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如何使延迟退休政策被大众广泛接受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问题.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原理,结合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和前景价值函数中的“S”型效用函数,构建关于工资收入、养老保险缴纳费用、养老金财富和闲暇时间的综合效用模型,从性别、闲暇偏好、工资收入水平、利率、参保年龄、养老金个人缴费率六个方面确定个人效用最大化的退休年龄,并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对延迟退休政策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退休年龄下的个人效用函数是关于退休年龄的“先大幅上升,后缓慢下降”
【机 构】
:
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22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如何使延迟退休政策被大众广泛接受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问题.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原理,结合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和前景价值函数中的“S”型效用函数,构建关于工资收入、养老保险缴纳费用、养老金财富和闲暇时间的综合效用模型,从性别、闲暇偏好、工资收入水平、利率、参保年龄、养老金个人缴费率六个方面确定个人效用最大化的退休年龄,并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对延迟退休政策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退休年龄下的个人效用函数是关于退休年龄的“先大幅上升,后缓慢下降”曲线.男性参保职工于63岁退休获得效用最大值,而女性参保职工于60岁退休获得效用最大值,且二者最优退休年龄并不会随工资收入水平的改变而改变,工资收入水平只会对参保职工获得的效用绝对值产生影响,工资收入水平越高,参保职工获得效用值越大.此外,若闲暇偏好越低、利率越低、参保年龄越大、养老保险个人缴费率越低,则参保职工的最优退休年龄就越大.总体而言,只有考虑性别因素、给予延迟退休政策适当的弹性操作空间、改进养老保险计发办法、创造更好的老年就业环境,才能使延迟退休政策更好地推行.
其他文献
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人工智能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人工智能也开始在企业生产及管理当中应用,人工智能的应用势必会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的影响,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这是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重点考虑的一项内容.本文根据现有研究资料,结合自身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认识,以及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在研究中先阐述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情况,然后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结论主要体现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等
面对现阶段信息化不断发展、人才不断趋于年轻化的社会背景,企业应当采取“一个原则、一个核心、两个主体、两个融入、三种思维”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有效促进管理者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带领团队适应新时代发展,针对新形势下企业团队不断年轻化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我管理办法与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提供借鉴.
企业中层领导人员管控创新是企业人力资源团队综合素质持续提高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企业长期良性发展的基础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化运用,不但可健全企业的人力资源架构,同时也可更好展现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化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优良企业在国内崛起的同时,也纷纷走出国门,将目光投向世界的各个角落.为了促使企业获得更为长久的发展,不少企业选择了并购行动,来进一步扩大与增强自身的规模与竞争力.例如“陌陌”收购“探探”、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对“饿了么”进行全资收购、上海之禾收购法国奢侈品品牌Carven、森马收购Kidiliz、JWU丰富品牌阵营等.
人口增长的长期过程一直是充满困惑与引发争论的话题,将人类复归到生态系统的普通成员,按照生态学逻辑构建一个由替代生育率内生引导、人口容量外生制约的人口增长新模型,以代替用具体社会经济因子解释短周期人口变动的传统思路,探讨生育率转变的一般模式及人口发展的长期趋势.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人口已经或正在经历着第一次、第二次生育率转变,全球生育率演变可以聚类为欧美、亚非拉、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东亚四种区域模式;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在短短的三十年内完整经历了两次生育率转变.极限替代生育率是生育率演变的长期目标,但当前
随着时空大数据的出现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学界在精细时空尺度上对城市人口社会经济特征分布的研究中取得了长足进展,有效弥补了传统数据时效性差、空间精细度低等不足.但这些研究集中在城市信息学、计算社会科学、地理学等领域,其成果尚未广泛应用于以城市人口时空分布为决策依据的资源配置研究中,以解决制约城市精细化管理实践深入的科学问题.为促进信息沟通和学科间对话,就城市人口社会经济特征精细时空尺度估计的数据源、估计方法与模型、结果验证与模型评估、较成熟的人口特征分布数据集、精细尺度人口特征数据的应用背景和主题等展开分
近年来,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生产要素和以创新驱动为战略支撑的数字经济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颇为显著,资本技术构成始终保持稳步上升,而资本有机构成与资本价值构成出现了新的变化,均呈现波动式下降.劳动报酬占比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长期处于低水平稳定且增长缓慢状态,如何提高劳动报酬占比越来越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理论分析资本三大构成与劳动报酬占比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就数字经济时代我国资本三大构成新变化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资本技术构成受到劳动生产率与
相对贫困的识别和测算是瞄准贫困人口和制定减贫政策的基础,但常用于识别相对贫困人口的比例收入法和测度相对贫困程度的FGT指数在理论基础、比例设定和贫困性质方面遭到质疑.采用基于社会融入成本理论的弱相对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及与弱相对贫困线相适应的分层可加综合贫困指数,且考虑与现阶段我国绝对贫困线衔接性及国际标准的可比性,使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估计了中国城乡收入(消费)弱相对贫困线,并测算分析了中国城乡收入(消费)弱相对贫困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基于弱相对贫困线构造的综合
影响智力行动者作出回流决策的动力来源和动力方向是多样性的,包括来自东道国的粘力和斥力、母国的拉力和推力,以及第三国的吸力;而且作用机制也是多元化的,既有经济驱动力(包括工资水平、就业机会、经济前景、购买力等),也涉及制度、网络、文化、生命周期等驱动力.作为理性行动者,智力迁移者们的回流决定主要是因为他们明确感受到来自母国的拉力(PS-PR),或者来自母国的拉力明显强于来自东道国的粘力(PS>PL).同时文章认为,智力行动的最终回流决策事实上并不都是经济理性行动,还涉及制度强制驱动型、政策诱导型、移民网络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