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辛苦、学生很累,质量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学习;课程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个人认为,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点:
1. 情感投入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去,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浓厚兴趣,深厚情感,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界的奥秘,这无形中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积极思维、勇克困难,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铺平道路。积极的情感联系指引和维持着师生的教学行为,排除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保证。
2. 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当学生对某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挖掘学生内在潜力。现行的教材所配的教学影片相当精彩,如果能充分应用,一方面会比教师口头讲解更为直观,另一方面也肯定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讲解“平面镜成像”之前让学生看看影片,对学生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这个问题时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直观的影片也使学生对成像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如讲到“噪声的危害”时,一组组现实的画面,把各种音画图像一一展现出来,比课本单调的文字更能增加学生的印象,更容易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不少学生的物理成绩差,因而对物理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则学习成绩更差,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在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因材施教,教师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保持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3. 学生学习
由于学科地位和特点的原因,许多教师对课程改革仍然停留在课本、教学参考书是主要的教学素材,还是实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说、学生记”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要不要?个人认为既不能全盘承袭,也不能全部摒弃。我们不要对学生要求太高,也不要过多地责怪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要反思我们传统的教育所带来的弊端。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的诱导作用,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清醒地认识到不仅要考虑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地是教会学生学习,要给学生以具体、简单、易行的学法指导和要求,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要降低学生学习的门槛和要求,以退为进,循序渐进分阶段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考试分数要求;强化课堂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诱导学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笔记与教材结合,不要求详记,笔记为总纲,教材内容与典型习题为细目,提纲契领,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和茫然;作业和评价检测以小单元课内完成为主。
4. 生活融入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之母,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发生的很多事情或现象都跟物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备了相当的物理学感性知识和经验。但是,学生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只能接受到抽象的物理学理论,而这些书本知识并没有经过自己实际行动去验证,因而较难领会、掌握。假如在课堂上光讲理论不联系生活实际,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沉闷。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可以适当地使用生活中的实例,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成为教学的主体;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枯燥的理论解释清楚,便于记忆。
研究“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可以用学生生活经验作为引导他们进行探索研究的出发点,启发他们联系“井里提水”和“游泳”等生活经验来进行“科学猜想”,如根据在不同深度提水及提出水面后继续向上提时拉力大小的不同,猜想浮力可能跟深度或排开水的体积有关。如在海边游泳或在河水中游泳比较,猜想浮力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根据木块在水中上浮,石块在水中下沉,猜想浮力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或者跟物体的重力有关,等等。通过列表知道浮力可能跟五个因素有关,然后利用控制变量法对这五个因素进行研究。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要符合授课内容的要求,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诱导学生有效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使学生乐学、主动学。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创新精神。
5. 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新教材更是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和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和掌握物理学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实验前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所要做的实验的原理,采用的方法,安排的步骤。教师根据实验的内容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结合预习阅读思考,加深对原理、方法、步骤的理解。例: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可提出如下几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 电路要如何连接? ② 在连接电路时要注意什么事项? ③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④ 连接电路时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应如何选择? ⑤ 怎样调节才能使小灯泡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小于额定电压和大于额定电压? ⑥ 如何处理测量数据,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功率?通过预习让学生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列出实验使用的器材,设计整理出实验步骤,还要能根据实验要求和需要记录的数据,设计记录的表格,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这样既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又节省了课堂时间,更能让一部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甚至能力一般的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6.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作为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交叉点,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最常用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学后自我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用来了解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进一步升华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无论是新知识的学习,还是旧知识的复习,都离不开一定量的反馈练习。反馈练习的设计应贴近教材尊重学生、切合实际适当重组、层层深入及时反馈。例如:设计阶梯型题组,遵循认识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规律,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由易到难,具有较好的思考坡度,体现了训练的层次化和渐进性,使学生每解一题,便多一份成功的喜悦,当突破最后一题时,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已是十分自如了。
