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建高校校区因办学时间不长,缺乏文化积淀和主客观因素方面的制约,以致于校园文化建设任务艰巨。本文先对新建小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建设新校园文化,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校园文化的建设基于校园空间本身,是在高校长期的办学实践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创造以及形成的文化形态,新建校区因积淀不足加之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以致于校园文化建设乏力。
一、当前新建校区普遍存在的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分析
(一)文化价值功利性强
从价值取向层面来讲,校园文化属于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念。从现阶段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其价值取向又其积极一面,但偏失问题也不能忽视,尤其是一些新建校区的校园文化价值功利性趋向严重,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新建校区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文化建设容易被忽视,或者只是停留在一些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只是通过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来体现校园文化。此外,因制度原因而导致多数新建校区的学术研究础薄弱、氛围不浓,教师的学术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功利性特点。
(二)校园文化建设品位有待提升
品位即档次,既是衡量文化蕴涵分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基于审美视角对校园育人环境进行的审视与定位。目前国内高校新建校区的校园文化品位不高,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娱乐性强,启迪性弱。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其主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以及良好的人文修养,高校文化建设应当呈现出积极、高雅以及健康的面貌。然而从现阶段国内部分新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来看,文化活动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而且启迪性内容相对较少,低俗文化屡见不鲜。第二,传统文化存在着严重的内涵不足问题。传统文化精华有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以及升华他们的境界,是高校师生非常重要的精神源泉。然而,从现阶段高校学生的情况来看,对传统文化并不重视,也不甚了解,为数不少的学生甚至抱有偏见。从部分新建小区的校园文化活动情况来看,缺乏传统文化底蕴。
二、加强新建高校小区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现代高校新建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传承和创新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高校建设的灵魂所在,体现了师生共同价值取向,同时也是现代高校发展精神的体现。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重视对母校精神文化的传承,采用多种形式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精神文化教育,渗透校训、校风以及学风,加大宣传力度。其中,传承精神文化的同时还应当加强校史文化建设,凸显出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为此,建议通过图书馆以及校园网和宣传栏等方式,加强高校发展史宣传,让师生对本校发展历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要创新校园精神文化,基于新校区建设抓好外延发展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提高校内品质,层校园精神文化层面进行创新。比如,铸就高校校园精神,并且突出学校发展的先进性。注重德育教育,以三风为基础,培养学生意识与文明行为。通过开设选修课、人文讲座等形式,丰富校园文化。
(二)将德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新校区的校园环境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充分带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中,才能真正的实现校园文化节的德育功有。一般来讲,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美化环境,将自然环境的优美带入到校园中,并显示也突显人文环境的高雅,使校园文化能充分发挥出调整心态、陶冶情操与寓教于景的独特德育功能。将德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应本着全面发挥校园文化功能的原则,利用传统文化中特定的德育资源,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深化,提高校园文化内涵,从而加强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好的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高校應尽力提高本校的文化内涵,因为外在的环境并不能充分发挥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只有内涵丰富的校园,才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生态环境育人的教育模式。例如,可以将传统文化、地方历史文化带入到校园文化体系建设中来,使其相互渗透,建立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体系。在学校广场、道路或者假山等旁边借用历史名人、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等优秀人物的名字命名,提升校园文化水平。
(三)构建和谐校园网络文化体系
高校一定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的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网络知识对于学生与教师而言,都是一个求知与接受的过程,更是对新鲜事物的探究与学习过程,校园网恰恰能为过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探究平台。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使学生成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发挥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体现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事实上,很多学生学习和接受事物的能力要比教师强,所以确保学生在网络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可以创新学校的网络文化体系建设。在建设学院网站时,学校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适应当院系特色且满足学生需求的网络道德素质,从而为学院相关管理部门、院系提供实用的网络平台,展现出本院良好的风貌。高校应尽力构建文明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努力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建设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网络。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校区的文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生成、创新和提升,同时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创新建设之路。(作者单位为河北农业大学基础课部)
校园文化的建设基于校园空间本身,是在高校长期的办学实践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创造以及形成的文化形态,新建校区因积淀不足加之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以致于校园文化建设乏力。
一、当前新建校区普遍存在的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分析
(一)文化价值功利性强
从价值取向层面来讲,校园文化属于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念。从现阶段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其价值取向又其积极一面,但偏失问题也不能忽视,尤其是一些新建校区的校园文化价值功利性趋向严重,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新建校区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文化建设容易被忽视,或者只是停留在一些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只是通过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来体现校园文化。此外,因制度原因而导致多数新建校区的学术研究础薄弱、氛围不浓,教师的学术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功利性特点。
(二)校园文化建设品位有待提升
品位即档次,既是衡量文化蕴涵分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基于审美视角对校园育人环境进行的审视与定位。目前国内高校新建校区的校园文化品位不高,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娱乐性强,启迪性弱。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其主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以及良好的人文修养,高校文化建设应当呈现出积极、高雅以及健康的面貌。然而从现阶段国内部分新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来看,文化活动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而且启迪性内容相对较少,低俗文化屡见不鲜。第二,传统文化存在着严重的内涵不足问题。传统文化精华有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以及升华他们的境界,是高校师生非常重要的精神源泉。然而,从现阶段高校学生的情况来看,对传统文化并不重视,也不甚了解,为数不少的学生甚至抱有偏见。从部分新建小区的校园文化活动情况来看,缺乏传统文化底蕴。
二、加强新建高校小区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现代高校新建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传承和创新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高校建设的灵魂所在,体现了师生共同价值取向,同时也是现代高校发展精神的体现。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重视对母校精神文化的传承,采用多种形式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精神文化教育,渗透校训、校风以及学风,加大宣传力度。其中,传承精神文化的同时还应当加强校史文化建设,凸显出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为此,建议通过图书馆以及校园网和宣传栏等方式,加强高校发展史宣传,让师生对本校发展历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要创新校园精神文化,基于新校区建设抓好外延发展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提高校内品质,层校园精神文化层面进行创新。比如,铸就高校校园精神,并且突出学校发展的先进性。注重德育教育,以三风为基础,培养学生意识与文明行为。通过开设选修课、人文讲座等形式,丰富校园文化。
(二)将德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新校区的校园环境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充分带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中,才能真正的实现校园文化节的德育功有。一般来讲,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美化环境,将自然环境的优美带入到校园中,并显示也突显人文环境的高雅,使校园文化能充分发挥出调整心态、陶冶情操与寓教于景的独特德育功能。将德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应本着全面发挥校园文化功能的原则,利用传统文化中特定的德育资源,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深化,提高校园文化内涵,从而加强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好的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高校應尽力提高本校的文化内涵,因为外在的环境并不能充分发挥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只有内涵丰富的校园,才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生态环境育人的教育模式。例如,可以将传统文化、地方历史文化带入到校园文化体系建设中来,使其相互渗透,建立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体系。在学校广场、道路或者假山等旁边借用历史名人、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等优秀人物的名字命名,提升校园文化水平。
(三)构建和谐校园网络文化体系
高校一定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的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网络知识对于学生与教师而言,都是一个求知与接受的过程,更是对新鲜事物的探究与学习过程,校园网恰恰能为过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探究平台。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使学生成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发挥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体现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事实上,很多学生学习和接受事物的能力要比教师强,所以确保学生在网络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可以创新学校的网络文化体系建设。在建设学院网站时,学校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适应当院系特色且满足学生需求的网络道德素质,从而为学院相关管理部门、院系提供实用的网络平台,展现出本院良好的风貌。高校应尽力构建文明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努力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建设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网络。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校区的文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生成、创新和提升,同时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创新建设之路。(作者单位为河北农业大学基础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