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共产党宣言》对社会发展的启示及贯穿其中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追求人民幸福和自由全面的发展。资本主义危机和社会主义运动带给我们经验教训。建国以来,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坚持宣言的科学精髓,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思考。追求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永远在实现的路上。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实践;求真务实;启示意义
一、美好的主义、向往的理想
《共产党宣言》是共产主义宣言,也是马克思主义宣言,它凭借美好的人性、美好的理想和哲学的智慧,总结出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科学规律,描绘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宏图,赋予了正义的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社会的理想境界。
《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是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压迫,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断发展生产力,使全体劳动人民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回答了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如何实现经济的解放、政治的解放和精神的彻底解放。人民幸福是世界人民一直追求的主旋律,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今天及今后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力。
人民幸福的生活可以概括为三大层面:一是要丰富多彩的物质资料,保证衣食住行;二是要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社会关系,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三是要心情舒畅,精神世界丰富快乐。因此,仅仅把共产主义仅仅理解成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犯的一个错误,其实所谓的发达和丰富是个相对概念,永远也没有绝对的那一天。关键是人本身是个感情动物,而不全部是物质的,如果那样片面追求物质,共产主义也许真的永远实现不了。
我们现在关注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而同样应该重视的是人的解放程度和自由发展程度。人本身才是重要的生产力要素,许多人许多时候往往都迷失了方向。我们普通人的逻辑是奋斗得到幸福,而有大智慧的人的逻辑也许是奋斗本身就是幸福的。这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本质所在。
二、求真务实渐行渐明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出: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的矛盾,造成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地浪费和危害。这也同样使精明的资产阶级意识到要与时俱进,自我调节,对劳资关系有所调整改善,缓和矛盾,资本主义进入了全球垄断阶段,虽然危机重重但腐而未朽,垂而未死。
我们也知道,世界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倒退和失败,其原因是人们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和管理经济社会的能力较低造成的,以致使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世界上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时期公有制经济还不能由全体人民掌握,而是人民的代表政府官员来管理,这一运行模式下,苏联及东欧普遍存在着人们的思想、民主制度、运行体制、分配原则等方面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很不匹配,特别是全部官员不是由人民选举﹑监督和罢免,而是仅受控于执政党的顶层,这样,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随着思想的滑坡,人民公仆就逐渐演变变成了人民的主人,从而形成一批官僚集团利益集团,把公有制经济变成了官僚权力经济,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民主也失去了公正性,最后形成了专制,公有制名存实亡。因此世界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最后进入了腐败状态,变成了新的资产阶级,这与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运动相似,推翻旧皇帝又出现新的皇帝,看来,形式上实现社会主义比较容易,人们思想上达到社会主义要求的水平任重而道远。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后,如何做到比资本主义私有制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如何充分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更好地创造和科学合理地分配劳动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
在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建国后的三十年左右,主要是围绕如何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主要靠中央集权在全国建立起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的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对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广泛的尝试。建设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关键是一靠制度二靠思想觉悟,要有一大批出于公心,甘愿为劳动人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公仆,去勇于经营管理善于经营管理;对全体劳动人民培养主人公精神,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对此,毛泽东有着清醒深邃高瞻远瞩的认识。毛泽东总是要让人民把光辉的一面发扬出来,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积极因素发挥出来,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只有人先进了,才会有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美好的社会主义之花才能开遍地球。
人群中,除了极少数伟人圣贤,大多数有趋利的私心,古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这个道理。自私,一方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一方面又是公权力滋生腐败的诱因。一旦没有有效的监督,公权力必有腐败,可以说腐败与权力形影相随,遏制腐败消除腐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必须让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对政府各级领导有监督、选举和罢免权。在企业中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职工群众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企业民主的一个伟大创造。毛泽东深刻看到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力量,他认为社会主义的胜利,光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人的头脑,对思想意识不断进行变革,所以要学雷锋,抵制歪风邪气。没有这一点,社会主义事业最终还要失败。这一探索对社会主义运动具有深远的创造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党和政府意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的现实,所以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鼓励支持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胆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使整个国家经济取得了快速巨大的成就。当然相伴而出现了官僚腐败和两极分化,拜金主义败坏了社会风气,粗犷发展破坏了生存环境等问题。
应该讲,前后两个三十年都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完善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丰富和发展。只是不同时期各有侧重,也各有不足。
可见,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万事人来做,必须要把经营管理者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必须要有相应的经营管理能力,必须全心全意为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服务,必须公开地全面地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批评,让普通的职工都能了解、参与、监督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把这种监督批评变成“宪法”,变成自觉地执行制度。否则,无论采用何种公有制形式,都很难成功。
互联网的运用与普及使產销有机结合成为可能,使企业生产销售的方式更加完善,使经济运行迅速有效。从而能较好避免盲目性滞后性失效性。我们很难相信过去以算盘的工作效率能及时有效完成全国性科学合理的计划、下达、调度工作。因此,互联网与企业订单生产相结合有很广阔的运用空间,对提高经济效能有巨大促进作用,这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
学习《共产党宣言》,不能教条化地去生搬硬套每一句话每一个结论,而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运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实践中,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经验可参考,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驾驭经济社会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或左或右的失误,这都不是根本问题,关键是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不能丢不能变,人类追求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永远在实现的路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 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孙占元 主编.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实践;求真务实;启示意义
