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有效教学,激起情感共鸣
在信息教学时,笔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理需求出发,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成贴近儿童心理的、情境化的课堂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与儿童的童心产生共鸣,让课堂具有像蜂蜜一样的“粘力”牢牢吸引住学生,并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这就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质疑,可能会出现所没有预料到的变化,那么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就需要灵活多变。评价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成功与否,不能以学生是否坐得端正,是否认真听讲来判断,主要是看教师的教学是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能够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即使表面上看有些乱,“乱”中有学,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学习上的交流,在“乱”中达到教学目标也未尝不可,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
2 有效教学,激发学习灵感
灵感在儿童创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更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可根据课题创设一种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场面气氛。如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背古诗、听音乐等方法创设情境,捕捉瞬间的创造灵感。
在低年级教学中笔者创设较多是绚丽多彩、生动有趣的童话、寓言、笑话等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情境,这符合这一年龄段儿童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情境。把教材的问题融入童话故事之中,加上生动、美丽的图片,使原来枯燥、抽象的信息技术教学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中高年级则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真正体会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和魅力。
通过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引入,既揭示新知,又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自我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新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来,效果也很好,而且节省时间,真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益。
3 有效教学,引导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要讲究分散重点,突破难点。教学重点要分散,既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减轻学生负担;教学难点要分析落差的距离,搭建合适的台阶,这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
如教“查找和替换”这课,其教学难点为:查找、替换、全部替换的区别以及操作意义。在处理环节上可以让替换故事情节化,整堂课在替换的角色中进行,学生理解其替换的意义。笔者准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一个故事片段,让学生在情节中体会替换的含义。
师:请同学打开喜洋洋与灰太狼.doc这个文件,看一下这个故事有趣吗?你最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哪个人物啊?
生:喜羊羊;暖羊羊……
师:想不想把喜羊羊的名字变成你自己的名字呢?那怎么变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查找替换命令来实现你的这个目的。(很自然过渡到查找、替换,学生也容易理解。)
师:换好了吗?想不想和“喜羊羊”一起玩啊?那应该怎么办?把“喜羊羊”替换成“暖羊羊”,请操作。
生:一个一个替换很麻烦,本文中共有7处“喜羊羊”。
师:看来同学们很慢,老师却有绝招,一秒钟功夫就把7个“喜羊羊”变成7个“暖羊羊”。(引入全部替换命令,学生容易接受。)
生:实践操作,果然用全部替换更简单。
4 有效教学,促发创作激情
例如Windows画图程序中的“复制与粘贴”操作,笔者先描述一个比赛情景:“新龟兔赛跑的故事,经过新一轮的较量,谁是最后的胜者呢?经过比赛,在龟兔的相互协作下,两人同时到达终点。但奖杯只有一只,怎么办呢?我们有没有其他办法呢?”学生进入讨论:复制、粘贴的制作过程。还有其他方法能实现复制和粘贴吗?先使用“剪切”命令,再使用“粘贴”命令,你会发现什么?复制和粘贴只用其中一个命令能否达到效果?复制一次后可粘贴几次? 如何使复制后的图案背景色透明?激趣提问,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而且让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拓展探究空间是关键。这样,自主探究才能在学生活动中真正体现出来。
为学生创设一个集操作、艺术设计、语言表达三方面的创作练习平台,在创作设计中复习巩固新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作品中迸发。教师提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图形,同学们,你们能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命令来创作出不同的漂亮图画并用美妙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吗?”在这个实践探究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充分权利和空间。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放飞学生想象、创新的翅膀,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发挥和展现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5 有效教学,渗透情感教育
笔者利用教材“网络文明小公民”,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正确对待网络新事物。利用网络教学来引导和培养学生怎样来“筛选信息”“发现问题”,教会他们判别网络信息和网络道德观念,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与学习相关的网络正面效果上来,拓展、延伸学习的空间,利用学校网站、班级、个人网页相互链接的园地,依据学生的兴趣设置不同的栏目,吸纳学生利用这一网络平台,轻点鼠标即可进入洁净的网络世界博览群书,作探究性学习。避免网络中的一些不良信息侵袭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能踏入“绿色网络通道”,让他们在安全、健康的网络天空下成长。
6 有效教学,让评价散发光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如教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让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当发现学生创作的作品很有新意时,笔者会及时把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学生看,让他们得到大家赞赏!一方面他们的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调动了他们不断向上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作品展示效应,可以促发其他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生动、亲切、明朗的表扬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不会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其他学生不甘示弱,跃跃欲试,这样教学的高潮就形成了。
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舒展灵性、探索世界的窗口,这需要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地调整教育策略,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萌发教育教学的创意,生成智慧,形成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为课堂注入活力与技巧,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
