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创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体制,通过加强保障机制、构建回应交流机制、强化社会实践机制、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断开创新局面。
[关键词]和谐社会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发展观
[作者简介]吕宁(1964- ),广西博白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广西 柳州 545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桂党高工宣[2007]82号)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3-0063-0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既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部署,又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和理性抉择。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的评估与监督不力,导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交叉严重,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教材建设滞后;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脱离实际,成为空洞的理论,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和厌烦情绪,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明显;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未能有效结合,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也无法落实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中。此外,社会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对高校的评估与监督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教学硬件等方面的审查,忽视了办学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等方面的审查,导致一些高校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特别是师资队伍和图书资料短缺,部分高校为了应付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评估,大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
2.领导不够重视,管理制度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完整的体系。一些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产生误解,片面地理解高等教育的目的,突出表现在重专业教育,忽视德育教育,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出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责任不明确,履行职责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人员之间配合协调不够,缺乏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等问题。高校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此外,当前,不少学校的领导包括中层领导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许多时候,抓思想政治工作只是做做样子,应付检查。这往往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得不到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因而难以深入开展。
3.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较差。往往表现为反应不够敏锐、措施不够得力、效果不够明显。尽管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有突发事件的预警系统,但这些系统总体处于消防式的被动状态。因此,大力改革“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理论说教、轻行为养成,重共性、轻个性”的传统教学教育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高校学生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如下:
1.表现在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上。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以及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来接触和了解信息的。而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给大学生学习和获得信息开辟了新的渠道,为他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工具,与此同时,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借机得以传播,致使少数大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2.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复杂化所带来的冲击上。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具有特殊的复杂性,而大学生涉世不深,心理承受能力差,对新事物判断分析的能力低,因此,他们的思想具有双重性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等级的差别拉大,价值观多元化,对照理论与现实的反差,大学生在价值观上产生矛盾,从而导致冲突、困惑的心理矛盾增多。
3.学校与社会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社会问题学校化、学校问题社会化的新趋势。许多社会问题演变为学校问题,并要学校来解决,如特困生问题、独生子女问题等。面对这种复杂状况,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已经力不从心,而且受条件、人员等因素限制,学校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重视还很不到位。
此外,随着当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日趋扩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如何主导思想领域,如何适应学术全球化的大趋势,如何做到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学术理论的多样化的协调,已经成为一个时代性的挑战。
三、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创新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措施
1.着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是通过大学组织制度的各个要素相互协作、共同整合形成的工作体系。要加强这一机制,必须做到:一是切实加强专兼职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加强学科建设,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三是增加专项经费投入,健全贫困生救助和资助体系;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2.努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回应交流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回应交流机制既可以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回应交流机制,应坚持师生平等原则,营造平等交往的氛围;坚持课内互动和课外交流相结合原则,确保师生沟通渠道畅通;坚持以鼓励为主的方式,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导师负责制,真正发挥导师的教书育人作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3.不断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机制。建立社会实践机制就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应不断强化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机制,通过军训、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挂职锻炼、下乡支农等途径,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自觉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
4.逐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是促进大学生优良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动力,也是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长效性的关键。有效的激励机制应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集体激励与个体激励、奖励和惩罚相统一,坚持激励与思想教育、行政方式、经济手段相结合,同时将激励机制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评价之上,保证激励的公平、公正、有效。奖励应以人为本,重在激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潜能;惩罚应注重疏导,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教育主客体的思想认识障碍进行启发和开导。
[参考文献]
[1]张文凯.浅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8(10).
[2]廖志成.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3]陈学雷.思想政治工作应与时俱进,全面创新[J].理论月刊,2004(4).
[4]曹茂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5(5).
[关键词]和谐社会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发展观
[作者简介]吕宁(1964- ),广西博白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广西 柳州 545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桂党高工宣[2007]82号)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3-0063-0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既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部署,又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和理性抉择。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的评估与监督不力,导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交叉严重,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教材建设滞后;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脱离实际,成为空洞的理论,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和厌烦情绪,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明显;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未能有效结合,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也无法落实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中。此外,社会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对高校的评估与监督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教学硬件等方面的审查,忽视了办学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等方面的审查,导致一些高校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特别是师资队伍和图书资料短缺,部分高校为了应付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评估,大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
2.领导不够重视,管理制度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完整的体系。一些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产生误解,片面地理解高等教育的目的,突出表现在重专业教育,忽视德育教育,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出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责任不明确,履行职责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人员之间配合协调不够,缺乏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等问题。高校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此外,当前,不少学校的领导包括中层领导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许多时候,抓思想政治工作只是做做样子,应付检查。这往往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得不到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因而难以深入开展。
3.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较差。往往表现为反应不够敏锐、措施不够得力、效果不够明显。尽管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有突发事件的预警系统,但这些系统总体处于消防式的被动状态。因此,大力改革“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理论说教、轻行为养成,重共性、轻个性”的传统教学教育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高校学生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如下:
1.表现在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上。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以及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来接触和了解信息的。而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给大学生学习和获得信息开辟了新的渠道,为他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工具,与此同时,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借机得以传播,致使少数大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2.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复杂化所带来的冲击上。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具有特殊的复杂性,而大学生涉世不深,心理承受能力差,对新事物判断分析的能力低,因此,他们的思想具有双重性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等级的差别拉大,价值观多元化,对照理论与现实的反差,大学生在价值观上产生矛盾,从而导致冲突、困惑的心理矛盾增多。
3.学校与社会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社会问题学校化、学校问题社会化的新趋势。许多社会问题演变为学校问题,并要学校来解决,如特困生问题、独生子女问题等。面对这种复杂状况,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已经力不从心,而且受条件、人员等因素限制,学校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重视还很不到位。
此外,随着当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日趋扩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如何主导思想领域,如何适应学术全球化的大趋势,如何做到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学术理论的多样化的协调,已经成为一个时代性的挑战。
三、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创新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措施
1.着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是通过大学组织制度的各个要素相互协作、共同整合形成的工作体系。要加强这一机制,必须做到:一是切实加强专兼职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加强学科建设,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三是增加专项经费投入,健全贫困生救助和资助体系;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2.努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回应交流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回应交流机制既可以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回应交流机制,应坚持师生平等原则,营造平等交往的氛围;坚持课内互动和课外交流相结合原则,确保师生沟通渠道畅通;坚持以鼓励为主的方式,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导师负责制,真正发挥导师的教书育人作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3.不断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机制。建立社会实践机制就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应不断强化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机制,通过军训、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挂职锻炼、下乡支农等途径,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自觉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
4.逐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是促进大学生优良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动力,也是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长效性的关键。有效的激励机制应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集体激励与个体激励、奖励和惩罚相统一,坚持激励与思想教育、行政方式、经济手段相结合,同时将激励机制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评价之上,保证激励的公平、公正、有效。奖励应以人为本,重在激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潜能;惩罚应注重疏导,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教育主客体的思想认识障碍进行启发和开导。
[参考文献]
[1]张文凯.浅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8(10).
[2]廖志成.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3]陈学雷.思想政治工作应与时俱进,全面创新[J].理论月刊,2004(4).
[4]曹茂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