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安是著名的“教育之乡”。“海安支教”,继云南宁蒗、贵州独山之后,2016年,海安又牵手贵德县实施教育援建。由于地域、经济、观念等原因的限制,青海贵德与东部沿海南通地区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3年来,海安派出优秀的行政管理干部,输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研资源,紧紧围绕科研兴教,全员制全方位支持青海教育事业。
【关键词】信息化现状分析;共享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服务
一、两地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海安拥有以海安教育云数据中心为信息枢纽的覆盖全市所有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以裸光纤为骨干的教育城域网,为各类应用业务提供了保证。拥有50个智能录播教室、校园电视演播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所有智能录播教室之间都能实现远程互动教学,异地同堂互动上课,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均衡提供了条件。
能否应用录播教室,通过网上转播,实现异地观、评课的交流和研讨,打破时空距离,共享教育资源,促进东西部地区的教育均衡共同发展呢?
原海安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伯平带领市教育局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同志一行四人,奔赴2000公里之外的青海贵德,实地考察了当地学校的网络现状。可喜的是,在国家政策资金的大力投入下,西部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普遍得到极大改善。有了电脑、网络设备,搭建起线上视频教室就不再是难事。大家与代表海安支教贵德的海安市华卜泉副局长及海南州、贵德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对基于互联网 录播教室的远程支教模式可行性达成了共识,探讨了如何增强远程教学的互动性、如何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反馈等问题。
二、远程教研推动教师专业技能迅速成长
要缩短东西部地区教育的差距,關键是培养教师。然而,不论是支教团队来去匆匆的“暑期支教”,还是优秀教育工作者驻点支教,都存在路途遥远、教学分裂、成本高、高原反应等问题。超时空、跨地域的“远程教研”突破传统支教,化解课程资源短缺、教育不均衡等难题。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研资源的输送,教学改革的探讨、课堂教学方法的研讨等通过远程教研实现远程听课、远程说课、远程评课。
1.异地教学研讨课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在经过多次调试之后,首次远程支教模式采取了异地听课、评课的教学研讨模式。海安市英语优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们20多人在紫石中学录播教室集中观看,远隔2100多公里的贵德县河东寄宿制学校老师给孩子们上英语课。听完课后,贵德教师对自己的这节英语课做了简单的介绍,海安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的设计、过程、内容和效果进行了评论,回答了贵德同行疑问和咨询。2个小时的教研活动中,画面超清晰、流畅。“零距离”走进课堂,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具有针对性,东西部地区文化差异也就更加容易被理解。“面对面”的交流研讨,有利于对教材、课程标准、新理念的理解与认识,一旦有疑惑可以及时提问及时解答。海安优秀教师新的教育思想、观念、超前意识分析、透视每一节课,精准对判定课的优劣,给贵德授课教师教改措施有的放矢,正确指导,“豁然开朗”“顿悟”。有效的教学研讨推动贵德教师业技能迅速成长,特别是课堂环节处理应变能力。
2.异地精品示范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需要领先的教育理念,还需要课堂的驾驭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有很多技巧、方式、方法需要经过长时间实践才能探索出来。观摩优秀教师的精品课是最好、最快的学习方法。
通过互联网 录播室向贵德教师直播海安各类优秀教研活动,展示多名特级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全程展示的课堂,无论是课堂形态、课堂语言,还是知识点讲授、课堂活动安排、课堂环节等,都可以借鉴和学习,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学会并在教学中使用。课堂经验直观、形象的展示,机智的课堂驾驭能力,不仅可以供教师们模仿、借鉴、参考和学习,还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理论学习的理解和接受。通过听多名优秀教师授课,展示不同特点的课堂和不同处理手段,拓宽教师的视野,丰富课堂教学经验以及遇到一些课堂问题的处理智慧。博采众家之长,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和借鉴。
远程教研模式扩大了教研活动的参与度。教师不再需要考虑路途的遥远、长途跋涉诸多烦恼。正常上班时间教师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教研活动,教师享有了参与活动的选择权和参与权,进一步增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
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听一节或者几节精品示范课就能迅速提高专业素养,效果不会太明显。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看见成效,而异地网络远程听课,刚好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困难,为精品示范课的持续进行提供了保证,使得教研活动“常态化”成为可能。
3.交流展示课助力教师积极实践运用
贵德教师认真好学、刻苦专研,在多次观看学习海安教师的精品示范课之后,能积极反思,不断实践探索,主动与“海安师父”网上交流。
