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场西侧刚建成的新建筑,青色的墙上镶着几幅浮雕:河岸的芦苇遮天蔽日,蒿里追逐的少年顶着桃心儿发;乐匠鼓着腮帮子吹着唢呐,一支送亲的队伍踽踽而行……最后一幅,一个女青年围着长围巾,表情冷漠而淡然,她身后,一条来自远方的长河,在岁月里静静流淌。
墙上是1920年的呼兰城,因为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而被定格。书中的世界里,它永远都是一幅热闹却荒芜的景色:因为吃太多被鞭打的童养媳活不过十六岁,磨坊的男人在寂寞里死去,后院的大倭瓜花和小柿子花在招蜂引蝶,永远开在阳光明晃晃的六月里。
而现实世界,在历史的车轮里滚滚前行。老城区一片片拆迁,平房被高层建筑所代替,泥土路被水泥公路所覆盖。这就是我的家乡呼兰。它像众多的北方城镇一样,一年四季都灰蒙蒙的。天空像洒了墨水的白纸被不小心水洗了之后的颜色。
人们的血肉里充满了北方人特有的野蛮和虚荣,打群架从初中开始就流行;虽然连一家像样的咖啡馆都没有,但是背着LV的少妇却满街都是。你可能很难相信,那些印满了“LV”的包包,百分之八十都是正品。
在被青春期的焦躁和极端所左右的岁月里,我曾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这里。年少的激情里夹杂着鄙视一切的狂妄,我看不起那些连快餐店里自取吸管机都不会用的背着名牌包的妇女,这些人也一样看不起连一件貂皮大衣都买不起的我——你瞧,这是多么令人生畏的价值观。
我猜那时候,离家出走曾经是每个像我一样的孩子的愿望,不仅仅是因为青春期特有的孤独感,还因为那是一个和独立、漂泊、自由有关的愿望。在我们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年纪里,顺着铁轨一路远行是每个人的渴望。那时候,我们的未来在世界各处,它可能大漠孤烟,可能潮平两岸,也可能杏花春雨,唯独不可能的就是停滞不前。
与高中时的朋友吃热气腾腾的炭火锅,羊肉贴在炉壁上被烧得嘶嘶作响。一群人喝了酒,夜里跑到高中的校门前,央求门卫大爷放我们进去。毕业多年,门卫大爷不知道换了几个,却永远是一样的装束:灰色棉袄和车夫帽,左耳夹着一支红梅烟。
大爷犹豫几秒按下了开启键,电子门在寂静的夜里哗啦啦开启。从前终日冒黑烟的大烟囱已经倒了,学生宿舍换成了明黄色。尽管跟我们的记忆有些出入,但它仍是那个承载了青春,祭奠了爱情的一中。
我想起有一年,尚且宽阔的呼兰河岸边有一艘锈迹斑驳的铁船,水涨时没到船身的一半,船身上有不知名的人用粉笔写的情书,其中一句我印象深刻:张小丽,今天我未了,你没有来。我爱你,你爱我吗?
那时我嘲笑这个名字肤浅、写字的人粗俗,而现在想起来,却觉得那是世上最美的情书。
我在秋日的街道前行,还是一样的灰土扬天,白杨树挺直着脊梁,路人依旧面目模糊,小区院内堆满了碧绿的白菜和大葱。北方人乐于在隆冬来临之前将秋菜晒干,码在墙头或者缸内,积压发酵,成为冬日里的美味酸菜。每个杂货铺门前都会放一席豆腐,方方正正地切开,两块钱一大块,还热乎乎的,拌上葱和酱油就是一顿美味的午餐。时过境迁,回头看我的故乡,我头一次发现,粉饰的浮华之外,他们竟然也有自己的朴实之处,社会青年也爱吃小葱拌豆腐,LV妇女也会蹲在院子里腌着秋菜。
在家的那段时间一直住在老房子里,天黑后睡去,清晨时分醒来。在小城停留了一个月,涤去了我在外面铜墙铁壁的世界里内心积郁的戾气,我积攒了能量重新出发。
原来,青春是一条奔腾不休的河流,我们是其中奋勇向前的船只,忍受颠簸,忍受流离失所,是因为心里存着前方更美好的愿望,而呼兰,这座小城就是那沉默不语的岸,它延伸无限,不过是让我倦怠时可以搁浅的地方。
呼兰河上,旧船早已拖走,河桥修葺一新。萧红故居也已经重建了,萧红诞辰100周年,还新建了图书馆。一天一天,这城市变得不再相识,擦去了我成长的印记。
