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东北地区121个气象站逐日冻土深度、积雪深度、平均气温、地表平均气温及降水量数据,分析了1964—2017年冬半年冻土的变化特征及气象要素对冻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
【机 构】
:
沈阳区域气候中心,辽宁沈阳110166;山西省气象台,山西太原03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东北地区121个气象站逐日冻土深度、积雪深度、平均气温、地表平均气温及降水量数据,分析了1964—2017年冬半年冻土的变化特征及气象要素对冻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积雪深度、平均气温、地表平均气温与冻土深度相关系数较高,降水量相关性不大.20世纪60年代平均气温、地表平均气温及负积温最低,最大冻土深度为历年代最深;随着气候变暖,最大冻土深度以6.15 cm?(10a)-1的速率显著减小.冬半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为123 cm,呈显著纬向分布,自辽东半岛向大兴安岭北部递增;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平均气温和地表平均气温降低,负积温增加,且由北向南地气温差增大.最大冻土深度全区有90%以上的站点减少,减少速率以0.1~10 cm?(10a)-1为主.冻土持续时间随纬度升高而增加,月最大冻土深度和积雪深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3月和1月,最大冻土深度的增加要滞后于积雪深度的增加.由于积雪对地温的保温作用,积雪深度较浅时,冻土深度增加较明显,随着积雪深度的增加,冻土深度变化较小,积雪对冻土起到了保温的作用.对于高纬度地区站点,30 cm左右为积雪的保温界限值;对于沿海站点,积雪保温的界限值在5 cm左右;在相同地形下,冻土深度较浅区域积雪的保温值因海拔高度、气候特点而异.最大冻土深度对地表平均气温升温的响应更为显著,地表平均气温和平均气温每升高1℃,最大冻土深度将减小8.4 cm和10.6 cm,负积温每减少100℃?d,最大冻土深度减少4.9 cm.
其他文献
脉宽调制器(PWM)是Buck变换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分析其高频段的频域特性,提出一种小信号多频模型。此多频模型可以有效地解释由脉宽调制器(PWM)的非线性所带来的边带效应,并较准确地反映系统的高频特性。
青藏高原地表辐射变化影响多年冻土地表能量收支平衡、热工计算温度场边界条件以及冻土热稳定性.降雨变化是影响地表辐射的重要因素,以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的地表辐射资料和浅
Landsat-8 OLI因其空间分辨率较高、重复周期适中、高辐射分辨率、高图像获取率(图像质量)的特点,在北极地区大范围冰川流速监测研究中有较大优势.利用2017/2018年格陵兰岛、
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背景,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程度.选取1978—2018年进出口贸易量和GDP为基础数据,分别运用NARX(nonlinear autoregressive with exogenous inputs)动态神经网络和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模型作为单项预测,建立组合预测模型,预测了2019—2025年中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并对其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比两种单项预测模型效
调查冰川资源的分布与变化,对区域乃至全球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315景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结合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与Google Earth软件,
针对海上深水气井的间歇采气开发进行实验分析,对间歇采气的作用机理、关井时机及关井时长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明确了间歇采气技术的主要作用机理:及时为气层增能,避免因气相流动能力强、气层能量损失快而导致底水层与气层真实生产压差变大所引发的水脊加剧。通过注水实验,获得了引起水侵速度加剧的注水压差,进而利用底水脊进压差原则确定关井时机。通过间歇采气技术开发底水气藏控锥机理分析,明确了关井期间储层内的压力场与流场的变化规律。通过优化筛选实验,确定了最佳关井时长。
针对风电场输出功率预测受气象因素不确定性和异常历史数据的影响而出现的预测结果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关联规则及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风电场输出功率预测方法.对异常和缺失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改进K-means聚类算法对温度/风速气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使用Apriori算法挖掘风电场输出功率与气象因素间的关联规则,将关联规则应用于BP神经网络.将4种方法的预测误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其他3种方法,该文方法的最大相对误差、最小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均最小;其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5.7
MS or MS+PAN is usually applied separately i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resolution reconstruction to obtain high-resolution MS images,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datasets is rarely stu
额尔齐斯河发源于中国新疆阿尔泰山南坡,是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随着中俄"冰上丝绸之路"提出,额尔齐斯河通航具有重要意义,监测其河冰物候变化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基于2001—2018年MOD09GQ第2波段数据,分析了额尔齐斯河布尔津至斋桑泊段每年河冰物候信息,包括开始封河时间、结束开河时间、冰/雪最大覆盖时间、冰期持续时间、封河速率和开河速率。研究结果表明:(1)MOD09GQ的反射率随河冰开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延长组长72储层的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及常规物性等测试资料,对其储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相对较少;储层岩石胶结物类型以铁方解石为主;储层孔隙类型以长石类溶孔为主,残余粒间孔次之,晶间孔和微裂隙很少见。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喉道较细,属于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储层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岩屑、长石、石英的含量,碳酸盐胶结物的含量以及沉积微相和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