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一门基础课程。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感觉地理不好学。通过我校对各年级的学情调查,更进一步反映出高中生地理学习现状。可以概括为“深感困难”。为什么学生学习高中地理困难,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
一、高中地理学习现状—“困难”分析
1、 对地理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首先是由于中考地理所占比重较小,老师,家长,学生长期把地理划分到“豆芽科”,正是这种尴尬的学科地位,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初中地理,到高中仍然认为是副科,思想上不重视,而高中地理难度较大些,所以学生感觉困难。其次,地理是一们边缘学科,文理知识交叉,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本身学习也确有一定难度,导致学生畏惧心理。
2、 缺乏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因此地理学习不是单纯的记忆。事实上,很多学生甚至老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常常认为背一背就可以,有的还只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形成了重记忆,轻理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感觉能看懂地理教材,知识点也能记住,听课也能听懂,但做题就很困难,因此很茫然,困惑。感到付出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厌倦学习地理。
3、不勤于,善于运用地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离开地图谈不上地理学习。学生由于懒惰,不愿意麻烦去翻看地图,只看文字内容,知识点就不易记住,更谈不上理解。就好象一个班的同学彼此认识,但闭上眼睛,恐怕很难说完全班同学的名字,如果在教室看着每一个人,却很容易说出每位的姓名。个体形象就是姓名的载体。地图也就是地理知识的载体。
二、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对学生来说,对学科的兴趣首先来自对老师的认同。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地理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关心学生。同时,还应具备精湛的教学技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单纯讲念,学生被动地听,然后让学生去背,去记,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会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安排,力求做到每堂课的方法有所不同,不断变换方式刺激学生,使其有新鲜感。在讲课时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加插一些地理小故事,如在讲到密度流时可以引用二战中联军的潜艇在德军的严密监控下,成功地利用地中海深处的洋流,关闭发动机,借助底层洋流运动,成功地躲过了德军的监视,实现了诺曼底登陆”。通过这样的小故事,课堂就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了。
2、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现实意义,才能产生学好地理的强烈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比如:我们在讲气象灾害时,可以联系去年重庆的伏旱天气,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暖冬天气,给人们造成的影响有那些?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是什么?再比如,讲城市的地域结构,我们可以出示省会成都市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应该属于那种地域结构?结合其地域形态思考成都为什么要建地铁。这样让学生感到地理的确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很多问题和现象,这样在他们心里会产生一股要学好地理的强大动力,从而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3、精心设问,循序诱思,培养学科思维能力。课堂上,恰到好处地运用由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之一。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面对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要强,要利于思考和便于讨论。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量收集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可能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科学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结合某节课教学目的的要求,设计出为课堂教学服务,且能使这些感性和零散的知识提高到理性知识的提问。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比如:讲城市过境干道与市内交通的关系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我们校门外的到成都和江油方向的一环路就属于过境干道。学生思考:它的交通量如何,给我们造成那些影响?在此基础上再思考该怎样处理过境干道与市内交通的关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此内容,并且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4、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况且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学习方法。教学可从地图入手,把地理事物、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因此,平常记忆时要做好图文转换,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学会图文转换。例如一幅等高线图,能从图上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中读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发展农业的方向等等。
做题时要学会看图,可以按以下步骤展开:先看图名,若是区域图,可知道其所在的位置,若是统计图,可知道其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其次是观察图例或注记;最后观察图像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或图中信息,解决问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会透过现象(图的形态特点事事物的分布等)看本质(提示这一现象的原因或内在规律)。
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习效益。地理有许多相当难理解的图表、地理成因、地理运动过程、复杂的地理方位,如果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讲授,不但学生感到很难理解,而且时间长了,会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从而讨厌学习地理。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象,文字于一体,直观,容易接受。比如:在讲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时,可以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就很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总之,地理工作者应该不断地研究地理学科知识,挖掘地理素材,探寻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使其能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一、高中地理学习现状—“困难”分析
1、 对地理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首先是由于中考地理所占比重较小,老师,家长,学生长期把地理划分到“豆芽科”,正是这种尴尬的学科地位,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初中地理,到高中仍然认为是副科,思想上不重视,而高中地理难度较大些,所以学生感觉困难。其次,地理是一们边缘学科,文理知识交叉,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本身学习也确有一定难度,导致学生畏惧心理。
2、 缺乏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因此地理学习不是单纯的记忆。事实上,很多学生甚至老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常常认为背一背就可以,有的还只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形成了重记忆,轻理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感觉能看懂地理教材,知识点也能记住,听课也能听懂,但做题就很困难,因此很茫然,困惑。感到付出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厌倦学习地理。
3、不勤于,善于运用地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离开地图谈不上地理学习。学生由于懒惰,不愿意麻烦去翻看地图,只看文字内容,知识点就不易记住,更谈不上理解。就好象一个班的同学彼此认识,但闭上眼睛,恐怕很难说完全班同学的名字,如果在教室看着每一个人,却很容易说出每位的姓名。个体形象就是姓名的载体。地图也就是地理知识的载体。
二、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对学生来说,对学科的兴趣首先来自对老师的认同。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地理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关心学生。同时,还应具备精湛的教学技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单纯讲念,学生被动地听,然后让学生去背,去记,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会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安排,力求做到每堂课的方法有所不同,不断变换方式刺激学生,使其有新鲜感。在讲课时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加插一些地理小故事,如在讲到密度流时可以引用二战中联军的潜艇在德军的严密监控下,成功地利用地中海深处的洋流,关闭发动机,借助底层洋流运动,成功地躲过了德军的监视,实现了诺曼底登陆”。通过这样的小故事,课堂就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了。
2、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现实意义,才能产生学好地理的强烈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比如:我们在讲气象灾害时,可以联系去年重庆的伏旱天气,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暖冬天气,给人们造成的影响有那些?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是什么?再比如,讲城市的地域结构,我们可以出示省会成都市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应该属于那种地域结构?结合其地域形态思考成都为什么要建地铁。这样让学生感到地理的确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很多问题和现象,这样在他们心里会产生一股要学好地理的强大动力,从而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3、精心设问,循序诱思,培养学科思维能力。课堂上,恰到好处地运用由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之一。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面对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要强,要利于思考和便于讨论。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量收集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可能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科学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结合某节课教学目的的要求,设计出为课堂教学服务,且能使这些感性和零散的知识提高到理性知识的提问。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比如:讲城市过境干道与市内交通的关系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我们校门外的到成都和江油方向的一环路就属于过境干道。学生思考:它的交通量如何,给我们造成那些影响?在此基础上再思考该怎样处理过境干道与市内交通的关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此内容,并且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4、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况且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学习方法。教学可从地图入手,把地理事物、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因此,平常记忆时要做好图文转换,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学会图文转换。例如一幅等高线图,能从图上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中读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发展农业的方向等等。
做题时要学会看图,可以按以下步骤展开:先看图名,若是区域图,可知道其所在的位置,若是统计图,可知道其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其次是观察图例或注记;最后观察图像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或图中信息,解决问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会透过现象(图的形态特点事事物的分布等)看本质(提示这一现象的原因或内在规律)。
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习效益。地理有许多相当难理解的图表、地理成因、地理运动过程、复杂的地理方位,如果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讲授,不但学生感到很难理解,而且时间长了,会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从而讨厌学习地理。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象,文字于一体,直观,容易接受。比如:在讲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时,可以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就很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总之,地理工作者应该不断地研究地理学科知识,挖掘地理素材,探寻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使其能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