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来源及调适措施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90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研究详细分析了研究生心理压力产生的五个主要来源:学业、就业、经济、人际关系、婚姻,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调适其心理压力的措施:提高自身的“抗压性”,学校进行心理干预,参加文体活动,国家和社会提供帮助。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压力;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董焕芝(1977-),女,山东德州人,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讲师;宋秀琴(1963-),女,河北张家口人,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高级实验师。(内蒙古 包头 014010)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1- 0048-02
  
  心理压力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对压力事件的反应而形成的,它表现为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有机结合。心理压力通常会给人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焦虑、忧郁等,长期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体内器官不可挽回的病变。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和研究生的扩招,作为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压力如不引起重视和正确的处理,将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一、研究生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来源
  1.研究生面临学业的压力
  研究生所学知识和学习方式都与本科期间有很大区别,从学习型本科阶段到科研型研究生阶段,如过渡不好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压力。研究生中有不少在原学校或单位名列前茅,但上研究生后,想要冒尖、拿奖学金就不那么容易了,许多同学由此产生较大的失落感。另外,大多数高校对研究生实行外语过六级硬性过关指标,这给英语不好的同学带来了压力。为了提高研究生质量,我国不少高校加强了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防止文凭“缩水”。然而,这同时也使研究生面临着更为巨大的学习压力,尤其是现在不少高校将硕士生在核心期刊发表至少一篇论文作为硬性规定,而核心期刊数量有限,需要发文章的人却多了,可谓是“僧多粥少”。这使得研究生不得不绷紧神经投入到繁重的学习之中。这种紧张情绪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缓解,就容易导致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发生。由于连续几年的扩招,造成研究生在校人数急剧增加,导致培养条件、硬件设施等方面滞后。多数导师在所带研究生数量大大增加的同时,本身还有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导师花在每个研究生上的精力就显得很有限。对于研究生而言,客观上形成了“一切靠自己”的整体状况,而研究生本身的学术水平十分有限,如果缺乏有效指导,很难达到自己所期望的发展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生难免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产生巨大的学业心理压力。[1]
  2.研究生面临就业的压力
  对于学历高的研究生而言,他们感受的就业压力更大,这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1)客观原因:1)持续扩招使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而研究生的社会需求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另外,企业用人制度也越来越务实,本科生能胜任的工作不用研究生。此外,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女研究生担心遭遇就业单位的性别歧视。2)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欠缺。高校给予研究生的关注极少,认为研究生学历高,找份好工作不成问题,导致其在就业培训、信息提供及就业指导方面得到的帮助较少。
  (2)主观原因:1)部分研究生学术水平的下降。研究生招生规模近年不断扩大,一个导师甚至同时带几十个硕士、十几个博士,研究生得不到导师足够的指导。此外,部分大学把研究生的学制改为两年。没有有效的指导和充足的学习时间造成学业水平下降。2)大多数研究生求职时个人职业规划不明确,期望值较高。读了研,投入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也更大,故而研究生们的就业期望值比本科生要高。这主要表现在:薪水待遇、工作的稳定性、工作压力等方面。要求的条件多了,可供选择的岗位自然便少了。3)婚恋家庭的制约。不同于本、专科生,研究生读研期间正是谈婚论嫁的年纪,年纪大的可能正准备或者已经结婚,毕业时找工作就要考虑尽量避免两地分居情况的出现。另外,他们择业时还不得不考虑对象或配偶的工作以及房子等问题,这无疑又给就业设置了障碍。
  在期望值较高的情况下,如果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对研究生而言是一个较大的打击,容易产生忧郁、自卑心理。[2]
  3.研究生面临经济的压力
  大部分研究生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除了每月国家发的200—300元补助外,没有其他额外的收入。研究生一般都已二十多岁,多数都不愿再给家中增加负担,由于要完成繁重的科研任务,很难有太多时间去兼职。而且由于研究生规模的扩大,提供给研究生的兼职岗位相对已减少很多,不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另外,随着研究生制度改革,大部分学生都是自费生,每年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的学费已成为研究生最大的经济负担。至于那些已成家立业的研究生,还需要承担家庭的重担,在经济方面更是压力巨大。这些经济方面的压力会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研究生,产生自卑、孤僻、仇视社会等不健康心理,个别人甚至走上犯罪或者自杀歧途。[3]
  4.研究生面临人际关系的压力
  从研究生学习和生活所处的环境来看,其人际关系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研究生同导师、研究生相互之间。
  (1)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研究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参与科学研究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与导师的关系是研究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研究生与导师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有:1)导师没有课题。没有课题,导师无法完成对研究生的正常指导,因而正常的师生关系也无从建立。2)导师为人处事的风格。在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中,导师处于优势地位。有些导师与学生刻意地保持距离;有些导师同时还担任行政职务,很少有时间同学生沟通交流;有些导师则把研究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在以上的情况下,研究生同导师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研究生的道德素质。在研究生与导师的矛盾中,有些是由于研究生自身的道德素质较低引起的。
