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国内高等院校的医学专业一直非常注重对医学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并且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设置全新的医学教育课程方案,建立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医学教育的新课程体系。本文从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对策着手,重点分析医学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路以及具体的改革实践措施,以期通过对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探讨来为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医学教育 课程改革 PBL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35-01
1 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教学模式不科学
由于医学专业的学员人数很多,目前,许多学校的医学专业都采用的是大班授课的教学方式。而大班授课是一种规模较大的教学模式,它具有能够很好地节约教学资源的优点,但是这种单向性的教师说教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员的自主思考和其自主性学习的能动性,它依然延续了过去传统的教师授课,学员被动听课的模式。
1.2 教学规划不尽合理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的医学专业的课程教育模式普遍都采用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规划,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略显单一,几乎都是以课堂讲学为主,缺乏创新。这种学科式课程教学模式比较重视医学专业各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以及其完整性,而比较少关注医学教育的人文性以及本学科间的知识的交融性、沟通性以及实用性等。各个学科的课程设置都花了很大的精力来细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在学科知识的讲授上占据大量的教学课时,给学员造成了相对过重的学习负担。
1.3 教学考核的方式过于单一
过去传统的教学成果评价模式几乎采用的都是单一性质的终结性考核模式,这种年末考核的模式无法及时总结日常的教学成果,也不能给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参考,对于了解学员在各个阶段的教学成果的意义不是很大。而注重学员阶段性教学成果的形成性教学能够及时了解学员在各个时期的学习成果,对于学员学习过程的全面预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形成性考核是医学教育课程考核改革的重要方向。
2 医学教育课程改革思路分析
2.1 切实转变教学思路
要有效实行医学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必须从转变教学思路做起,所谓“教学实践,理念先行”,教学理念的转变对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就要在医学专业范围内实行医学教学课程改革的讨论和研究,让教师和学员充分理解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主旨思想以及基本内容等。
2.2 建立课程改革目标体系
只有确立了医学教学改革目标,才能在改革目标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改革实际操作。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是要创建与现代医学的国际化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医学专业的课程整合与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教学模式。建立新的医学临床教学模式,加强学员的临床技能培训,以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并以综合性的学习评估体系作为考察学员学习成果的基本原则体系,以期建立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估体系。
2.3 改革教学课程框架
借鉴国内外优秀大学的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再按照自身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建立一定的教育教学模块,形成以PBL教学、临床实践教学以及课程整合教学等三位一体的全面教学模式。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建立并完善以临床实践、临床实验以及临床见习等为医学课程教育核心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学实践体系。此外,在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框架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要积极建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学员学习成效的考核评估方法和体系。
2.4 教学改革的进程
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必须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试点开始进行改革的尝试,再得到改革可行的試验结果后,再进行大范围地推广。医学教育改革必须要经过小范围地精心研究和论证后,才能进入下一步教学改革的实施阶段。
3 医学教育课程改革实践
3.1 培养优秀的医学教学的教师队伍
医学教育改革的实践要从有效培养一批出色的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开始。要帮助医学专业的教师树立先进的医学教育思想和新的教学方法,更新学员的学习观念。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组织教师和学员去国外优秀的医学院校进行观摩、实习和考察,学习别人有用的经验;还可以聘请国内国外在医学研究或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医学教育课程改革、PBL教学以及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等医学教育教学专题的指导和特定的学科讲座。
3.2 划分医学教育教学模块
实践医学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将所有的学科课程按照一定的人才培养方向来进行分类划分,构筑七个不同的教学模块,共同构建成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教学框架,这个框架主要包括这样几个部分部分的内容:公共基础学科模块、人文社会模块、临床医学实践模块、健康与卫生模块、生物医学模块、科学实验模块以及临床医学技能模块等。
3.3 PBL教学法的实行
(1)PBL教学法的实行,要从医学教学案例的编写开始。新课程标准下,医学案例一般要由基础理论教室、临床教室等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医学案例的编写。编写案例时要重点注意案例问题的设置要包含对问题中隐性专业知识的考察、对各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考察、对精确知识点的细分考察等。医学案例的编写要注意融入常规的医学法律内容、医学伦理内容以及预防医学内容等知识要点。
(2)医学案例的讲解和讨论,要按照案例所配备的教师讲解标准、学员学习指南等,这种对师生的指南主要规定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案例讨论目的、讨论步骤、具体的讨论内容。讨论要求等。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展开有效的课堂教学讨论,有利于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
(3)课堂教学的小组讨论也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进行合理的安排。每个案例的讨论次数要有一定的规定,一般都在2~3次左右,每个案例的课堂讨论课时一般有4个课时。讨论的开展需要有专人负责课堂讨论的主持和讨论总结工作,还要对讨论的过程和总结进行认真记录,课后打印或上传至电子稿,分发给各位学员,方便学员在课后进行课堂教学的巩固以及课后查阅文献资料等。
(4)医学教育的课堂教学结束后,要积极开展多种教学考核方式,来为学员进行教育评估考核。最重要的是要开展形成性考核,对学员的参与、交流、互动、思考、精神状态等进行实时的跟踪考察和评定,及时掌握学员的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此外,还要有意识地进行综合性的理论考试成绩考核,用主要以笔试的方式来对学员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一定阶段的考核评定,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程度和对理论知识的迁移运用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侯振江,王娇,祁秀玲.PBL教学模式在我国医学教育应用中的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2010(1):23-25.
