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范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石之一,关系到国家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建设及长远发展。自2007年开展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以来,在十余年时间内我国免费师范生数量得到了极为可观的增长,为西部地区及其他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贡献了高质量、高数量的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公平公正发展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在这一政策的施行过程中,尽管推动了师范教育发展、均衡了教师资源配置,但也显现出就业限制、强制服务、任期过长等弊端。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并深入基层,理实结合地分析了该政策的内容和价值,对其现有优势和弊端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弥补不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及修订有所裨益,并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师范教育 免费教育 政策评估 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2-0158-03
一、制定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背景与历史演变过程
国家教育的基础来自于教师行业,教师行业素质与教育结果密切相关,决定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整体素质的方向,同时也是民族和国家的前进标志。正因为如此,教育行业作为特殊行业,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要求重点發展教育,优化教育。在2010年5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常务委员会中确立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方针。在该项方针中,重点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发展教育的首要目标,教育质量的提高重点在于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
(一)制定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背景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确立了全国范围内六所师范院校作为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的示范院校。同年五月,教育部、人事部、中央办、财政部等各部门联合编制了有关师范大学对于师范生的免费教育试行方案,对免费教育的目的、预期目标、实施计划、执行方案等都进行了严谨、详细的说明,在免费教育实行方案中明确强调,要在全国培养尊师重教的气氛,推崇教育行业,让教师成为一个备受尊重的职业,需要培养大批量的优秀教师,形成优秀、强大的师资队伍。在全国范围内兴办学校、推崇教育,鼓励全社会尊重教师行业,鼓励青少年投身于教育事业中。
自2007年该政策出台后,六所试点高校开始实施免费政策。首届招生人数高达10933名,超过了以往的平均比例,四年后首届受到免费教育政策培养的大学生毕业时,共有10597名学生步入了教育领域,成为受人尊重的人民教师。在对07届师范院校学生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部分学生从小就梦想成为人民教师,并为之努力,也有部分因家庭经济困难,选择了免费的教育,还有部分对自己未来并没有很深入的思考,听从父母安排进入了师范院校。在愉快的学习生活中,大家称这个群体为“免费生”,他们成为首届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大学生。接受了四年的免费教育后,他们通过自己所学、所见、所闻、所想开始了真正的职业生涯,四年的学习、五年的工作磨炼了每一名曾经怀揣梦想的少年,他们曾经享受了国家的优惠福利待遇,现在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社会、报答国家。
(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
1.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初步形成
自2007年5月颁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之后,我国各级政府等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方案对其进行补充、完善,以保证免费教育能够在试点范围内无阻碍、无顾虑地开展进行下去。在一系列政策中对师范院校的宣传、招生、学习、就业等政策都进行了完善、修订,最终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实施办法》发布时在全国确立了六所师范院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作为试点院校。首先这些院校对免费政策予以宣传,让更多学生了解、享受该政策,招生录取后,学生需与学校所在地省份签订享受、服务协议,包括在校读书期间享受各种优惠待遇,但毕业后应服从分配,履行教育义务,服务基层等事项。
2.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逐步完善
高校建设经历了多次改革,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正式开始收取学费。1992年国家颁布的《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义务教育并不包括高等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需要缴纳学费;毕业后国家并不负责学生的工作安排,而应自主择业。1993年国家颁发的纲要指出义务教育也应按比例收取学费。1996年颁布了高校收费管理相关规定,明确说明高校应按学生人均成本收取学费,同时单独规定了农业、师范类等专业免缴学费。自1997年高校扩张后,很多师范类院校也开始收取学费。2000年国家出台高校收费若干意见的通知,强调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不同专业执行不同收费标准,特殊专业根据实际情况也可收取学费。该政策出台后更多师范高校开始收取学费,之后,也一直处于收费状态。
3.对师范院校现行免费教育政策的解读
