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四季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y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多行道树中,梧桐是相当有季节感的。春天梧桐发新芽时,就像好多绿色的小精灵爬行在梧桐灰白的枝干上,小芽的新绿是翠色的,嫩得有如新苔,让整条街道都变得清亮起来。行人看了梧桐青翠,就觉得该换下阴沉的冬衣了,不知不觉中脚步也轻快起来。
  梧桐嫩芽的时光很短,就跟溪边的蕨草、薇草般来去匆匆,才不过数周,春天还在乍暖还寒时候,梧桐的嫩叶日日抽长,小精灵像一只一只绿色的小蝌蚪般变成了小青蛙,梧桐枝干上挂着椭圆形的绿叶,然后随着温度增高天天长大,在夏天还没真正来临前,梧桐树已经繁叶如篷了。
  酷热的夏天,梧桐树是街道的阳伞,行人可以暂时躲在树下看着白花花的阳光透过树影戏耍。在树荫下,周遭都安静下来了,有梧桐树的夏天街道,也仿佛随时都有午寐了。西班牙、法国南部的人特别喜欢在街道上种植梧桐(老上海的法国租界也以梧桐著称),有的梧桐老树绿荫茂盛到可以和对街的梧桐合掌环抱,整条街就成了绿网遮天。在叫声随温度升高的蝉鸣中,有坐在行道椅上的老人昏然地睡去。
  梧桐最早听到秋天的消息,夏日酷暑蒸发掉水气的干叶,在第一轮吹起的秋风中飘然落下几张黄叶,躺在地上对着还在树上的友伴轻语:“来吧!来吧!回到大地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在更多次秋风的探访下,更多的梧桐叶离开了从小生长的地方,回归传说中的家乡,它们呼吸着土地的气息,感受到比从前更亲近土地的温暖。有的秋风吹走了某些落叶,把它们带到了更远的地方,也让它们遇见了更多梧桐树叶的新朋友,也有的落叶被吹到水沟边、别人家的院子里、人行道上,有的落叶开始明白什么是寂寞和流浪的滋味。还挂在树上的黄叶也慢慢觉得孤单了,失去了太多朋友的它们,在越来越冷的秋风中缩紧身子,它们互相给彼此打气。当它们看到行人踩在一层一层相叠的黄叶上时,当它们听到刷刷声时,它们胆战心惊。但在深秋某个突然来到的夜雨中,整株上的黄叶像飘雨般落下,秋夜梧桐雨,化为大地泥,它们终于不再抵抗命运了。但多愁的词人看到最后的梧桐叶也散去了时,不禁写下了:“梧桐树,三更高,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冬日里仰天枯枝延伸的梧桐,有着最凄绝不羁的姿态,清丽刚健的枝桠有如一排站岗的卫兵,在它们的守护下,阳光和月光才可以不遮拦地亲近梧桐树下正在漫步的行人。冬日的梧桐,毫不保留地展现自己,人们才看清梧桐枝干是多么曲折华丽。当雪花降落在梧桐枝上结成了冰花,梧桐全成了水晶支架,在蓝天下闪烁发光,有如大地的光之雕。
  梧桐四季,春日婉约,夏日繁盛,秋日萧索,冬日刚劲,四季之情态,如人生之情状,梧为阳,桐为阴,四季梧桐如太极,天地阴阳复返,从无到有到盛到灭,生生不已矣。
  (原载《参考消息》)
  
   习题:
   1.“梧桐是相当有季节感的”,请你分别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梧桐一年四季的特点:
   春:_________夏:_________ 秋:_________ 冬:_________
   2.全文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这样安排顺序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梧桐“四季之情态,如人生之情状”,作者从中悟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尤其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为突出。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句(处),作点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梧桐”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假如要你以“树”为对象,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写一篇短文,你打算选择哪一种树?怎样来写?(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盐城 邵传祥 设计)
其他文献
问:我是个爱写作的女孩,以前曾有幸被老师选去参加作文竞赛而获奖。可是近来我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写不好,而班上另一位同学总是超过我许多,所以我担心这学期的作文比赛她会被老师选中,与我一起参加。如果在竞赛中她又超过我,我在班里就没有立足之地了。虽说是有竞争才有进步,可我不愿这样。(紫色蒲公英)  答:这场竞争看来你是逃不掉了。不过,虽然竞争有胜败,但“失败”的后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就这件事来讲,如果
