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儿童在生理方面的发育提前了,而在心理方面的发育却滞后了。如果教育方法不当,有少数学生就可能表现出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常心理状态。尤其是现在的初中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2~15岁,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初中学生心理的主要特征是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学生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就是“你越要我学,我越不学”的心理状态。这种情况,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尤为突出。
那么,现在少数初中生的这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根据笔者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来看,究其原因,主要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要求过高,由此产生了失望心理
由于受就业难等因素的影响,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师“望生成龙”心也切。于是在家庭,家长对其子女施加高压“政策”,滥买辅导资料,乱请家庭教师。在学校,教师在校领导和家长的压力下,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把许多超出“新课标”的物理问题放到课堂上来讲,学生难以接受,即使暂时勉强接受了,也很快就会遗忘,致使一些学生产生了“反正又学不会,不如不学了”的想法。
二、由于教育不得法,使学生产生了自弃心理
有些学生在家庭得不到温暖,且家长盲目攀比那些特优学生,制定高标准,若不能达标就训斥,甚至打骂,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平时在学校可能又得不到老师的关心,尤其是少数年轻的教师,平时对学生的指导关心不够,或很少跟学生交流沟通,只是在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或作业出现错误较多,或某次考试未考好,以及在某些方面出现问题时才去找他们,对他们严加训斥,甚至讽刺挖苦。使这些学生在担心受怕中过日子。这些学生为了避免被挑剔,只得弄虚作假。出现自习课时,哪一学科老师来了,就装着看哪一学科书的现象。这些教师对优等生是满面笑容,“晴空万里”;对待学困生却不理不问,“阴云密布”。另有少数年轻教师总喜欢刺激学生,也不相信学生。优等生偶尔没考好,说他是“骄兵必败”。学困生有了进步,学习成绩提高了,说他是“弄虚作假”,或是“碰巧”。师生之间关系紧张,学生由对老师的不满,发展为对学科的失望,成绩下降,甚至破罐子破摔。
三、隔代亲的溺爱,致使孩子产生唯我独尊
有些学生的父母因工作需要或者外出打工,将子女寄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些老人们对隔代的孩子过于溺爱,处处依从他们。久而久之,使他们产生了“唯我独尊”的心理。他们在学校,对老师的各项正常要求也会感到是一种压力。有的甚至发展到产生逆反心理的地步,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成长也很不利。
四、因就业难,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因形势的飞跃发展和人口的过快增长,使得就业越来越难。这种潮流冲击了某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家长对子女的要求逐步放松。这些学生在学校对教师的正常要求也感到是一种压力,只要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发生几次冲突后,就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现象。
为了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或达到消除逆反心理,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认真钻研教学“新课标”(大纲),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新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的要求。要切实可行,注意循序渐进。要区分新授课的目标、阶段复习课的目标和毕业总复习的目标。对严重超出“新课标”的问题,对大多数学生难以接受的问题,课堂上坚决不讲。
(二)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学作风
现在的初中教育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我们初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对学生实施知识加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的。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鼓励每位学生的发展。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影响学生的除了知识、技能、道德品质外,还有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之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真诚地去爱护学生。教师积极的、强烈的情感才能感染、震撼学生的心灵,也就是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注意让学生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尝试一个又一个成功喜悦的过程中,去激发并发展学生的学习情感。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常心理状态。尤其是现在的初中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2~15岁,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初中学生心理的主要特征是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学生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就是“你越要我学,我越不学”的心理状态。这种情况,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尤为突出。
那么,现在少数初中生的这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根据笔者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来看,究其原因,主要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要求过高,由此产生了失望心理
由于受就业难等因素的影响,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师“望生成龙”心也切。于是在家庭,家长对其子女施加高压“政策”,滥买辅导资料,乱请家庭教师。在学校,教师在校领导和家长的压力下,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把许多超出“新课标”的物理问题放到课堂上来讲,学生难以接受,即使暂时勉强接受了,也很快就会遗忘,致使一些学生产生了“反正又学不会,不如不学了”的想法。
二、由于教育不得法,使学生产生了自弃心理
有些学生在家庭得不到温暖,且家长盲目攀比那些特优学生,制定高标准,若不能达标就训斥,甚至打骂,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平时在学校可能又得不到老师的关心,尤其是少数年轻的教师,平时对学生的指导关心不够,或很少跟学生交流沟通,只是在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或作业出现错误较多,或某次考试未考好,以及在某些方面出现问题时才去找他们,对他们严加训斥,甚至讽刺挖苦。使这些学生在担心受怕中过日子。这些学生为了避免被挑剔,只得弄虚作假。出现自习课时,哪一学科老师来了,就装着看哪一学科书的现象。这些教师对优等生是满面笑容,“晴空万里”;对待学困生却不理不问,“阴云密布”。另有少数年轻教师总喜欢刺激学生,也不相信学生。优等生偶尔没考好,说他是“骄兵必败”。学困生有了进步,学习成绩提高了,说他是“弄虚作假”,或是“碰巧”。师生之间关系紧张,学生由对老师的不满,发展为对学科的失望,成绩下降,甚至破罐子破摔。
三、隔代亲的溺爱,致使孩子产生唯我独尊
有些学生的父母因工作需要或者外出打工,将子女寄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些老人们对隔代的孩子过于溺爱,处处依从他们。久而久之,使他们产生了“唯我独尊”的心理。他们在学校,对老师的各项正常要求也会感到是一种压力。有的甚至发展到产生逆反心理的地步,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成长也很不利。
四、因就业难,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因形势的飞跃发展和人口的过快增长,使得就业越来越难。这种潮流冲击了某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家长对子女的要求逐步放松。这些学生在学校对教师的正常要求也感到是一种压力,只要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发生几次冲突后,就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现象。
为了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或达到消除逆反心理,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认真钻研教学“新课标”(大纲),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新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的要求。要切实可行,注意循序渐进。要区分新授课的目标、阶段复习课的目标和毕业总复习的目标。对严重超出“新课标”的问题,对大多数学生难以接受的问题,课堂上坚决不讲。
(二)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学作风
现在的初中教育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我们初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对学生实施知识加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的。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鼓励每位学生的发展。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影响学生的除了知识、技能、道德品质外,还有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之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真诚地去爱护学生。教师积极的、强烈的情感才能感染、震撼学生的心灵,也就是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注意让学生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尝试一个又一个成功喜悦的过程中,去激发并发展学生的学习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