  (2)研究生之间的关系。研究生都分散在不同的课题组中,相互之间交流的机会较少,与人交往的范围同本科阶段相比要小很多。大部分研究生都要单独长时间地从事压力较大的科学研究,科研以外又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圈子以外的人,长期的心理压力没有倾诉对象,得不到释放,积压在内心,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人际关系紧张反过来又会影响科研。缺乏同社会的沟通交流,这本身就会导致一种巨大的压力,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4]
  5.恋爱婚姻的压力
  研究生正处于婚恋年龄,此阶段异性交往的需要和对爱的追求较本科生更为强烈和急迫。有调查显示了反映最多的情感困惑便是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衡。长期以来,理工类学校是男多女少,男生追着女生跑,师范类学校则反之。即使是综合性大学,不同院系的男女比例失衡问题依旧存在,部分专业的男女比例高达l0:1。同时,不少研究生性格内向、自信不足、交际范围小、时间不充足、经济不宽裕,这都使感情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部分未婚且没有找朋友的研究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难以找到合适的伙伴,看他人成雙成对,就容易产生孤独感、无助感,从而产生忧郁或抑郁的心理体验,甚至会产生性压抑或者想入非非,导致心理障碍。部分未婚的研究生,入学后对恋爱找对象比较迫切,把恋爱找对象作为入学后的“紧迫任务”,当“紧迫任务”欲速不达时,就容易产生孤独感、无助感,导致心理障碍。对于“准婚”或已婚的研究生来讲,两地长期分居会导致双方在情感和性方面的饥渴,引发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调适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几点对策
  1.研究生提高自身的“抗压性”
  研究生正处在一个生理心理日益发展与成熟的阶段,尤其是心理,常常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情绪而导致极大的变化。因此,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该实事求是地对待。
  (1)要正确地看待自己。研究生要逐步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有些事情不要抱有过高的期望,当不能实现某些期望时,要能够及时地安慰自己。要学会客观、全面地看待自己,对自己的优劣势有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及时克服自卑感,学会接纳自己,称赞自己,鼓励自己,改进自己。要学会经常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2)压力面前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生活的压力对一个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取决于他对生活的态度。悲观的人对压力充满了焦虑、担忧,除了不肯面对,就是唉声叹气,总是消极地对待压力。乐观积极的人视压力为走向成功的台阶,视它们为提升自己的机遇,以积极的态度去寻求化解困难的方法,让压力成为成功的动力。正如一句话所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哭他就对你哭,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
  (3)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学习心理调适方法。研究生应当增强心理健康意识,要认识到心理健康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其他外部的帮助都是辅助的。因此,研究生应学会善待自己,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保持心理平衡。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听音乐或找好朋友倾诉等方法宣泄心中的压抑;通过转换思维方式、换位思考等方法试着去理解周围的人和事。[5]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自身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建设专业的心理教学队伍,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研究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可以对入学、恋爱、找工作、毕业等不同方面有针对性地组织心理健康讲座。通过学习使研究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遇到心理问题能够自我调适,增强心理保健的自觉性。建立公益的心理咨询机构,请校内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士担任咨询员,给学生提供类似心理医生的服务,耐心了解前来咨询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传授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学校还要建立研究生心理档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研究生的家庭、性格、成长环境、心理状况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样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
  3.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有助于研究生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首先,积极、健康的校园文体活动能帮助研究生锻炼意志,增进交流,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当遇到困境的时候,通过参与文体活动,能使心理压力暂时得到缓解和释放,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情绪。其次,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能打破食堂、实验室、宿舍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研究生在参与活动中能够陶冶情操,启发思维,锻炼意志,增强自信,提高心理承受力。再次,通过积极参与校园文体活动,能增进研究生间的相互交流,使自己融入到集体之中。这样既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加强了自己的安全感和归宿感,又可在有困难时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避免自己因单打独斗而产生的孤单、失落、沮丧等不良情绪。
  4.国家和社会要帮助研究生减轻心理压力
  国家应在贫困研究生的资助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减轻其经济压力。目前主要的资助方式是助学贷款,应该鼓励银行积极参与到助学贷款中,以帮助贫困研究生正常完成学业,并健全相应的法规制度来监控研究生贷款的实施。除此以外,国家还应完善奖助学金制度的建立,这样不仅能够解决研究生的经济困难,还能引导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科研学习中。研究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个体得到不断完善,同时个性也逐步社会化,两者是同步发展的。因此,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相关的心理知识宣传力度,营造一个能提供“心理援助”的良好社会环境,使研究生在平时能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需要时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校研究生承受着学业、就业、经济、人际关系、婚恋等多重压力,若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排解和释放,就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本文针对以上各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吴筱玫,程利娜.研究生心理压力特点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5):202-206.
