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w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多年来,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使语文教学积重难返,已不适应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这一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1抓住课堂和课本。课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课本都选择了文质皆美的典范性文章。老师在讲课之前都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你丰富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心田,带学生在美的世界徜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味盎然,获得艺术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因此,对于课本要花大力气去阅读,从老师那儿获得最基本最适用的阅读方法。
  1.2确定阅读目标,不宜贪多。关键在于读有所得,读有所获。
  1.3学会选择。可在老师指导下选择那些与年龄及课本切近的容易读懂的文章,选择思想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有趣的文章。
  1.4学会积累。积累是一个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在阅读别人文章时,可以记笔记,抄录精美的词、句、段,也可以在书上作注。
  1.5学会动脑思考、学贵有疑。读书的关键在于手脑并用、读写结合。多读才能有比较、多思才能有创新。当然,开始有难度,或提出来的问题、写出来的文章很幼稚、拙劣;但你会发现随时间推移,积累的增多,你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写作能力都会发生质的飞跃。
  2搞好开放性阅读
  2.1选好文章。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学生才会有阅读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选择偏重于亲情的文章,学生阅读时容易撞击思想火花,产生共鸣。选择通俗易懂的文章,避免学生阅读造成畏难情绪。选择语言规范的文章,避免产生误导作用。选择有助于提高学生人格的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文章,以提高学生“以内养外,以血养颜”的能力。
  2.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叶圣陶曾说过:“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我们在训练时,对学生不要要求过高,切不可急于求成,同时,教师还要起正确的引导作用。学生有了良好的语感,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文章整体感受是检验学生读懂文章的标准。如果文章读不懂,就不可能有感受。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持鼓励态度,只要言之有理,都要予以肯定,给予表扬,千万不能要求学生面面俱到。
  2.3言传身教,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当老师的应该言传身教,从自己做起,经常涉猎一些学生刊物和各种类型的文学刊物,获取大量的阅读信息。读学生刊物,可以发现中学生的优秀习作,这些作品往往会被学生接受。读文学刊物,可以提供各种文学体裁的文章给学生阅读。还可动员学生自己订购一些报刊,自觉阅读,也可以不定期让学生推荐好的文章让全体同学一起阅读。
  3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3.1对课文理解的创造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各抒已见,只要理之有理,都应给予肯定,提高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其实学生的不同的理解恰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表现,它不仅让学生透彻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主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创造性。
  3.2语言表述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又一任务。新《大纲》是这样规定的:“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后,让他们自己口头解答问题、复述课文,听录音后,模仿人物说话语调,用语言表述诗歌所描绘的形象等,也是语文学习中锻炼和提高学生创造表现力的重要方法。
  3.3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为了发掘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创造力就强,就能把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种种新的形象。课文中的人物神态、教学情节、场面气氛、未尽之情、言外之意都可以成为学生想象的例子。
  4阅读教学应渗透“爱”的教学
  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进行“爱”的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师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广义的爱、博大的爱,可从不同角度去展开,比如对大自然、小动物的爱,对父母的爱、对朋友的爱、对普通人特别是下层人民,弱者的关爱,对民族文化的爱和世界文化的爱等等,我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远大的理想,引导学生从完美的文字中体味到“爱”这样一种美的情感,着眼于美的情操的陶冶。
  总之,教师阅读教学时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使每一位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精神境界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其他文献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
期刊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和普及性,是一种为学生打基础的教育,是要求人人都要接受的普通教育。数学是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学习小学数学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习题是思维的磨刀石”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小学教师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肩负重任的。  用通俗的话说,智力就是“智慧”、“聪明才智”,反映在一个人独立获得知识、驾驶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
期刊
1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语文素质的内涵,应该说是十分丰富的,它包含思想品德、语文情趣、语文交际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言交际中所涉及的文化知识等多个方面。具体地讲,语文素质内涵至少应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①语文基础知识素质;②语文智能素质,如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③语文技能素质,即听、说、读、写能力;④语文审美素质,如语感能力和鉴赏能力等。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质和中心任务,就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
期刊
汽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和电子装置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微机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已发展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为一体的高科技载体,其动力性、经济性、排放净化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各方面,正逐步进入智能化高级控制阶段。汽车维修也紧随汽车技术现代化的步伐迈入了高科技领域,给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维修设备和检测手段
期刊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1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
期刊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的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创新是一种积极发现问题、探求真理的心理取向。当今信息社会中,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数学是科学思维
期刊
【摘 要】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综合运用和创造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环境 探究式学习 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人才观,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培养,
期刊
“春色满园关不住,语文课改花盛开”。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程改革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不断把新的教法尝试于课堂,推动课程改革稳步向前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许多教师对于课改不能准确地把握尺度,或逡巡不前,或矫枉过正。前几日听了全国语文名师“走进新课程”观摩课后,感觉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思路豁然开朗。现将几点感受浅谈如下:  1教给学生方法,培养
期刊
创新并非教师的专利,它同样也属于学生。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创设情景,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兴趣。兴趣不是一个人天生就有的,它会因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或消失。作为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情景中开展活动,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爱好。例如,教学“三步计算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