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技工学校推行创新教育已刻不容缓。本文从教师的创新意识、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技校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 技校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a)-0032-02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现代技术工人摇篮的现代技工学校推行创新教育也已成为其刻不容缓的任务.同时由于技校没有升学压力,实行创新教育有着先天优势。因此,2001年原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副司长信长星在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上就提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技工学校的教育中来。作为技工学校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学,不仅担负着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作用,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中也有着其他科目无可代替的作用。所以,如何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阵地,把创新教育巧妙地、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是每一个技校数学教师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数学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者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得教师本身拥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数学》上册第103页的例题中:例:已知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判断三角形ABC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如果数学教师没有创新意识的话,他最多就按照课本的要求给学生讲解:解AB所在直线的斜率,BC所在直线的斜率.由,得,既.所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这样,学生最多就掌握了本节课的斜率知识:。而如果数学老师有创新意识的话,他就会引导学生联想以前学习过的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方法、多角度思考本题的不同解法:通过斜率知识、勾股定理、向量垂直的判定定理等等,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联想思维又理解了新知识巩固了旧知识。
2 民主、自由、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营造民主、自由、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才有利于学积极、主动、活泼地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这种学习环境包括哪些内容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1 平等、明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处于上位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处于被教育被管理的地位。地位上的差异导致学生在老师面前性格有所压抑,很多时候不敢或者是不愿在老师面前畅所欲言。另一方面;教师充当的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老师往往是学生心中的“真理者”或是权威者。所以学生看待老师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仰视的态度,感觉老师是很难接近的,于是就敬而远之了.如此一来,在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又如何可能有创新的勇气和创造的兴趣呢?
而技校生则更是如此,他们大多数在初中时就不拔尖或基础差,从来不会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老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甘落后、信心不足,形成一种自卑心理。在老师面前、在知识面前总认为自己不行,这导致他们和老师之间心的距离就更远了。同时还逐步丧失了进取心。到最后,连起码的进取心都没有,哪里会有创新的念头呢?
所以,只有打破师生间的等级界限,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我们广大从事技工教育的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地放下身段,和学生真诚相待,平等视之,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热爱他们,多与学生接触、谈心,让学生觉得老师的可亲可信、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然后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的错误、尽量为每位学生创设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多让学生发表建议、陈述观点,也许学生的一个想法、一个做法是不符合逻辑的,是荒谬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我们不急于怀疑他们的动机,也许教师的宽容和理解会成为学生创造的星火得以燎原的助推器。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形成学生创新性格的和谐、民主的氛围。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实施创造性教学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学生那些标新立异的想法才敢发表,自由探索、热烈讨论、各抒己见的场面才会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并宽容、理解和信任学生。
2.2 确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行的都是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常常是老师一个人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有好一点的也只是老师应景式的提几个问题,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中规中矩的回答。学生完全没有一点创新的意识或思维,即使有也不敢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个机械复制教师观点的机器,学生学习毫无积极性可言,如此一来就更加谈不上创新意识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对技校学生尤其重要。技校学生原本在初中时成绩就不突出,学习主动性较差,对老师的依赖性更加严重。因此,要让他们成为教学主体,教师首先要淡化自己在课堂上的自我中心意识,而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学生如何能主动学习为目标,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学的一切工作包括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在备课时,我们不仅要备教案,更要备学案。教师要牢记自己只是组织者、是“导演”,学生才是是教学的主体、是“演员”。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松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和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和谐的教育环境。
其次,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有所改进:课堂时间主要由老师占用变为主要由学生使用,学生只有在拥有充足的时间之后,才能充分地阅读、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改变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讨论争鸣,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多元化思考,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多的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发表见解的环境。由学生在充足的课堂时间里自主学习,相互讨论,自我归纳辨析,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形成一个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
最后,教学活动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贯彻"主体参与"的教学原则,要让学生能够自己作主,给学生更多实际锻炼的机会。计划让学生先定,书本让学生先读,问题让学生先议,规律让学生先找,习题让学生先做,小结让学生先说……要鼓励学生敢想,要推动他们敢干,把创意和构思付诸行动,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培养创新的意识。
2.3 树立正当有序的竞争气氛促进所有同学一起上进
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影响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之间不团结,嫉妒比自己优秀的学生,耻笑比自己差的学生,就会产成很大的负作用,谈不上什么创新,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的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团结协作,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问题得到解决。课堂上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启示,相互补充,彼此协作共同发展,使低层次的学生不气馁、不自卑,勇于向高层次的学生挑战,高层次的学生不骄傲自大,也应孜孜不倦的帮助低层次学生解疑问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健良的心理,才能形成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竞争气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竞争,进而学会创新。
2.4 小心维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技校学生由于初中时代成绩不太理想,长期不受老师的重视。而事实上,技校生中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低,只要教师给他们创造好的创新环境鼓起他们创新的勇气,他们创新的能力也是不可估量的。但是当他们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积极性的时候是需要我们教师多加关心和细心维护的。否则他们刚刚开始绽放的创新之花就有可能因此而夭折。