总之,高效课堂是整个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备好每一节课,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我们的物理科学教育满足每个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学习;课程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个人认为,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点:
1. 情感投入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去,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浓厚兴趣,深厚情感,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界的奥秘,这无形中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积极思维、勇克困难,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铺平道路。积极的情感联系指引和维持着师生的教学行为,排除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保证。
2. 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当学生对某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挖掘学生内在潜力。现行的教材所配的教学影片相当精彩,如果能充分应用,一方面会比教师口头讲解更为直观,另一方面也肯定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讲解“平面镜成像”之前让学生看看影片,对学生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这个问题时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直观的影片也使学生对成像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如讲到“噪声的危害”时,一组组现实的画面,把各种音画图像一一展现出来,比课本单调的文字更能增加学生的印象,更容易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不少学生的物理成绩差,因而对物理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则学习成绩更差,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在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因材施教,教师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保持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3. 学生学习
由于学科地位和特点的原因,许多教师对课程改革仍然停留在课本、教学参考书是主要的教学素材,还是实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说、学生记”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要不要?个人认为既不能全盘承袭,也不能全部摒弃。我们不要对学生要求太高,也不要过多地责怪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要反思我们传统的教育所带来的弊端。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的诱导作用,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清醒地认识到不仅要考虑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地是教会学生学习,要给学生以具体、简单、易行的学法指导和要求,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要降低学生学习的门槛和要求,以退为进,循序渐进分阶段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考试分数要求;强化课堂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诱导学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笔记与教材结合,不要求详记,笔记为总纲,教材内容与典型习题为细目,提纲契领,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和茫然;作业和评价检测以小单元课内完成为主。
4. 生活融入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之母,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发生的很多事情或现象都跟物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备了相当的物理学感性知识和经验。但是,学生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只能接受到抽象的物理学理论,而这些书本知识并没有经过自己实际行动去验证,因而较难领会、掌握。假如在课堂上光讲理论不联系生活实际,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沉闷。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可以适当地使用生活中的实例,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成为教学的主体;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枯燥的理论解释清楚,便于记忆。
研究“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可以用学生生活经验作为引导他们进行探索研究的出发点,启发他们联系“井里提水”和“游泳”等生活经验来进行“科学猜想”,如根据在不同深度提水及提出水面后继续向上提时拉力大小的不同,猜想浮力可能跟深度或排开水的体积有关。如在海边游泳或在河水中游泳比较,猜想浮力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根据木块在水中上浮,石块在水中下沉,猜想浮力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或者跟物体的重力有关,等等。通过列表知道浮力可能跟五个因素有关,然后利用控制变量法对这五个因素进行研究。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要符合授课内容的要求,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诱导学生有效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使学生乐学、主动学。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创新精神。
5. 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新教材更是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和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和掌握物理学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实验前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所要做的实验的原理,采用的方法,安排的步骤。教师根据实验的内容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结合预习阅读思考,加深对原理、方法、步骤的理解。例: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可提出如下几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 电路要如何连接? ② 在连接电路时要注意什么事项? ③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④ 连接电路时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应如何选择? ⑤ 怎样调节才能使小灯泡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小于额定电压和大于额定电压? ⑥ 如何处理测量数据,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功率?通过预习让学生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列出实验使用的器材,设计整理出实验步骤,还要能根据实验要求和需要记录的数据,设计记录的表格,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这样既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又节省了课堂时间,更能让一部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甚至能力一般的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6.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作为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交叉点,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最常用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学后自我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用来了解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进一步升华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无论是新知识的学习,还是旧知识的复习,都离不开一定量的反馈练习。反馈练习的设计应贴近教材尊重学生、切合实际适当重组、层层深入及时反馈。例如:设计阶梯型题组,遵循认识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规律,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由易到难,具有较好的思考坡度,体现了训练的层次化和渐进性,使学生每解一题,便多一份成功的喜悦,当突破最后一题时,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已是十分自如了。
总之,高效课堂是整个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备好每一节课,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我们的物理科学教育满足每个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