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德育课相对于中学的政治课,知识更加全面,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侧重于实际运用。因而,本文提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以致用的意识,摒弃“一言堂”的讲解法,更多地采用“群言堂”的讨论法。
关键词:讨论法 德育 教学
美国托马斯大学著名教授斯蒂芬·布鲁克菲尔德和美国新墨西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斯蒂芬·普瑞斯基尔在合著的《实用讨论式教学法》中提到讨论式教学法的15点好处,可见,“讨论”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在中职德育课(以下简称德育课)的教学中,讨论运用得当,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德育课教学中讨论的运用,简要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
德育课的讨论,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每次课中均可进行的小型讨论;二是在某节、某章、某模块结束时进行的大型讨论。
一、小型讨论
小型讨论,从组织上来讲,可“预谋”(即预先设计好论题,视情况将题目提前告诉学生,让他们早做准备)、可随机;从内容上来讲,可理论,可实际;从选题上来讲,可大、可小;从时间上来讲,可长,可短。通过小型讨论,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教学取得阶段性成果;既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能锻炼其能力。因此,讨论应常用、活用。只要条件许可,就应该摒弃“一言堂”的讲解法,而更多地采用“群言堂”的讨论法。以德育课第二册为例,笔者在第一章第一节聚焦货币课程的教学中,除了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外,曾组织学生讨论过以下问题:商品与物品、产品有什么不同?货币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民币吗?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吗?货币的5种职能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吗?“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说法对吗?现实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使用支票比使用现金方便。通过讨论,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这与一味进行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优势明显。
小型讨论是大型讨论的前提和基础,大型讨论是小型讨论的综合和深入。小型讨论次数多了,学生的理论基础逐步扎实,参与讨论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增强,思维也日渐活跃,从而为进行大型讨论准备了较好的条件。
二、大型讨论
大型讨论,既意义重大,又充满挑战。如果大家组织得好,大家集思广益,兴味盎然,不仅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综合化,而且能全面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组织不好,学生要么一言不发,使讨论课变成复习课(仍然由教师讲),“群言堂”变成“一言堂”;要么东拉西扯,把讨论课变成“赶庙会”,使讨论草草收场,甚至无法收场。因此,教师除了进行认真的动员外,必须选准论题、提前准备、缜密组织、做好总结。
1.选准论题
选准论题是组织好大型讨论的前提。论题至关重要,论题就是旗帜,论题就是方向。同时,大型讨论往往每学期中只能举行一到两次,弥足珍贵,更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这里,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设计论题。
第一,在理论运用上,所选论题要能完整地运用某个理论,最好是能综合运用几个理论。例如,在讲述“世界观与人生观”知识时,可以将唯物主义理论、辩证法理论、人生观理论、价值观理论等都贯穿其中。
第二,在联系实际上,一是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把与学生们密切相关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带进论题。例如:学生如何更快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如何处理好与教师、学生的人际关系;关注当前本专业的就业问题。二是要联系社会的实际,将社会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引入论题。诸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问题,党风、社会风气问题,国家机构改革问题,国家政策调整问题,民生问题,国际时政问题。
2.提前准备
提前准备是开展好大型讨论的基础。大型讨论只有好的论题还不够,还必须围绕论题做好充分准备。学生和教师都需要提前准备。
对于学生而言,论题应提前几周,甚至是在讲授某章或某门课一开始时就先告知学生,让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边准备。在学生的准备过程中强调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认真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做到既全面又深刻,特别是要强调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为讨论做好理论准备;第二,搜集相关材料,并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制作;第三,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写出发言稿,并认真修改,使发言有据可依。
对于教师而言,除了要认真写出讨论课的教案外,对学生的理论复习、材料搜集以及发言稿的撰写,都应进行适当指导。因为提前准备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能使学生在讨论时胸有成竹,它还是学生巩固知识、学会搜集和整理材料、提高写作能力的锻炼机会。
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的热情,教师还应建立讨论竞赛机制,将每位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计入学业成绩,并公布竞赛规则,明示评分标准,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有动力和目标。
3.缜密组织
缜密组织是实施好大型讨论的关键。上述选好论题和提前准备,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实施课堂讨论。学生是讨论的主体,而教师却是讨论的主导。讨论课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效果如何,最关键的就是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缜密组织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有两点:一是在正式开始讨论前,教师要讲清讨论的目的和要求,重申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要求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大胆创新,积极进取;二是在讨论开始后,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对讨论的调控,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拨、启发,让学生融入其中,使讨论既不跑题,又不冷场;同时,协调好发言者之间的关系,确保讨论有序进行。还要做好讨论记录,作为进行讨论总结和计算学生成绩的依据,等等。
4.做好总结
做好总结是完成大型讨论的保证。讨论课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总结。如果没有总结,讨论就是议而不决,劳而无功;如果总结流于形式,讨论就成了虎头蛇尾,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总结是大型討论的最后一道关卡,是巩固讨论成果的保障。通过总结,表扬优秀,鼓励创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更重要的是,将学生讨论中零散的思路条理化,主观的思想客观化,片面的观点全面化,从而保证讨论课的最终成功。
最后,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讨论法的运用意在体现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调控必须适度,要让学生们自主完成准备以及讨论的任务。此外,德育课的讨论,从课前的出题、准备,到课上的组织、总结,其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明确理论,了解实际,掌握技能,提高素质。德育课教师唯有将此目的存乎于心,贯彻始终,讨论才会显现出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关键词:讨论法 德育 教学