在信息教学时,笔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理需求出发,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成贴近儿童心理的、情境化的课堂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与儿童的童心产生共鸣,让课堂具有像蜂蜜一样的“粘力”牢牢吸引住学生,并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这就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质疑,可能会出现所没有预料到的变化,那么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就需要灵活多变。评价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成功与否,不能以学生是否坐得端正,是否认真听讲来判断,主要是看教师的教学是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能够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即使表面上看有些乱,“乱”中有学,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学习上的交流,在“乱”中达到教学目标也未尝不可,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
2 有效教学,激发学习灵感
灵感在儿童创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更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可根据课题创设一种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场面气氛。如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背古诗、听音乐等方法创设情境,捕捉瞬间的创造灵感。
在低年级教学中笔者创设较多是绚丽多彩、生动有趣的童话、寓言、笑话等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情境,这符合这一年龄段儿童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情境。把教材的问题融入童话故事之中,加上生动、美丽的图片,使原来枯燥、抽象的信息技术教学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中高年级则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真正体会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和魅力。
通过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引入,既揭示新知,又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自我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新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来,效果也很好,而且节省时间,真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益。
3 有效教学,引导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要讲究分散重点,突破难点。教学重点要分散,既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减轻学生负担;教学难点要分析落差的距离,搭建合适的台阶,这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
如教“查找和替换”这课,其教学难点为:查找、替换、全部替换的区别以及操作意义。在处理环节上可以让替换故事情节化,整堂课在替换的角色中进行,学生理解其替换的意义。笔者准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一个故事片段,让学生在情节中体会替换的含义。
师:请同学打开喜洋洋与灰太狼.doc这个文件,看一下这个故事有趣吗?你最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哪个人物啊?
生:喜羊羊;暖羊羊……
师:想不想把喜羊羊的名字变成你自己的名字呢?那怎么变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查找替换命令来实现你的这个目的。(很自然过渡到查找、替换,学生也容易理解。)
师:换好了吗?想不想和“喜羊羊”一起玩啊?那应该怎么办?把“喜羊羊”替换成“暖羊羊”,请操作。
生:一个一个替换很麻烦,本文中共有7处“喜羊羊”。
师:看来同学们很慢,老师却有绝招,一秒钟功夫就把7个“喜羊羊”变成7个“暖羊羊”。(引入全部替换命令,学生容易接受。)
生:实践操作,果然用全部替换更简单。
4 有效教学,促发创作激情
例如Windows画图程序中的“复制与粘贴”操作,笔者先描述一个比赛情景:“新龟兔赛跑的故事,经过新一轮的较量,谁是最后的胜者呢?经过比赛,在龟兔的相互协作下,两人同时到达终点。但奖杯只有一只,怎么办呢?我们有没有其他办法呢?”学生进入讨论:复制、粘贴的制作过程。还有其他方法能实现复制和粘贴吗?先使用“剪切”命令,再使用“粘贴”命令,你会发现什么?复制和粘贴只用其中一个命令能否达到效果?复制一次后可粘贴几次? 如何使复制后的图案背景色透明?激趣提问,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而且让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拓展探究空间是关键。这样,自主探究才能在学生活动中真正体现出来。
为学生创设一个集操作、艺术设计、语言表达三方面的创作练习平台,在创作设计中复习巩固新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作品中迸发。教师提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图形,同学们,你们能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命令来创作出不同的漂亮图画并用美妙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吗?”在这个实践探究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充分权利和空间。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放飞学生想象、创新的翅膀,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发挥和展现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5 有效教学,渗透情感教育
笔者利用教材“网络文明小公民”,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正确对待网络新事物。利用网络教学来引导和培养学生怎样来“筛选信息”“发现问题”,教会他们判别网络信息和网络道德观念,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与学习相关的网络正面效果上来,拓展、延伸学习的空间,利用学校网站、班级、个人网页相互链接的园地,依据学生的兴趣设置不同的栏目,吸纳学生利用这一网络平台,轻点鼠标即可进入洁净的网络世界博览群书,作探究性学习。避免网络中的一些不良信息侵袭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能踏入“绿色网络通道”,让他们在安全、健康的网络天空下成长。
6 有效教学,让评价散发光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如教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让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当发现学生创作的作品很有新意时,笔者会及时把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学生看,让他们得到大家赞赏!一方面他们的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调动了他们不断向上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作品展示效应,可以促发其他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生动、亲切、明朗的表扬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不会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其他学生不甘示弱,跃跃欲试,这样教学的高潮就形成了。
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舒展灵性、探索世界的窗口,这需要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地调整教育策略,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萌发教育教学的创意,生成智慧,形成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为课堂注入活力与技巧,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