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公平是社会和谐的一杆秤,而最重要的是教育公平,教育的公平代表教师公平择业、学生公平升学。经过若干年的不懈努力,中小学义务教育已实现了全面普及,并实行学费免费,要求适龄儿童人人上学。近几年,我国对义务教育提出了公平上学、均衡发展的新内涵。在众多政府工作会议、教育部报告中提出了“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部副部长王湛提出,义务教育作为基本教育应面向广大受教育者,无论民族、无论地域,都应享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典型性特征,必须注意打基础、顾全面,这就需要均衡发展。如果不能实现均衡,基础工作也将会受到动摇。而义务教育的均衡之根本是教师队伍的均衡,教师队伍的均衡组建是教育质量均衡的重要条件,这也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方向。针对基层教师,其工作地点决定了地方教育的均衡,比如东部优秀教师向西部流动,城市向农村流动,发达地区向偏远地区流动等。师范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一般都愿意在发达地区或回到户籍所在地就业,而西部偏远地区可能几年都招不到一个素质优秀的老师。正是为了解决地区教育条件的差异性,才出台了免费教育政策。在录取时学生就签订了择业合同,这种政策鼓励更多优秀青年到偏远地区就业,带领教育薄弱地区巩固文化阵地。这样给农村、偏远地区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壮大了师资队伍,有利于实现义务教育的推广,实现教育的公平,促进教育在全国范围的均衡发展。国家重点将义务教育推广至农村,在政府不断向农村、偏远地区倾斜的现状下,更多资源即将投放到这些地区,包括物质资源、教师资源等,这意味着更多偏远地区将得到更多的教育机会,并为其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价值与内容分析
(一)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
1.社会价值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推进了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的均衡配置,尤其是西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稳定及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目标。
2.个人价值
有调查显示,在高校学生中,低收入家庭和贫困地区的生源数量在不断减少,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不断减少的趋势。毋庸置疑,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个人价值具体表现在该政策使得受教育者获得了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的重要机会,为贫困条件学生提供了免费的高等教育。这是近年来学校收费普遍提高的大背景下,贫困学生获得免费高等教育的宝贵途径,使得贫富差距在高等教育中的影响略有缩小,而贫困学子也能依靠此政策实现和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
(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内容分析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强调了教育的三个“就是要”,在试点院校的实行过程中,就是要努力培养尊师重教的教学氛围,让教育备受尊重,教师备受尊重;就是要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兴办学校,鼓励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教师行业。本研究针对政策的分析认为,之所以大力推广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因农村、偏远地区教师资源匮乏、财政力度薄弱、教师整体素质较低、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突出表现,国家为了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推广教育、加强公平教育,进一步扩大教育范围,重点在偏远山区、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等。该政策不仅仅让学生享受到免费服务,更具有远大的公益性、教育性、联动性。
三、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建议和策略
(一)合理缩减服务年限
一项政策出台后应根据社会需要和环境变化适时作出调整和更新,赋予政策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已经实施了十余年,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加强政府行政执行力度,采用多种方式防止在基层工作的免费师范生流失,维护国家教育事业的利益;另一方面,应重视免费师范生群体的合理诉求,尽可能在更大领域为免费师范生提供自身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家利益和免费师范生权益得以实现。
在政策初期,规定免费师范院校毕业学生服务期为10年,而笔者在调查期间发现,有50%的学生认为该服务期有些长,56.9%的学生认为服务期为4~6年较为合适。大学毕业时正是绝大部分学生人生的黃金时间,如果服务基层时间较长,对其人生的发展、事业的进步以及婚姻等都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很可能因为这10年捆绑住很多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的梦想,影响到未来他们的人生规划与追求。有些免费师范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上学期间享受到了5万元的学费减免,但我需要用十年青春作为补偿。在物质基础上升的年代,我的交换是不公平的”。通过采访调查发现,10年的服务期降低了教师的服务动力,不利于优秀的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也不利于教学成果的推进,最终降低了教学效果,与初始政策下发目的相违背。
(二)制定可选择的就业政策,提高地区协同
国家政策规定免费师范生不得跨省就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地区人才不外流,即西部地区免费师范生从其他地区毕业后必须回到西部就业。笔者从陕西省教育厅了解得知,在该政策实施前,试点院校毕业的师范生很多都流向了北上广等东部城市,政策下发实行后,限制了人才的区域流动,这对人才的区域保护是有利的。但是,这也限制了很多人的发展空间,西部毕竟是偏远地区,工作机会还是存在局限的,甚至限制了其择偶空间,给异地恋的人群带来了极大困扰。虽然提出了解决配偶工作的方式,但这为婚姻带来了很强的功利性特征,引发很大争议。笔者站在年轻人发展角度考虑,应打破跨省就业的壁垒,同时为了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可以将地区范围予以扩大化,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省,可以鼓励更多有志青年去西部服务,西部青年也可以先去中东部工作,进而学习更多先进的知识,在自由流动的工作氛围中可以达到促进西部学生不外流的同时,吸引人才进入,解决部分地区人才饱和难题,实现大范围内的双向选择。