[引读]  古往今来,书信,架起了人与人心灵沟通的桥梁,传承着人类世界的种种美好。但在今天,这个电话、网络日趋普及的现代社会里,传统的书信,似乎正渐渐离我们远去。不知道,同学们的生活中,是否还常有书信相伴?面对书信,你们又会想到什么?  本期我们精心选取了几封书信。让我们一起聆听傅雷先生阐述对艺术应有怎样的追求,听奥巴马总统讲述责任和梦想,听陈文茜女士谈珍爱青春,随郑杰校长体验读书的幸福。  他们
近几年研究冯友兰的哲学思想和生平事迹,和冯友兰交往较多、过从较密的人自然也进入笔者的视野,方镇中就是其中一位,他和冯友兰有同乡之谊和师生之情。方、冯两家虽然都在河南唐河,但一在东边的井楼,一在南边的祁仪,两地相距百里,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这已经是很远的距离了。  方镇中和冯友兰的交往始于1918年,是在河南甲等工业学校。那年夏天,冯友兰从北京大学哲学门毕业,到这所学校任教,教授国文和修身课,这年秋天
篱笆是乡村特有的景致,点缀出乡村独特而富有诗意的气质。  那一根根或粗或细的白桦树枝条,散漫地插在泥土中,便成了篱笆——一面原生态的墙,一道质朴的屏障。它就像裙摆上的蕾丝,飞舞在村庄里,各色各样:素淡点的,银灰的篱笆上缠绕着棕色的藤条,稀稀落落,显得自然平淡;活泼些的,泛青的细枝丫上爬满了柔嫩的青藤,像绿茸茸的手杖,诱人取下把玩;典雅点的,一串扶芳藤,曲折地旋绕,顶部撑开一朵淡紫色的小花,羞羞答答
《七律·长征》是一首以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为题材的革命史诗,它属于“战争题材”诗歌的范畴。描写战争题材的诗歌,自古以来在诗歌家族里就是一支繁茂的脉系,无论是在《诗经》《楚辞》里,还是在唐诗宋词中,它都占有一席重要之地。但是,就其风格而言,古代诗人往往都以战争场面的残酷,或行军路途的凄苦,或别妻离子的思念等为表现内容,大多呈“悲壮凄苦,哀怨忧愤”的风格。请看《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
记得小时候,在私塾里读《古文观止》,其中有一篇《五柳先生传》,对五柳先生的为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甚为景仰,而对其“好读书,不求甚解”一点尤感兴趣。小小年纪,世情未谙,对于那恬淡旷达安贫乐道的情怀,虽然敬佩,但毕竟还很难有深刻的体会、更大的兴趣:而对“读书不求甚解”一项,却正中下怀。因为那时,我对这句话的表面理解是:读不懂,也就算了,不必过分钻研强求其解。这就适合了我那懒散贪玩的童心,每当读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你会觉得似曾相识。是啊,参与或关注过2011年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的你,肯定会会心一笑:“快乐的烦心事”“如果时间可以按下暂停键”,不正是这一届大赛复赛的作文题么?  正是。本期“相约读书林”围绕这两个话题辑录了一组文章,供同学们参考阅读。  它们或许印证了命题的思路;或许也能跟大家产生一点碰撞与交流。但,我们以为,一个好的作文命题,不只是为了激发你的写作灵感,引出漂亮
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似一杯陈年老酒,浓香扑鼻,回味绵长,经久不散。自20世纪20年代起直至今日,它一直被选入我国中学语文教材。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它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扎根于每一个人的心田。这都是因为它张扬着爱国主义的主题,鲜活着两个“可怜的人”。  “可怜的人”——小弗郎士  可怜的小弗郎士,你可真是“少壮不努力” 啊!早晨上学竟然去得那样晚,上学的路上竟然因为怕老师问你“分词
《楼廊闲话》是钱胡美琦女士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所写就的随笔辑录,最早由台北中华日报出版公司1979年出版,素书楼文教基金会2004年再版。2012年九州出版社推出的大陆首版《楼廊闲话》,除了作者本人的两篇序言和素书楼文教基金会董事的“恭印后记”而外,实际收录随笔二十三篇。作者在1979年的初版“序言”中如此表达她的写作初衷:“我这本《楼廊闲话》,所选题材,都是针对社会已经存在已发现的问题而提出讨论,旨
青青的杨柳,水池边,小河岸,随处可见。它那婀娜多姿的身影,令人想起寒冷的冬日已过去,温暖的春天已到来。掐下一段叶尖,放进嘴里,有一丝苦涩。正是这苦味,让几个世纪前的人想到它可能具有的用途。最后通过实验,发现并制成100年来应用不衰的阿司匹林。  早在大约公元前1550年。人们就已经知道柳树的叶子可以止痛。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过用柳叶汁来镇痛和退热。1763年4月25日,英国牛津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