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恰逢国际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2009年的两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举世瞩目”。从温家宝总理会上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感悟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是2009年中国必须要做的大事。报告的开篇伊始,温总理就将刚刚过去的2008年概括为“极不平凡的一年”。除了自然灾害之外,国际金融信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伤害可以说是深重的,而对外贸易受到的打击则首当其冲。
贸易发展巨大阻力下“战略不变”
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实事求地评价了过去一年对外贸易取得的成就。将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7.8%作为得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论断的有力支撑。可是,算全年的总账并不等于看发展趋势。正如温总理所指出的那样,2008年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如果用K线图来加以模拟,2008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尽管有所增长,但却留下一根“光脚”大阴线。
2008年10月份以前,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是风声鹤唳,但实体经济受到的打击要远远小于虚拟经济,中国的对外贸易尚可以维持增长势头,只不过是增长多少的问题。10月份以后,中国对外贸易的“急转直下”渐成趋势,大体上可以用“一转一下”加以概括。如果说出口的萎缩还可以用“有所”来描述,而进口贸易的萎缩则只能够用“显著”来形容。
相比之下,2009年初,中国的对外贸易形势则大体上呈现出“进出两下”的特征,进出口贸易规模均大幅度萎缩。据海关统计,2009年1月和2月,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29%和24.9%,其中,出口同比分别减少17.5%和25.7%,进口同比分别减少43%和24.1%。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扰,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会遇到巨大阻力。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在具体采取应对措施的时候要讲求随机应变,但在对外开放这个大方向上,要坚持不动摇。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而言,就是要“策略变”而“战略不变”。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大力实施以质取胜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要加强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以及要支持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应当看到,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萎缩,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明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应对之策理应要与时俱进。
“外贸七条”与时俱进注重“策略变”
外在环境现在已经大为不同了,2009年的对外贸易发展不能总搞“老一套”了。按照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面对外部需求急剧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形势,2009年要清理和调整外贸政策,加大对进出口工作的支持力度。针对发展对外贸易提出的总体工作部署,实际上体现在“外贸七条”上。
首先,面对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困扰,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以变应变。“外贸七条”中的第二条指出,改善对进出口的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出口信贷,创新出口企业融资担保方式。以前,我们虽然也曾提出要强化对出口的金融支持,但从来没有如此大张旗鼓。又如,“外贸七条”中的第七条提出,要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妥善应对贸易摩擦。不难看出,在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过程中,都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其次,尽管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扰,但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工作思路,以不变应万变。“外贸七条”中的第五条强调,努力扩大进口。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增加关键零部件元器件、重要能源资源和原材料进口。实际上,努力扩大进口涉及到弥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瓶颈”约束以及推动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两大问题,而在这两大问题上,我们的态度自始至终并没有改变调子。又如,“外贸七条”中的第六条提及,要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监管和服务,加强边境口岸建设。实际上,无论有没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困扰,我们都要致力于提高便利化水平。
再次,在未来的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许多工作思路的形成过程犹如“弹钢琴”,既要顾及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又要体现出坚持对外开放大方向的原则。按照“外贸七条”中的第一条所述,要充分运用国际通行的财税政策支持出口;适度扩大外贸发展基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出口品牌。该内容实际上坚持了两个原则:一方面,在支持出口方面,要运用国际通行的财税政策和外贸发展基金规模,但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到位;另一方面,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出口品牌却是我们的一贯努力方向,不能因为忙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将其“忘却”。又如,。外贸七条”中的第三条包含了这样的提法,就是要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加工贸易发展环境,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鼓励出口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乍一看,这些内容似曾相识,但由于是为了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这些内容的份量要比以前大为加重。现在看来,无论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还是鼓励出口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除了是出于限制“两高一资”产业的发展与追求区域发展相对平衡之外,还要更多考虑到“充分就业”之需。此外,“外贸七条”中第四条还有这样的说法,这就是要抓紧完善鼓励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实际上,我们一直鼓励发展服务贸易和国际服务外包,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之下,相关政策措施现在看起来是简陋了些,因而的确需要“抓紧完善”。按照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2009年要清理和调整外贸政策,加大对进出口工作的支持力度。针对发展对外贸易提出的总体工作部署,实际体现在“外贸七条”上“策略变”
与“战略不变”有机结合
应当指出的是,在不改变对外开放大方向的前提下,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各种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各种对策,国际金融危机之下,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事实上,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以往我们也曾经进行过多次工作思路的调整,“调剂余缺”有之,“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也有之,“减顺差”还有之。不过,这些工作思路归根到底都与特定历史时期联系紧密。现在看来,我们不仅要搞一些“救急”之举,如增加对出口的财税政策支持、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等方面的措施,而且也要在某些方面“常态”之举上加大实施力度,如便利化水平、市场多元化、鼓励参加国际服务外包等方面的措施。