然而,即使它改变了模样,却改变不了乡音,再华丽的外表也遮不住粗糙的灵魂。是我内心轻视,却又朝思暮想无比眷恋的,故乡。
墙上是1920年的呼兰城,因为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而被定格。书中的世界里,它永远都是一幅热闹却荒芜的景色:因为吃太多被鞭打的童养媳活不过十六岁,磨坊的男人在寂寞里死去,后院的大倭瓜花和小柿子花在招蜂引蝶,永远开在阳光明晃晃的六月里。
而现实世界,在历史的车轮里滚滚前行。老城区一片片拆迁,平房被高层建筑所代替,泥土路被水泥公路所覆盖。这就是我的家乡呼兰。它像众多的北方城镇一样,一年四季都灰蒙蒙的。天空像洒了墨水的白纸被不小心水洗了之后的颜色。
人们的血肉里充满了北方人特有的野蛮和虚荣,打群架从初中开始就流行;虽然连一家像样的咖啡馆都没有,但是背着LV的少妇却满街都是。你可能很难相信,那些印满了“LV”的包包,百分之八十都是正品。
在被青春期的焦躁和极端所左右的岁月里,我曾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这里。年少的激情里夹杂着鄙视一切的狂妄,我看不起那些连快餐店里自取吸管机都不会用的背着名牌包的妇女,这些人也一样看不起连一件貂皮大衣都买不起的我——你瞧,这是多么令人生畏的价值观。
我猜那时候,离家出走曾经是每个像我一样的孩子的愿望,不仅仅是因为青春期特有的孤独感,还因为那是一个和独立、漂泊、自由有关的愿望。在我们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年纪里,顺着铁轨一路远行是每个人的渴望。那时候,我们的未来在世界各处,它可能大漠孤烟,可能潮平两岸,也可能杏花春雨,唯独不可能的就是停滞不前。
与高中时的朋友吃热气腾腾的炭火锅,羊肉贴在炉壁上被烧得嘶嘶作响。一群人喝了酒,夜里跑到高中的校门前,央求门卫大爷放我们进去。毕业多年,门卫大爷不知道换了几个,却永远是一样的装束:灰色棉袄和车夫帽,左耳夹着一支红梅烟。
大爷犹豫几秒按下了开启键,电子门在寂静的夜里哗啦啦开启。从前终日冒黑烟的大烟囱已经倒了,学生宿舍换成了明黄色。尽管跟我们的记忆有些出入,但它仍是那个承载了青春,祭奠了爱情的一中。
我想起有一年,尚且宽阔的呼兰河岸边有一艘锈迹斑驳的铁船,水涨时没到船身的一半,船身上有不知名的人用粉笔写的情书,其中一句我印象深刻:张小丽,今天我未了,你没有来。我爱你,你爱我吗?
那时我嘲笑这个名字肤浅、写字的人粗俗,而现在想起来,却觉得那是世上最美的情书。
我在秋日的街道前行,还是一样的灰土扬天,白杨树挺直着脊梁,路人依旧面目模糊,小区院内堆满了碧绿的白菜和大葱。北方人乐于在隆冬来临之前将秋菜晒干,码在墙头或者缸内,积压发酵,成为冬日里的美味酸菜。每个杂货铺门前都会放一席豆腐,方方正正地切开,两块钱一大块,还热乎乎的,拌上葱和酱油就是一顿美味的午餐。时过境迁,回头看我的故乡,我头一次发现,粉饰的浮华之外,他们竟然也有自己的朴实之处,社会青年也爱吃小葱拌豆腐,LV妇女也会蹲在院子里腌着秋菜。
在家的那段时间一直住在老房子里,天黑后睡去,清晨时分醒来。在小城停留了一个月,涤去了我在外面铜墙铁壁的世界里内心积郁的戾气,我积攒了能量重新出发。
原来,青春是一条奔腾不休的河流,我们是其中奋勇向前的船只,忍受颠簸,忍受流离失所,是因为心里存着前方更美好的愿望,而呼兰,这座小城就是那沉默不语的岸,它延伸无限,不过是让我倦怠时可以搁浅的地方。
呼兰河上,旧船早已拖走,河桥修葺一新。萧红故居也已经重建了,萧红诞辰100周年,还新建了图书馆。一天一天,这城市变得不再相识,擦去了我成长的印记。
然而,即使它改变了模样,却改变不了乡音,再华丽的外表也遮不住粗糙的灵魂。是我内心轻视,却又朝思暮想无比眷恋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