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创设模拟生活活动情境,尽可能地创设动手操作活动空间和生活实践活动机会,通过有效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实践活动 实践应用 能力提高
一、创设模拟生活活动情境
数学教学应尽可能追求直接经验,但由于受到种种限制,有些内容只能模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一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数学情境,以模拟生活活动情境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可通过模拟生活活动情境来进行探索学习的内容很多,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中,可模拟给商品设计包装箱,教学《按比例分配》中可模拟进行活动器具的分配、劳动任务的安排等。例如在教退位减法《十几减几》时,课前先准备四件标价都是8元的商品:童伞、书包、文具盒、童鞋。在课上给四名学生每人发15元、13元、11元、16元(均有一张10元币),依次到柜台前买一件商品。我提问:“大家刚才看到顾客各拿出多少元?找回了多少元?”学生很容易得出:都是拿出10元,找回2元。接着问:“四位顾客各剩多少元?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积极发言,如第一位顾客原来有15元,拿出一张10元,用了8元,找回2元,还剩7元。即15-8=( ),想10-8=2,2+5=7,从而得出规律:计算十几减几,先用10减几,再用减得的数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就可以得到差。这一游戏化解了退位减法的难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取了知识,体验了感知、探究、概括的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二、创设动手操作活动空间
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部的活动过程,但按照小学生”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要教会学生学习,达到主动构建,就要尽可能地创设动手操作活动空间,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人人动手,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地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再经过积极思考、不断探讨去解决问题。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动手操作,用方格测量卡片的面积,用小正方形摆出各种长方形,自己去观察探索,发现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得出猜想,然后自己画出各种长方形,用原有的知识加以验证,得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再一起动手测量教室的长、宽,计算出教室的面积,测量计算桌面的面积等。数学课上师生之间在协同展开探索活动中,共同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推理能力,而且让学生体验了科学发现的过程,体验了探索的成功过程。学生自己操作,自己练习,自己讨论意义,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学得轻松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创设生活实践活动机会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应用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要让数学贴近生活\走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会尽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活动前,先组织学生设计春游活动方案,包括时间安排、费用、路线、组织形式等。在确定了旅游地点后,学生得收集许多信息:景点间的路线、路程,路上所需时间、各景点所需游览时间,门票费用、租车费用等,再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等形式把它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确定具体的春游方案,并在活动过程中加以验证。这样,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在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组织他们开展观察调查实践活动。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在学习了统计知识以后,组织学生组成各种调查小组,广泛开展各种调查活动。有的小组到附近工厂参观学习,请厂里的领导专家讲几年来工厂的发展变化、效益增长情况,并把调查到的结果制成统计图表;有的小组去调查家庭中使用和丢弃塑料袋、废旧电池等情况,学生从统计中进一步懂得了目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有的小组进行家庭水电费用调查,进行家用电器使用调查等。在这个过程当中,既让学生学会了从生活中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的方法,同时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社会分析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挖掘教材内涵,结合学生实际,结合社会实际,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在活动教学中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通过有效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通过有效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践活动 实践应用 能力提高
一、创设模拟生活活动情境
数学教学应尽可能追求直接经验,但由于受到种种限制,有些内容只能模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一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数学情境,以模拟生活活动情境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可通过模拟生活活动情境来进行探索学习的内容很多,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中,可模拟给商品设计包装箱,教学《按比例分配》中可模拟进行活动器具的分配、劳动任务的安排等。例如在教退位减法《十几减几》时,课前先准备四件标价都是8元的商品:童伞、书包、文具盒、童鞋。在课上给四名学生每人发15元、13元、11元、16元(均有一张10元币),依次到柜台前买一件商品。我提问:“大家刚才看到顾客各拿出多少元?找回了多少元?”学生很容易得出:都是拿出10元,找回2元。接着问:“四位顾客各剩多少元?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积极发言,如第一位顾客原来有15元,拿出一张10元,用了8元,找回2元,还剩7元。即15-8=( ),想10-8=2,2+5=7,从而得出规律:计算十几减几,先用10减几,再用减得的数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就可以得到差。这一游戏化解了退位减法的难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取了知识,体验了感知、探究、概括的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二、创设动手操作活动空间
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部的活动过程,但按照小学生”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要教会学生学习,达到主动构建,就要尽可能地创设动手操作活动空间,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人人动手,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地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再经过积极思考、不断探讨去解决问题。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动手操作,用方格测量卡片的面积,用小正方形摆出各种长方形,自己去观察探索,发现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得出猜想,然后自己画出各种长方形,用原有的知识加以验证,得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再一起动手测量教室的长、宽,计算出教室的面积,测量计算桌面的面积等。数学课上师生之间在协同展开探索活动中,共同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推理能力,而且让学生体验了科学发现的过程,体验了探索的成功过程。学生自己操作,自己练习,自己讨论意义,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学得轻松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创设生活实践活动机会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应用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要让数学贴近生活\走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会尽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活动前,先组织学生设计春游活动方案,包括时间安排、费用、路线、组织形式等。在确定了旅游地点后,学生得收集许多信息:景点间的路线、路程,路上所需时间、各景点所需游览时间,门票费用、租车费用等,再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等形式把它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确定具体的春游方案,并在活动过程中加以验证。这样,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在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组织他们开展观察调查实践活动。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在学习了统计知识以后,组织学生组成各种调查小组,广泛开展各种调查活动。有的小组到附近工厂参观学习,请厂里的领导专家讲几年来工厂的发展变化、效益增长情况,并把调查到的结果制成统计图表;有的小组去调查家庭中使用和丢弃塑料袋、废旧电池等情况,学生从统计中进一步懂得了目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有的小组进行家庭水电费用调查,进行家用电器使用调查等。在这个过程当中,既让学生学会了从生活中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的方法,同时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社会分析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挖掘教材内涵,结合学生实际,结合社会实际,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在活动教学中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通过有效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通过有效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