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请求权主体的限定

来源 :广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侵权责任编中新设了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但适用该制度的请求权主体尚存争议。惩罚性赔偿的请求权主体应当限定为普通环境侵权中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特定民事主体,以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为己任的环境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的原告不宜享有惩罚性赔偿请求权。对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需要借助私法但更倚重公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惩罚性行政罚款不宜重叠和混同,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方式应以修复责任而非赔偿责任为中心。
其他文献
我国法官考评制度和案件质量评估制度相互混淆,导致我国法官考评制度定位不清晰,实际运行效果不理想。我国和美国国情不同,法官考评制度自然也有根本性的差异,但在评估对象与
刘勰之文体学思想,以其宗经思想为原则,通过辨体,结合文体之秉受与传输经旨的功能,以对文体秩序的申明与论定而赋予社会生活领域中存在的各类文体以文体权力和文学权力。此权
由于土地利用具有交叉外部性,因此土地利用需要国家管制,不能由市场自发调节。土地开发权属于土地管制范畴,决定土地资源的初始配置,在此基础上产生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初始
关于心理社会的应激(stress)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已进行了多种研究.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了近亲者或配偶死别、地震、恐怖等急性应激与心性死亡的关系.实验研究时,使应试者进行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