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旧动能转换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地方高校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文章从学生、教师、学校、平台等多维度考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前景。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核心、三个层面、四个内容、五个保障等合理建议。
[关键词]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9-0030-02
一 针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
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许多地方存在着高等人才不足的问题。而地方高校是本地区高等人才的主要来源,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是否能够担当大任,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
为了了解、掌握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山东省菏泽市2018年社科规划课题组成员选取菏泽学院和菏泽职业学院两所院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抽取行政班级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此次共发出问卷200份,最后收回问卷196份,回收率为98%。此外,为保证调查的信度和效度,课题组成员又随机抽取两所院校大学生各10人、教师各5人进行访谈,访谈所得的材料作为对调查问卷的有效补充。
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67.2%)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是“要开创一项事业”,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有基本理解,还需要进一步认识创新创业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调查问卷,也凸显了许多问题。
首先,在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因此并不能深刻理解创新创业的意义,也不认可课本知识对创新创业所起的作用。其次,如菏泽学院设置了创新创业课程,但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的传授上,达不到学生的预期。受访者(81.1%)希望能够多开展一些培养“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的课程,以此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三是调查的两所学校目前都没有专职的“双创”课教师。地方高校往往只重视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仍然以学生“能否找到工作”作为教育之本,弱化了学生的双创能力的提升。由辅导员上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为获得学分而上课,并无太大的热情,当然也谈不上太大的收获,这种学习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大部分学生(74.6%)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需改进”,这说明国内许多高校双创教育存在不足。
二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的多维考量
(一)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认知存在偏见,双创意识不足
目前,仍有很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存在着偏见,双创意识不足。学生参与双创的目的大致有两种:一是迫于压力不得不选择创业;另一种是发展型创业,立为实现自我价值。对于双创的误解和偏见,其实与舆论导向和学校的思想引领密切相关。问卷中我们看到,对国家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法律、政策,只有4.3%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关注,很清楚”,41.1%的学生表示“一点不知道”。对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国创计划”)、“助航计划”“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和比赛,只有39.1%的学生对此“非常了解”,学生对于双创的政策和基金认识度偏低,且缺乏主动了解的意愿。
(二)“双师型”教师不足,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在选聘教师时,地方高校没有像国外高校一样选择有实践经验的导师,也很少邀请企业家、公司高层等作为兼职教师。教师经历仅限于学校教学经历,自身缺乏双创经历,双创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不能在课程中有效地将双创知识、专业知识相互结合。
双创服务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一是资金不足,学校不够重视,没有拨款并派专人负责管理;二是双创教育环境的缺失,支持双创的政策不到位、不完善,可操作性差。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面联合起来,共同完成培养双创人才的目标。
(三)创新创业活动较少,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不足,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调查问卷中,在回答“是否参加过学校开展的各类双创活动”时,75.2%的大学生选择“没参加过”。学校双创活动的低效率和低参与度,不仅因为学生的积极性差,指导教师经验匮乏、活动内容没有吸引力也是重要的原因。学生参加双创比赛,目光聚焦在能获得什么奖励、拿到多少学分,而不是在整个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导致双创比赛和项目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三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的多维考量
(一)强化双创制度保障,构建完整课程体系
1 双创活动的制度保障
根据调查得知,菏泽学院已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作为专门教学机构负责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活动。作为综合服务平台,它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取创新创业学分,起着支持创新活动、培育创新企业、培养优秀毕业生的作用。从高校的教务处分立出来,创新创业学院的主要职能有:激励教师进行创新创业课题的研究,创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负责“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大学生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创业技能大赛和创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的孵化与转化提供服务等等。
以菏泽学院为例,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下发了菏泽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指出了高校创新创业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工作思路和任务。全校统筹规划,统一协调,明确项目,齐抓共管,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2 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比如菏泽学院就可以利用超星尔雅学习平台,引进、建设创新创业的慕课课程和网络公开课。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研发适合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这是目前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鼓励高水平教师开设专家研讨、学科前沿等专业的微课课程,使学校的科研平台优势、教师的科研项目转化为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源泉。 