  [2]林金辉.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教育[J].教育研究,2003,(8):84-87.
  [3]禹玉兰,郑希付.扩招时期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99-103.
  [4]陳江波,简福平.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23-124.
  [5]刘永海.研究生群体的挫折心理及其应对[J].中国研究生,2004,(3):l7-l9.
  (责任编辑:刘俊卿)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是社会的中心,是传递、发现高深知识的社会组织。传递、发现高深知识是大学的本质规定,大学的三大职能是由大学的本质决定的。大学本质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在同一时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之间,又表现出具体的差异。深入理解大学的本质对大学合理定位,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大学本质;大学定位  作者简介:张相乐(1966-),男,河南淅川人,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副教授
期刊
摘要: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中国的高等教育实情出发,立足于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探索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路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强国;基本特征;路径  作者简介:张静(1988-),女,河南信阳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1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性的课堂教学正逐渐向生成性教学转变,“教学技术化”普遍受到人们的批判,“教书匠”已明显不能适应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智慧型教师”日益受到青睐。因此,对教师实践智慧的研究被提上日程。本文通过近十年来文献的检索,从教师实践智慧的内涵、特征、生成途径以及研究价值几个方面作简要综述,以阐明、思考此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教师;实践
期刊
摘要:高校教师由于背负着教学、科研、家庭等一系列压力(重点大学教师则更甚),一些高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面对现实,我们唯有认真地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解决高校教师心理求助的对策建议,才能有效解决高校教师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高校教师心理求助行为的调查即是为高校教师化解心理问题提供决策咨询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求助;求助方式;求助对象  作者简介:肖君政(1982-),男,湖南
期刊
摘要:当前,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不断加强,使得社会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学生放弃原有所学,在硕士阶段跨专业攻读人力资源管理。针对上述现状,如何根据跨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人才培养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新难题。本文通过虚拟一个跨专业本科生在硕士阶段攻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成长过程,分析跨专业学生如何能够真正走进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成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期刊
摘要:科学合理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对省市地方高校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江苏等在内的国内大部分省市地方高校在人才工作中普遍存在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待遇不高、人才科研产出不理想等问题,引进人才也反映出科研环境及经费有限、后勤保障不足等困难。如何利用地方的特色优势,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要求,做好人才工作,成为各地方高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司显柱翻译评估模式中的“宏观审视”层面,探讨了以盖然率为工具进行“微观偏离”宏观审视和“宏观偏离”梳理的可能性,并加以实例验证。同时认为,借助盖然率工具可以使这一模式更具可操作性。  关键词:司显柱;盖然率;翻译质量评估;司显柱模式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研究生的扩招以及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研究生就业成为高校研究生工作的重点。经济与管理类研究生要适应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就需要提升就业竞争力。现对就业竞争力、经济与管理类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经济与管理  作者简介:张兵仿(1970-),男,湖北天门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张兴平(
期刊
摘要:学术道德是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从事学术活动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大学教师是大学内部从事学术活动的主体,大学教师从事学术活动的同时,也是践行学术道德的过程。所以,大学教师的道德人格修养水平和良好的学术环境是调节大学教师学术道德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大学教师;学术道德;道德修养;学术环境  作者简介:于莹(1980-),女,吉林省吉林市人
期刊
摘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必须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和企业科学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为目标。近年来三峡大学广泛与三峡区域内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研究生教育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三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较强的推动作用。结合三峡大学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地方高校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的四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三峡区域;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