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改革开放30年山西果业发展历程
山西省果树大面积栽培始于解放以后,特别是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水果多渠道经营,大大激发了农民发展果树生产的积极性。改革开放30年来,山西水果产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发展阶段:
一是“七五”、“八五”时期的面积、产量飞速增长阶段。当时农业生产进入新阶段,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如何增加收人,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随着卖粮难问题的出现,给经济作物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果园收入明显高于种粮收入的情况下,各地纷纷掀起“要想富,种果树”的热潮。截至1995年底。山西果树栽培面积达33.3万公顷,水果总产量达125万吨。
二是“九五”时期的稳定、调整发展阶段。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把果业生产确定为山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为山西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进一步推动了山西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截至2000年山西省果园面积达到49.3万公顷,果品总产量达360万吨。
三是进入21世纪至今,调整提升阶段。2000年之后,随着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兴起和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全面接轨给山西农业带来的影响。果业结构进入了全面战略性调整阶段。经过近10年的努力,山西果业初步形成了苹果优势栽培区、梨优势栽培区、葡萄优势栽培区、杏优势栽培区、地方特色小水果优势栽培区等5大水果优势栽培区,区域布局更加优化。截至2008年底,山西省果园面积达54.12万公顷,产量达644.55万吨。30个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的苹果面积为25.51万公顷。产量为328.4万吨,分别占全省苹果总面积、总产量的75.3%、70.3%;20个优质梨生产基地县梨的面积为6.23万公顷,产量为63.3万吨,分别占全省梨总面积、总产量的70.8%、79.55%。
2 取得的主要成就
2.1 果品收入逐年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果业收入逐年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截至2008年底,全省果品收入107.7亿元,其中鲜果收入104.5亿元,加工用果收入3.2亿元。农业人口人均果品收入456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以上。尤其是我省的部分地区(如临猗、万荣、平陆、吉县等)水果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50%以上,果业及相关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在30%以上。
2.2新技术应用稳步推进,果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10年来,我省大力推广果业生产新技术,主推了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人工授粉、果园放蜂、果园生物覆盖、果实套袋、铺反光膜等10项实用技术,进行果品精细化管理。优质果率由改革开放前(1977年)不到20%提高到现在的65%,极大地提高了山西水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由于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和突破,山西水果也获得了多项荣誉,如吉县“壶口”牌苹果曾荣获首届中国农博会苹果类唯一金奖。第三届中国农博会。名优产品”称号,1996、2000、2001、2002年中国国际果品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隰州蜜梨”在2000年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命名为“中国名牌产品”。2008年“隰州玉露香梨”被国家奥组委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指定销售果品等。
2.3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1)果品采后贮藏保鲜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果品采后贮藏保鲜水平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果品贮藏技术也由过去的平窑、地窑、屋顶隔楼贮藏、在土窑洞中加用薄膜大帐和薄膜硅窗大帐等简易贮藏方式逐步发展到机械制冷贮藏和气调贮藏。截至2008年底,全省果品贮藏能力为190万吨。其中气调贮藏能力3.2万吨,机械制冷贮藏能力84万吨,分别占现有贮藏能力的1.7%、44.2%。
(2)果品加工业不断发展 山西省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已形成了各类果品加工厂280余家。年加工消耗果品能力260万吨,加工收入45亿元。目前全省共有浓缩苹果汁加工企业11家,年加工能力达30万吨,年加工消耗苹果能力达210万吨。浓缩苹果汁全部出口到欧美市场。已成为山西省农产品出口第一,出口量在全国名列第三。其次还有“厦普赛尔”黄梨汁、隰县“金梨汁”、曲沃“龙泉山庄”果醋、“维之王”果脯、太谷“怡园”牌葡萄酒、“仙翁”牌海红系列饮品等果品加工企业和知名品牌。
(3)出口贸易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开始通过边贸、海关等渠道,小规模出口鲜水果到越南、新加坡等国家。进入21世纪以后,山西果品出口市场逐步拓展到东南亚、欧洲、印度、俄罗斯、香港、澳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据统计。2008年山西省水果出口量为7.8万吨,比2000年(0.773万吨)增加了9倍。拥有运红牌、运牌、壶口牌、王显牌、吉圣牌、嶷山牌等10多个知名品牌。
2.4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实现了从无到有
自国家2001年4月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山西省无公害水果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山西省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认定面积达11.46万公顷,产品认证量达206.9万吨。其中运城市临猗县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认定面积2万公顷,产品认证量为45万吨;临汾市吉县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认定面积1万公顷,产品认证量为15万吨。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果业生产结构不尽合理
