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画的语言唤醒审美的情感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d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并非天生就有审美情感。普列汉诺夫认为,劳动先于艺术和审美,“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当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便开始了在各类艺术作品中的情感的深层满足之旅。
  这使艺术欣赏成为唤醒人的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在艺术作品的欣赏中,一方面作为欣赏对象的艺术作品要以审美形象激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欣赏者也要通过形成审美情感才能获得真正的审美享受。欣赏者的审美情感反过来又积极地参与审美欣赏,使欣赏者潜移默化,获得精神上的丰富和提高。当绘画唤起人类的审美情感时,作用于人们的是一种绘画所独有的语言形式。
  这是其他艺术作品不可企及的,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充分把握这一点,利用独特的美术语言激活學生最初的审美兴趣,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对于教材中提供的经典绘画作品,教师可以采用激活兴趣——酝酿感情——升华感情的次序进行审美教学。
  
  一、激活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
  
  一幅优美的绘画在两个层次上使欣赏者产生愉悦感,第一是由色彩、比例、构图等物质的外在形式的美形成的感官的愉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人类交往活动中的审美过程情绪反应的仪式化,将是低于思维层次又高于纯生理层次的过程,如铿锵的音节、明快的线条和造型都能产生愉悦的感觉。
  康德认为希腊式的曲线与无意义的花纹能引起美感。普列汉诺夫曾经解释过人类的知觉对对称产生快感的原因,认为是由于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人类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自然人体的对称与大自然中的对称相一致。有人说开讲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视为教学“定调”,更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形式感强烈优美的作品使学生眼前一亮,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在艺术史上,美术家们通过长期的创造实践,探索出了一些相对不变的形式美的法则,这些法则都是事物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在美术形式上的体现,因此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也有着能为人所把握的生理、心理基础。
  这类作品例如民间艺术中的剪纸、蜡染,17世纪荷兰的风景画和静物画,马蒂斯的《蓝衣妇女》、《静物》等等,都有着强烈的形式美感。特别是民间艺术的剪纸,其中完全等量、等形的对称又称为均齐,具有很强的整齐感与秩序感。
  教师还可以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剪制各种对称的图形,既简单又让学生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和急于领略美景的审美期待,进入绘画的情感世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种情感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主动去寻美访胜,采撷珠宝,从而深潜到绘画所构筑的内部世界,领悟绘画艺术所营造的美学意境。
  
  二、酝酿感情,唤醒审美情感
  
  绘画唤醒审美情感的第二个层次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的愉悦。审美情感在人对绘画有一定的知识、对文化史和文化知识有一定的涵养时才产生由衷的喜悦。然而没有好奇心、求知欲、兴趣这些基本的理智情感,没有一定的道德评价,也不会有审美情感。
  例如对凡高作品的欣赏。凡高的个性也许是温和的,但他的感情世界却通过作品中强烈的色彩、笔触被放大了,再加上他短暂传奇的一生,使并不了解他的学生有一种偏见。
  在欣赏凡高作品时,可以从《向日葵》、《盛开的桃花》……通过对金黄色的明快、“盛开”的热烈等共通感觉,感受到凡高对生活的热情与向往。可是当这种平常的愿望实现成为一种奢侈时,激发起学生对画家情感的同情与理解,也更为惊叹画家所创造的理想世界,而这个世界又是现实中的,画家赋予平凡的生活童话般的奇妙感觉。
  然而,现实终究是现实,凡高的一系列《自画像》却揭示了他的生活状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也一样摆放在学生面前。这时候的美术欣赏,应提升一个层次,教师精妙的文字语言、深沉的语调,加上委婉回旋的音乐,通过多重的刺激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正确的审美评介。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曾多次尝试以音乐作为媒体进行绘画欣赏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其目的是希望通过音乐的感染力来唤醒学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对节奏、旋律、音响等听觉表现进行分解和综合等心智加工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 音乐与绘画语言的结合,也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三、升华感情,进行审美创新能力的训练
  
  情感作为一个强大的推动力,而且它伴随着审美过程的始终。潜在的情绪因素一旦被诱发时,就会融入上两个层次的情感层流之中而形成综合性的情绪反应。这时教师应及时把握,趁热打铁,保持和强化这种审美活动。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作出评述,用文字语言描述出来。另一方面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自己调配色彩,运用色彩与线条的特性,用画笔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要求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作适当语言描述,使学生广泛参与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的实践活动。
  通过审美对象诱发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激情,用艺术美的力量来使学生的心灵世界向美好方面转化,进而表现和创造美,提高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美术教学中,教师如能有意识地把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诗歌、戏曲、电视音乐片等)和美术教学有机融合,无疑会拓宽审美信息量的传递通道,加大审美信息容量,使审美信息的传递达到最优化,从而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接收这些信息,以适应学生的审美需要。
  审美情感和体验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其实质就是充分挖掘美术本身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强化学生的认知智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江苏省通州市二甲中学)
其他文献
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一、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
期刊
新教材体现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了以发展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数学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以下是我新课程数学教学点滴体会。    一、教材特别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展示。概念更加通俗易懂,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准备数学工具    新教材所
期刊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这是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指导思想。  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关键因素。这就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
期刊
最近几年来,由于投影教学深入到物理课堂中,给物理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因为投影手段具有生动形象的直观性,不受时空限制的再现性,运动变化的易控性和模拟性,色彩鲜艳的启发性,以及及时反馈等多种功能。  在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内容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过程,从而突出和强化了初中物理教学的观察与实验机制。  另外,投影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直感作用,提高学生兴趣,从而
期刊
新的英语标准规定基础阶段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实践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是获取英语知识的主渠道。课堂提问又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
期刊
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政治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应在教学中注入情感,改变学生情感情绪的活动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以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学生的情感发展是一个到成人发展的过度期,他们的道德情感
期刊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
期刊
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多年了,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是迫在眉睫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所倡导的对话教学力图从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方式要求的视角做一点探讨。    一、对话教学的含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学习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  发展的主体。语文课
期刊
我们经常会看到电视上报道国外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很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师生之间的关系很融洽,课堂上讨论气氛很浓,大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思维;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的学生只会机械的模仿、被动的服从。  试想:这种封闭式教学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呢?因此,建立开放教育正是顺应人的和谐、自然发展的需要,尤其在数学课堂中要实行开放式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地培养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主要工作。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而能上好作文课,更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  教学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想尽办法令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种苦事、难事,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乐”写。  如何才能使学生喜爱写作,我的体会是:    一、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    叶圣陶曾说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