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设置优质的导语,才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良好的导语设置一般有三种常见的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适时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力。
[关键词]导语;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4-0091-01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在新课开始,教师巧妙地设计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往往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我在教学的实践中,也曾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谈谈我经常运用的几种课堂导入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希望上好课的内在动力准备,心理学称之为“心向”或“教学情绪”。这心向既强烈又短暂,教师应抓住这一难得而有利的良机,在开讲之初就打动学生的心弦,在他们上好课的心灵火苗上添点助燃剂。正如收藏家总喜欢把自己收藏的珍贵东西夸得神乎其神,虽有故弄玄虚之嫌,却能收到使客人急于一观的奇效。如果教师将每篇课文视为珍品,上课时设计好导入方式,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情感。例如我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是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校×××老师的自制教具‘几何图形演示仪’在全县教师自制教具大奖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了,于是我将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结果,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讲述清楚。“同学们,我刚才讲的这则消息若发表在报纸上就是‘新闻’。新闻也就是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样式,它用事实说话,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那么读消息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消息应该怎样写?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同志写的一篇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在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之际开讲正文,可以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巧设悬念,激发好奇心
一般来说,学生对说明文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对说明文的新课导入设计更须精心。这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课文所说明的事物的特点、本质或规律,或在其特殊性上找突破口,或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循循善诱。例如,我在教学《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一定记得中央电视台的《自然传奇》节目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看不知道,世间真奇妙。’是啊,宇宙之大,光怪陆离;天地之广,无奇不有。在欧洲西班牙港以南的海滨高原上,有一个世间罕见的沥青湖,湖里的沥青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天采出五十吨,明天巨大的窟窿就会自动地填平。这个自然之谜,科学家至今还在探索之中。在亚洲的约旦与巴勒斯坦交界之处有一个神奇的海,它是‘旱鸭子’的乐园,不会游泳的人尽可放心地仰卧水面,就像这杯水浮蛋一样,随波漂流,(我边说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盐水杯放入鸡蛋)不必担心会被淹死。要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请同学们阅读《死海不死》,我们一起到死海去考察一番。”
三、适时提问,激发思维力
在新课开讲前,提出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新颖奇异的问题,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奇效。例如,我在上《洋流》一课时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舰艇进入地中海,在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布下了水雷阵,同时派出强大的舰队,日夜巡逻防守,真可谓固若金汤!哪知道德军潜水艇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地中海,给英军以突然袭击。你认为德军是如何抵达地中海的呢?”利用史事,适时提问,巧设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进入新课知识的学习中去,效果不言而喻。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第一步。”新课导入的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这一环节若处理得当,足可收到引“生”入胜的效果;若处理不妥,会弄巧成拙。那么,如何才能恰到好处呢?首先,导入必须为所讲内容服务;其次,导入的语言要既富有趣味性,又含哲理性。也就是说,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前者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最后,要尽量少占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分钟,以免喧宾夺主。因此,新课导入毕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前奏曲而已,不过也不能小看它。倘若真能唱好这一前奏曲,会使学生对课堂的主题内容产生兴趣,将为正文的开讲铺平道路,增光添色。
导之有法,导无定法。以上仅仅是我個人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因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运用恰当,就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诺 依)
[关键词]导语;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4-0091-01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在新课开始,教师巧妙地设计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往往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我在教学的实践中,也曾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谈谈我经常运用的几种课堂导入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希望上好课的内在动力准备,心理学称之为“心向”或“教学情绪”。这心向既强烈又短暂,教师应抓住这一难得而有利的良机,在开讲之初就打动学生的心弦,在他们上好课的心灵火苗上添点助燃剂。正如收藏家总喜欢把自己收藏的珍贵东西夸得神乎其神,虽有故弄玄虚之嫌,却能收到使客人急于一观的奇效。如果教师将每篇课文视为珍品,上课时设计好导入方式,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情感。例如我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是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校×××老师的自制教具‘几何图形演示仪’在全县教师自制教具大奖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了,于是我将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结果,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讲述清楚。“同学们,我刚才讲的这则消息若发表在报纸上就是‘新闻’。新闻也就是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样式,它用事实说话,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那么读消息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消息应该怎样写?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同志写的一篇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在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之际开讲正文,可以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巧设悬念,激发好奇心
一般来说,学生对说明文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对说明文的新课导入设计更须精心。这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课文所说明的事物的特点、本质或规律,或在其特殊性上找突破口,或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循循善诱。例如,我在教学《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一定记得中央电视台的《自然传奇》节目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看不知道,世间真奇妙。’是啊,宇宙之大,光怪陆离;天地之广,无奇不有。在欧洲西班牙港以南的海滨高原上,有一个世间罕见的沥青湖,湖里的沥青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天采出五十吨,明天巨大的窟窿就会自动地填平。这个自然之谜,科学家至今还在探索之中。在亚洲的约旦与巴勒斯坦交界之处有一个神奇的海,它是‘旱鸭子’的乐园,不会游泳的人尽可放心地仰卧水面,就像这杯水浮蛋一样,随波漂流,(我边说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盐水杯放入鸡蛋)不必担心会被淹死。要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请同学们阅读《死海不死》,我们一起到死海去考察一番。”
三、适时提问,激发思维力
在新课开讲前,提出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新颖奇异的问题,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奇效。例如,我在上《洋流》一课时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舰艇进入地中海,在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布下了水雷阵,同时派出强大的舰队,日夜巡逻防守,真可谓固若金汤!哪知道德军潜水艇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地中海,给英军以突然袭击。你认为德军是如何抵达地中海的呢?”利用史事,适时提问,巧设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进入新课知识的学习中去,效果不言而喻。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第一步。”新课导入的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这一环节若处理得当,足可收到引“生”入胜的效果;若处理不妥,会弄巧成拙。那么,如何才能恰到好处呢?首先,导入必须为所讲内容服务;其次,导入的语言要既富有趣味性,又含哲理性。也就是说,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前者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最后,要尽量少占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分钟,以免喧宾夺主。因此,新课导入毕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前奏曲而已,不过也不能小看它。倘若真能唱好这一前奏曲,会使学生对课堂的主题内容产生兴趣,将为正文的开讲铺平道路,增光添色。
导之有法,导无定法。以上仅仅是我個人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因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运用恰当,就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诺 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