主要表现是苹果、梨、葡萄、杏等树种在非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的面积仍有一定比例,造成果品质量和产量、生产效益低下。
3.2果园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我省约50%是旱地果园,无灌溉设施,有部分水地果园灌溉设施陈旧、破损、老化、丧失功能,绝大部分果园不能有效地预防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为果业的持续发展造成隐患。
3.3产业化水平低
产后处理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贮藏量小,加工原料专用化程度低,加工品种单一,龙头企业少且规模小,市场开拓能力弱,带动力差。
4 发展建议与展望
经过30年的发展,山西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我国果品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成熟,未来的山西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的山西果业必将由目前的数量效益型发展为数量、质量并重的效益型、由目前的粗放经营发展为集约化和标准化管理,最终实现:由果业生产大省转变到果业生产强省。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实现山西果业的可持续发展:
4.1用大力实施高效园艺建设工程,不断调整优化果业结构布局
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果业生产布局上,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当集中的原则。要积极利用果树区划成果。在适宜区和最佳适宜区,结合退耕还林计划,利用荒山、荒坡、荒滩有计划地发展果树。同时还要加快老残果园淘汰更新和劣质果园改造的步伐,实现果业结构的优化,以应对目前果品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
4.2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
果园基础设施现代化是现代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设现代果业,必须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对果园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以抓好生态果园建设、实施果园沃土工程建设、加强果园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我省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3 加快标准化果园建设力度
在我省水果生产优势区域选择基础条件好、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县区,建立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示范推广一批优质、丰产、安全、高效益的实用技术,实现现代果树生产技术的综合示范。通过标准化果园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省水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我省水果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作者联系电话:0351—4040600)邮购果业实用技术VCD光盘
山西省果树大面积栽培始于解放以后,特别是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水果多渠道经营,大大激发了农民发展果树生产的积极性。改革开放30年来,山西水果产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发展阶段:
一是“七五”、“八五”时期的面积、产量飞速增长阶段。当时农业生产进入新阶段,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如何增加收人,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随着卖粮难问题的出现,给经济作物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果园收入明显高于种粮收入的情况下,各地纷纷掀起“要想富,种果树”的热潮。截至1995年底。山西果树栽培面积达33.3万公顷,水果总产量达125万吨。
二是“九五”时期的稳定、调整发展阶段。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把果业生产确定为山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为山西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进一步推动了山西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截至2000年山西省果园面积达到49.3万公顷,果品总产量达360万吨。
三是进入21世纪至今,调整提升阶段。2000年之后,随着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兴起和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全面接轨给山西农业带来的影响。果业结构进入了全面战略性调整阶段。经过近10年的努力,山西果业初步形成了苹果优势栽培区、梨优势栽培区、葡萄优势栽培区、杏优势栽培区、地方特色小水果优势栽培区等5大水果优势栽培区,区域布局更加优化。截至2008年底,山西省果园面积达54.12万公顷,产量达644.55万吨。30个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的苹果面积为25.51万公顷。产量为328.4万吨,分别占全省苹果总面积、总产量的75.3%、70.3%;20个优质梨生产基地县梨的面积为6.23万公顷,产量为63.3万吨,分别占全省梨总面积、总产量的70.8%、79.55%。
2 取得的主要成就
2.1 果品收入逐年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果业收入逐年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截至2008年底,全省果品收入107.7亿元,其中鲜果收入104.5亿元,加工用果收入3.2亿元。农业人口人均果品收入456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以上。尤其是我省的部分地区(如临猗、万荣、平陆、吉县等)水果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50%以上,果业及相关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在30%以上。