(三)招生分类进行以满足政策所需
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制定是鼓励更多师范生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国家教育薄弱地区,以解决地方教育缺陷,改变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实现教学的均衡发展。笔者在调查期间发现,免费师范生择业地区与国家政策目标存在偏差,免费师范生大都比较抗拒在农村任教,更多的选择去城镇区域。调研显示,免费师范生最终择业于城市的多达58.7%,留在县城、乡镇的不到一半,只有41.3%。这部分师范生中也有相当多的人表示因竞争被迫留在这里,并非出于内心本意选择。这样的结果表明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制定与实际已脱离,出现了矛盾。笔者认为,俄罗斯所推行的教育政策,在招生初期就予以分类把控具有可行性。生源地数量分配时,需以本地区教师需求量作为招生数量的依据,并将农村、城镇教师区分整理统计,招生过程中,应分别针对农村、城市地区分类招考,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要求农村生源地学生在毕业时依然回乡就业,城镇生源地的可以留在城市。当然,该政策也存在一定的瑕疵。从本质上说,为了促进教师结构调整,还需改善农村与城市、发达地区与偏远地区的不均衡发展结构,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回乡就业。
四、结语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从2007年出台执行至今己经有十余年的时间,该政策的首批受益者已然度过了基础教育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下,笔者使用教育政策评估和教师教育等相关理论,对该政策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力求促使其得到及时的调整与完善。
这一政策无疑使得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得到了改善,也间接地促进了各高等院校对师范人才的建设培养,使得较为贫困或无力负担大学费用的学生也能够获得优质足量的高等教育。可以相信,随着这一政策的不断优化完善,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能够相得益彰,共同获得健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睿.中国促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7.
[2]马涛.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预测与调控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唐文忠.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济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4]王洁玉.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的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
[5]石莹.我国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
[6]胡苗锋.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7]姚云,马龙,李小红.师范生免费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基于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入学与毕业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2):63-68.
[8]白显良,王华敏.加强免费教育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若干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2010,36(5):16-20.
责任编辑:杨国栋
关键词:师范教育 免费教育 政策评估 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2-0158-03
一、制定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背景与历史演变过程
国家教育的基础来自于教师行业,教师行业素质与教育结果密切相关,决定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整体素质的方向,同时也是民族和国家的前进标志。正因为如此,教育行业作为特殊行业,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要求重点發展教育,优化教育。在2010年5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常务委员会中确立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方针。在该项方针中,重点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发展教育的首要目标,教育质量的提高重点在于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
(一)制定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背景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确立了全国范围内六所师范院校作为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的示范院校。同年五月,教育部、人事部、中央办、财政部等各部门联合编制了有关师范大学对于师范生的免费教育试行方案,对免费教育的目的、预期目标、实施计划、执行方案等都进行了严谨、详细的说明,在免费教育实行方案中明确强调,要在全国培养尊师重教的气氛,推崇教育行业,让教师成为一个备受尊重的职业,需要培养大批量的优秀教师,形成优秀、强大的师资队伍。在全国范围内兴办学校、推崇教育,鼓励全社会尊重教师行业,鼓励青少年投身于教育事业中。
自2007年该政策出台后,六所试点高校开始实施免费政策。首届招生人数高达10933名,超过了以往的平均比例,四年后首届受到免费教育政策培养的大学生毕业时,共有10597名学生步入了教育领域,成为受人尊重的人民教师。在对07届师范院校学生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部分学生从小就梦想成为人民教师,并为之努力,也有部分因家庭经济困难,选择了免费的教育,还有部分对自己未来并没有很深入的思考,听从父母安排进入了师范院校。在愉快的学习生活中,大家称这个群体为“免费生”,他们成为首届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大学生。接受了四年的免费教育后,他们通过自己所学、所见、所闻、所想开始了真正的职业生涯,四年的学习、五年的工作磨炼了每一名曾经怀揣梦想的少年,他们曾经享受了国家的优惠福利待遇,现在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社会、报答国家。