他们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说课稿等,通过QQ、微信等发送给“海安师父们”虚心请求指点,“海安师父”们更是热情的、不厌其烦的多次修改,多次指导。贵德县教育主管部门更是非常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及教学研讨活动的培训效果,经常组织不同范围的教学研讨活动,给教师们提供交流实践的平台,让更多的教师可以学习交流,培训效果明显。
三、异地同课,打破时空共享优质教育
异地同课,不仅可以实现优质师资的共享,还可以解决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海安双溪小学与贵德县王屯小学结对,携手发展。王屯小学没有专职的英语教师,双溪小学开启“互联网 教育帮扶”模式,实行点对点的援教,打造神奇的“课室”,实现了海安贵德两地学校之间在线同上一节课,学生们通过录播室大屏幕相遇在同一课堂,双溪小学英语老师戴红蕾向台下同学提问,在互联网等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大屏幕,她同步向山区孩子提问。两地课堂活跃,气氛热烈,画面同步,语音流畅清晰。首次“跨省英语课”的无缝互动,开创了远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新的里程碑。
异地同课的实时互动课堂,将海安、贵德两地结对共建活动引向深入。为建立常态化互动学习机制,常态化开展“互联网 教育帮扶”,不断增进两地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保障。
四、建设优质资源库为师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
在录播室进行的各类远程支教活动时,可以巧妙利用录播室一键录课功能,轻松将每一节课、每一次评课、说课活动制作成视频,加以剪辑整理归类,形成丰富的资源库。可以为师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例如,完整的一节课、或者教学片断可以按照知识点或者课堂艺术的语言、设计、课堂智慧、课堂驾驭等分类,作为范例,供反复学习。展示课可供不断反思。说课、评课活动可供不断学习、反思、研究。有利于全体教师在线观摩,即时研讨,实现教学技能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快速找到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对于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实现课堂的翻转学习。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海安贵德远程支教初步形成在线师徒“一对一”,结合专家“全方位”指导、优秀教师常态课结合特级教师精品课、听课结合上课,线上线下,多措并举的模式。在共享海安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帮助贵德教师迅速成长,真正让海安教育在贵德的支教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姜岚.探索“互联网 政务”服务新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3):183.
[2]秦楠.“互联网 ”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3]王林宝,陈礼松.基于录播教室的远程教学实践与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8):73.
【关键词】信息化现状分析;共享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服务
一、两地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海安拥有以海安教育云数据中心为信息枢纽的覆盖全市所有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以裸光纤为骨干的教育城域网,为各类应用业务提供了保证。拥有50个智能录播教室、校园电视演播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所有智能录播教室之间都能实现远程互动教学,异地同堂互动上课,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均衡提供了条件。
能否应用录播教室,通过网上转播,实现异地观、评课的交流和研讨,打破时空距离,共享教育资源,促进东西部地区的教育均衡共同发展呢?
原海安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伯平带领市教育局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同志一行四人,奔赴2000公里之外的青海贵德,实地考察了当地学校的网络现状。可喜的是,在国家政策资金的大力投入下,西部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普遍得到极大改善。有了电脑、网络设备,搭建起线上视频教室就不再是难事。大家与代表海安支教贵德的海安市华卜泉副局长及海南州、贵德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对基于互联网 录播教室的远程支教模式可行性达成了共识,探讨了如何增强远程教学的互动性、如何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反馈等问题。
二、远程教研推动教师专业技能迅速成长
要缩短东西部地区教育的差距,關键是培养教师。然而,不论是支教团队来去匆匆的“暑期支教”,还是优秀教育工作者驻点支教,都存在路途遥远、教学分裂、成本高、高原反应等问题。超时空、跨地域的“远程教研”突破传统支教,化解课程资源短缺、教育不均衡等难题。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研资源的输送,教学改革的探讨、课堂教学方法的研讨等通过远程教研实现远程听课、远程说课、远程评课。
