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发展带动数据爆炸式增长,大数据便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大数据的含义和产生原因以及大数据在疾病防控和传媒领域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分析;运用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和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生活中出现了“一切皆可数据化”的思维,从而数据规模膨胀式发展。不仅是在互联网领域,在科研领域、电子商务领域还有航空航天领域等,积累的数据量已经从TB上升至PB、EB甚至达到了ZB级别,其数据规模远远超出了现有计算机能够处理的量级。对此,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Mc Kinsey首先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一.大数据概述
(一)大数据的含义
在《大数据时代》里提到了大数据的四个特征,数量大、价值大、多样性和速度快。第一个是数量大,和传统的单个网站数据库存储的数据相比,大数据比它的上百倍还多,只有数据体量达到PB级别以上才能称为大数据。第二个是价值大,价值是大体量数据更深一步的演变,当具备了1PB某个领域的数据,我们就可以预测出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那么数据便具有了商业价值。第三个是多样性,不是单一的个人数据而是某一地区乃至全国的数据。第四个是速度快,就是通过算法对数据的逻辑处理速度非常快,可以迅速从各种数据中获取高价值的信息。总之,只有具备了这四大特征的数据才能称为大数据。
(二)大数据的产生原因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大数据的产生提供了更强大的硬件前提,如智能手机、智能硬件等数据的产生终端,它们和人们的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信息流即大量的数据。其次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4G和5G时代无线网速快,产生数据也很快,这就使得终端数据大体量地增加。当然最重要的是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的高速发展,它们是大数据诞生的温床,负责数据的存储以及计算,保证数据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这些技术的成熟为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大数据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据分析的价值越发凸显。洞悉本质,预测未来,是人类追寻的永恒真理,也是数据分析的价值所在。所以很多企业在决策时越来越多地基于数据分析而越来越少地基于主观判断。马云曾说“人类已经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IT时代是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为主,而DT(Data Technology)时代,它是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的技术。这两者之间看起来似乎是一种技术的差异,但实际上是思想观念层面的差异”。因此,运用大数据来推动各领域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一)大数据在疫情防控的运用
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谷歌公司就是通过观察人们在网上搜索的大量记录,在流感爆发的几周前就判断出流感的源头,从而使美国公共卫生机构的官员获得了极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并迅速做出决策,而这比疾控中心的判断提前了一两周。
同样,对于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数据也发挥了其重要作用。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监控手段,汇聚来自航空、铁路、电信与其他定位的大数据,为搜索和定位来自疫区区域的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提供了支持。国家防控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相关大数据预测分析疫区人群的跨区域流动和扩散情况,从而提前部署与防控;地方防疫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相关大数据精准刻画当前疫情的扩散程度,积极有效地布局消毒与防疫措施。同时还有不少应用服务商提供相关大数据服务,有效绘制出手机持有者的移动轨迹,用户只需输入自己乘坐航班号或火车车次与座位信息就可以判断自己是否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在新药和疫苗研发期间,基于大数据技术,在强大的“算力”和“数据力”的支撑下,可以极大缩短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等研究开发工作周期,从而加快疫苗研制过程。
总之,充分合理地运用大数据技术,将会提高社会免疫力,为这次战“疫”胜利做好坚强后盾。
(二)大数据在传媒领域的运用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传媒业的发展,也给这个领域带来了许多创新。大数据带来新闻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基于对新闻的大量数据分析,2015年腾讯财经开发出Dreamwriter,并将其用于自动化写作新闻中;同年新华社也推出了“快笔小新”,这些机器人写作技术把人从单一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转而更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工作。还有以百度为首的搜索引擎和以今日头条为首的新闻推送客户端,根据用户浏览资讯的习惯判断用户的偏好和兴趣,从而对用户进行精准推送,用户便会发现这些软件所推送的全是自己想看的。这便是大数据的魅力所在。
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带给了媒体传播新变化,从粗放式传播到精准化定位;而媒体传播也推动着大数据技术,媒体传播产生了更多数据从而丰富了大数据海量的数据库资源,它的发展也对大数据技术发展不断提出新要求,两者相互促进。
三.结语
现代生活中每天都在产生新数据,这也就推動了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强大的大数据技术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中,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为各个领域提供进步支撑,促其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航.大数据的分析[D/OL].集美大学,2015-12-22