[2] 蔡景一,王晓莉.对香港大学医学院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解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80-82.
关键词:医学教育 课程改革 PBL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35-01
1 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教学模式不科学
由于医学专业的学员人数很多,目前,许多学校的医学专业都采用的是大班授课的教学方式。而大班授课是一种规模较大的教学模式,它具有能够很好地节约教学资源的优点,但是这种单向性的教师说教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员的自主思考和其自主性学习的能动性,它依然延续了过去传统的教师授课,学员被动听课的模式。
1.2 教学规划不尽合理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的医学专业的课程教育模式普遍都采用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规划,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略显单一,几乎都是以课堂讲学为主,缺乏创新。这种学科式课程教学模式比较重视医学专业各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以及其完整性,而比较少关注医学教育的人文性以及本学科间的知识的交融性、沟通性以及实用性等。各个学科的课程设置都花了很大的精力来细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在学科知识的讲授上占据大量的教学课时,给学员造成了相对过重的学习负担。
1.3 教学考核的方式过于单一
过去传统的教学成果评价模式几乎采用的都是单一性质的终结性考核模式,这种年末考核的模式无法及时总结日常的教学成果,也不能给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参考,对于了解学员在各个阶段的教学成果的意义不是很大。而注重学员阶段性教学成果的形成性教学能够及时了解学员在各个时期的学习成果,对于学员学习过程的全面预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形成性考核是医学教育课程考核改革的重要方向。
2 医学教育课程改革思路分析
2.1 切实转变教学思路
要有效实行医学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必须从转变教学思路做起,所谓“教学实践,理念先行”,教学理念的转变对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就要在医学专业范围内实行医学教学课程改革的讨论和研究,让教师和学员充分理解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主旨思想以及基本内容等。
2.2 建立课程改革目标体系
只有确立了医学教学改革目标,才能在改革目标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改革实际操作。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是要创建与现代医学的国际化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医学专业的课程整合与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教学模式。建立新的医学临床教学模式,加强学员的临床技能培训,以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并以综合性的学习评估体系作为考察学员学习成果的基本原则体系,以期建立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估体系。
2.3 改革教学课程框架
借鉴国内外优秀大学的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再按照自身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建立一定的教育教学模块,形成以PBL教学、临床实践教学以及课程整合教学等三位一体的全面教学模式。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建立并完善以临床实践、临床实验以及临床见习等为医学课程教育核心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学实践体系。此外,在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框架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要积极建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学员学习成效的考核评估方法和体系。
2.4 教学改革的进程
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必须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试点开始进行改革的尝试,再得到改革可行的試验结果后,再进行大范围地推广。医学教育改革必须要经过小范围地精心研究和论证后,才能进入下一步教学改革的实施阶段。
3 医学教育课程改革实践
3.1 培养优秀的医学教学的教师队伍
医学教育改革的实践要从有效培养一批出色的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开始。要帮助医学专业的教师树立先进的医学教育思想和新的教学方法,更新学员的学习观念。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组织教师和学员去国外优秀的医学院校进行观摩、实习和考察,学习别人有用的经验;还可以聘请国内国外在医学研究或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医学教育课程改革、PBL教学以及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等医学教育教学专题的指导和特定的学科讲座。
3.2 划分医学教育教学模块
实践医学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将所有的学科课程按照一定的人才培养方向来进行分类划分,构筑七个不同的教学模块,共同构建成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教学框架,这个框架主要包括这样几个部分部分的内容:公共基础学科模块、人文社会模块、临床医学实践模块、健康与卫生模块、生物医学模块、科学实验模块以及临床医学技能模块等。
3.3 PBL教学法的实行
(1)PBL教学法的实行,要从医学教学案例的编写开始。新课程标准下,医学案例一般要由基础理论教室、临床教室等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医学案例的编写。编写案例时要重点注意案例问题的设置要包含对问题中隐性专业知识的考察、对各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考察、对精确知识点的细分考察等。医学案例的编写要注意融入常规的医学法律内容、医学伦理内容以及预防医学内容等知识要点。
(2)医学案例的讲解和讨论,要按照案例所配备的教师讲解标准、学员学习指南等,这种对师生的指南主要规定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案例讨论目的、讨论步骤、具体的讨论内容。讨论要求等。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展开有效的课堂教学讨论,有利于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
(3)课堂教学的小组讨论也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进行合理的安排。每个案例的讨论次数要有一定的规定,一般都在2~3次左右,每个案例的课堂讨论课时一般有4个课时。讨论的开展需要有专人负责课堂讨论的主持和讨论总结工作,还要对讨论的过程和总结进行认真记录,课后打印或上传至电子稿,分发给各位学员,方便学员在课后进行课堂教学的巩固以及课后查阅文献资料等。
(4)医学教育的课堂教学结束后,要积极开展多种教学考核方式,来为学员进行教育评估考核。最重要的是要开展形成性考核,对学员的参与、交流、互动、思考、精神状态等进行实时的跟踪考察和评定,及时掌握学员的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此外,还要有意识地进行综合性的理论考试成绩考核,用主要以笔试的方式来对学员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一定阶段的考核评定,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程度和对理论知识的迁移运用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侯振江,王娇,祁秀玲.PBL教学模式在我国医学教育应用中的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2010(1):23-25.
[2] 蔡景一,王晓莉.对香港大学医学院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解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