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工程是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工程,其实施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环境质量,因而是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重点。故此,本文分析和论述了环评工作在促进环境工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以及环评工作在环境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基于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规划实施后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识别、判断、预测和评估,并对其他备用、参照或替代方案进行比较、鉴别;为将所有不利于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提出各种减轻、消除或补偿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措施,该过程称之为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简称环评[1]。环境工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本身有多重含义,本文主要指环境污染防治工程。
1.环评工作在促进环境工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1确保环境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在环评工作中首先要关注环境工程与其主体工程是否符合“三同时”原则,即环保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其次,环境工程的设计是否遵照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合理设计和有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严格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再次,环境工程的设计是否遵守国家、地方与部门关于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在符合重点污染物控制的同时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还要关注环境工程设计是否符合建设项目能耗、物耗最低,污染物生成量最小的清洁生产的工艺要求,实现污染防治由末端转向全过程控制,由污染治理转到污染预防[2]。这些工作可以确保环境工程设计方案更趋合理和完善。
1.2指导环境工程管理工作,减缓施工和运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环境工程具有多学科的交叉性、工程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关乎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各种宏观、微观问题的多样性。环境工程涉及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给排水工程、能源工程、环境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工业技术、建筑施工技术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又与经济和工业生产相关,如何以最经济的投入达到最大的环境效益,是环评工作中需要研究、分析和解决的难点和重点。通过环评中的工程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全面分析环境工程施工和运行中影响环境的各种因素,从而提出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的施工方式以及最有效的运行方式。例如针对施工期间的噪声问题、粉尘问题、水土流失等问题提出更环保的施工方法;环境工程运行时兼顾经济、效率问题以及考虑运行时所产生的废水、废渣再利用的问题,以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1.3为环境工程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工程主要用于环境污染防治,在对其进行环评时不仅要考虑环境效益,还要解决生产效率问题,只有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考虑,才能达到环境管理的目标——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通过环评工作确定环境保护设施的规模、型式、流程等能否满足环境标准的要求,并以科学、可靠的论据指导环境工程的设计和布局,使环境工程既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其污染防治的功效,又能满足生产需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这个过程就达到了为环境工程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的目的。
2.环评工作在环境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1环评中的政策、标准、规范是环境工程建设的政策保障和理论基础
环评时依据国家地方相关的产业政策、标准及规范对环境工程进行评价,如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环境保护、污染物减排与治理的目标以及地方环境保护规划纲要中所提出环境目标,是环评审批的重要政策依据;与建设项目及环境工程相关的标准、规范是环评审批的重要理论依据。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003年9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下面简称《环评法》)正式实施,意味着从法律上确立了环评制度和环评工作的地位。所有这些是环评在环境工程中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保障。
2.2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是提高环境工程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
早在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就将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列入环评报告书的内容,《环评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公众的环境权益,2006年2月环保总局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公众参与环评的权利、范围、程序和方式[3]。公众参与到环境工程的决策中,不仅体现了环评工作的民主性,也使项目决策更加公开,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了项目由少数人的主观意向所决定的不正常现象,有助于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也有利于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提高环评工作的质量,因而公众参与是改进和提高环境工程决策水平的重要步骤。在一些重大环境工程环评工作中公众参与也是化解矛盾和解决纠纷的良好手段,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3环评中的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发挥作用的基础和保证
环境监测是环评的基础工作,是获取环评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按照预设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可以进行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定期的或连续的观测、分析,找出其变化规律和趋势以及判断和预测其对环境影响的过程。环境监测是采用科学的方法,要求监测质量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在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就要进行环境现状的监测,将项目地区的质量现状作为环评预测工作所需要的本底值;在环境工程实施阶段,需要进行施工环境监测,考察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验证和改进施工阶段的环保措施;在环境工程竣工和试运行阶段,需要进行环保验收监测和环境管理检查,考察环境工程是否达到了防治污染的预期效果,验证环评预测是否科学合理,為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工程验收提供依据。因此,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发挥其防治污染作用的技术基础和有效的保证。
2.4环评中的环境风险评价是减少环境工程风险的有效措施
任何不确定性的因素都包含着一定的风险,环境风险是人类活动以及人类与自然界共同作用过程中,所造成的对环境产生破坏、损失甚至毁灭后果的概率。环境风险除了不确定性,还有危害性。环境工程中的风险包括工程本身引起的风险,如管理不善、误操作,由水、电、气供应和使用引起的风险;还包括外界因素引发的事故风险,如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冲突等其他各种无法预计的因素。环境风险评估也就是风险识别、预测、管理和决策的过程。在环境工程环评中评估环境风险,可以有目的地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或者将风险发生的损失降至最小。
3.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是加强环境管理的有效的手段。环境保护不应再重复一些国家和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环评工作正是预防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所有建设项目都需要在决策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征.环境评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金毓峑,李坚,孙治荣.环境工程设计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王超,曾玉香.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
