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崭新的房屋、宽敞的道路、阡陌纵横的高标准农田、满载农副产品的货车、生态富民的扶贫产业链,绘就出了一幅农业生产忙、农民生活好、农村环境美的乡村振兴图景。走进江西省安义县乔乐乡乔乐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舒心的田园风光。这个曾经的“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悄然蝶变,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2200元,增长到2019年的9300元,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日子越来越滋润。
善作为,推动精准扶贫入人心
乔乐村以水稻、油菜、花生等农作物为主,村民收入渠道单一,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97人。江西省南昌市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主任徐桂华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紧紧围绕脱贫摘帽、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首先是对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网格化管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户容户貌”“三个落实”等工作,对扶贫小分队成员进行合理分工,确保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六类人员户”进行全覆盖走访。其次是打出“组合拳”,确保“访深访透”。通过入户、座谈等方式和建立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联系方式,切实做到提村知户、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实行“双色管理”防返贫工作模式,针对“绿色”稳定脱贫户,进行产业、就业方面的引导,促使其持续稳定增收;针对“黄色”有返贫风险的家庭,实行重点监控,增加帮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其返贫风险。再次是划好“标准线”,确保“访准访实”。通过走访,细致了解村民的愿望和诉求,全面掌握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重点方面开展活动,尤其是对教育扶贫、政策兜底、产业发展等政策落实方面进行深入摸排,对走访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发现一件着力解决一件,让精准扶贫入人心。
徐桂华还采取多种措施,全面落实各项党建制度。针对当地党员大部分在外经商务工的情况,创新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立“乔乐村流动党员”微信群,通过线上线下组织在外和驻地党员开展党性教育,进一步强化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家脱贫攻坚的信心更加坚定,劲头空前高涨。
强产业,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
“产业扶贫既是促进贫困人口较快增收达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只有把乔乐村现有的扶贫产业做大做强,吸纳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才是根本。”徐桂华一方面积极为企业解决各种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一方面想方设法支持企业在当地扩大规模,促成江西丰林投资有限公司在前期投资1000万元建设构香牛产业项目的基础上,又增加投资1500万元。逐步打造集构香牛养殖、加工配送、采摘观光、科普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已引入安格斯杂交肉牛36头,种植构树230亩、杨梅50亩、瓜果蔬菜30亩、中草药30亩。
盛夏时节,我们跟随乔乐村第一书记徐桂华来到构香肉牛产业基地,满目苍翠的构树林里,一名身穿白色衣服的妇女正在用柴刀割构树枝,嘴里哼着轻快的小曲儿。“这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凤花,现在她不仅脱贫了,人的精气神也上来了。”徐桂华话音未落,陈凤花笑呵呵地接过话头说:“我家6口人,就我一个劳动力,原来靠种几亩薄田为生,生活困难,精准扶贫以来,村里安排我在构香肉牛产业基地上班,每天能赚80元,同时还在扶贫公益性岗位上负责保洁工作,也有一份收入,这种好日子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
村民陈献宝的弟弟和弟媳双亡,正在读书的侄子跟随他一起生活。去年12月起,陈献宝在产业基地上班,主要负责肉牛养殖的拌料、清栏等工作,日薪100元。他说,在家门口打工,路近,事轻,收入不错,生活改善了很多。陈献宝见到我们时,脸上始终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他们一样,在产业基地工作,成了上班族。”徐桂华告诉我们,通过就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5万元左右,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入股资金分红,平均每年增收2000元。他正在谋划借助产业基地强大的技术、市场平台,建设蔬菜大棚,采用“公司+村集体+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模式,增加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村民的就业机会,实现三方共同受益。
重扶志,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
