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的教育多少年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中进行,而高中数学教师给人的感觉是:“拍拍身上的灰尘,衣服却变得更白——浑身的粉笔面”,因为高中数学教师上课要写的知识、要算给学生验算的题目太多.如果说新课改是一朵绽放的花蕾的话,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让我们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走向直观、生动,也使得我们高中的数学教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下面就课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谈两点.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件应用;利与弊
数学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成了许多教师努力尝试的教学模式,那么课件的应用就成为这一成果下的必然产物,应用过程中,主要有如下的优点:
一、数学课件应用的优点
(一)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练习三部分构成,讲解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习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总时间只有45分钟,教师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少讲精讲,多学多练,但还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要想向45分钟要效益,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此时课件的使用大大缩减教师授课时间,加大课堂容量,可以打造更高效的课堂.例如,在讲“频率与概率”这一节,要研究一枚硬币随抛掷次数的增加,正反面出现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如果用人工来投的话,由于时间的限制,投掷的次数往往不够大,其结果的可信度相对差一些.而利用抛掷硬币的课件,可实现较多次数的投掷,从而更能揭示其正反面的出现概率所固有的规律.在演示的过程中,可利用课件的可控性和交互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试验,由学生来设定其抛掷速度和次数,由此得出相对合理、可信度高的试验结果.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再例如,在学习二分法,要算出端点值,需要花费大的气力,而还会把二分法的理论流程冲淡了,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每一步的计算结果,这样,为课堂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还让学生看得明白,接受起来也容易多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长期以来高中数学给人的感觉是抽象的、枯燥的,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如果能够引入比较有趣的历史故事、典故和身边的事,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培养良好的数学兴趣和愿望,在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例如,教学“不完全归纳”概念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们经常看到的乌鸦,确实都有一身乌黑的羽毛.那是不是所有的乌鸦都是黑色的呢?這时利用课件给学生插播一个有关“日本发现了一只全身白色的白乌鸦”的新闻报道,把身边的事与数学知识的传授相结合,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得该概念不但易于理解,而且记忆深刻;再者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件由点及面,由抽象到形象,由静态到动态,使学生在强烈逼真的情境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每节课的重点讲解和难点突破,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就需要课件的“助力”,例如,在讲解导数的几何意义时,利用课件展示曲线的割线逐渐逼近切线的过程.因为学生初中学习了圆的割线与切线的关系,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不但可以更好理解割线与切线的关系,而且让学生能更好地辨析圆的切线与曲线的切线的区分.再如,在文科高考中,常常考查的一个大题类型:求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时,对于规则的几何体的体积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套用公式,如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等,但是对于一些不规则的几何体,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这时我们会用到一种方法叫割补法,因为许多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弱,就理解不了,教师要想讲清楚如何割,如何补,这时,可以借助课件把这个过程演示出来,那学生看起来方便,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从而使学生可以顺利解决此类题目.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虽然课件有诸多的优势,但是在使用课件过程中,许多教师过分地依赖课件教学,也是不可取的.
二、课件教学的弊端
(一)课堂节奏机械化、程序化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备好课的前提下,能够在课上根据与学生的交流,灵活把握课堂,首先,能够根据学生反馈的好的信息,可能会在课堂上有“出其不意的想法”的时刻,也可能因为学生的启示,会有“自己都佩服自己应变能力”的时刻.其次,在课上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到底有几分,那样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灵活调整知识传授的详略程度与上课节奏;但过多的利用课件,就会使得这么鲜活的师生交流机会白白浪费了,曾听过一位教师的课,讲的是“均值不等式”,利用课件讲解两个基本不等式:“a2 b22与ab”和“a b2与ab(a>0,b>0)”的关系时,整整用了30多分钟,重视公式的前因后果无可厚非,但整个过程,教师用提前准备好的课件,就连教师要说的语言都呈现,一篇篇的,学生是观看者,教师是播放者,是不是课件的利用就有点“越俎代庖”了.
