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铁匠兄弟(长诗)

来源 :作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岁那年,他被理想迷惑,
  来到北京。烫了卷发,
  叼着烟,无所事事。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搬运工。
  在一家不大不小的搬家公司
  卖汗水,打下手。
  老板经常给他零花钱,
  他时不时也给老板
  上上婚姻指南的课程。
  即便那会儿他还没谈过恋爱。
  忽悠呗。没有他,老板多没意思。
  他偶尔厚着脸皮向雇主讨口水喝,
  每次仰着头把一瓶水一次喝完时,
  都斜眼看着雇主的表情。
  有的是惊讶,有的是不屑。
  他觉得这样的时间过得最慢,
  可一晃就是五年。他给毕业生
  搬过家,得到过旧书,
  就连计算机课本,也舍不得扔。
  他给失落的丈夫搬过,风雨过后的平静
  最可怕,这意味着决绝,他偷偷说。
  也给乔迁新居或是即将结婚的人搬过,
  他跟我说,他愿意把喜气带给自己。
  他说话经常夹带西北方言,
  可尽量说得更像北京话。无意中提起
  他的父亲,那个用粉笔画下
  大半个人生的小学老师。
  只说他不愿意继承父亲的职业,
  为此还干了一架,就离开了家。
  父亲不允许他登门。
  他也从不请求。他一般会回避这些,
  转入不相干的话题。喝点酒之后,
  也会敞开心扉,但还是能感觉到
  他极力控制自己,说些不轻不重的话。
  他吃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
  总说再也吃不出老家的味道。
  说起“肉蛋双飞”,他直摇头,
  用一种耿直的平静否定了
  北京所有兰州拉面的手艺。
  当货车司机的好处是走南闯北,
  坏处是一年在家也呆不了几天。
  之前的老板离婚了,用不到他
  就识趣地辞了职,就不甩他了。
  这是他第二份工作。
  他把一车车的大米,从东北
  运到北京、河北、河南。
  有时也会把雪白的大米送到西北
  再从那里拉一车漆黑的煤回来,
  空着车回来等于白跑一趟,
  汽油太贵了。有次跑兰州,
  事情办完的时候已经凌晨。
  他本来想回家看看,
  躺在驾驶室里睡不着。
  他一直想一直想,一直想到天亮。
  没有决定是最好的否定,
  他去了旁边一家拉面馆,
  心满意足地吃了顿正宗的拉面,
  一些烦心事全都忘掉了。
  国道的颠簸才让他想起回家路的艰难。
  咳,以后再说吧。
  在山西的一条山路上,
  拐弯时侧滑,撞到了山石,
  猛打轮儿,大半个汽车掉下悬崖,
  塌陷的车头把他挤在驾驶室里。
  他说那时他只有一个想法,
  别让汽车掉下去,他不能动弹,
  只有默念、默念、默念。摇摇晃晃的汽车
  真的没有掉下去。他腰椎受了伤,
  不能长时间保持正坐的姿势。
  他说,默念很灵的,有事儿的时候可以试试。
  他在出租的地下室里休养了半年多,
  也失去了工作,心里空落落的。
  身体受到了伤害就变成了弱者,
  关心他的人也多了起来。他认识了胡杨。
  胡杨爱唱王菲的歌,唱起来
  挺像那么回事。他高興地拍手,
  像出神儿的孩子发现惊奇。他们结婚很简单,
  没有告诉父母,只到民政局登了记,
  吃了一顿管够的兰州拉面。
  他喜欢结实憨厚的女人,
  那些煤渣似的长成仙女都懒得看一眼。
  他指着胡杨说,你看,我老婆,
  要骨头有骨头,要肉有肉,美得很。
  胡杨也是西北人,银川的。
  混北京也有七八年了。
  钱没挣着,人快老了。她对着镜子
  扒着眼角的鱼尾纹,说,过了年就三十啦。
  她认识一个老乡,想把三轮摩托
  改成三轮摩的,要找铁匠铺
  焊个铁篷子。他们也跟着去了。
  这是他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
  两块坚硬的铁在强烈的高温下
  融合到了一起。他着了迷。
  那晚,连做梦都在打铁。
  他跟胡杨商量,开个铺子吧。
  你看,这多像我们俩。6000-8000℃的高温
  把你和我两块西北铁紧紧地焊在北京。
  这是多么炽烈的爱情。
  胡杨靠在他肩头说,你跟你爸也该是一样,
  像两块铁,就是现在没电焊,焊不上。
  他认为能想到他心里的,在这世上,
  胡杨是唯一的那个人。
  他们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创意。
  于是给铺子起了个名字,
  叫:好主意铁器铺。
  那年过年,他们才思泉涌,
  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大门外,红纸黑字。
  上联是:好铁好匠好主意。
  下联是:有时有晌有钱花。
  横批是:招财进宝。
  三岁的儿子还没见过爷爷呢。
  有次问爸爸:爷爷是什么?
