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内蒙古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人均财政收入超过1万元,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跃上“双万”台阶的省份。
站在新的起点上,内蒙古未来的发展备受各界关注。2013年3月7日,人民大会堂内蒙古厅内,镁光灯频频闪动,来自海内外60多家媒体的80余名记者汇集在这里,旁听内蒙古区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君在审议时指出,要找准发展定位,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落到实处,努力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
着力建设“五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
内蒙古幅员辽阔,区位重要,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点鲜明,近5年来综合经济实力飞速提升。全区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6423.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万亿元,增加近万亿元,年均增长15.1%。人均生产总值由3300美元提高到10189美元,进入全国前列;地方财政总收入由835.5亿元增加到2497.3亿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24.5%。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和人均财政支出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固定资产投资由4405亿元增加到1.3万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4.1%。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万亿元,占自治区成立以来投资总量的72%。
新的起点上如何实现新的跨越?去年年底刚刚到内蒙古履新的王君没有贸然作答。这位在山西有着“民生省长”之称的新当家人,通过调研、座谈和调阅材料等多个途径,对内蒙古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
王君认为,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大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中央高度重视内蒙古的工作,十分关心内蒙古人民,对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寄予了殷切期望。当前,新的历史起点上,内蒙古的发展定位,既要充分体现中央对内蒙古发展的新要求,又要统筹考虑内蒙古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优势。
在这一理论决策的基础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又对内蒙古的发展定位进行了充分研究,科学确定要加快建设“五个基地”,巩固和发展“两个屏障”,打造“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
“五个基地”即:一是要充分发挥内蒙古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高水平火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全力抓好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二是要立足煤炭资源优势,不断完善现有示范技术装备,大力推进国家示范工程产业化,把内蒙古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三是要大力发展汽车制造、工程机械、风电设备、化工机械等现代装备制造业以及云计算、电子制造、生物制药和林沙草产业,把内蒙古建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四是要依托良好的农牧业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乳、肉、绒、粮油等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五是要加强对草原、森林、沙漠、地质奇观等重点旅游景区的保护和开发,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两个屏障”即:一是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二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扎实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即:大力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积极推进中俄蒙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国际通道、对外窗口及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内蒙古发展势头一直呈上升趋势。但从发展主体看,从2000年到2011年这十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多数超过或接近50%,非公有制经济发育还不够充分。
王君强调,当前和今后时期,内蒙古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改革发展、富民强区的战略任务来抓,放宽市场准入、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要进一步挖掘民营经济的潜力,释放民营经济的能量,加快形成各类企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他建议: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下决心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要对民营企业开放,尤其是公路、铁路、市政以及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要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
二是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并从各地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清理各种歧视性规定,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是把软环境建设作为硬任务,加强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好融资、人才、技术等实际问题,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吸引各类企业来投资兴业。
全力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今后五年,是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加强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开创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新局面,为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到实践,王君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做好“七项重点工作”。一是发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协调拉动作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四是抓好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发展保障能力;五是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六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的活力动力;七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内蒙古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蓝图
今后五年,将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加强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新局面。
内蒙古提案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规定的议案、建议截止时间内,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及代表共向大会提交3 件议案和154 件建议、批评和意见。与往年相比,今年提交的建议内容广泛、重点突出,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关于教育、卫生、民生保障等社会建议领域的建议占总数的33.8%。
站在新的起点上,内蒙古未来的发展备受各界关注。2013年3月7日,人民大会堂内蒙古厅内,镁光灯频频闪动,来自海内外60多家媒体的80余名记者汇集在这里,旁听内蒙古区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君在审议时指出,要找准发展定位,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落到实处,努力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
着力建设“五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
内蒙古幅员辽阔,区位重要,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点鲜明,近5年来综合经济实力飞速提升。全区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6423.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万亿元,增加近万亿元,年均增长15.1%。人均生产总值由3300美元提高到10189美元,进入全国前列;地方财政总收入由835.5亿元增加到2497.3亿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24.5%。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和人均财政支出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固定资产投资由4405亿元增加到1.3万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4.1%。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万亿元,占自治区成立以来投资总量的72%。
新的起点上如何实现新的跨越?去年年底刚刚到内蒙古履新的王君没有贸然作答。这位在山西有着“民生省长”之称的新当家人,通过调研、座谈和调阅材料等多个途径,对内蒙古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
王君认为,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大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中央高度重视内蒙古的工作,十分关心内蒙古人民,对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寄予了殷切期望。当前,新的历史起点上,内蒙古的发展定位,既要充分体现中央对内蒙古发展的新要求,又要统筹考虑内蒙古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优势。
在这一理论决策的基础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又对内蒙古的发展定位进行了充分研究,科学确定要加快建设“五个基地”,巩固和发展“两个屏障”,打造“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
“五个基地”即:一是要充分发挥内蒙古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高水平火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全力抓好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二是要立足煤炭资源优势,不断完善现有示范技术装备,大力推进国家示范工程产业化,把内蒙古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三是要大力发展汽车制造、工程机械、风电设备、化工机械等现代装备制造业以及云计算、电子制造、生物制药和林沙草产业,把内蒙古建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四是要依托良好的农牧业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乳、肉、绒、粮油等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五是要加强对草原、森林、沙漠、地质奇观等重点旅游景区的保护和开发,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两个屏障”即:一是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二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扎实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即:大力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积极推进中俄蒙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国际通道、对外窗口及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内蒙古发展势头一直呈上升趋势。但从发展主体看,从2000年到2011年这十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多数超过或接近50%,非公有制经济发育还不够充分。
王君强调,当前和今后时期,内蒙古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改革发展、富民强区的战略任务来抓,放宽市场准入、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要进一步挖掘民营经济的潜力,释放民营经济的能量,加快形成各类企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他建议: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下决心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要对民营企业开放,尤其是公路、铁路、市政以及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要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
二是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并从各地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清理各种歧视性规定,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是把软环境建设作为硬任务,加强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好融资、人才、技术等实际问题,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吸引各类企业来投资兴业。
全力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今后五年,是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加强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开创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新局面,为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到实践,王君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做好“七项重点工作”。一是发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协调拉动作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四是抓好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发展保障能力;五是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六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的活力动力;七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内蒙古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蓝图
今后五年,将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加强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新局面。
内蒙古提案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规定的议案、建议截止时间内,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及代表共向大会提交3 件议案和154 件建议、批评和意见。与往年相比,今年提交的建议内容广泛、重点突出,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关于教育、卫生、民生保障等社会建议领域的建议占总数的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