该走上大政府的道路。但事实正好相反。自1992年以来,美国州和县市政府雇员人数已增长了40%,达到目前1500万人的庞大规模;如果不加限制,2016年还将增至2000万人。
此外,中国的官员晋升机制和美国的党争是地方债务危机的助推器。长期以来,“官员出数字,数字出官员”,经济增长已成为中国地方官员晋升的主要考核指标,由此导致了官员们对于GDP数字的过分迷恋,并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晋升锦标赛”。要想在与兄弟城市的竞赛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交出更为漂亮的成绩单。而大举借债投资基础设施和上马热门项目,甚至大搞“形象工程”,就成为了一些地方官员的必然选择。对地方官员而言,谁借得越多,谁在任期内的政绩就越可能大,至于未来偿债的包袱,则往往留给后任去操心。正是这种扭曲的机制,加速了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
美国也存在类似问题。加州债务危机突出折射了两党执政理念的巨大差异:为了应对危机,要么开源(征税),要么节流(削减支出)。执政的共和党反对征税,认为这会扼杀经济活力,拒绝任何加税主张,认为削减支出是唯一出路;而控制了州议会的民主党则反对减少对弱势群体的补贴,提出通过提高烟草和燃油的税收来解决赤字问题。这种针锋相对的态度,导致加州政府在债务危机中几乎无所作为。
据此,中美可以找到一些具有共性的解决思路:一是政府的规模宜适度收缩,政府无须事必躬亲,可将部分非核心职能剥离出去,交由市场机构去运营管理;二是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财权划拨和转移支付力度;三是保持地方政府在公共利益上的客观中性,例如,美国要考虑如何使地方政府超脱党派之争,而中国则需要改革地方官员的考核机制。
无独有偶,近年来美国多个州和县市也深陷债务困局,地方总负债高达2万亿美元。其中,加州财政危机更是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几乎到了要关门的地步。尽管美国《破产法》杜绝了州政府破产的可能,但县市一级政府宣告破产并不鲜见。例如,2008年亚拉巴马州杰斐逊县政府就因无力解决财政困局提交了破产申请。2010年底华尔街著名金融分析师梅勒迪斯?惠特尼更是大胆预言,今年美国或将有50至100个城镇因市政债券违约而面临破产风险。
无论是从政治体制还是经济特征来比较,中美两国都相去甚远,却在地方债务这个问题上“殊途同归”。如何来解释这一现象呢?
首先,刚刚过去的金融风暴放大了地方债务危机。在危机中,中国实行了强力的反危机措施,在总额为4万亿元的财政刺激计划中,除1.2万亿元为中央投资外,其余2.8万亿元资金都由地方配套,地方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在美国,次贷危机不仅重创了许多城市的房地产业、金融业和商业,导致税源大幅萎缩、经济凋敝,更有大量失业人群需要地方政府提供福利救济,由此也加重了财政负担。可以说,金融风暴使得中美两国发展模式的弊端都充分暴露出来了。
其次,这是“大政府”职能无限扩张的必然结果。说中国是大政府,大概没有多少人会有异议。但美国毕竟是成熟市场经济的代表,市场经济崇尚的是通过“看不见的手”来自发调节经济,按理说不应该走上大政府的道路。但事实正好相反。自1992年以来,美国州和县市政府雇员人数已增长了40%,达到目前1500万人的庞大规模;如果不加限制,2016年还将增至2000万人。
此外,中国的官员晋升机制和美国的党争是地方债务危机的助推器。长期以来,“官员出数字,数字出官员”,经济增长已成为中国地方官员晋升的主要考核指标,由此导致了官员们对于GDP数字的过分迷恋,并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晋升锦标赛”。要想在与兄弟城市的竞赛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交出更为漂亮的成绩单。而大举借债投资基础设施和上马热门项目,甚至大搞“形象工程”,就成为了一些地方官员的必然选择。对地方官员而言,谁借得越多,谁在任期内的政绩就越可能大,至于未来偿债的包袱,则往往留给后任去操心。正是这种扭曲的机制,加速了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
美国也存在类似问题。加州债务危机突出折射了两党执政理念的巨大差异:为了应对危机,要么开源(征税),要么节流(削减支出)。执政的共和党反对征税,认为这会扼杀经济活力,拒绝任何加税主张,认为削减支出是唯一出路;而控制了州议会的民主党则反对减少对弱势群体的补贴,提出通过提高烟草和燃油的税收来解决赤字问题。这种针锋相对的态度,导致加州政府在债务危机中几乎无所作为。
据此,中美可以找到一些具有共性的解决思路:一是政府的规模宜适度收缩,政府无须事必躬亲,可将部分非核心职能剥离出去,交由市场机构去运营管理;二是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财权划拨和转移支付力度;三是保持地方政府在公共利益上的客观中性,例如,美国要考虑如何使地方政府超脱党派之争,而中国则需要改革地方官员的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