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的实施让沉闷的语文教学泛起阵阵涟漪。语文教改犹如百花齐放,争相斗艳。不可否认,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毕竟,在新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再加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语文教学开始变得轻松、愉快、有效,人们对学习语文的观念也在慢慢改变。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素质教育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沼中苦苦挣扎。”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从经济条件来看,在农村中学的教室里我们能看到的还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学校也只能配备一间电教室,根本满足不了全校学生的需求。学生从早到晚除了上课还是上课。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语文学习就是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他们不知道,语文除了教材之外,还有一个多么丰富多彩的世界。
其次,从受教育者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的越来越多,在农村中小学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都属于“留守族”。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较差,知识面过窄,文字功底较弱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再加上“语文学不学一样的”,“谁都教得好语文”一些陈旧观念的影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甚是尴尬。难怪有人戏称“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有限的区域里推行的贵族教育,在农村几无立身之地。”
面对困境,我们是裹足不前,还是勇辟蹊径?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越是在困难面前,我们越要具备敢为人先的智慧和勇气,经济条件不足,硬件设施不行,那我们就从“软”的入手。
一、改变陈腐的教育观念
“现在的课不知道怎么上了。”“找不到以前上课的感觉了。”新课程实施后,部分教师出现了不良反应。而究其主因,是内容太活了,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试问,我们为什么要框定一个所谓的标准呢?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曾指出“素质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符合教学之道的。
二、积极创造资源,充分利用资源,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面
学校资源有限,没有图书馆,但我们可以创办图书角,再加上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吸取养料。针对有些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情况,还可以适当安排阅读任务,并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展示才华,如“词句接龙”“课前演讲”“经典诵读”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阅读,勤于积累,勇于创新。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活的艺术,特别是语文教学,更讲究艺术性。然而在有的课堂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疲惫不堪,“艺术”二字无迹可寻。一堂课就是一场戏,教师是导演,主角是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教学,从而产生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地去获取资料。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较之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还课堂以灵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对生活的再现,在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从而产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正确地面对生活。
初中阶段正处于青少年发育时期,在这个阶段,男女生的生理特征渐渐显露出来。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认识,有些孩子对自身的变化无所适从,甚至选择逃避。行走和坐立时,他们总会刻意的掩饰。面对这种状况,我在综合性学习时,以“男孩、女孩”为主题,展开口语交际,对于这些懵懂的少男少女,这无疑是一记重磅,有震惊、疑惑,更多的事羞涩。但话题解开后,自信的笑容又浮现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他们昂首挺胸地走在校园里,自由的与同学畅谈、争辩,我也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
诚然,在课改中我们有过彷徨,有过困惑,甚至以后还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阻力,但我们无路可退。著名语文改革家魏书生就说过:“语文教学必须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为目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唯一出路。”我坚信,只要我们能坚持这一方向,踏实勤奋,由于探索,不断创新,课改之花一定能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这块土壤上绚丽绽放!
首先,从经济条件来看,在农村中学的教室里我们能看到的还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学校也只能配备一间电教室,根本满足不了全校学生的需求。学生从早到晚除了上课还是上课。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语文学习就是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他们不知道,语文除了教材之外,还有一个多么丰富多彩的世界。
其次,从受教育者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的越来越多,在农村中小学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都属于“留守族”。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较差,知识面过窄,文字功底较弱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再加上“语文学不学一样的”,“谁都教得好语文”一些陈旧观念的影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甚是尴尬。难怪有人戏称“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有限的区域里推行的贵族教育,在农村几无立身之地。”
面对困境,我们是裹足不前,还是勇辟蹊径?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越是在困难面前,我们越要具备敢为人先的智慧和勇气,经济条件不足,硬件设施不行,那我们就从“软”的入手。
一、改变陈腐的教育观念
“现在的课不知道怎么上了。”“找不到以前上课的感觉了。”新课程实施后,部分教师出现了不良反应。而究其主因,是内容太活了,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试问,我们为什么要框定一个所谓的标准呢?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曾指出“素质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符合教学之道的。
二、积极创造资源,充分利用资源,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面
学校资源有限,没有图书馆,但我们可以创办图书角,再加上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吸取养料。针对有些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情况,还可以适当安排阅读任务,并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展示才华,如“词句接龙”“课前演讲”“经典诵读”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阅读,勤于积累,勇于创新。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活的艺术,特别是语文教学,更讲究艺术性。然而在有的课堂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疲惫不堪,“艺术”二字无迹可寻。一堂课就是一场戏,教师是导演,主角是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教学,从而产生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地去获取资料。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较之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还课堂以灵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对生活的再现,在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从而产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正确地面对生活。
初中阶段正处于青少年发育时期,在这个阶段,男女生的生理特征渐渐显露出来。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认识,有些孩子对自身的变化无所适从,甚至选择逃避。行走和坐立时,他们总会刻意的掩饰。面对这种状况,我在综合性学习时,以“男孩、女孩”为主题,展开口语交际,对于这些懵懂的少男少女,这无疑是一记重磅,有震惊、疑惑,更多的事羞涩。但话题解开后,自信的笑容又浮现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他们昂首挺胸地走在校园里,自由的与同学畅谈、争辩,我也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
诚然,在课改中我们有过彷徨,有过困惑,甚至以后还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阻力,但我们无路可退。著名语文改革家魏书生就说过:“语文教学必须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为目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唯一出路。”我坚信,只要我们能坚持这一方向,踏实勤奋,由于探索,不断创新,课改之花一定能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这块土壤上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