  他只说是他快要忘记的老头。   然后转过头去,把难过一同打进铁里。
  兒子又说:我想见他。
  他没理睬,让儿子戴着深绿的墨镜看铁质烟花。
  儿子兴奋地说:以后我也要干这个。
  他抱着儿子,却总也看不出
  这个娃天生有铁匠的特质。
  那天,一个妇女让他做自行车后面的婴儿座。
  她说孩子该上幼儿园了,
  每天要接送,有这个比较安全。
  他爸整天不着家,瞎跑,一点也不管孩子。
  他想起自己的儿子也是要上幼儿园的。
  他找了几家当地幼儿园,必须是北京户口
  才能入学。他们是外地的,需要交很多钱。
  他忽然很想家。
  他上网查了一下家乡的图片,
  网速很慢,就放弃了。估计也没什么变化。
  他要回兰州看看,十七年了。
  谈起父亲的模样,已经有点模糊。
  他说,声音倒没怎么变,还是字正腔圆的。
  晚上在街上走,偶尔看见
  坐在路边抽烟的民工想着心事,
  他总是害怕这就是他的父亲,
  直到那人把烟抽完离去,他才放心地回家。
  父亲在电话里只说了一句话:你回来吧。
  他沉默了很久。
  父亲又说了一句:你回来吧。
  他才决定回去。
  他去动物园批发市场给胡杨和儿子
  都买了全套的新衣服。他花了五百三十八块钱
  也给自己买了一身藏蓝色西服,
  一件乳白色衬衫和一条深紫色领带。
  胡杨还给他买了一条金利来的腰带。
  他在试衣间试了很久,
  胡杨等得不耐烦了,叫他出来,
  才发现他眼睛哭肿了,
  她递过一块纸巾让他擦擦眼泪,
  他却把穿了五年的皮鞋擦得锃亮。
  他说,这样的话,爸看见
  心里会好过一点。
  我们打车到了北京西站。
  他说,我可能不会再来了,
  铺子也转让了,跟这里就要没有关系了。
  我问他回家有什么打算,
  他说,我的腰没事了,这几年
  也挣了几个钱,回去开个牛肉面馆,
  挣口饭吃没有问题。胡杨
  跟我吃了不少苦,回去好好过日子。
  孩子大了,让他干个正经工作,
  跟旁边大楼里的那些人一样,
  当个白领、金领什么的。上车的时候,
  我说,没事过来看看,老陈。
  他只是笑了笑,要是来,
  就带着我爸看看北京,他还没来过呢。
  他又对我说:祝你心想事成。
  火车开动的瞬间,我快步跑出了站口。
  我害怕正急驰驶出北京的火车突然停止,
  在他妻子和儿子的招手中,
  这十七年的生涯按照原路返回,
  刺痛我的现实,用最迷幻的针剂
  把我的薄弱变得强大而麻木。
  我害怕他遥远的呼应把我拉到
  离开家坐上汽车的瞬间,跟他一样,
  害怕被曾快要忘记的父亲的记忆一把抓住,
  再也逃脱不了。
  三天之后,他打来电话。
  父亲退休了,在家养些花,养些鱼。
  还立刻给儿子找了家幼儿园。他跟胡杨还想再
   生一个。
  他说,有时间会来北京看看。
  责编:郑小琼
其他文献
鲁迅先生曾说:“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意思是自我觉醒的意识虽然在女性心中生根发芽,但受到经济能力的限制,只能幻灭在“梦是好的,钱是要紧的”泡影中。进入工业社会后,社会分工更加明确,人们不再主要依靠农业来谋生,越来越多女性进入城市自力更生,随之带来社会地位的提升。今天的女性已不再是百年前出走无路的“娜拉”,她们已经实现了经济独立,正在逐步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而在张欣笔下
期刊
1  包倬的《那就晚安吧》(载《作品》2018年11月上半月),以沉闷忐忑的叙事,对城市蚁族现实生命窘境与灵魂苍白无力感给予了精准而强质的表达。小说聚力于日常生活之一瞬间,辐射与承载的却是蚁族的全部生命状态,凝练的文本亦是消解与击溃精神力量的无形介质。  小说以男人为明线主线徐进叙事,以女人为暗线补线递进力度,全然表征了都市底层人群灵魂飘浮无着落的真切动影。逼仄的租赁房间因隔墙被强行拆除,两线相交
期刊