(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
1.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初步形成
自2007年5月颁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之后,我国各级政府等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方案对其进行补充、完善,以保证免费教育能够在试点范围内无阻碍、无顾虑地开展进行下去。在一系列政策中对师范院校的宣传、招生、学习、就业等政策都进行了完善、修订,最终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实施办法》发布时在全国确立了六所师范院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作为试点院校。首先这些院校对免费政策予以宣传,让更多学生了解、享受该政策,招生录取后,学生需与学校所在地省份签订享受、服务协议,包括在校读书期间享受各种优惠待遇,但毕业后应服从分配,履行教育义务,服务基层等事项。
2.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逐步完善
高校建设经历了多次改革,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正式开始收取学费。1992年国家颁布的《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义务教育并不包括高等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需要缴纳学费;毕业后国家并不负责学生的工作安排,而应自主择业。1993年国家颁发的纲要指出义务教育也应按比例收取学费。1996年颁布了高校收费管理相关规定,明确说明高校应按学生人均成本收取学费,同时单独规定了农业、师范类等专业免缴学费。自1997年高校扩张后,很多师范类院校也开始收取学费。2000年国家出台高校收费若干意见的通知,强调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不同专业执行不同收费标准,特殊专业根据实际情况也可收取学费。该政策出台后更多师范高校开始收取学费,之后,也一直处于收费状态。
3.对师范院校现行免费教育政策的解读
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公平是社会和谐的一杆秤,而最重要的是教育公平,教育的公平代表教师公平择业、学生公平升学。经过若干年的不懈努力,中小学义务教育已实现了全面普及,并实行学费免费,要求适龄儿童人人上学。近几年,我国对义务教育提出了公平上学、均衡发展的新内涵。在众多政府工作会议、教育部报告中提出了“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部副部长王湛提出,义务教育作为基本教育应面向广大受教育者,无论民族、无论地域,都应享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典型性特征,必须注意打基础、顾全面,这就需要均衡发展。如果不能实现均衡,基础工作也将会受到动摇。而义务教育的均衡之根本是教师队伍的均衡,教师队伍的均衡组建是教育质量均衡的重要条件,这也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方向。针对基层教师,其工作地点决定了地方教育的均衡,比如东部优秀教师向西部流动,城市向农村流动,发达地区向偏远地区流动等。师范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一般都愿意在发达地区或回到户籍所在地就业,而西部偏远地区可能几年都招不到一个素质优秀的老师。正是为了解决地区教育条件的差异性,才出台了免费教育政策。在录取时学生就签订了择业合同,这种政策鼓励更多优秀青年到偏远地区就业,带领教育薄弱地区巩固文化阵地。这样给农村、偏远地区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壮大了师资队伍,有利于实现义务教育的推广,实现教育的公平,促进教育在全国范围的均衡发展。国家重点将义务教育推广至农村,在政府不断向农村、偏远地区倾斜的现状下,更多资源即将投放到这些地区,包括物质资源、教师资源等,这意味着更多偏远地区将得到更多的教育机会,并为其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价值与内容分析
(一)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
1.社会价值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推进了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的均衡配置,尤其是西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稳定及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目标。
2.个人价值
有调查显示,在高校学生中,低收入家庭和贫困地区的生源数量在不断减少,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不断减少的趋势。毋庸置疑,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个人价值具体表现在该政策使得受教育者获得了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的重要机会,为贫困条件学生提供了免费的高等教育。这是近年来学校收费普遍提高的大背景下,贫困学生获得免费高等教育的宝贵途径,使得贫富差距在高等教育中的影响略有缩小,而贫困学子也能依靠此政策实现和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
(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内容分析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强调了教育的三个“就是要”,在试点院校的实行过程中,就是要努力培养尊师重教的教学氛围,让教育备受尊重,教师备受尊重;就是要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兴办学校,鼓励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教师行业。本研究针对政策的分析认为,之所以大力推广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因农村、偏远地区教师资源匮乏、财政力度薄弱、教师整体素质较低、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突出表现,国家为了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推广教育、加强公平教育,进一步扩大教育范围,重点在偏远山区、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等。该政策不仅仅让学生享受到免费服务,更具有远大的公益性、教育性、联动性。
三、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建议和策略
