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物理理论的支持,我国想要科技发展,也需要大量地培养物理上的人才,来实现我国的“科技兴国”,“人才强国”。对于物理的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用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理解。本文就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 ;演示实验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627(2017)9-0151-01
实验让初中物理知识显得更加丰富、直观、真实而具体,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参与实验,获得对物理知识的感知、体验,对物理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实施演示实验能提升教学质量,演示实验属于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一般由教师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总结,可以包括课内外的实验内容,与分组实验不同,演示实验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起到对课程的辅助作用。不同的演示实验其意义各不相同,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
一、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物理實验中,学生的观察应该是需要自身感官全身心参与的,从表面看来教师的演示实验没有那么重要,其实并非如此。首先,我们知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以及学生对世界的科学认识。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世界的一些认知已经在他们脑海中形成,只是其中有的认知是不科学,不严谨的,还可能是错误的。即使有些是正确的认知,他们也还不能用自己科学的语言来对这些现象进行描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培养了学生的两个方面,第一是对于科学的严谨态度,讲究逻辑的原则。第二是科学而规范地操作实验。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于是实验过程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为他们以后自己动手打下基础。而且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对的物理兴趣增强,对他们科学、严谨的态度也有一个初步的培养。
二、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导学型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导学,顾名思义是引导学生开启新课程的学习。在新课程开始阶段,导学型演示实验承上启下,通过复习旧知识,展开新知识的演示操作,让学生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也能以良好的状态接触新知识。通过“讲解、演示、观察、总结”的模式,为新课开始奠定基础。教师需要对实验的原理、条件、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介紹,以更好的引导学生猜想、假设、分析与交流,进一步得出结论,从而归纳出新知识与新方法。
2.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自古就有熟能生巧之说,可见勤学苦练在中国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这点却可能导致学生对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不能很好地适应,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的后果。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实验的妙处,提高对做实验的兴趣,开发自己的好奇心,在学习中不自觉地对教师所做实验进行模仿,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且在实验中更好地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
3.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对于初中物理,所做的实验比较简单,实验中所用到的材料和相关仪器也容易得到,所以实践起来也比较方便。比如对能量可以通过声音来传递的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就可以用废弃的塑料瓶来做。首先,从中间把塑料瓶分成两半,把带饮水口的那一头留着,用纸把剪开的开口包起来。做成鼓的样子。然后把塑料瓶开口饮水的地方对准一根点燃的蜡烛,接着拍用纸包裹起来的那面。拍的过程中会发现蜡烛的火苗会跳动,并且拍的越重,火苗跳动得就会厉害,甚至熄火。这个实验就把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实验非常灵活。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其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对灵活性也会有更深地理解。
4.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
在物理知识中有些比较抽象的地方,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比较吃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单纯的用语言来对这些抽象的概念進行描述,学生可能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可以用演示实验来将难点突破,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电路中短路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拿来两个灯泡,并将它们串联,然后把开关闭合,接着再拿来一根导线,直接接在小灯泡两边的接线柱上,那么小灯泡就会被短路而不再会亮。通过这样的实验来对知识点进行展示,那么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对难点的理解将更加深刻。
5.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
有许多的规律是学生在学习物理时一定要理解和掌握的,例如能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等。这些定律也是前人通过实验推算而来的,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可以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对这些定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当教师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就可以做相关的实验。让一辆小车在同一高度的斜坡上释放,斜坡上第一次放毛巾,第二次放棉布,第三次放模板,第四次放玻璃。通过比较小车每次运动的距离,那么学生会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有着更好地理解,这也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
6.指导型演示实验,引导掌握方法
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成为了教学的重中之重。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学生学业压力大、中考任务重,很多时候不能很好的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摸索时间。这就需要指导型演示实验的参与,通过教师指导与方法介入,让学生在理解某些物理思想与方法后,再进行分组实验与拓展探究,如此能提升学生实验的效率。再者还可以避免实验危险的产生。
三、 结语
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策略,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還能激励学生参与和探究,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讲解一些注意事项、方式方法,及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过程,再者,还可以通过巧妙的失误,让学生观察不一样的实验现象,并找出失误的原因和正确的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激活了物理课堂,也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演示实验指导与推动下,掌握了物理知识与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蒋鸣凤.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优化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5(20):55-56.