与有条件的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等联合开发创新创业培训项目,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引导学生捕捉创新创业商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积极探索有效课堂,开设有用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统筹课内、课外、校外、互联网等四类课堂,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校应积极营造“教师倾心指导、学生用心参与”的氛围,鼓励教师参与全过程,指导学生创新项目,带领学生共同创业。建立健全导师制,创设创新创业导师库。围绕老师科研项目,设立创新项目资助基金,将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对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教学任务和课程开发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可通过举办师资培训班,邀请专家来校授课,讲授创新创业基础理论知识,促进教师们实践指导能力提升。鼓励教师独立打造商业计划,创设情景模拟、进行案例教学,让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提供实践平台,健全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地方高校正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健全学生的实践课程体系,提供大学生实习实训平台,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大学生社团是宣传双创教育很好的渠道,鼓励发展双创社团,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知晓”的良好氛围。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提高其创新能力,学校可以联合社团一起开展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申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
创新创业活动是雙创教育的载体。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类实习,为学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供更多实习的机会。让大学生有机会到工作现场去,到企业去,体验工作岗位的内涵,从而增加其创新创业的能力。
四 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点燃大学生的双创热情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任务。综上,姜同松(2017)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包括一个目标:那就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两个核心是指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个层面包括创新创业的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四个内容包括点燃创新创业的激情、传授知识、实施训练、参加实践;五个保障则是指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师资保障、条件保障、资金保障。
地方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的重要内容。要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人才培养改革,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参考文献:
[1]白美,侯连涛,岳海鸥,等.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视界,2017(03):52-53.
[2]姜同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菏泽学院学报,2017(03):98-108.
[3]米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魏永涛,张淑梅.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本科培养方案实证研究[J].高教学刊,2019(01):27-29.
[5]吴爱华,侯永峰,吴昭,等.深入实施“国创计划”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J].中国大学教学,2015(03):14-16.
[6]吴光炜.菏泽市新旧动能转换问题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8(03):67-72.
[7]张立群.中国经济新旧动能正加速转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7-19.
(责任编辑:姜海晶)
[关键词]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9-0030-02
一 针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
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许多地方存在着高等人才不足的问题。而地方高校是本地区高等人才的主要来源,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是否能够担当大任,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
为了了解、掌握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山东省菏泽市2018年社科规划课题组成员选取菏泽学院和菏泽职业学院两所院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抽取行政班级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此次共发出问卷200份,最后收回问卷196份,回收率为98%。此外,为保证调查的信度和效度,课题组成员又随机抽取两所院校大学生各10人、教师各5人进行访谈,访谈所得的材料作为对调查问卷的有效补充。
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67.2%)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是“要开创一项事业”,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有基本理解,还需要进一步认识创新创业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调查问卷,也凸显了许多问题。
首先,在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因此并不能深刻理解创新创业的意义,也不认可课本知识对创新创业所起的作用。其次,如菏泽学院设置了创新创业课程,但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的传授上,达不到学生的预期。受访者(81.1%)希望能够多开展一些培养“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的课程,以此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三是调查的两所学校目前都没有专职的“双创”课教师。地方高校往往只重视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仍然以学生“能否找到工作”作为教育之本,弱化了学生的双创能力的提升。由辅导员上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为获得学分而上课,并无太大的热情,当然也谈不上太大的收获,这种学习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大部分学生(74.6%)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需改进”,这说明国内许多高校双创教育存在不足。
二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的多维考量
(一)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认知存在偏见,双创意识不足
目前,仍有很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存在着偏见,双创意识不足。学生参与双创的目的大致有两种:一是迫于压力不得不选择创业;另一种是发展型创业,立为实现自我价值。对于双创的误解和偏见,其实与舆论导向和学校的思想引领密切相关。问卷中我们看到,对国家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法律、政策,只有4.3%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关注,很清楚”,41.1%的学生表示“一点不知道”。对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国创计划”)、“助航计划”“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和比赛,只有39.1%的学生对此“非常了解”,学生对于双创的政策和基金认识度偏低,且缺乏主动了解的意愿。