“对于长期形成的懒惰、依赖思想,指望一次谈话就能唤起他创业的热情,过于理想化。”徐桂华说,作为扶贫干部就要不断地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和劝诫,不断给他们讲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和成功经验。徐桂华驻村后,与村“两委”干部一起研究出台乔乐村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的帮扶措施,既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自身实际情况介绍就业、鼓励创业,又大力开展“三讲一评”感恩大行动,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从“要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
村民刘珍花的丈夫因事故造成高位截瘫,感觉生活没有希望,通过参加扶贫扶志活动后,思想变了,要求过上好日子的愿望强烈了。今年,她在照顾好爱人的日常生活起居的同时,主动来到产业基地务工,每天有80元的收入。在用工微信群里,管理方每天发布工作信息,只要谁有时间,都可直接在群里预约第二天的工作。走进村民熊庆银家中,只见他一丝不苟地为奉新县赤田镇赤田村农民魏绪银维修电风扇。“虽说赤田村距离乔乐乡有七八公里,但老熊手艺好,价格公道,我家里电器坏了,舍近求远都要来找他。”魏绪银说。熊庆银肢体残疾二级,不能从事体力活,扶贫小分队成员了解到熊庆银喜欢钻研电器理论,动手能力强,就联系安排他专门学习电器维修技术,又帮忙在家门口开了家电修理店。熊庆银每年这一项收入就有近2万元,加上产业分红,已经脱贫摘帽了。
村民邓绍文也不等不靠,主动依靠自己的双手,通过劳动创造财富。今年63岁的邓绍文肢体残疾四级,女儿智力残疾三级,妻子出车祸后留下了后遗症。邓绍文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残致贫的一家人,过去就靠种一点薄田维持生计,用他自己的话说:“家里进风漏雨,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两餐荤,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为帮助邓绍文家摆脱贫困,徐桂华和驻村工作队员结合村里山地资源特点,推荐他饲养山羊,帮忙筹措资金买种羊,联系企业提供培训。邓绍文以前也想养羊,苦于没有资金、又怕亏钱,没敢迈出这一步。现在,邓绍文把山羊当宝贝一样养着,每天起早贪黑地在羊圈里忙活,成了有名的“羊倌”,生活越来越红火。2019年,邓绍文被安义县评为“最美贫困户”。“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脱贫了,还要在致富的路上好好干。”邓绍文表示。
解民忧,为贫困村办实事
徜徉在竹子搭建的小步道上,徐徐微风掠过周围的花草樹木,人们在广场上闲适地散着步——现在的乔乐村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安义县远近闻名的宜居精品村。
这一切的变化,发生在2018年,村里乘着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春风,多次召开村民座谈会,统一大家的思想,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从制定符合乔乐村具体情况的村规民约入手,革除陈规陋习、治理脏、乱、差。村里党员干部带头拆除自家旧房屋,旧猪栏的举动,一下子就把村民对环境变化的渴望激发了出来,纷纷主动让出改造空间。全村拆除破旧危房610余间,空心房、闲置房、旱厕、猪牛栏2.9万余平方米,涉及400多农户,清理出可用土地26.7亩。完成7个自然村的美化亮化工程,新建休闲广场5处,修建鹅软石围墙、红砖围墙共计1500多米。“看看我们村的广场,柏油马路,房前屋后的路面、池塘、环境,谁不说美!”村民杨光铜高兴地说。同时,村里还全面启动了“森林村庄”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塘系统治理与保护,让“天蓝、地绿、水清”一步步从愿望变为现实。
作者简介:邓全生,南昌市委组织部;胡成,安义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朱晨光
善作为,推动精准扶贫入人心
乔乐村以水稻、油菜、花生等农作物为主,村民收入渠道单一,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97人。江西省南昌市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主任徐桂华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紧紧围绕脱贫摘帽、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首先是对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网格化管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户容户貌”“三个落实”等工作,对扶贫小分队成员进行合理分工,确保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六类人员户”进行全覆盖走访。其次是打出“组合拳”,确保“访深访透”。通过入户、座谈等方式和建立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联系方式,切实做到提村知户、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实行“双色管理”防返贫工作模式,针对“绿色”稳定脱贫户,进行产业、就业方面的引导,促使其持续稳定增收;针对“黄色”有返贫风险的家庭,实行重点监控,增加帮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其返贫风险。再次是划好“标准线”,确保“访准访实”。通过走访,细致了解村民的愿望和诉求,全面掌握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重点方面开展活动,尤其是对教育扶贫、政策兜底、产业发展等政策落实方面进行深入摸排,对走访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发现一件着力解决一件,让精准扶贫入人心。
徐桂华还采取多种措施,全面落实各项党建制度。针对当地党员大部分在外经商务工的情况,创新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立“乔乐村流动党员”微信群,通过线上线下组织在外和驻地党员开展党性教育,进一步强化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家脱贫攻坚的信心更加坚定,劲头空前高涨。
强产业,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