因此,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不要总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来与学生交流,要有耐心有诚心的去讲解、引导,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受挫折时,也可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要保护好学生的创新积极性,笔者认为另外还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注意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因为学生在提问题的时候就说明学生在积极思考,这就是创新的源泉。比如学生在问类似“和45。角终边相同的角为什么要写成而不写成?”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不应该认为这个问题太过简单而粗暴的呵斥:“这么白痴的问题也问”或是简单的回答:“这是规定”。而应该首先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愿意提问的态度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是讨论:我们是否只能用表示和45。角终边相同的角呢?和45。角终边相同的有哪些角呢?用它们表示和用表示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经过讨论不仅明白了用表示要简单得多,而且还能举一反三得出:和终边相同的角也可以表示为。二、要积极肯定学生创新成果。学生的创新成果无论正误都是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才做出来的,因此对待正确的创新成果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错误的创新成果教师也不要轻易的否定,更不能冷嘲热讽说出有伤学生自尊的话,可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继续思考,以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如在讲幂的运算法则时,有一道题:“分解因式:”有的同学认为是,而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是。双方同学都认为自己的结论正确,究竟哪一种结论对呢?可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两个答案的区别:就是和的区别。学生自己判断出这两种答案正误的同时既复习了就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调动学生创新热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进行创新的一种内因,也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维持的最重要的原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利用“学生追求学习过程中力所能及的成功”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们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创设各种情景,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的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这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浓一些,他们进行创新学习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
3.2 利用数学中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不是枯燥的数字练习而是充满了美感的一门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中的美,学生才会对数学产生持久而又浓厚的兴趣。比如数学中几何图形的的线条美、对称美、逻辑思维中的抽象美、严谨美、数学符号的简洁美等等。
3.3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比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时候,我就给学生讲述了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西萨?班?达依尔的奖赏的故事。既让同学们理解了指数函数,又让学生们领略了数学魅力。
4 增强学生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质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思维也就是创造性思维。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是一种有自己的特点、具有创见性的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是创造想象和现实定向的有机结合,是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对立统一。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除此之外,还包括发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想象思维,联想思维等等。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这些思维方式,还要学生能综合运用这些思维方式。
数学是一门以思维训练为主的基础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通过反证法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通过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中所蕴含的数形结合思想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利用众多的数学逻辑推理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利用数学应用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等等。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合理利用教材中各种知识点,设计合理的方式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创新的思维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要积极主动的给学生创立好的创新环境,要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护学生创新积极性,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立性,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能解放思想、不落俗套,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娟文,技校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2004年,第01期.
[2] 刘群英,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3] 李芳,试论课堂教学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4] 孙晓军,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 技校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a)-0032-02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现代技术工人摇篮的现代技工学校推行创新教育也已成为其刻不容缓的任务.同时由于技校没有升学压力,实行创新教育有着先天优势。因此,2001年原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副司长信长星在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上就提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技工学校的教育中来。作为技工学校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学,不仅担负着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作用,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中也有着其他科目无可代替的作用。所以,如何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阵地,把创新教育巧妙地、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是每一个技校数学教师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数学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者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得教师本身拥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数学》上册第103页的例题中:例:已知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判断三角形ABC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如果数学教师没有创新意识的话,他最多就按照课本的要求给学生讲解:解AB所在直线的斜率,BC所在直线的斜率.由,得,既.所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这样,学生最多就掌握了本节课的斜率知识:。而如果数学老师有创新意识的话,他就会引导学生联想以前学习过的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方法、多角度思考本题的不同解法:通过斜率知识、勾股定理、向量垂直的判定定理等等,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联想思维又理解了新知识巩固了旧知识。
2 民主、自由、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营造民主、自由、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才有利于学积极、主动、活泼地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这种学习环境包括哪些内容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1 平等、明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处于上位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处于被教育被管理的地位。地位上的差异导致学生在老师面前性格有所压抑,很多时候不敢或者是不愿在老师面前畅所欲言。另一方面;教师充当的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老师往往是学生心中的“真理者”或是权威者。所以学生看待老师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仰视的态度,感觉老师是很难接近的,于是就敬而远之了.如此一来,在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又如何可能有创新的勇气和创造的兴趣呢?
而技校生则更是如此,他们大多数在初中时就不拔尖或基础差,从来不会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老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甘落后、信心不足,形成一种自卑心理。在老师面前、在知识面前总认为自己不行,这导致他们和老师之间心的距离就更远了。同时还逐步丧失了进取心。到最后,连起码的进取心都没有,哪里会有创新的念头呢?
