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林森是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头村农民。1981年高考落榜回家后回到村里,发奋钻研农业技术,不断实践,终成闻名全县的蔬菜大王。他用仅有的4亩土地种菜,不仅使自己的四口之家脱贫致富,而且带领周边6个村、700余户农民发展无公害蔬菜3000亩,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
有心人觅得致富经
改革开放前,碛口镇只允许河南坪村30亩地用于生产蔬菜,其余村庄以种粮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碛口地区的蔬菜产业也同步兴起。
1986年端午节,严林森听说邻村河南坪引种无蔓西葫芦,一苗能结3个瓜,成熟早,能赶上端午节上市。而自家的压蔓农家品种只结一个瓜,还赶不上节日上市,收入少很多。于是他前往河南坪村讨教,结果人家支吾不答。问了十几个人,终于得到了一点线索,回家第二天就去了县农业局,可是种子早已分配完了,严林森“只收获一个种子袋”。
1987年春节刚过,没有出过远门的严林森,怀揣仅有的80元钱,在热心人的帮助下,按“种子袋”的地址来到了山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了解其来意后,特批了2斤杂交一代西葫芦种子“阿太一代”,又送100克最新培育的“早青一代”给严林森试种,所长还赠送了由自己编纂的蔬菜种植图书一套。严林森如获至宝,热乎乎的心里,早已把初春的寒意忘得一干二净。
回家以后,他和同村九位农民试种成功,产量比传统品种翻了几番,尤其是“早青一代”比“阿太一代”更善座果,上市更早,产出更多。他邀乡亲们前来观看,不少人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大家纷纷要求严林森来年代买种子。从此,严林森就成了大家的服务员。从起初的蔬菜所到后来的高新技术市场,以及全国其它科研院所,一旦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他就买来试种,把有推广价值的新品种给大家分享。二十多年来,累计推广蔬菜品种287个,其它粮油品种112个,他完成了碛口地区从常规种到杂交种的种子革命。
好方法源于不停的试验
在严林森带动下,1989年西头村200亩水地已全部种植蔬菜,寨则山村、寨则坪、侯台、西湾邻村,也开始大量种植蔬菜,这几个村的群众自发打井46孔,蔬菜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亩。这年碛口镇开始推广地膜覆盖种植,严林森作为碛口政府培养的科技示范户,带头先行,标准示范,并为全镇此项技术推广义务指导1000小时以上。
1990年退伍回家的严林森兄长,把辽宁先进蔬菜生产理念带回。兄弟二人就地取材,用树枝支撑,800毫米×0.15毫米规格地膜做棚膜试种小白菜成功,每斤以0.4元出售,而一般的小白菜每斤0.1元,还有很多卖不出去,这下兄弟二人轰动不小。碛口镇党委因势利导,召集菜区村干部座谈交流,1990年碛口镇把拱棚蔬菜生产在全镇菜区推广。在县政府的支持下,相关企业按严林森的技术要求,为碛口镇专门生产1400毫米×0.3毫米规格棚膜3吨,棚膜购买享受政府补贴。兄弟二人全程指导,覆盖面积300亩,产后均取得较好效益。此项技术推广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政府投入之小均属空前绝后,在碛口蔬菜种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993年碛口镇政府派送严林森到山西阳泉市参观学习大棚蔬菜种植6天,回来后,严林森就把便于实现的3米竹皮拱棚付诸实践,再通过几年中的几次改造,创造了多种模式。1996年他独创的“钢架架铁丝、中间夹竹皮、无立柱春暖大棚”,由于造价低、结构好,至今仍有明显优越性,现已发展3000座。他发明的纸张盖苗防寒流技术,至今还没有更好的代替方法,他和农友们因地制宜创造的小技巧、土办法举不胜举。
为群众利益全力以赴
每年春节后,前来委托严林森购买种子的农户越来越多,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受益,他又带出了一批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农友为大家服务。而自己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新品种试验、示范和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农业病虫害防治上来。
1989年春,严林森开始向留日博士董海富学习植保技术,通过反复的试验,碛口地区改写了不能秋播大白菜的历史,而且增加了数十种新的蔬菜品种。同时,也填补了碛口农业植保技术的空白。
1995年9月,一种偶发性有害生物夜蛾科害虫在碛口镇菜区秋茬主产作物大白菜上发生。平常用的杀虫药物不能控制,严林森把虫子带回家里,将触杀性和胃毒性农药混合使用,分组试验,虽然选出了一个奏效的配方,但是虫害蚕食量大,为害迅猛得不到及时控制。每天菜农们焦急地等待着有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屋里屋外站满了菜农。严林森也心急如焚,随即去了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范仁俊、张殿斌二位专家告诉他:今年北方地区夜蛾科虫害暴发,防治难度较大,我们刚调回“玩虫杀”、“华戎168”两种混合剂,使用效果较好。他看到专家办公桌上放着在市场上见不到的《中国蔬菜病虫害原色图谱》与《中国果树病虫害原色图谱》两本图文并茂的植保专业书籍,央求给自己分上一套,在他的求知真诚打动下,专家们分给他一套。严林森刚回到家里,就看见已经有很多等待消息的菜农,有的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大家当天傍晚就喷洒使用,虫害很快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他的努力碛口地区2000亩大白菜免遭毁灭性灾害,为菜农挽回经济损失300万元。
