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free90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不断加强,使得社会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学生放弃原有所学,在硕士阶段跨专业攻读人力资源管理。针对上述现状,如何根据跨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人才培养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新难题。本文通过虚拟一个跨专业本科生在硕士阶段攻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成长过程,分析跨专业学生如何能够真正走进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成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关键词:跨专业;人力资源;研究生培养
  作者简介:熊敏鹏(1962-),男,江西南昌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王娟(1986-),女,新疆乌鲁木齐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1- 0041-01
  
  一、案例故事
  赫蓉本科所学的是数学专业,虽然自己的学习成绩不错,逻辑能力与分析能力也比较强,但是通过对自己的全面评估后,赫蓉认为自己的职业类型还是更倾向于社会型和管理型(根据霍兰德类型论),所以在大四阶段便毅然加入到了跨专业考研的队伍中,而报考专业正是自己名字的缩写HR——人力资源管理,其不禁暗自感叹:真巧!经过一番“痛彻骨”的考研复习,赫蓉终于得到了那张“扑鼻香”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录取通知书。
  1.知识积累阶段
  入学之初,导师在和赫蓉的深度交流后为其量身打造了研究生培养计划。首先,针对赫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先天不足的缺陷,导师为其选择了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的所有课程,目的就是让其尽快熟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模式;其次,制定了详细的读书计划,研究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知识升华的过程,而非是单纯的吸收过程,应该在自主学习总结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学会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凝练提升;同时,导师安排了定期的小组讨论,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专业知识,不定期举行案例讨论会,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导师对赫蓉的人格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阶段不光要在专业领域有所专攻,更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格修养,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就这样,赫蓉开始了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专业知识上的盲点和思维模式上的差异使她出现了短暂的“水土不服”现象,不过她为自己制定了“要专心致志、要严格要求、要坚持不懈、要全力以赴”的四要方针,通过自己的努力外加导师的耐心辅导以及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赫蓉很快找到了自己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要领,专业知识进步很快。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知识更新快,学术观点也纷繁复杂,所以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推陈出新,才能打破自己旧有的思维模式,建立新的、复合型的思维模式体系,为此赫蓉在学习之余还浏览人力资源的相关网站,阅读大量前沿文献以获取更为全面的信息。同时,针对赫蓉较好的数学功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灵活思维,导师也在不断培养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寻找学科之间交叉契合点。此外,赫蓉还对自己品德方面的不足进行了不断地修正,她始终坚信品格的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
  2.知识运用阶段
  从研二一开始,导师就让赫蓉参与到人力资源项目或课题的实践当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来说,极强的实践性是其重要特点之一,在参与实践过程中,赫蓉对人力资源知识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同时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决策判断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等相关技能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赫蓉也在不断学习企业特有的文化、企业管理,对所做的事情不仅仅流于表面,而是进行深度、细致地思考,正因为如此,赫蓉的进步极为突出。
  最后,在赫蓉的硕士论文环节,她将数学理论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实践积累进行了有机结合,写出了一篇兼具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硕士论文,经历三年的磨砺也把自己打造成具有专业理论功底,丰富实践经验以及多学科专业特长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这一切为其繁忙而又充实的硕士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案例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解析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对跨专业研究生赫蓉的培养是比较成功的。无论是教的环节、学的环节还是炼的环节,都能将学生的特点与专业的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
  教:导师为其制定的培养计划能够将学生自身的优势、劣势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特点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形成新思维;导师在学生的学习阶段能够针对跨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不足进行启发与指导,这对学生人力资源知识水平的快速提高有很大帮助;鼓励跨专业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交叉融合以及学科之间的碰撞,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逐步成为复合型专业人才;最重要的是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导师还时刻关注学生的道德品格发展,做到授业与解惑兼而有之。
  学:首先可以看到,赫蓉的主观能动性是很强的,她在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之后对自己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分析,她是按照自己的爱好与特长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專业,使之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持久的热情和积极性,确切地说是一种“渴望式、主动式”的学习;对于自身专业知识的先天不足,赫蓉的“四要方针”使其能够潜心学业,扎实掌握人力资源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工具并时刻关注该领域的前沿动态;与此同时,赫蓉还能将数学理论与管理知识进行巧妙的结合,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炼:炼的环节是将人力资源理论知识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最为重要的纽带。该生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做到了学以致用,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而是通过实践锻炼真正体会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如何通过实践更好地引导自己更为全面且深度的专业学习,如何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其他方面的技能;此外,技能上的锻炼只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该生始终不忘对自己道德品格进行完善,这是一种人格上的锻炼与提升,使其并没有成为一个技术超强但心灵荒芜的人。
  三、结束语
  每一个跨专业研究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何能够真正让跨专业学生走进人力资源领域,有所提高、有所建树,看似简单的“教、学、炼”三字环节却包含着极其深邃的含义,培养与成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是导师与学生的共同目标,无论导师和学生都会一如既往地努力。
  
  参考文献:
  [1]田秋丽.浅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169-171.