(二)“双师型”教师不足,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在选聘教师时,地方高校没有像国外高校一样选择有实践经验的导师,也很少邀请企业家、公司高层等作为兼职教师。教师经历仅限于学校教学经历,自身缺乏双创经历,双创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不能在课程中有效地将双创知识、专业知识相互结合。
双创服务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一是资金不足,学校不够重视,没有拨款并派专人负责管理;二是双创教育环境的缺失,支持双创的政策不到位、不完善,可操作性差。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面联合起来,共同完成培养双创人才的目标。
(三)创新创业活动较少,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不足,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调查问卷中,在回答“是否参加过学校开展的各类双创活动”时,75.2%的大学生选择“没参加过”。学校双创活动的低效率和低参与度,不仅因为学生的积极性差,指导教师经验匮乏、活动内容没有吸引力也是重要的原因。学生参加双创比赛,目光聚焦在能获得什么奖励、拿到多少学分,而不是在整个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导致双创比赛和项目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三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的多维考量
(一)强化双创制度保障,构建完整课程体系
1 双创活动的制度保障
根据调查得知,菏泽学院已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作为专门教学机构负责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活动。作为综合服务平台,它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取创新创业学分,起着支持创新活动、培育创新企业、培养优秀毕业生的作用。从高校的教务处分立出来,创新创业学院的主要职能有:激励教师进行创新创业课题的研究,创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负责“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大学生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创业技能大赛和创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的孵化与转化提供服务等等。
以菏泽学院为例,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下发了菏泽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指出了高校创新创业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工作思路和任务。全校统筹规划,统一协调,明确项目,齐抓共管,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2 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比如菏泽学院就可以利用超星尔雅学习平台,引进、建设创新创业的慕课课程和网络公开课。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研发适合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这是目前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鼓励高水平教师开设专家研讨、学科前沿等专业的微课课程,使学校的科研平台优势、教师的科研项目转化为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源泉。 与有条件的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等联合开发创新创业培训项目,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引导学生捕捉创新创业商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积极探索有效课堂,开设有用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统筹课内、课外、校外、互联网等四类课堂,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校应积极营造“教师倾心指导、学生用心参与”的氛围,鼓励教师参与全过程,指导学生创新项目,带领学生共同创业。建立健全导师制,创设创新创业导师库。围绕老师科研项目,设立创新项目资助基金,将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对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教学任务和课程开发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可通过举办师资培训班,邀请专家来校授课,讲授创新创业基础理论知识,促进教师们实践指导能力提升。鼓励教师独立打造商业计划,创设情景模拟、进行案例教学,让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提供实践平台,健全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地方高校正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健全学生的实践课程体系,提供大学生实习实训平台,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大学生社团是宣传双创教育很好的渠道,鼓励发展双创社团,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知晓”的良好氛围。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提高其创新能力,学校可以联合社团一起开展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申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
创新创业活动是雙创教育的载体。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类实习,为学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供更多实习的机会。让大学生有机会到工作现场去,到企业去,体验工作岗位的内涵,从而增加其创新创业的能力。
四 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点燃大学生的双创热情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任务。综上,姜同松(2017)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包括一个目标:那就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两个核心是指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个层面包括创新创业的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四个内容包括点燃创新创业的激情、传授知识、实施训练、参加实践;五个保障则是指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师资保障、条件保障、资金保障。
地方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的重要内容。要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人才培养改革,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参考文献:
[1]白美,侯连涛,岳海鸥,等.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视界,2017(03):52-53.
[2]姜同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菏泽学院学报,2017(03):98-108.
[3]米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魏永涛,张淑梅.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本科培养方案实证研究[J].高教学刊,2019(01):27-29.
[5]吴爱华,侯永峰,吴昭,等.深入实施“国创计划”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J].中国大学教学,2015(03):14-16.
[6]吴光炜.菏泽市新旧动能转换问题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8(03):67-72.
[7]张立群.中国经济新旧动能正加速转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7-19.
(责任编辑:姜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