[2]赵森.浅议如何搞好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1(6):116-117.
关键词:初中物理 ;演示实验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627(2017)9-0151-01
实验让初中物理知识显得更加丰富、直观、真实而具体,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参与实验,获得对物理知识的感知、体验,对物理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实施演示实验能提升教学质量,演示实验属于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一般由教师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总结,可以包括课内外的实验内容,与分组实验不同,演示实验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起到对课程的辅助作用。不同的演示实验其意义各不相同,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
一、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物理實验中,学生的观察应该是需要自身感官全身心参与的,从表面看来教师的演示实验没有那么重要,其实并非如此。首先,我们知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以及学生对世界的科学认识。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世界的一些认知已经在他们脑海中形成,只是其中有的认知是不科学,不严谨的,还可能是错误的。即使有些是正确的认知,他们也还不能用自己科学的语言来对这些现象进行描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培养了学生的两个方面,第一是对于科学的严谨态度,讲究逻辑的原则。第二是科学而规范地操作实验。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于是实验过程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为他们以后自己动手打下基础。而且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对的物理兴趣增强,对他们科学、严谨的态度也有一个初步的培养。
二、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导学型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导学,顾名思义是引导学生开启新课程的学习。在新课程开始阶段,导学型演示实验承上启下,通过复习旧知识,展开新知识的演示操作,让学生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也能以良好的状态接触新知识。通过“讲解、演示、观察、总结”的模式,为新课开始奠定基础。教师需要对实验的原理、条件、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介紹,以更好的引导学生猜想、假设、分析与交流,进一步得出结论,从而归纳出新知识与新方法。
2.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自古就有熟能生巧之说,可见勤学苦练在中国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这点却可能导致学生对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不能很好地适应,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的后果。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实验的妙处,提高对做实验的兴趣,开发自己的好奇心,在学习中不自觉地对教师所做实验进行模仿,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且在实验中更好地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
3.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对于初中物理,所做的实验比较简单,实验中所用到的材料和相关仪器也容易得到,所以实践起来也比较方便。比如对能量可以通过声音来传递的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就可以用废弃的塑料瓶来做。首先,从中间把塑料瓶分成两半,把带饮水口的那一头留着,用纸把剪开的开口包起来。做成鼓的样子。然后把塑料瓶开口饮水的地方对准一根点燃的蜡烛,接着拍用纸包裹起来的那面。拍的过程中会发现蜡烛的火苗会跳动,并且拍的越重,火苗跳动得就会厉害,甚至熄火。这个实验就把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实验非常灵活。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其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对灵活性也会有更深地理解。
4.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
在物理知识中有些比较抽象的地方,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比较吃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单纯的用语言来对这些抽象的概念進行描述,学生可能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可以用演示实验来将难点突破,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电路中短路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拿来两个灯泡,并将它们串联,然后把开关闭合,接着再拿来一根导线,直接接在小灯泡两边的接线柱上,那么小灯泡就会被短路而不再会亮。通过这样的实验来对知识点进行展示,那么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对难点的理解将更加深刻。
5.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
有许多的规律是学生在学习物理时一定要理解和掌握的,例如能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等。这些定律也是前人通过实验推算而来的,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可以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对这些定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当教师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就可以做相关的实验。让一辆小车在同一高度的斜坡上释放,斜坡上第一次放毛巾,第二次放棉布,第三次放模板,第四次放玻璃。通过比较小车每次运动的距离,那么学生会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有着更好地理解,这也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
6.指导型演示实验,引导掌握方法
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成为了教学的重中之重。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学生学业压力大、中考任务重,很多时候不能很好的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摸索时间。这就需要指导型演示实验的参与,通过教师指导与方法介入,让学生在理解某些物理思想与方法后,再进行分组实验与拓展探究,如此能提升学生实验的效率。再者还可以避免实验危险的产生。
三、 结语
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策略,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還能激励学生参与和探究,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讲解一些注意事项、方式方法,及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过程,再者,还可以通过巧妙的失误,让学生观察不一样的实验现象,并找出失误的原因和正确的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激活了物理课堂,也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演示实验指导与推动下,掌握了物理知识与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蒋鸣凤.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优化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5(20):55-56.
[2]赵森.浅议如何搞好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1(6):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