1.异地教学研讨课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在经过多次调试之后,首次远程支教模式采取了异地听课、评课的教学研讨模式。海安市英语优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们20多人在紫石中学录播教室集中观看,远隔2100多公里的贵德县河东寄宿制学校老师给孩子们上英语课。听完课后,贵德教师对自己的这节英语课做了简单的介绍,海安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的设计、过程、内容和效果进行了评论,回答了贵德同行疑问和咨询。2个小时的教研活动中,画面超清晰、流畅。“零距离”走进课堂,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具有针对性,东西部地区文化差异也就更加容易被理解。“面对面”的交流研讨,有利于对教材、课程标准、新理念的理解与认识,一旦有疑惑可以及时提问及时解答。海安优秀教师新的教育思想、观念、超前意识分析、透视每一节课,精准对判定课的优劣,给贵德授课教师教改措施有的放矢,正确指导,“豁然开朗”“顿悟”。有效的教学研讨推动贵德教师业技能迅速成长,特别是课堂环节处理应变能力。
2.异地精品示范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需要领先的教育理念,还需要课堂的驾驭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有很多技巧、方式、方法需要经过长时间实践才能探索出来。观摩优秀教师的精品课是最好、最快的学习方法。
通过互联网 录播室向贵德教师直播海安各类优秀教研活动,展示多名特级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全程展示的课堂,无论是课堂形态、课堂语言,还是知识点讲授、课堂活动安排、课堂环节等,都可以借鉴和学习,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学会并在教学中使用。课堂经验直观、形象的展示,机智的课堂驾驭能力,不仅可以供教师们模仿、借鉴、参考和学习,还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理论学习的理解和接受。通过听多名优秀教师授课,展示不同特点的课堂和不同处理手段,拓宽教师的视野,丰富课堂教学经验以及遇到一些课堂问题的处理智慧。博采众家之长,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和借鉴。
远程教研模式扩大了教研活动的参与度。教师不再需要考虑路途的遥远、长途跋涉诸多烦恼。正常上班时间教师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教研活动,教师享有了参与活动的选择权和参与权,进一步增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
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听一节或者几节精品示范课就能迅速提高专业素养,效果不会太明显。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看见成效,而异地网络远程听课,刚好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困难,为精品示范课的持续进行提供了保证,使得教研活动“常态化”成为可能。
3.交流展示课助力教师积极实践运用
贵德教师认真好学、刻苦专研,在多次观看学习海安教师的精品示范课之后,能积极反思,不断实践探索,主动与“海安师父”网上交流。
他们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说课稿等,通过QQ、微信等发送给“海安师父们”虚心请求指点,“海安师父”们更是热情的、不厌其烦的多次修改,多次指导。贵德县教育主管部门更是非常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及教学研讨活动的培训效果,经常组织不同范围的教学研讨活动,给教师们提供交流实践的平台,让更多的教师可以学习交流,培训效果明显。
三、异地同课,打破时空共享优质教育
异地同课,不仅可以实现优质师资的共享,还可以解决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海安双溪小学与贵德县王屯小学结对,携手发展。王屯小学没有专职的英语教师,双溪小学开启“互联网 教育帮扶”模式,实行点对点的援教,打造神奇的“课室”,实现了海安贵德两地学校之间在线同上一节课,学生们通过录播室大屏幕相遇在同一课堂,双溪小学英语老师戴红蕾向台下同学提问,在互联网等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大屏幕,她同步向山区孩子提问。两地课堂活跃,气氛热烈,画面同步,语音流畅清晰。首次“跨省英语课”的无缝互动,开创了远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新的里程碑。
异地同课的实时互动课堂,将海安、贵德两地结对共建活动引向深入。为建立常态化互动学习机制,常态化开展“互联网 教育帮扶”,不断增进两地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保障。
四、建设优质资源库为师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
在录播室进行的各类远程支教活动时,可以巧妙利用录播室一键录课功能,轻松将每一节课、每一次评课、说课活动制作成视频,加以剪辑整理归类,形成丰富的资源库。可以为师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例如,完整的一节课、或者教学片断可以按照知识点或者课堂艺术的语言、设计、课堂智慧、课堂驾驭等分类,作为范例,供反复学习。展示课可供不断反思。说课、评课活动可供不断学习、反思、研究。有利于全体教师在线观摩,即时研讨,实现教学技能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快速找到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对于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实现课堂的翻转学习。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海安贵德远程支教初步形成在线师徒“一对一”,结合专家“全方位”指导、优秀教师常态课结合特级教师精品课、听课结合上课,线上线下,多措并举的模式。在共享海安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帮助贵德教师迅速成长,真正让海安教育在贵德的支教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姜岚.探索“互联网 政务”服务新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3):183.
[2]秦楠.“互联网 ”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3]王林宝,陈礼松.基于录播教室的远程教学实践与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