(一)合理缩减服务年限
一项政策出台后应根据社会需要和环境变化适时作出调整和更新,赋予政策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已经实施了十余年,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加强政府行政执行力度,采用多种方式防止在基层工作的免费师范生流失,维护国家教育事业的利益;另一方面,应重视免费师范生群体的合理诉求,尽可能在更大领域为免费师范生提供自身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家利益和免费师范生权益得以实现。
在政策初期,规定免费师范院校毕业学生服务期为10年,而笔者在调查期间发现,有50%的学生认为该服务期有些长,56.9%的学生认为服务期为4~6年较为合适。大学毕业时正是绝大部分学生人生的黃金时间,如果服务基层时间较长,对其人生的发展、事业的进步以及婚姻等都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很可能因为这10年捆绑住很多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的梦想,影响到未来他们的人生规划与追求。有些免费师范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上学期间享受到了5万元的学费减免,但我需要用十年青春作为补偿。在物质基础上升的年代,我的交换是不公平的”。通过采访调查发现,10年的服务期降低了教师的服务动力,不利于优秀的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也不利于教学成果的推进,最终降低了教学效果,与初始政策下发目的相违背。
(二)制定可选择的就业政策,提高地区协同
国家政策规定免费师范生不得跨省就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地区人才不外流,即西部地区免费师范生从其他地区毕业后必须回到西部就业。笔者从陕西省教育厅了解得知,在该政策实施前,试点院校毕业的师范生很多都流向了北上广等东部城市,政策下发实行后,限制了人才的区域流动,这对人才的区域保护是有利的。但是,这也限制了很多人的发展空间,西部毕竟是偏远地区,工作机会还是存在局限的,甚至限制了其择偶空间,给异地恋的人群带来了极大困扰。虽然提出了解决配偶工作的方式,但这为婚姻带来了很强的功利性特征,引发很大争议。笔者站在年轻人发展角度考虑,应打破跨省就业的壁垒,同时为了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可以将地区范围予以扩大化,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省,可以鼓励更多有志青年去西部服务,西部青年也可以先去中东部工作,进而学习更多先进的知识,在自由流动的工作氛围中可以达到促进西部学生不外流的同时,吸引人才进入,解决部分地区人才饱和难题,实现大范围内的双向选择。
(三)招生分类进行以满足政策所需
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制定是鼓励更多师范生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国家教育薄弱地区,以解决地方教育缺陷,改变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实现教学的均衡发展。笔者在调查期间发现,免费师范生择业地区与国家政策目标存在偏差,免费师范生大都比较抗拒在农村任教,更多的选择去城镇区域。调研显示,免费师范生最终择业于城市的多达58.7%,留在县城、乡镇的不到一半,只有41.3%。这部分师范生中也有相当多的人表示因竞争被迫留在这里,并非出于内心本意选择。这样的结果表明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制定与实际已脱离,出现了矛盾。笔者认为,俄罗斯所推行的教育政策,在招生初期就予以分类把控具有可行性。生源地数量分配时,需以本地区教师需求量作为招生数量的依据,并将农村、城镇教师区分整理统计,招生过程中,应分别针对农村、城市地区分类招考,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要求农村生源地学生在毕业时依然回乡就业,城镇生源地的可以留在城市。当然,该政策也存在一定的瑕疵。从本质上说,为了促进教师结构调整,还需改善农村与城市、发达地区与偏远地区的不均衡发展结构,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回乡就业。
四、结语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从2007年出台执行至今己经有十余年的时间,该政策的首批受益者已然度过了基础教育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下,笔者使用教育政策评估和教师教育等相关理论,对该政策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力求促使其得到及时的调整与完善。
这一政策无疑使得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得到了改善,也间接地促进了各高等院校对师范人才的建设培养,使得较为贫困或无力负担大学费用的学生也能够获得优质足量的高等教育。可以相信,随着这一政策的不断优化完善,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能够相得益彰,共同获得健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睿.中国促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7.
[2]马涛.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预测与调控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唐文忠.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济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4]王洁玉.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的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
[5]石莹.我国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
[6]胡苗锋.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7]姚云,马龙,李小红.师范生免费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基于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入学与毕业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2):63-68.
[8]白显良,王华敏.加强免费教育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若干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2010,36(5):16-20.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