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沉默幂语的港湾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c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场西侧刚建成的新建筑,青色的墙上镶着几幅浮雕:河岸的芦苇遮天蔽日,蒿里追逐的少年顶着桃心儿发;乐匠鼓着腮帮子吹着唢呐,一支送亲的队伍踽踽而行……最后一幅,一个女青年围着长围巾,表情冷漠而淡然,她身后,一条来自远方的长河,在岁月里静静流淌。
  墙上是1920年的呼兰城,因为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而被定格。书中的世界里,它永远都是一幅热闹却荒芜的景色:因为吃太多被鞭打的童养媳活不过十六岁,磨坊的男人在寂寞里死去,后院的大倭瓜花和小柿子花在招蜂引蝶,永远开在阳光明晃晃的六月里。
  而现实世界,在历史的车轮里滚滚前行。老城区一片片拆迁,平房被高层建筑所代替,泥土路被水泥公路所覆盖。这就是我的家乡呼兰。它像众多的北方城镇一样,一年四季都灰蒙蒙的。天空像洒了墨水的白纸被不小心水洗了之后的颜色。
  人们的血肉里充满了北方人特有的野蛮和虚荣,打群架从初中开始就流行;虽然连一家像样的咖啡馆都没有,但是背着LV的少妇却满街都是。你可能很难相信,那些印满了“LV”的包包,百分之八十都是正品。
  在被青春期的焦躁和极端所左右的岁月里,我曾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这里。年少的激情里夹杂着鄙视一切的狂妄,我看不起那些连快餐店里自取吸管机都不会用的背着名牌包的妇女,这些人也一样看不起连一件貂皮大衣都买不起的我——你瞧,这是多么令人生畏的价值观。
  我猜那时候,离家出走曾经是每个像我一样的孩子的愿望,不仅仅是因为青春期特有的孤独感,还因为那是一个和独立、漂泊、自由有关的愿望。在我们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年纪里,顺着铁轨一路远行是每个人的渴望。那时候,我们的未来在世界各处,它可能大漠孤烟,可能潮平两岸,也可能杏花春雨,唯独不可能的就是停滞不前。
  与高中时的朋友吃热气腾腾的炭火锅,羊肉贴在炉壁上被烧得嘶嘶作响。一群人喝了酒,夜里跑到高中的校门前,央求门卫大爷放我们进去。毕业多年,门卫大爷不知道换了几个,却永远是一样的装束:灰色棉袄和车夫帽,左耳夹着一支红梅烟。
  大爷犹豫几秒按下了开启键,电子门在寂静的夜里哗啦啦开启。从前终日冒黑烟的大烟囱已经倒了,学生宿舍换成了明黄色。尽管跟我们的记忆有些出入,但它仍是那个承载了青春,祭奠了爱情的一中。
  我想起有一年,尚且宽阔的呼兰河岸边有一艘锈迹斑驳的铁船,水涨时没到船身的一半,船身上有不知名的人用粉笔写的情书,其中一句我印象深刻:张小丽,今天我未了,你没有来。我爱你,你爱我吗?
  那时我嘲笑这个名字肤浅、写字的人粗俗,而现在想起来,却觉得那是世上最美的情书。
  我在秋日的街道前行,还是一样的灰土扬天,白杨树挺直着脊梁,路人依旧面目模糊,小区院内堆满了碧绿的白菜和大葱。北方人乐于在隆冬来临之前将秋菜晒干,码在墙头或者缸内,积压发酵,成为冬日里的美味酸菜。每个杂货铺门前都会放一席豆腐,方方正正地切开,两块钱一大块,还热乎乎的,拌上葱和酱油就是一顿美味的午餐。时过境迁,回头看我的故乡,我头一次发现,粉饰的浮华之外,他们竟然也有自己的朴实之处,社会青年也爱吃小葱拌豆腐,LV妇女也会蹲在院子里腌着秋菜。
  在家的那段时间一直住在老房子里,天黑后睡去,清晨时分醒来。在小城停留了一个月,涤去了我在外面铜墙铁壁的世界里内心积郁的戾气,我积攒了能量重新出发。
  原来,青春是一条奔腾不休的河流,我们是其中奋勇向前的船只,忍受颠簸,忍受流离失所,是因为心里存着前方更美好的愿望,而呼兰,这座小城就是那沉默不语的岸,它延伸无限,不过是让我倦怠时可以搁浅的地方。
  呼兰河上,旧船早已拖走,河桥修葺一新。萧红故居也已经重建了,萧红诞辰100周年,还新建了图书馆。一天一天,这城市变得不再相识,擦去了我成长的印记。
  然而,即使它改变了模样,却改变不了乡音,再华丽的外表也遮不住粗糙的灵魂。是我内心轻视,却又朝思暮想无比眷恋的,故乡。
其他文献
memo的励志手记
期刊
有没有这样一座城,你在它的臂弯里,一如它在你的心上。它永远在时光跑道的那一头,平心静气地,不疾不徐地,等着你蓦然回首的憩息。  故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就是生命的开始。她赋予我们最原始的生命力,给了我们成长的动力和源泉,伴随我们一路走过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留下生命中最稚嫩最单纯的色彩。故乡最让人依恋的也是那里曾经让你成长,哪怕那成果你并不满意。  虽然时间分分秒秒改写着深深种在我们心中的那个地方,但那