所以,只有打破师生间的等级界限,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我们广大从事技工教育的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地放下身段,和学生真诚相待,平等视之,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热爱他们,多与学生接触、谈心,让学生觉得老师的可亲可信、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然后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的错误、尽量为每位学生创设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多让学生发表建议、陈述观点,也许学生的一个想法、一个做法是不符合逻辑的,是荒谬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我们不急于怀疑他们的动机,也许教师的宽容和理解会成为学生创造的星火得以燎原的助推器。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形成学生创新性格的和谐、民主的氛围。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实施创造性教学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学生那些标新立异的想法才敢发表,自由探索、热烈讨论、各抒己见的场面才会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并宽容、理解和信任学生。
2.2 确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行的都是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常常是老师一个人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有好一点的也只是老师应景式的提几个问题,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中规中矩的回答。学生完全没有一点创新的意识或思维,即使有也不敢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个机械复制教师观点的机器,学生学习毫无积极性可言,如此一来就更加谈不上创新意识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对技校学生尤其重要。技校学生原本在初中时成绩就不突出,学习主动性较差,对老师的依赖性更加严重。因此,要让他们成为教学主体,教师首先要淡化自己在课堂上的自我中心意识,而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学生如何能主动学习为目标,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学的一切工作包括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在备课时,我们不仅要备教案,更要备学案。教师要牢记自己只是组织者、是“导演”,学生才是是教学的主体、是“演员”。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松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和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和谐的教育环境。
其次,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有所改进:课堂时间主要由老师占用变为主要由学生使用,学生只有在拥有充足的时间之后,才能充分地阅读、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改变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讨论争鸣,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多元化思考,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多的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发表见解的环境。由学生在充足的课堂时间里自主学习,相互讨论,自我归纳辨析,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形成一个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
最后,教学活动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贯彻"主体参与"的教学原则,要让学生能够自己作主,给学生更多实际锻炼的机会。计划让学生先定,书本让学生先读,问题让学生先议,规律让学生先找,习题让学生先做,小结让学生先说……要鼓励学生敢想,要推动他们敢干,把创意和构思付诸行动,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培养创新的意识。
2.3 树立正当有序的竞争气氛促进所有同学一起上进
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影响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之间不团结,嫉妒比自己优秀的学生,耻笑比自己差的学生,就会产成很大的负作用,谈不上什么创新,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的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团结协作,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问题得到解决。课堂上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启示,相互补充,彼此协作共同发展,使低层次的学生不气馁、不自卑,勇于向高层次的学生挑战,高层次的学生不骄傲自大,也应孜孜不倦的帮助低层次学生解疑问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健良的心理,才能形成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竞争气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竞争,进而学会创新。
2.4 小心维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技校学生由于初中时代成绩不太理想,长期不受老师的重视。而事实上,技校生中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低,只要教师给他们创造好的创新环境鼓起他们创新的勇气,他们创新的能力也是不可估量的。但是当他们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积极性的时候是需要我们教师多加关心和细心维护的。否则他们刚刚开始绽放的创新之花就有可能因此而夭折。
因此,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不要总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来与学生交流,要有耐心有诚心的去讲解、引导,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受挫折时,也可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要保护好学生的创新积极性,笔者认为另外还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注意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因为学生在提问题的时候就说明学生在积极思考,这就是创新的源泉。比如学生在问类似“和45。角终边相同的角为什么要写成而不写成?”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不应该认为这个问题太过简单而粗暴的呵斥:“这么白痴的问题也问”或是简单的回答:“这是规定”。而应该首先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愿意提问的态度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是讨论:我们是否只能用表示和45。角终边相同的角呢?和45。角终边相同的有哪些角呢?用它们表示和用表示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经过讨论不仅明白了用表示要简单得多,而且还能举一反三得出:和终边相同的角也可以表示为。二、要积极肯定学生创新成果。学生的创新成果无论正误都是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才做出来的,因此对待正确的创新成果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错误的创新成果教师也不要轻易的否定,更不能冷嘲热讽说出有伤学生自尊的话,可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继续思考,以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如在讲幂的运算法则时,有一道题:“分解因式:”有的同学认为是,而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是。双方同学都认为自己的结论正确,究竟哪一种结论对呢?可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两个答案的区别:就是和的区别。学生自己判断出这两种答案正误的同时既复习了就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调动学生创新热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进行创新的一种内因,也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维持的最重要的原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利用“学生追求学习过程中力所能及的成功”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们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创设各种情景,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的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这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浓一些,他们进行创新学习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
3.2 利用数学中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不是枯燥的数字练习而是充满了美感的一门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中的美,学生才会对数学产生持久而又浓厚的兴趣。比如数学中几何图形的的线条美、对称美、逻辑思维中的抽象美、严谨美、数学符号的简洁美等等。
3.3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比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时候,我就给学生讲述了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西萨?班?达依尔的奖赏的故事。既让同学们理解了指数函数,又让学生们领略了数学魅力。
4 增强学生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质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思维也就是创造性思维。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是一种有自己的特点、具有创见性的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是创造想象和现实定向的有机结合,是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对立统一。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除此之外,还包括发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想象思维,联想思维等等。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这些思维方式,还要学生能综合运用这些思维方式。
数学是一门以思维训练为主的基础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通过反证法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通过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中所蕴含的数形结合思想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利用众多的数学逻辑推理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利用数学应用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等等。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合理利用教材中各种知识点,设计合理的方式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创新的思维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要积极主动的给学生创立好的创新环境,要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护学生创新积极性,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立性,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能解放思想、不落俗套,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娟文,技校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2004年,第01期.
[2] 刘群英,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3] 李芳,试论课堂教学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4] 孙晓军,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