“产业扶贫既是促进贫困人口较快增收达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只有把乔乐村现有的扶贫产业做大做强,吸纳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才是根本。”徐桂华一方面积极为企业解决各种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一方面想方设法支持企业在当地扩大规模,促成江西丰林投资有限公司在前期投资1000万元建设构香牛产业项目的基础上,又增加投资1500万元。逐步打造集构香牛养殖、加工配送、采摘观光、科普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已引入安格斯杂交肉牛36头,种植构树230亩、杨梅50亩、瓜果蔬菜30亩、中草药30亩。
盛夏时节,我们跟随乔乐村第一书记徐桂华来到构香肉牛产业基地,满目苍翠的构树林里,一名身穿白色衣服的妇女正在用柴刀割构树枝,嘴里哼着轻快的小曲儿。“这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凤花,现在她不仅脱贫了,人的精气神也上来了。”徐桂华话音未落,陈凤花笑呵呵地接过话头说:“我家6口人,就我一个劳动力,原来靠种几亩薄田为生,生活困难,精准扶贫以来,村里安排我在构香肉牛产业基地上班,每天能赚80元,同时还在扶贫公益性岗位上负责保洁工作,也有一份收入,这种好日子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
村民陈献宝的弟弟和弟媳双亡,正在读书的侄子跟随他一起生活。去年12月起,陈献宝在产业基地上班,主要负责肉牛养殖的拌料、清栏等工作,日薪100元。他说,在家门口打工,路近,事轻,收入不错,生活改善了很多。陈献宝见到我们时,脸上始终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他们一样,在产业基地工作,成了上班族。”徐桂华告诉我们,通过就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5万元左右,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入股资金分红,平均每年增收2000元。他正在谋划借助产业基地强大的技术、市场平台,建设蔬菜大棚,采用“公司+村集体+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模式,增加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村民的就业机会,实现三方共同受益。
重扶志,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
“对于长期形成的懒惰、依赖思想,指望一次谈话就能唤起他创业的热情,过于理想化。”徐桂华说,作为扶贫干部就要不断地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和劝诫,不断给他们讲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和成功经验。徐桂华驻村后,与村“两委”干部一起研究出台乔乐村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的帮扶措施,既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自身实际情况介绍就业、鼓励创业,又大力开展“三讲一评”感恩大行动,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从“要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
村民刘珍花的丈夫因事故造成高位截瘫,感觉生活没有希望,通过参加扶贫扶志活动后,思想变了,要求过上好日子的愿望强烈了。今年,她在照顾好爱人的日常生活起居的同时,主动来到产业基地务工,每天有80元的收入。在用工微信群里,管理方每天发布工作信息,只要谁有时间,都可直接在群里预约第二天的工作。走进村民熊庆银家中,只见他一丝不苟地为奉新县赤田镇赤田村农民魏绪银维修电风扇。“虽说赤田村距离乔乐乡有七八公里,但老熊手艺好,价格公道,我家里电器坏了,舍近求远都要来找他。”魏绪银说。熊庆银肢体残疾二级,不能从事体力活,扶贫小分队成员了解到熊庆银喜欢钻研电器理论,动手能力强,就联系安排他专门学习电器维修技术,又帮忙在家门口开了家电修理店。熊庆银每年这一项收入就有近2万元,加上产业分红,已经脱贫摘帽了。
村民邓绍文也不等不靠,主动依靠自己的双手,通过劳动创造财富。今年63岁的邓绍文肢体残疾四级,女儿智力残疾三级,妻子出车祸后留下了后遗症。邓绍文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残致贫的一家人,过去就靠种一点薄田维持生计,用他自己的话说:“家里进风漏雨,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两餐荤,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为帮助邓绍文家摆脱贫困,徐桂华和驻村工作队员结合村里山地资源特点,推荐他饲养山羊,帮忙筹措资金买种羊,联系企业提供培训。邓绍文以前也想养羊,苦于没有资金、又怕亏钱,没敢迈出这一步。现在,邓绍文把山羊当宝贝一样养着,每天起早贪黑地在羊圈里忙活,成了有名的“羊倌”,生活越来越红火。2019年,邓绍文被安义县评为“最美贫困户”。“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脱贫了,还要在致富的路上好好干。”邓绍文表示。
解民忧,为贫困村办实事
徜徉在竹子搭建的小步道上,徐徐微风掠过周围的花草樹木,人们在广场上闲适地散着步——现在的乔乐村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安义县远近闻名的宜居精品村。
这一切的变化,发生在2018年,村里乘着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春风,多次召开村民座谈会,统一大家的思想,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从制定符合乔乐村具体情况的村规民约入手,革除陈规陋习、治理脏、乱、差。村里党员干部带头拆除自家旧房屋,旧猪栏的举动,一下子就把村民对环境变化的渴望激发了出来,纷纷主动让出改造空间。全村拆除破旧危房610余间,空心房、闲置房、旱厕、猪牛栏2.9万余平方米,涉及400多农户,清理出可用土地26.7亩。完成7个自然村的美化亮化工程,新建休闲广场5处,修建鹅软石围墙、红砖围墙共计1500多米。“看看我们村的广场,柏油马路,房前屋后的路面、池塘、环境,谁不说美!”村民杨光铜高兴地说。同时,村里还全面启动了“森林村庄”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塘系统治理与保护,让“天蓝、地绿、水清”一步步从愿望变为现实。
作者简介:邓全生,南昌市委组织部;胡成,安义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