  [2]翟亚军,李素琴.对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14(4):57-59.
  [3]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1725,2009-10-12.
  (责任编辑:刘俊卿)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小组访谈的基础上,对目前大学生行为规范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和分析综合表现优秀的学生与行为规范上存在明显问题的学生之间的行为和思想意识的差别,总结了大学生不良行为规范的主体意识特征,并针对这些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行为规范;主体意识    一、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现状    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已有30余年,随着高考体制和高等教育模
期刊
摘 要:当代学生的多元解读既是一种富有个性的价值体验活动,也是充满价值冲突并需要教师予以有效调控的教育主题。实施“激发探关~构建”三位一体的价值引领方略是教师克服价值调控乏力,提高多元价值观教育实效的可鉴之策。  关键词:多元解读;激发;价值引领    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是价值观教育。笔者近期旁听了数节思想品德课后发现,在当今多元文化社会,实施“个性化”的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获得价值观上
期刊
摘 要:深度辅导是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更是教育环境多样化的客观要求。深度辅导的实质内涵是,在帮助学生解决或缓解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促进学生尽早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加快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在这一内涵指导下’实践中唯有构建起“立体化”的辅导模式,不断完善和提高辅导技能,辅导员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贴心人、学习上的指导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才能使深度辅导真正实现其目的,
期刊
摘 要: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历史责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何因材施教、培养并加强创新人才管理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新形势下创新型人才培养尝试的创新实验班,它的管理对象有异于普通班学生,教育对象及层次上存在差异,必然促使管理者在具体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上进行调整,从而决定了它的管理模式与普通班级管理模式有较大的不同。  关键词:创新人才;高校;创新实验班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
期刊
摘要:基于江苏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研究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分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的现状,探索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廖志凌(1971-),男,湖南衡阳人,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刘贤兴(1964-),男,江苏靖江人,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期刊
摘 要:针对“电机学”的教学与实验特点,结合MATLAB的simulink及GuI的各种功能,设计了基于Gui的电机仿真实验系统软件。该软件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尤其在实物实验系统难以实现或很难设计的环节,使学生对电机物理模型有了更好的认识。本文就软件的功能、制作的理念和设计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就软件功能的扩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MATLAB/Gui;电机仿真实验;simulin
期刊
摘要:大学是社会的中心,是传递、发现高深知识的社会组织。传递、发现高深知识是大学的本质规定,大学的三大职能是由大学的本质决定的。大学本质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在同一时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之间,又表现出具体的差异。深入理解大学的本质对大学合理定位,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大学本质;大学定位  作者简介:张相乐(1966-),男,河南淅川人,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副教授
期刊
摘要: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中国的高等教育实情出发,立足于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探索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路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强国;基本特征;路径  作者简介:张静(1988-),女,河南信阳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1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性的课堂教学正逐渐向生成性教学转变,“教学技术化”普遍受到人们的批判,“教书匠”已明显不能适应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智慧型教师”日益受到青睐。因此,对教师实践智慧的研究被提上日程。本文通过近十年来文献的检索,从教师实践智慧的内涵、特征、生成途径以及研究价值几个方面作简要综述,以阐明、思考此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教师;实践
期刊
摘要:高校教师由于背负着教学、科研、家庭等一系列压力(重点大学教师则更甚),一些高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面对现实,我们唯有认真地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解决高校教师心理求助的对策建议,才能有效解决高校教师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高校教师心理求助行为的调查即是为高校教师化解心理问题提供决策咨询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求助;求助方式;求助对象  作者简介:肖君政(1982-),男,湖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