(二)课堂大容量背后的大脑的空白
课件的使用确实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但也影响了学生的想象与掌握;第一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精心准备的幻灯片确实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所以教师不自觉地加快讲解的速度,一味地追求高密度、高容量的课堂,使得学生当堂消化接受新知识空隙时间减少,造成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与速度,势必会影响到下面知识的衔接.第二方面:部分教师干脆完全放弃了板书,上了整整45分钟的课,黑板上什么都没有留下,俗话说“雁过留声”,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严谨而规范的解题过程,步骤间的逻辑练习,难道仅靠一张投影片就可以解决吗?笔者觉得不应该抛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例如,板书.这是一种烦琐的单调,只是由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这样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总之,课件的使用为数学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切不可盲目地依赖课件,若过多地使用课件对于我们高中数学来说,它带来的损失绝非一句“东施效颦”可以了之.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件应用;利与弊
数学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成了许多教师努力尝试的教学模式,那么课件的应用就成为这一成果下的必然产物,应用过程中,主要有如下的优点:
一、数学课件应用的优点
(一)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练习三部分构成,讲解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习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总时间只有45分钟,教师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少讲精讲,多学多练,但还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要想向45分钟要效益,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此时课件的使用大大缩减教师授课时间,加大课堂容量,可以打造更高效的课堂.例如,在讲“频率与概率”这一节,要研究一枚硬币随抛掷次数的增加,正反面出现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如果用人工来投的话,由于时间的限制,投掷的次数往往不够大,其结果的可信度相对差一些.而利用抛掷硬币的课件,可实现较多次数的投掷,从而更能揭示其正反面的出现概率所固有的规律.在演示的过程中,可利用课件的可控性和交互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试验,由学生来设定其抛掷速度和次数,由此得出相对合理、可信度高的试验结果.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再例如,在学习二分法,要算出端点值,需要花费大的气力,而还会把二分法的理论流程冲淡了,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每一步的计算结果,这样,为课堂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还让学生看得明白,接受起来也容易多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长期以来高中数学给人的感觉是抽象的、枯燥的,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如果能够引入比较有趣的历史故事、典故和身边的事,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培养良好的数学兴趣和愿望,在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例如,教学“不完全归纳”概念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们经常看到的乌鸦,确实都有一身乌黑的羽毛.那是不是所有的乌鸦都是黑色的呢?這时利用课件给学生插播一个有关“日本发现了一只全身白色的白乌鸦”的新闻报道,把身边的事与数学知识的传授相结合,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得该概念不但易于理解,而且记忆深刻;再者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件由点及面,由抽象到形象,由静态到动态,使学生在强烈逼真的情境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每节课的重点讲解和难点突破,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就需要课件的“助力”,例如,在讲解导数的几何意义时,利用课件展示曲线的割线逐渐逼近切线的过程.因为学生初中学习了圆的割线与切线的关系,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不但可以更好理解割线与切线的关系,而且让学生能更好地辨析圆的切线与曲线的切线的区分.再如,在文科高考中,常常考查的一个大题类型:求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时,对于规则的几何体的体积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套用公式,如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等,但是对于一些不规则的几何体,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这时我们会用到一种方法叫割补法,因为许多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弱,就理解不了,教师要想讲清楚如何割,如何补,这时,可以借助课件把这个过程演示出来,那学生看起来方便,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从而使学生可以顺利解决此类题目.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虽然课件有诸多的优势,但是在使用课件过程中,许多教师过分地依赖课件教学,也是不可取的.
二、课件教学的弊端
(一)课堂节奏机械化、程序化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备好课的前提下,能够在课上根据与学生的交流,灵活把握课堂,首先,能够根据学生反馈的好的信息,可能会在课堂上有“出其不意的想法”的时刻,也可能因为学生的启示,会有“自己都佩服自己应变能力”的时刻.其次,在课上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到底有几分,那样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灵活调整知识传授的详略程度与上课节奏;但过多的利用课件,就会使得这么鲜活的师生交流机会白白浪费了,曾听过一位教师的课,讲的是“均值不等式”,利用课件讲解两个基本不等式:“a2 b22与ab”和“a b2与ab(a>0,b>0)”的关系时,整整用了30多分钟,重视公式的前因后果无可厚非,但整个过程,教师用提前准备好的课件,就连教师要说的语言都呈现,一篇篇的,学生是观看者,教师是播放者,是不是课件的利用就有点“越俎代庖”了.
(二)课堂大容量背后的大脑的空白
课件的使用确实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但也影响了学生的想象与掌握;第一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精心准备的幻灯片确实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所以教师不自觉地加快讲解的速度,一味地追求高密度、高容量的课堂,使得学生当堂消化接受新知识空隙时间减少,造成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与速度,势必会影响到下面知识的衔接.第二方面:部分教师干脆完全放弃了板书,上了整整45分钟的课,黑板上什么都没有留下,俗话说“雁过留声”,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严谨而规范的解题过程,步骤间的逻辑练习,难道仅靠一张投影片就可以解决吗?笔者觉得不应该抛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例如,板书.这是一种烦琐的单调,只是由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这样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总之,课件的使用为数学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切不可盲目地依赖课件,若过多地使用课件对于我们高中数学来说,它带来的损失绝非一句“东施效颦”可以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