一、美好的主义、向往的理想
《共产党宣言》是共产主义宣言,也是马克思主义宣言,它凭借美好的人性、美好的理想和哲学的智慧,总结出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科学规律,描绘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宏图,赋予了正义的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社会的理想境界。
《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是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压迫,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断发展生产力,使全体劳动人民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回答了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如何实现经济的解放、政治的解放和精神的彻底解放。人民幸福是世界人民一直追求的主旋律,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今天及今后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力。
人民幸福的生活可以概括为三大层面:一是要丰富多彩的物质资料,保证衣食住行;二是要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社会关系,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三是要心情舒畅,精神世界丰富快乐。因此,仅仅把共产主义仅仅理解成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犯的一个错误,其实所谓的发达和丰富是个相对概念,永远也没有绝对的那一天。关键是人本身是个感情动物,而不全部是物质的,如果那样片面追求物质,共产主义也许真的永远实现不了。
我们现在关注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而同样应该重视的是人的解放程度和自由发展程度。人本身才是重要的生产力要素,许多人许多时候往往都迷失了方向。我们普通人的逻辑是奋斗得到幸福,而有大智慧的人的逻辑也许是奋斗本身就是幸福的。这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本质所在。
二、求真务实渐行渐明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出: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的矛盾,造成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地浪费和危害。这也同样使精明的资产阶级意识到要与时俱进,自我调节,对劳资关系有所调整改善,缓和矛盾,资本主义进入了全球垄断阶段,虽然危机重重但腐而未朽,垂而未死。
我们也知道,世界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倒退和失败,其原因是人们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和管理经济社会的能力较低造成的,以致使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世界上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时期公有制经济还不能由全体人民掌握,而是人民的代表政府官员来管理,这一运行模式下,苏联及东欧普遍存在着人们的思想、民主制度、运行体制、分配原则等方面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很不匹配,特别是全部官员不是由人民选举﹑监督和罢免,而是仅受控于执政党的顶层,这样,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随着思想的滑坡,人民公仆就逐渐演变变成了人民的主人,从而形成一批官僚集团利益集团,把公有制经济变成了官僚权力经济,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民主也失去了公正性,最后形成了专制,公有制名存实亡。因此世界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最后进入了腐败状态,变成了新的资产阶级,这与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运动相似,推翻旧皇帝又出现新的皇帝,看来,形式上实现社会主义比较容易,人们思想上达到社会主义要求的水平任重而道远。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后,如何做到比资本主义私有制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如何充分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更好地创造和科学合理地分配劳动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
在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建国后的三十年左右,主要是围绕如何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主要靠中央集权在全国建立起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的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对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广泛的尝试。建设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关键是一靠制度二靠思想觉悟,要有一大批出于公心,甘愿为劳动人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公仆,去勇于经营管理善于经营管理;对全体劳动人民培养主人公精神,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对此,毛泽东有着清醒深邃高瞻远瞩的认识。毛泽东总是要让人民把光辉的一面发扬出来,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积极因素发挥出来,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只有人先进了,才会有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美好的社会主义之花才能开遍地球。
人群中,除了极少数伟人圣贤,大多数有趋利的私心,古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这个道理。自私,一方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一方面又是公权力滋生腐败的诱因。一旦没有有效的监督,公权力必有腐败,可以说腐败与权力形影相随,遏制腐败消除腐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必须让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对政府各级领导有监督、选举和罢免权。在企业中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职工群众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企业民主的一个伟大创造。毛泽东深刻看到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力量,他认为社会主义的胜利,光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人的头脑,对思想意识不断进行变革,所以要学雷锋,抵制歪风邪气。没有这一点,社会主义事业最终还要失败。这一探索对社会主义运动具有深远的创造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党和政府意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的现实,所以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鼓励支持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胆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使整个国家经济取得了快速巨大的成就。当然相伴而出现了官僚腐败和两极分化,拜金主义败坏了社会风气,粗犷发展破坏了生存环境等问题。
应该讲,前后两个三十年都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完善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丰富和发展。只是不同时期各有侧重,也各有不足。
可见,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万事人来做,必须要把经营管理者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必须要有相应的经营管理能力,必须全心全意为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服务,必须公开地全面地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批评,让普通的职工都能了解、参与、监督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把这种监督批评变成“宪法”,变成自觉地执行制度。否则,无论采用何种公有制形式,都很难成功。
互联网的运用与普及使產销有机结合成为可能,使企业生产销售的方式更加完善,使经济运行迅速有效。从而能较好避免盲目性滞后性失效性。我们很难相信过去以算盘的工作效率能及时有效完成全国性科学合理的计划、下达、调度工作。因此,互联网与企业订单生产相结合有很广阔的运用空间,对提高经济效能有巨大促进作用,这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
学习《共产党宣言》,不能教条化地去生搬硬套每一句话每一个结论,而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运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实践中,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经验可参考,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驾驭经济社会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或左或右的失误,这都不是根本问题,关键是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不能丢不能变,人类追求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永远在实现的路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 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孙占元 主编.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