2.2新技术应用稳步推进,果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10年来,我省大力推广果业生产新技术,主推了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人工授粉、果园放蜂、果园生物覆盖、果实套袋、铺反光膜等10项实用技术,进行果品精细化管理。优质果率由改革开放前(1977年)不到20%提高到现在的65%,极大地提高了山西水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由于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和突破,山西水果也获得了多项荣誉,如吉县“壶口”牌苹果曾荣获首届中国农博会苹果类唯一金奖。第三届中国农博会。名优产品”称号,1996、2000、2001、2002年中国国际果品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隰州蜜梨”在2000年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命名为“中国名牌产品”。2008年“隰州玉露香梨”被国家奥组委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指定销售果品等。
2.3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1)果品采后贮藏保鲜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果品采后贮藏保鲜水平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果品贮藏技术也由过去的平窑、地窑、屋顶隔楼贮藏、在土窑洞中加用薄膜大帐和薄膜硅窗大帐等简易贮藏方式逐步发展到机械制冷贮藏和气调贮藏。截至2008年底,全省果品贮藏能力为190万吨。其中气调贮藏能力3.2万吨,机械制冷贮藏能力84万吨,分别占现有贮藏能力的1.7%、44.2%。
(2)果品加工业不断发展 山西省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已形成了各类果品加工厂280余家。年加工消耗果品能力260万吨,加工收入45亿元。目前全省共有浓缩苹果汁加工企业11家,年加工能力达30万吨,年加工消耗苹果能力达210万吨。浓缩苹果汁全部出口到欧美市场。已成为山西省农产品出口第一,出口量在全国名列第三。其次还有“厦普赛尔”黄梨汁、隰县“金梨汁”、曲沃“龙泉山庄”果醋、“维之王”果脯、太谷“怡园”牌葡萄酒、“仙翁”牌海红系列饮品等果品加工企业和知名品牌。
(3)出口贸易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开始通过边贸、海关等渠道,小规模出口鲜水果到越南、新加坡等国家。进入21世纪以后,山西果品出口市场逐步拓展到东南亚、欧洲、印度、俄罗斯、香港、澳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据统计。2008年山西省水果出口量为7.8万吨,比2000年(0.773万吨)增加了9倍。拥有运红牌、运牌、壶口牌、王显牌、吉圣牌、嶷山牌等10多个知名品牌。
2.4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实现了从无到有
自国家2001年4月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山西省无公害水果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山西省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认定面积达11.46万公顷,产品认证量达206.9万吨。其中运城市临猗县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认定面积2万公顷,产品认证量为45万吨;临汾市吉县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认定面积1万公顷,产品认证量为15万吨。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果业生产结构不尽合理
主要表现是苹果、梨、葡萄、杏等树种在非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的面积仍有一定比例,造成果品质量和产量、生产效益低下。
3.2果园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我省约50%是旱地果园,无灌溉设施,有部分水地果园灌溉设施陈旧、破损、老化、丧失功能,绝大部分果园不能有效地预防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为果业的持续发展造成隐患。
3.3产业化水平低
产后处理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贮藏量小,加工原料专用化程度低,加工品种单一,龙头企业少且规模小,市场开拓能力弱,带动力差。
4 发展建议与展望
经过30年的发展,山西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我国果品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成熟,未来的山西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的山西果业必将由目前的数量效益型发展为数量、质量并重的效益型、由目前的粗放经营发展为集约化和标准化管理,最终实现:由果业生产大省转变到果业生产强省。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实现山西果业的可持续发展:
4.1用大力实施高效园艺建设工程,不断调整优化果业结构布局
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果业生产布局上,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当集中的原则。要积极利用果树区划成果。在适宜区和最佳适宜区,结合退耕还林计划,利用荒山、荒坡、荒滩有计划地发展果树。同时还要加快老残果园淘汰更新和劣质果园改造的步伐,实现果业结构的优化,以应对目前果品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
4.2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
果园基础设施现代化是现代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设现代果业,必须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对果园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以抓好生态果园建设、实施果园沃土工程建设、加强果园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我省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3 加快标准化果园建设力度
在我省水果生产优势区域选择基础条件好、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县区,建立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示范推广一批优质、丰产、安全、高效益的实用技术,实现现代果树生产技术的综合示范。通过标准化果园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省水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我省水果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作者联系电话:0351—4040600)邮购果业实用技术VCD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