【关键词】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基于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规划实施后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识别、判断、预测和评估,并对其他备用、参照或替代方案进行比较、鉴别;为将所有不利于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提出各种减轻、消除或补偿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措施,该过程称之为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简称环评[1]。环境工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本身有多重含义,本文主要指环境污染防治工程。
1.环评工作在促进环境工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1确保环境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在环评工作中首先要关注环境工程与其主体工程是否符合“三同时”原则,即环保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其次,环境工程的设计是否遵照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合理设计和有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严格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再次,环境工程的设计是否遵守国家、地方与部门关于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在符合重点污染物控制的同时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还要关注环境工程设计是否符合建设项目能耗、物耗最低,污染物生成量最小的清洁生产的工艺要求,实现污染防治由末端转向全过程控制,由污染治理转到污染预防[2]。这些工作可以确保环境工程设计方案更趋合理和完善。
1.2指导环境工程管理工作,减缓施工和运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环境工程具有多学科的交叉性、工程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关乎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各种宏观、微观问题的多样性。环境工程涉及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给排水工程、能源工程、环境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工业技术、建筑施工技术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又与经济和工业生产相关,如何以最经济的投入达到最大的环境效益,是环评工作中需要研究、分析和解决的难点和重点。通过环评中的工程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全面分析环境工程施工和运行中影响环境的各种因素,从而提出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的施工方式以及最有效的运行方式。例如针对施工期间的噪声问题、粉尘问题、水土流失等问题提出更环保的施工方法;环境工程运行时兼顾经济、效率问题以及考虑运行时所产生的废水、废渣再利用的问题,以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1.3为环境工程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工程主要用于环境污染防治,在对其进行环评时不仅要考虑环境效益,还要解决生产效率问题,只有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考虑,才能达到环境管理的目标——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通过环评工作确定环境保护设施的规模、型式、流程等能否满足环境标准的要求,并以科学、可靠的论据指导环境工程的设计和布局,使环境工程既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其污染防治的功效,又能满足生产需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这个过程就达到了为环境工程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的目的。
2.环评工作在环境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1环评中的政策、标准、规范是环境工程建设的政策保障和理论基础
环评时依据国家地方相关的产业政策、标准及规范对环境工程进行评价,如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环境保护、污染物减排与治理的目标以及地方环境保护规划纲要中所提出环境目标,是环评审批的重要政策依据;与建设项目及环境工程相关的标准、规范是环评审批的重要理论依据。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003年9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下面简称《环评法》)正式实施,意味着从法律上确立了环评制度和环评工作的地位。所有这些是环评在环境工程中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保障。
2.2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是提高环境工程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
早在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就将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列入环评报告书的内容,《环评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公众的环境权益,2006年2月环保总局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公众参与环评的权利、范围、程序和方式[3]。公众参与到环境工程的决策中,不仅体现了环评工作的民主性,也使项目决策更加公开,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了项目由少数人的主观意向所决定的不正常现象,有助于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也有利于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提高环评工作的质量,因而公众参与是改进和提高环境工程决策水平的重要步骤。在一些重大环境工程环评工作中公众参与也是化解矛盾和解决纠纷的良好手段,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3环评中的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发挥作用的基础和保证
环境监测是环评的基础工作,是获取环评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按照预设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可以进行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定期的或连续的观测、分析,找出其变化规律和趋势以及判断和预测其对环境影响的过程。环境监测是采用科学的方法,要求监测质量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在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就要进行环境现状的监测,将项目地区的质量现状作为环评预测工作所需要的本底值;在环境工程实施阶段,需要进行施工环境监测,考察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验证和改进施工阶段的环保措施;在环境工程竣工和试运行阶段,需要进行环保验收监测和环境管理检查,考察环境工程是否达到了防治污染的预期效果,验证环评预测是否科学合理,為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工程验收提供依据。因此,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发挥其防治污染作用的技术基础和有效的保证。
2.4环评中的环境风险评价是减少环境工程风险的有效措施
任何不确定性的因素都包含着一定的风险,环境风险是人类活动以及人类与自然界共同作用过程中,所造成的对环境产生破坏、损失甚至毁灭后果的概率。环境风险除了不确定性,还有危害性。环境工程中的风险包括工程本身引起的风险,如管理不善、误操作,由水、电、气供应和使用引起的风险;还包括外界因素引发的事故风险,如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冲突等其他各种无法预计的因素。环境风险评估也就是风险识别、预测、管理和决策的过程。在环境工程环评中评估环境风险,可以有目的地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或者将风险发生的损失降至最小。
3.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是加强环境管理的有效的手段。环境保护不应再重复一些国家和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环评工作正是预防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所有建设项目都需要在决策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征.环境评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金毓峑,李坚,孙治荣.环境工程设计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王超,曾玉香.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