[2]陈鹏.大数据对打赢抗疫攻坚战至关重要[N/OL].学习时报,2020-3-18
[3]崔芳萦.大数据时代与全媒体传播[EB/OL]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分析;运用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和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生活中出现了“一切皆可数据化”的思维,从而数据规模膨胀式发展。不仅是在互联网领域,在科研领域、电子商务领域还有航空航天领域等,积累的数据量已经从TB上升至PB、EB甚至达到了ZB级别,其数据规模远远超出了现有计算机能够处理的量级。对此,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Mc Kinsey首先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一.大数据概述
(一)大数据的含义
在《大数据时代》里提到了大数据的四个特征,数量大、价值大、多样性和速度快。第一个是数量大,和传统的单个网站数据库存储的数据相比,大数据比它的上百倍还多,只有数据体量达到PB级别以上才能称为大数据。第二个是价值大,价值是大体量数据更深一步的演变,当具备了1PB某个领域的数据,我们就可以预测出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那么数据便具有了商业价值。第三个是多样性,不是单一的个人数据而是某一地区乃至全国的数据。第四个是速度快,就是通过算法对数据的逻辑处理速度非常快,可以迅速从各种数据中获取高价值的信息。总之,只有具备了这四大特征的数据才能称为大数据。
(二)大数据的产生原因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大数据的产生提供了更强大的硬件前提,如智能手机、智能硬件等数据的产生终端,它们和人们的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信息流即大量的数据。其次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4G和5G时代无线网速快,产生数据也很快,这就使得终端数据大体量地增加。当然最重要的是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的高速发展,它们是大数据诞生的温床,负责数据的存储以及计算,保证数据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这些技术的成熟为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大数据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据分析的价值越发凸显。洞悉本质,预测未来,是人类追寻的永恒真理,也是数据分析的价值所在。所以很多企业在决策时越来越多地基于数据分析而越来越少地基于主观判断。马云曾说“人类已经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IT时代是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为主,而DT(Data Technology)时代,它是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的技术。这两者之间看起来似乎是一种技术的差异,但实际上是思想观念层面的差异”。因此,运用大数据来推动各领域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一)大数据在疫情防控的运用
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谷歌公司就是通过观察人们在网上搜索的大量记录,在流感爆发的几周前就判断出流感的源头,从而使美国公共卫生机构的官员获得了极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并迅速做出决策,而这比疾控中心的判断提前了一两周。
同样,对于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数据也发挥了其重要作用。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监控手段,汇聚来自航空、铁路、电信与其他定位的大数据,为搜索和定位来自疫区区域的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提供了支持。国家防控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相关大数据预测分析疫区人群的跨区域流动和扩散情况,从而提前部署与防控;地方防疫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相关大数据精准刻画当前疫情的扩散程度,积极有效地布局消毒与防疫措施。同时还有不少应用服务商提供相关大数据服务,有效绘制出手机持有者的移动轨迹,用户只需输入自己乘坐航班号或火车车次与座位信息就可以判断自己是否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在新药和疫苗研发期间,基于大数据技术,在强大的“算力”和“数据力”的支撑下,可以极大缩短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等研究开发工作周期,从而加快疫苗研制过程。
总之,充分合理地运用大数据技术,将会提高社会免疫力,为这次战“疫”胜利做好坚强后盾。
(二)大数据在传媒领域的运用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传媒业的发展,也给这个领域带来了许多创新。大数据带来新闻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基于对新闻的大量数据分析,2015年腾讯财经开发出Dreamwriter,并将其用于自动化写作新闻中;同年新华社也推出了“快笔小新”,这些机器人写作技术把人从单一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转而更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工作。还有以百度为首的搜索引擎和以今日头条为首的新闻推送客户端,根据用户浏览资讯的习惯判断用户的偏好和兴趣,从而对用户进行精准推送,用户便会发现这些软件所推送的全是自己想看的。这便是大数据的魅力所在。
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带给了媒体传播新变化,从粗放式传播到精准化定位;而媒体传播也推动着大数据技术,媒体传播产生了更多数据从而丰富了大数据海量的数据库资源,它的发展也对大数据技术发展不断提出新要求,两者相互促进。
三.结语
现代生活中每天都在产生新数据,这也就推動了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强大的大数据技术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中,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为各个领域提供进步支撑,促其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航.大数据的分析[D/OL].集美大学,2015-12-22
[2]陈鹏.大数据对打赢抗疫攻坚战至关重要[N/OL].学习时报,2020-3-18
[3]崔芳萦.大数据时代与全媒体传播[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