顺应时代发展绿色蔬菜
严林森的影响力在扩大,他跟农民朋友们的情感也越来越深。2004年6月由他发起成立了碛口镇绿色蔬菜协会,号召广大菜农进行无公害生产来提高蔬菜附加值。他主要负责农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坚持一季一次大培训、田间地头指导的方式来提高农民素质,累计受训人次已达8987人次。2006年他通过自己多年的技术积淀,以激发生物潜在抗逆、防病机制,强化光合效率为研发思路,将S—诱抗素、激活蛋白、海藻酸、壳寡糖等先进生物技术材料,开发成便于推广的实用技术产品“平衡液肥”,“保护细胞增强剂”。在枣岭则村30亩旱作枣园做红枣高品质、防裂果生产试验。使用结果表明:果色光亮、口感好。在秋季雨水较大的情况下,试验田红枣裂果率为50%,而常规生产裂果率为90%。他整理出“红枣优质防裂综合生产技术”,在枣区推广面积已达5万亩。
协会的4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把使用“平衡液肥”、“保护细胞增强剂”作为主要生产技术措施,将“乙蒜素”、“枯草芽孢杆菌”、“宁南梅素”、“甲氨基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作为病虫害防治预案农药,进行高品质蔬菜生产,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前期宣传到位,卖出了好价钱,基地农户亩纯收入达7000元,比对照增收2000元,为基地农户创收80万元,他本人种植的4亩蔬菜纯收入达3.4万元。
2007年严林森被县农业局推荐,通过考核后,被吕梁市人事局评选为“农村技师”。2008年春,被临县农业局聘为“新型农民素质培训项目”指导老师,除了紧张的培训工作以外,他对协会无公害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深化、实施配方施肥和沼渣、沼液生态循环利用的推广。优先使用了植保部门支持的频振式杀虫灯,生物雄性诱芯等物理杀虫设施,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2008年基地生产的蔬菜抽样送省检测,结果各项指标完全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在2008年蔬菜价格偏低的情况下,基地会员的蔬菜由于品质好、销路广,亩纯收入仍然可达7000元,比对照增收2400元。
在菜农眼里,严林森是一个人缘好的土专家,在领导眼里他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实干家。他在计划着下一步,建立冬暖育苗棚,让乡亲们的蔬菜上市更早,卖价更高。让市场因错季节生产更加丰富,让有限的土地为菜农带去更多的收入……
(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供稿)
有心人觅得致富经
改革开放前,碛口镇只允许河南坪村30亩地用于生产蔬菜,其余村庄以种粮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碛口地区的蔬菜产业也同步兴起。
1986年端午节,严林森听说邻村河南坪引种无蔓西葫芦,一苗能结3个瓜,成熟早,能赶上端午节上市。而自家的压蔓农家品种只结一个瓜,还赶不上节日上市,收入少很多。于是他前往河南坪村讨教,结果人家支吾不答。问了十几个人,终于得到了一点线索,回家第二天就去了县农业局,可是种子早已分配完了,严林森“只收获一个种子袋”。
1987年春节刚过,没有出过远门的严林森,怀揣仅有的80元钱,在热心人的帮助下,按“种子袋”的地址来到了山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了解其来意后,特批了2斤杂交一代西葫芦种子“阿太一代”,又送100克最新培育的“早青一代”给严林森试种,所长还赠送了由自己编纂的蔬菜种植图书一套。严林森如获至宝,热乎乎的心里,早已把初春的寒意忘得一干二净。
回家以后,他和同村九位农民试种成功,产量比传统品种翻了几番,尤其是“早青一代”比“阿太一代”更善座果,上市更早,产出更多。他邀乡亲们前来观看,不少人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大家纷纷要求严林森来年代买种子。从此,严林森就成了大家的服务员。从起初的蔬菜所到后来的高新技术市场,以及全国其它科研院所,一旦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他就买来试种,把有推广价值的新品种给大家分享。二十多年来,累计推广蔬菜品种287个,其它粮油品种112个,他完成了碛口地区从常规种到杂交种的种子革命。
好方法源于不停的试验
在严林森带动下,1989年西头村200亩水地已全部种植蔬菜,寨则山村、寨则坪、侯台、西湾邻村,也开始大量种植蔬菜,这几个村的群众自发打井46孔,蔬菜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亩。这年碛口镇开始推广地膜覆盖种植,严林森作为碛口政府培养的科技示范户,带头先行,标准示范,并为全镇此项技术推广义务指导1000小时以上。