美国托马斯大学著名教授斯蒂芬·布鲁克菲尔德和美国新墨西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斯蒂芬·普瑞斯基尔在合著的《实用讨论式教学法》中提到讨论式教学法的15点好处,可见,“讨论”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在中职德育课(以下简称德育课)的教学中,讨论运用得当,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德育课教学中讨论的运用,简要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
德育课的讨论,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每次课中均可进行的小型讨论;二是在某节、某章、某模块结束时进行的大型讨论。
一、小型讨论
小型讨论,从组织上来讲,可“预谋”(即预先设计好论题,视情况将题目提前告诉学生,让他们早做准备)、可随机;从内容上来讲,可理论,可实际;从选题上来讲,可大、可小;从时间上来讲,可长,可短。通过小型讨论,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教学取得阶段性成果;既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能锻炼其能力。因此,讨论应常用、活用。只要条件许可,就应该摒弃“一言堂”的讲解法,而更多地采用“群言堂”的讨论法。以德育课第二册为例,笔者在第一章第一节聚焦货币课程的教学中,除了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外,曾组织学生讨论过以下问题:商品与物品、产品有什么不同?货币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民币吗?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吗?货币的5种职能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吗?“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说法对吗?现实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使用支票比使用现金方便。通过讨论,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这与一味进行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优势明显。
小型讨论是大型讨论的前提和基础,大型讨论是小型讨论的综合和深入。小型讨论次数多了,学生的理论基础逐步扎实,参与讨论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增强,思维也日渐活跃,从而为进行大型讨论准备了较好的条件。
二、大型讨论
大型讨论,既意义重大,又充满挑战。如果大家组织得好,大家集思广益,兴味盎然,不仅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综合化,而且能全面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组织不好,学生要么一言不发,使讨论课变成复习课(仍然由教师讲),“群言堂”变成“一言堂”;要么东拉西扯,把讨论课变成“赶庙会”,使讨论草草收场,甚至无法收场。因此,教师除了进行认真的动员外,必须选准论题、提前准备、缜密组织、做好总结。
1.选准论题
选准论题是组织好大型讨论的前提。论题至关重要,论题就是旗帜,论题就是方向。同时,大型讨论往往每学期中只能举行一到两次,弥足珍贵,更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这里,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设计论题。
第一,在理论运用上,所选论题要能完整地运用某个理论,最好是能综合运用几个理论。例如,在讲述“世界观与人生观”知识时,可以将唯物主义理论、辩证法理论、人生观理论、价值观理论等都贯穿其中。
第二,在联系实际上,一是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把与学生们密切相关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带进论题。例如:学生如何更快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如何处理好与教师、学生的人际关系;关注当前本专业的就业问题。二是要联系社会的实际,将社会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引入论题。诸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问题,党风、社会风气问题,国家机构改革问题,国家政策调整问题,民生问题,国际时政问题。
2.提前准备
提前准备是开展好大型讨论的基础。大型讨论只有好的论题还不够,还必须围绕论题做好充分准备。学生和教师都需要提前准备。
对于学生而言,论题应提前几周,甚至是在讲授某章或某门课一开始时就先告知学生,让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边准备。在学生的准备过程中强调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认真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做到既全面又深刻,特别是要强调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为讨论做好理论准备;第二,搜集相关材料,并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制作;第三,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写出发言稿,并认真修改,使发言有据可依。
对于教师而言,除了要认真写出讨论课的教案外,对学生的理论复习、材料搜集以及发言稿的撰写,都应进行适当指导。因为提前准备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能使学生在讨论时胸有成竹,它还是学生巩固知识、学会搜集和整理材料、提高写作能力的锻炼机会。
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的热情,教师还应建立讨论竞赛机制,将每位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计入学业成绩,并公布竞赛规则,明示评分标准,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有动力和目标。
3.缜密组织
缜密组织是实施好大型讨论的关键。上述选好论题和提前准备,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实施课堂讨论。学生是讨论的主体,而教师却是讨论的主导。讨论课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效果如何,最关键的就是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缜密组织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有两点:一是在正式开始讨论前,教师要讲清讨论的目的和要求,重申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要求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大胆创新,积极进取;二是在讨论开始后,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对讨论的调控,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拨、启发,让学生融入其中,使讨论既不跑题,又不冷场;同时,协调好发言者之间的关系,确保讨论有序进行。还要做好讨论记录,作为进行讨论总结和计算学生成绩的依据,等等。
4.做好总结
做好总结是完成大型讨论的保证。讨论课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总结。如果没有总结,讨论就是议而不决,劳而无功;如果总结流于形式,讨论就成了虎头蛇尾,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总结是大型討论的最后一道关卡,是巩固讨论成果的保障。通过总结,表扬优秀,鼓励创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更重要的是,将学生讨论中零散的思路条理化,主观的思想客观化,片面的观点全面化,从而保证讨论课的最终成功。
最后,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讨论法的运用意在体现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调控必须适度,要让学生们自主完成准备以及讨论的任务。此外,德育课的讨论,从课前的出题、准备,到课上的组织、总结,其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明确理论,了解实际,掌握技能,提高素质。德育课教师唯有将此目的存乎于心,贯彻始终,讨论才会显现出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