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路面激励的车辆油气悬架减振系统参数优化

来源 :机械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装载机整车结构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拉丁超立方法和粒子群算法的优化方法对油气悬架系统参数进行优化.以车身加速度为优化目标,以车辆行驶稳定性为约束条件,得到了装载机在不同路面激励和不同车速下的油气悬架参数优化结果,并分析优化后装载机在C级和E级路面激励下舒适性的改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原系统,试验样机在高速行驶阶段的垂向加速度降低了大约20%.研究结果对于优化油气悬架的动态性能、提高工程机械的驾驶舒适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心形曲柄是能够生成心形线的行星机构,用心形曲柄替代导杆机构的驱动曲柄,相当于导杆机构具有一个变化长度和速度、沿着心形线运动的曲柄,从而改变了导杆的运动特性.提出了心形曲柄导杆近似间歇运动机构,进行了机构运动分析,给出了间歇角、间歇窜动角、导杆极限位置、导杆摆角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等计算方法,讨论了中心距和行星连杆长度对机构运动性能的影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机构的结构参数和性能参数逼近,得到了近似间歇运动机构的近似设计方法.
将连杆-摇杆间压力角α2纳入作平面运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第Ⅰ类机构综合问题的传动性能考量之中,提出第Ⅰ类机构综合问题更准确、严谨的描述.通过提出三力汇交点I的“瞬时区间套”、满足α2≤[α2]条件的“瞬时区域套/边界”、满足α1≤[α1] ∩α2≤[α2]条件的“瞬时区域套/边界”和“整程区域套/边界”等新概念,提出新颖且具普适性的机构综合理论,得到满足双传动性能条件的凸轮轴心容许选择区域,并给出凸轮最小基圆半径的求解方法,圆满地解决了满足双许用压力角条件的作平面运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第Ⅰ类机构
产品生产制造规格的不断增加,导致零件品种繁多,带来了生产和后续新产品开发的困难,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现有零件进行科学有效地模块划分和再设计,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文中将产品分别从结构层面、功能层面、数据表示层面进行了模块划分;建立了两零件间的特征相似等级评价体系,得到了部件间的各层面相关性矩阵;给各层面配比对应的权重,得出两部件间的综合强度关系;制定了标准模块的评判原则,对相近模块对比分析之后,对标准模块进行设计,从而形成标准模块;最后,以自动缝边设备为例,对模块化设计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块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道、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乘数作用.文中从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天津制造业的基本情况,设计了创新驱动的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路径及实现方法.路径从3个角度展开设计,分别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相辅相成,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三座基石.
商用车驾驶室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面临路况复杂,驾驶环境恶劣等客观因素.因此在概念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驾驶室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等性能.充分利用CAE分析驱动设计的理念,利用隐式参数化建模软件SFE-CONCEPT建立某商用车驾驶室参数化白车身模型,并且录入厚度、结构参数等30个变量.依据车辆实际运行工况施加约束及载荷,对白车身参数化模型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性能进行计算.通过灵敏度分析筛选出对质量影响较大但是对性能影响较小的零部件进行优化.最终在性能参数变化不大的前提下,实现了轻量化目标.
针对某伸缩臂叉车整机的驾驶室振动舒适性,从整机子系统角度分析建立整机动力学模型.借助HyperMesh有限元软件和ADAMS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整机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标测试样机和整机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在水泥路面的怠速、一挡满速和二挡满速3种工况下,驾驶室测点垂向加速度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结果的吻合度较高.同时,驾驶舒适性评价,测试样机和仿真模型的结果都落在同一区间.结果表明,在评价驾驶舒适性上,所搭建的整机仿真模型与测试样机有较高的吻合度.
为提升并保持橡胶悬置的隔振性能,设计了 一种刚度可变、限位间距和支撑高度可调、各向均有限位的橡胶悬置结构.在对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以某商用车的动力悬置系统为例,利用能量解耦法进行了悬置刚度优化,并完成了悬置结构的详细设计,且利用有限元理论计算与刚度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预载位移与垂向刚度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该悬置刚度可变范围.最后,进行了悬置刚度调校及系统隔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柔性橡胶悬置不仅具备刚度可变、限位间距和支撑高度可调、各向均有限位的功能,且调整方便、轴向与径向刚度比例变化范围较
针对轮腿式移动机器人机构控制复杂及越障能力有限等问题,通过对六足轮腿式机器人行走规律进行分析,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空间多平行四边形的双自由度连杆机构,该机构有效地降低了行走机构所需的驱动电机数量,优化了轮腿式机器人的机构控制.面向不同的地形状况,对机器人各行走轮进行协同控制设计,构建出多种越障模式,以增强机器人的越障能力.对机器人各驱动轮进行特定布局设计,保证系统重心始终处于其“支撑六边形”的中间区域,有效抑制“重心瞬移”现象,以实现对机器人轮足轨迹的稳定性控制.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文中设计的六足轮腿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铁路行业对钢轨表面缺陷检测速度要求的不断提高,速度已经成为影响主动成像检测结果评定的主要因素.针对该问题,基于前期气流热成像在静态和低速下检测钢轨表面缺陷的研究,通过优化气流激励源、热像仪和试件之间的空间布局,激励源和热像仪的参数,提出以空间换时间策略消除速度影响抑制方法.研究不同检测速度下选择不同采样帧频和曝光时间时气流热成像和涡流脉冲热成像的速度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外热像仪的曝光时间和采样帧频选择与速度有关,通过优化激励源、热像仪和试件的空间位置,选择合适的曝光时间和采样帧频,结
为提升车体结构在轻量化设计过程中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子模型技术与响应面代理模型相结合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以某型轻轨客车车体为研究对象,依据EN12663标准对整车车体结构进行静强度分析,确定受力最大部位为铰接区域车体端部.通过位移插值技术建立车体端部子模型,并对其边界条件的正确性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运用APDL语言建立子模型的参数化模型,结合中心复合设计和麦夸特法构建车体尺寸参数关于结构强度和质量的多目标优化响应面代理模型,并利用MOGA算法对其进行求解.结合制造和加工工艺要求,对优化方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