总之,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发展对外贸易的述说之所以“含金量”很高,在笔者看来,归根结底在于将应对金融危机之“策略变”与“战略不变”进行了有机结合。
贸易发展巨大阻力下“战略不变”
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实事求地评价了过去一年对外贸易取得的成就。将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7.8%作为得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论断的有力支撑。可是,算全年的总账并不等于看发展趋势。正如温总理所指出的那样,2008年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如果用K线图来加以模拟,2008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尽管有所增长,但却留下一根“光脚”大阴线。
2008年10月份以前,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是风声鹤唳,但实体经济受到的打击要远远小于虚拟经济,中国的对外贸易尚可以维持增长势头,只不过是增长多少的问题。10月份以后,中国对外贸易的“急转直下”渐成趋势,大体上可以用“一转一下”加以概括。如果说出口的萎缩还可以用“有所”来描述,而进口贸易的萎缩则只能够用“显著”来形容。
相比之下,2009年初,中国的对外贸易形势则大体上呈现出“进出两下”的特征,进出口贸易规模均大幅度萎缩。据海关统计,2009年1月和2月,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29%和24.9%,其中,出口同比分别减少17.5%和25.7%,进口同比分别减少43%和24.1%。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扰,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会遇到巨大阻力。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在具体采取应对措施的时候要讲求随机应变,但在对外开放这个大方向上,要坚持不动摇。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而言,就是要“策略变”而“战略不变”。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大力实施以质取胜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要加强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以及要支持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应当看到,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萎缩,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明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应对之策理应要与时俱进。
“外贸七条”与时俱进注重“策略变”
外在环境现在已经大为不同了,2009年的对外贸易发展不能总搞“老一套”了。按照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面对外部需求急剧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形势,2009年要清理和调整外贸政策,加大对进出口工作的支持力度。针对发展对外贸易提出的总体工作部署,实际上体现在“外贸七条”上。
首先,面对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困扰,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以变应变。“外贸七条”中的第二条指出,改善对进出口的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出口信贷,创新出口企业融资担保方式。以前,我们虽然也曾提出要强化对出口的金融支持,但从来没有如此大张旗鼓。又如,“外贸七条”中的第七条提出,要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妥善应对贸易摩擦。不难看出,在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过程中,都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其次,尽管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扰,但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工作思路,以不变应万变。“外贸七条”中的第五条强调,努力扩大进口。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增加关键零部件元器件、重要能源资源和原材料进口。实际上,努力扩大进口涉及到弥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瓶颈”约束以及推动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两大问题,而在这两大问题上,我们的态度自始至终并没有改变调子。又如,“外贸七条”中的第六条提及,要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监管和服务,加强边境口岸建设。实际上,无论有没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困扰,我们都要致力于提高便利化水平。
再次,在未来的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许多工作思路的形成过程犹如“弹钢琴”,既要顾及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又要体现出坚持对外开放大方向的原则。按照“外贸七条”中的第一条所述,要充分运用国际通行的财税政策支持出口;适度扩大外贸发展基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出口品牌。该内容实际上坚持了两个原则:一方面,在支持出口方面,要运用国际通行的财税政策和外贸发展基金规模,但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到位;另一方面,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出口品牌却是我们的一贯努力方向,不能因为忙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将其“忘却”。又如,。外贸七条”中的第三条包含了这样的提法,就是要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加工贸易发展环境,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鼓励出口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乍一看,这些内容似曾相识,但由于是为了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这些内容的份量要比以前大为加重。现在看来,无论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还是鼓励出口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除了是出于限制“两高一资”产业的发展与追求区域发展相对平衡之外,还要更多考虑到“充分就业”之需。此外,“外贸七条”中第四条还有这样的说法,这就是要抓紧完善鼓励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实际上,我们一直鼓励发展服务贸易和国际服务外包,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之下,相关政策措施现在看起来是简陋了些,因而的确需要“抓紧完善”。按照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2009年要清理和调整外贸政策,加大对进出口工作的支持力度。针对发展对外贸易提出的总体工作部署,实际体现在“外贸七条”上“策略变”
与“战略不变”有机结合
应当指出的是,在不改变对外开放大方向的前提下,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各种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各种对策,国际金融危机之下,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事实上,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以往我们也曾经进行过多次工作思路的调整,“调剂余缺”有之,“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也有之,“减顺差”还有之。不过,这些工作思路归根到底都与特定历史时期联系紧密。现在看来,我们不仅要搞一些“救急”之举,如增加对出口的财税政策支持、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等方面的措施,而且也要在某些方面“常态”之举上加大实施力度,如便利化水平、市场多元化、鼓励参加国际服务外包等方面的措施。
总之,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发展对外贸易的述说之所以“含金量”很高,在笔者看来,归根结底在于将应对金融危机之“策略变”与“战略不变”进行了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