期刊
不久前,ETS官方声称,10月SAT考试亚洲考场的成绩要被延迟发布。  “美国高考”SAT的10月的考试刚刚结束,正在给孩子申请美国大学的家长在微信群里就开始担忧了:会不会取消10月这次考试的成绩?原因很简单,在中国大陆考生集中的考场,发现了作弊的考生。  去年10月,在香港的考场,中国大陆某培训机构现场散发部分考题被考试主办方发现,让家长纠结了很久。曾经发生过一旦发现一定范围的作弊考试,举办方取
期刊
旧历年的钟声总是让我惆怅。我紧闭着双眼,生怕旁人窥探到我对青春流逝的那份恐惧。过了25岁以后,我再也没法享受过年和过生日这两件事。  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方觉可贵。也许,每一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人生就是在不断出现的遗憾中度过的。  人生,这是个沉重的词眼。我们时刻面对的就是它,却不愿意老是提起它。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人生没有如果。如果可以改变,如果可以重来,就不会有那么多的
期刊
呼啦啦青春在其间  我的故乡蚌埠,在许多人的眼里,它可能依旧是个连名字都念不准确的小城,可在我的心里,它是跑业跑不到边,声色味齐全的游乐场。那时候我们还在蚌埠二中读初中,记忆里大坝下的淮河总是青灰的,火车总是开进夕阳里的,这是属于那个旧梦的颜色。  好像和故乡有关的记忆总是和奔跑有关,我们在操场上奔跑,在小巷里奔跑,在大坝上奔跑,书包带四散开拖在身后,心跳声被放大成兴奋的鼓点,头发被汗水打湿了粘在
期刊
倘若以铁路来测量,株洲离长沙的距离是-5块5的车票,40分钟的车程。  2005年,我乘着绿皮车去长沙念书,满车熙熙攘攘的人,路过株洲的时候,人群像下饺子一样哗啦啦地散掉了。拖着行李箱的人,提着黑色货袋的人,都行色匆匆。株洲火车站的外围,四下里都是密集的批发市场。  十八岁那年,我和胚胚两个人壮着胆子结伴去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沪松市场买衣服。撇去质量的硬伤,这里永远有新颖潮流的款式。对于十七八岁的少
期刊
守在灵魂的角落  现在回忆自己的少女时期,总像蒙着一层看不清的雾。雾里的那个孩子,有时明媚,有时忧伤,有时琼瑶上身,有时又没心没肺。  但大部分时间,我对那个孩子的回忆总是与42路公交车有关。那时候的烟台刚刚开始住房改革,我们家拥有了第一套属于自己的商品房,从酿酒公司门口搬到塔山。这意味着生平第一次,我拥有自己的房间,也意味着每天雷打不动的早上七点,我和伙伴一起涌上满满当当的42路公交车,一路摇晃
期刊
考上大学这年,我收到了妈妈送的礼物。那是一个雕着精致花纹的化妆箱,里面除了一些基本的护肤品之外,居然还有我曾经用过的五颜六色的发绳、发圈和发带。  伸手摸摸头上早已习惯的利落短发,我差点忘记自己也扎过马尾辫。  在17岁之前,我是一个留着长发的女孩,而且我很喜欢自己的长发,每天必然要洗一次头。哪怕上了初中后,妈妈总是以洗头发、梳头发会浪费时间为由劝我把头发剪了,我也坚决不妥协。我能理解她作为重点班
期刊
这世界有时候就像一张比蜘蛛网还密的地图,大家努力的目的就是从地图中找到让自己成功且幸福的路途。所以作为普通的大多数,我们都埋头努力、按部就班地走着自己坚信不疑的那条路。但是你想过吗?也许那些你始终认定的、没动摇过的路线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你换一种思路,遇见的便有可能是另一番天地。所以说,读几本能打破常规思维的书还是有必要的。如果你想清楚地看世界,不妨先给大脑翻一次墙。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
期刊
我的童年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  在天津龙亭西建街的大杂院里,我妈挺着肚子来,瘪着肚子回去,把我留在温暖的炭火和微微的泔水味里。  大杂院是这么一种东西:有别于北京四合院的高大上,这里是纯粹的属丝集中营。十八户人家分坐南北东西,围住院子中央一管共用的水龙头。龙头旁边的水泥平台就是大院政治文化经济信息的交流中心,家长里短的消息通过妈妈们洗衣淘菜的时光辐射到各家饭桌上。  院内各家少有私密。这家打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