1990年退伍回家的严林森兄长,把辽宁先进蔬菜生产理念带回。兄弟二人就地取材,用树枝支撑,800毫米×0.15毫米规格地膜做棚膜试种小白菜成功,每斤以0.4元出售,而一般的小白菜每斤0.1元,还有很多卖不出去,这下兄弟二人轰动不小。碛口镇党委因势利导,召集菜区村干部座谈交流,1990年碛口镇把拱棚蔬菜生产在全镇菜区推广。在县政府的支持下,相关企业按严林森的技术要求,为碛口镇专门生产1400毫米×0.3毫米规格棚膜3吨,棚膜购买享受政府补贴。兄弟二人全程指导,覆盖面积300亩,产后均取得较好效益。此项技术推广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政府投入之小均属空前绝后,在碛口蔬菜种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993年碛口镇政府派送严林森到山西阳泉市参观学习大棚蔬菜种植6天,回来后,严林森就把便于实现的3米竹皮拱棚付诸实践,再通过几年中的几次改造,创造了多种模式。1996年他独创的“钢架架铁丝、中间夹竹皮、无立柱春暖大棚”,由于造价低、结构好,至今仍有明显优越性,现已发展3000座。他发明的纸张盖苗防寒流技术,至今还没有更好的代替方法,他和农友们因地制宜创造的小技巧、土办法举不胜举。
为群众利益全力以赴
每年春节后,前来委托严林森购买种子的农户越来越多,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受益,他又带出了一批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农友为大家服务。而自己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新品种试验、示范和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农业病虫害防治上来。
1989年春,严林森开始向留日博士董海富学习植保技术,通过反复的试验,碛口地区改写了不能秋播大白菜的历史,而且增加了数十种新的蔬菜品种。同时,也填补了碛口农业植保技术的空白。
1995年9月,一种偶发性有害生物夜蛾科害虫在碛口镇菜区秋茬主产作物大白菜上发生。平常用的杀虫药物不能控制,严林森把虫子带回家里,将触杀性和胃毒性农药混合使用,分组试验,虽然选出了一个奏效的配方,但是虫害蚕食量大,为害迅猛得不到及时控制。每天菜农们焦急地等待着有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屋里屋外站满了菜农。严林森也心急如焚,随即去了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范仁俊、张殿斌二位专家告诉他:今年北方地区夜蛾科虫害暴发,防治难度较大,我们刚调回“玩虫杀”、“华戎168”两种混合剂,使用效果较好。他看到专家办公桌上放着在市场上见不到的《中国蔬菜病虫害原色图谱》与《中国果树病虫害原色图谱》两本图文并茂的植保专业书籍,央求给自己分上一套,在他的求知真诚打动下,专家们分给他一套。严林森刚回到家里,就看见已经有很多等待消息的菜农,有的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大家当天傍晚就喷洒使用,虫害很快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他的努力碛口地区2000亩大白菜免遭毁灭性灾害,为菜农挽回经济损失300万元。
顺应时代发展绿色蔬菜
严林森的影响力在扩大,他跟农民朋友们的情感也越来越深。2004年6月由他发起成立了碛口镇绿色蔬菜协会,号召广大菜农进行无公害生产来提高蔬菜附加值。他主要负责农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坚持一季一次大培训、田间地头指导的方式来提高农民素质,累计受训人次已达8987人次。2006年他通过自己多年的技术积淀,以激发生物潜在抗逆、防病机制,强化光合效率为研发思路,将S—诱抗素、激活蛋白、海藻酸、壳寡糖等先进生物技术材料,开发成便于推广的实用技术产品“平衡液肥”,“保护细胞增强剂”。在枣岭则村30亩旱作枣园做红枣高品质、防裂果生产试验。使用结果表明:果色光亮、口感好。在秋季雨水较大的情况下,试验田红枣裂果率为50%,而常规生产裂果率为90%。他整理出“红枣优质防裂综合生产技术”,在枣区推广面积已达5万亩。
协会的4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把使用“平衡液肥”、“保护细胞增强剂”作为主要生产技术措施,将“乙蒜素”、“枯草芽孢杆菌”、“宁南梅素”、“甲氨基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作为病虫害防治预案农药,进行高品质蔬菜生产,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前期宣传到位,卖出了好价钱,基地农户亩纯收入达7000元,比对照增收2000元,为基地农户创收80万元,他本人种植的4亩蔬菜纯收入达3.4万元。
2007年严林森被县农业局推荐,通过考核后,被吕梁市人事局评选为“农村技师”。2008年春,被临县农业局聘为“新型农民素质培训项目”指导老师,除了紧张的培训工作以外,他对协会无公害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深化、实施配方施肥和沼渣、沼液生态循环利用的推广。优先使用了植保部门支持的频振式杀虫灯,生物雄性诱芯等物理杀虫设施,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2008年基地生产的蔬菜抽样送省检测,结果各项指标完全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在2008年蔬菜价格偏低的情况下,基地会员的蔬菜由于品质好、销路广,亩纯收入仍然可达7000元,比对照增收2400元。
在菜农眼里,严林森是一个人缘好的土专家,在领导眼里他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实干家。他在计划着下一步,建立冬暖育苗棚,让乡亲们的蔬菜上市更早,卖价更高。让市场因错季节生产更加丰富,让有限的土地为菜农带去更多的收入……
(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