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具有较强英语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一直是当今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发展的目标。本文介绍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的优越性,并且提出了根据这一理论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英语交际能力 工作过程 高职英语教学
一、英语交际能力与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1.交际能力的含义。早在1972年,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就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在语言学界,交际能力并不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交往能力。Hymes认为交际能力可以理解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以及对语言知识的恰当使用。也就是说,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就学会了这门外语并能顺利地进行交际。一个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一交际目的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语篇能力。
2.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也是我国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现状却不乐观。在传统教学理念及方法的影响下,多数教师和学生仍旧停留在“纯语言能力”的教与学模式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词汇的讲解、句型结构的分析和篇章内容的理解上,忽视了对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培养。多数学生学习目的和动机依旧停留在过级考试上,学校存在应试教育方针导向,以等级考试成绩评定教学质量,导致学生根本无法根据实际语言环境,正确、恰当地使用语言以达到交际的目的。从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大多数英语课堂仍然遵循“旧课复习——新课导入——内容讲解——复习巩固”的模式,内容单调,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这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更使得学生无法利用课堂时间练习所学内容,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德国著名教育学者Rauner提出的。Rauner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通过参与完整的工作程序,了解其中具体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如何完成等,从而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根据这一观点,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也应由传统的理论和抽象的专业知识转为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且要具有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的目的。
本世纪以来,国内诸多学者开始了对这一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例如,全国教育规划 “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由姜大源任组长)在2007年首次对德国职业教育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职业教育应以学生面向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将整个职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贯穿起来,强调我们的教学目标应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很多教育界的从业人员也将这一理论应用于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之中,并提出了各种实用的课程模式及课改措施等。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高职英语教学
2006年12月版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实用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之成功地进行涉外交际活动,已经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打破了按照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来组织教学的传统模式,将语言学习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练习并使用语言。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语言知识讲解为中心的基本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亲身实践为主的模式。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力求使其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真正体现职业性与实用性。学生在完成各种工作任务和项目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对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将会大大提高。
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1.适应行业需求,重组教学内容。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大都照搬本科院校模式,以学科知识体系选取教学内容,甚至使用本科外语教材。这样的教学内容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需求,以及语言能力偏低的实际偏离太远,无法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英语教学更应强调在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的学习材料中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应按照典型工作任务中需要的典型英语知识和技能为线索来组织和安排,尽可能设计真实的学习场景,更加贴近企业的工作实际。在围绕着职业场景设计的课堂教学中,加大学生的语言输入及输出练习,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立足课堂,创造语言环境。就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教学环境和水准而言,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以及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为学生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例如,运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将工作任务交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充当帮手和监督员的角色,让学生在执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语言使用技巧,从而达到学习、思考、总结和提高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同时,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幻灯、音频、视频甚至互联网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更加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增加课堂内容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动起手、张开嘴,充分参与到课堂训练中来。
3.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多方面考查学生的交际能力。测试是检验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考试内容及形式的调整也将影响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摒弃传统的“一考定乾坤”模式,采取过程性测评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形式,着重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考核内容上,除了传统的笔试内容,还应增加学生对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团队协作能力、课堂活动参与程度等方面的考查,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科学的评定。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学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英语课程的任课教师大都为英语专业毕业生,其自身具有较高的英语语言水平,但对相关的行业知识却知之甚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英语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课堂内容、教学模式等都以工作流程和步骤为中心,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安排英语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业实践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把握工作任务中的要点,之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从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工作,增强教师队伍的专业性。采用“专职教师+行业人员”师资队伍对教学和课程进行开发和设计,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严谨性。
参考文献:
[1] Hymes 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1972.
[2]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人学出版社,2007.
[3] 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3).
(责编 张晶晶)
关键词:英语交际能力 工作过程 高职英语教学
一、英语交际能力与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1.交际能力的含义。早在1972年,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就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在语言学界,交际能力并不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交往能力。Hymes认为交际能力可以理解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以及对语言知识的恰当使用。也就是说,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就学会了这门外语并能顺利地进行交际。一个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一交际目的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语篇能力。
2.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也是我国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现状却不乐观。在传统教学理念及方法的影响下,多数教师和学生仍旧停留在“纯语言能力”的教与学模式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词汇的讲解、句型结构的分析和篇章内容的理解上,忽视了对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培养。多数学生学习目的和动机依旧停留在过级考试上,学校存在应试教育方针导向,以等级考试成绩评定教学质量,导致学生根本无法根据实际语言环境,正确、恰当地使用语言以达到交际的目的。从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大多数英语课堂仍然遵循“旧课复习——新课导入——内容讲解——复习巩固”的模式,内容单调,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这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更使得学生无法利用课堂时间练习所学内容,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德国著名教育学者Rauner提出的。Rauner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通过参与完整的工作程序,了解其中具体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如何完成等,从而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根据这一观点,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也应由传统的理论和抽象的专业知识转为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且要具有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的目的。
本世纪以来,国内诸多学者开始了对这一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例如,全国教育规划 “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由姜大源任组长)在2007年首次对德国职业教育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职业教育应以学生面向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将整个职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贯穿起来,强调我们的教学目标应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很多教育界的从业人员也将这一理论应用于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之中,并提出了各种实用的课程模式及课改措施等。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高职英语教学
2006年12月版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实用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之成功地进行涉外交际活动,已经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打破了按照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来组织教学的传统模式,将语言学习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练习并使用语言。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语言知识讲解为中心的基本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亲身实践为主的模式。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力求使其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真正体现职业性与实用性。学生在完成各种工作任务和项目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对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将会大大提高。
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1.适应行业需求,重组教学内容。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大都照搬本科院校模式,以学科知识体系选取教学内容,甚至使用本科外语教材。这样的教学内容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需求,以及语言能力偏低的实际偏离太远,无法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英语教学更应强调在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的学习材料中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应按照典型工作任务中需要的典型英语知识和技能为线索来组织和安排,尽可能设计真实的学习场景,更加贴近企业的工作实际。在围绕着职业场景设计的课堂教学中,加大学生的语言输入及输出练习,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立足课堂,创造语言环境。就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教学环境和水准而言,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以及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为学生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例如,运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将工作任务交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充当帮手和监督员的角色,让学生在执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语言使用技巧,从而达到学习、思考、总结和提高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同时,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幻灯、音频、视频甚至互联网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更加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增加课堂内容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动起手、张开嘴,充分参与到课堂训练中来。
3.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多方面考查学生的交际能力。测试是检验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考试内容及形式的调整也将影响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摒弃传统的“一考定乾坤”模式,采取过程性测评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形式,着重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考核内容上,除了传统的笔试内容,还应增加学生对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团队协作能力、课堂活动参与程度等方面的考查,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科学的评定。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学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英语课程的任课教师大都为英语专业毕业生,其自身具有较高的英语语言水平,但对相关的行业知识却知之甚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英语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课堂内容、教学模式等都以工作流程和步骤为中心,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安排英语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业实践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把握工作任务中的要点,之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从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工作,增强教师队伍的专业性。采用“专职教师+行业人员”师资队伍对教学和课程进行开发和设计,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严谨性。
参考文献:
[1] Hymes 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1972.
[2]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人学出版社,2007.
[3] 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3).
(责编 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