一、童年:烏镇  民国时期,木心的祖父孙秀林先在绍兴做自耕农,后来选择从商,与好友黄妙祥偕行,移居乌镇。携家带口的孙秀林在乌镇选址,购得一处宅邸。算命先生为他家人卦:此处必有贵人。那个时候,勤恳的孙秀林自然还不知道贵人是谁,忙着扩修屋地,装饰门房。积财之余,孙秀林也散财、修德,在孙家厅堂挂了一块牌匾:“积善人家庆有余”。七个大字刻在牌匾上,很是显目。经过孙秀林的苦心经营,江南的一户白丁农家成了书香
期刊
一  第一次知道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Friedrich Dürrenmatt,1921—1990),是从王小波的书里。王小波把《法官和他的刽子手》当成小说范本,在好几个地方提起。在二十年前的中文系学生眼里,王小波要算绝世高手了。迪伦马特,是绝世高手的写作导师。王小波提到过不少写作导师:杜拉斯、尤瑟纳尔、图尼埃尔、迪伦马特……凡是他称许的,必要去找,去读。他的书单,比老师的书单管用。这么一路读下来
期刊
城市川流不息。写字楼里频繁演绎商战大戏,精品商厦里排开一整橱窗的琳琅满目,人们的业余生活在烁眼霓虹下肆意缤纷。然而,街头众声喧哗却互不相通。午夜电影院里,有人看着一场又一场的武打片,直到在陌生人身边睡去。深夜亮着橘黄色灯光的窗口背后,藏有许多舔着伤口独守长夜的孤寂灵魂。“红尘十丈,寂寞的永远只是人心”(《无人倾诉》),张欣的都市是流光溢彩且生机勃勃着的,但于灯火阑珊处,又埋伏着一缕孤独的苍凉。  
期刊
棗树的故事(随笔)
期刊
时间向西  一只巨大的落地座钟  犹如一件神器  时间向西  审视着光阴中的一切  发生的已然发生  结束的已经结束  我们许多的疼痛  久悬未决的创伤  和生活迎面而遇  秘密被秘密封锁  时间向西  所有的馈赠  都是命运与时间的共谋  时间的白  时间的白  岁月的黑  说不清的事  人生  其实是一场时间的葬礼  午后  走廊的尽头是一扇窗  阳光从窗户照进来  我读到关于难民的文字  窗
期刊
近几年来,我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了一些物理教学专题研究活动,对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就教学专题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提高认识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前提  所谓教学专题研究,就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并非所有教师都能从思想上
期刊
张欣,无数人心中的广州女神,标志性的方框眼镜,栗色的短发,白皙的面孔,黑裤黑鞋,淡绿色棉衣披着一条同色格子长围巾,时尚又大气。她的坦诚率真,对人性的洞察,老到的写作手法,沉稳的声音等,无不显示出岁月积淀的智慧与阅历。同时又像一个小学生,尽管参加了数不清的讲座会议,依然会紧张,依旧很认真,在台上时两脚略略内八地并在一起,两只手挨在一起,在讲座开始前仍不停地翻看着笔记本。  她以悲悯之心去对待小说中的
期刊
如果没有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有几人知道李龟年为何许人也?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被清代诗人邵长蘅评价为:“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可见此诗非同一般的艺术成就。我感兴趣的是,这首诗包含的强烈叙事性,信息丰富,短短四句里,仅人物就有岐王、崔九、李龟年,还有与这三人俱有交往的作者杜甫。  一段盛唐至大历年间的历史蕴藏其间。  岐王,唐玄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