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养好家禽,疫病防控至关重要,由于多数养禽户用药存在意识等方面的认识误区,给养禽业带来较大损失。因此,合理用药是保障养禽业成功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养禽户;用药误区;剖析;用药策略
要想养好家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疫病防控十分重要,合理用药、正确用药是保障养禽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1 常见用药误区
1.1 不做常规预防用药
许多养禽专业户预防用药意识差,多在禽发病时才使用药物治疗,违背了“防重于治”的原则,其后果是疾病发展至中后期才得到治疗,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且增大了用药成本,经济效益大幅下降。正确的用药方法应是:要清楚地了解本地的常发病、多发病,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预防用药程序,防患于未然。但现实情况是多数饲养场,特别是个体专业户,往往对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抱侥幸心理。
1.2 长期使用同一药物
有些饲养户试用了某种药物防治某些禽病后,发现其使用效果不错,于是以后每次遇到相同的疾病时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使用这种药。这些人往往对兽药的认识不足,尤其对抗菌药及抗寄生虫药的耐药性问题缺乏认识,导致不断提高用药量,延长疗程,但疗效却越来越差。其次,饲养户用药上还存在目的不明、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即不论禽只是内科病、寄生虫病、中毒、还是传染病,一律用抗菌素。而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抗生素,如因气候骤冷、过热、暴饮、饲料突换引起腹泻,应该从饲养管理人手解决,无须滥用抗生素。
1.3 随意互配用药
有些养殖户想当然的认为,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以增强疗效,由于不懂药物成分和相互作用,常造成药量倍增发生中毒或药物产生拮抗反应的现象。
1.4 随意加大剂量用药
多数养禽专业户主观地认为,药品标签上规定的剂量不管用或以为用药剂量越大治疗效果较好,所以盲目加大用药量,任意加大剂量一倍甚至两倍。这样盲目的加大用药量,当时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对禽体却造成很大危害,同时也加大了用药成本。其危害有:(1)重者造成急性中毒死亡,轻者造成慢性药物蓄积中毒,损坏肝、肾功能。肝、肾功能受损,阻碍生长,剖检可见肝、脾、肾肿大;禽体自身解毒功能下降,给防治疾病用药带来困难。(2)杀灭了肠道内有益菌,破坏了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造成禽体代谢紊乱,长期腹泻,生长停滞。(3)细菌易产生耐药性。有些药物刚投放市场时药效很好,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没当初那么灵了,究其原因与长期大剂量使用该药致使产生耐药菌株有关。
1.5 忽视药品的安全性
有些药品的安全范围很窄,治疗量和中毒量较接近,如喹乙醇等。养禽户在使用中往往认识不够,造成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因混合不匀或浓度偏高而中毒的现象发生,这种情况应引起广大养禽专业户的重视。在我国生产厂家及兽药使用者还有这么一种倾向,即人用药有什么新抗菌药,兽药很快也跟着上,甚至比人用药还超前。除抗寄生虫药及兽医专用药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这种现象是不允许存在的,这涉及到人的身体健康及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因为肉、蛋等禽产品最终是给人食用消费的,其药物残留将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及用药卫生。
1.6 唯高价兽药是用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养殖较集中的地区或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这里有些人片面地认为,越昂贵的药质量越好,疗效越高。特别是一些饲养专业户,由于缺乏药物的基本知识,对药物知识了解不多;同时也很难得到正规兽医师的全面指导,只是盲目地听信兽药零售商的宣传,这样只能为别人服务。
2 正确合理用药策略
2.1 根据家禽的生理特点用药
禽类无汗腺,用解热镇痛药抗热应激效果不理想;禽类缺乏充分的胆碱脂酶贮备,对抗胆碱酶药非常敏感,故驱除家禽线虫最好选用左旋咪唑;禽类的肾小球结构简单,有效过滤面积小,对肌注后经肾排泄的庆大霉素、链霉素非常敏感;禽有豐富的气囊,气雾给药效果较好。
2.2 药物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可降低药效,要错开一定期间使用。如氟哌酸、土霉素钙和金霉素、盐霉素和莫能霉素都有拮抗作用。
2.3 准确掌握适应症
每种药物都有其固有的结构和一定的作用范围,明确各种药物的抗菌谱,用药要根据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价廉、来源可靠的原则选用药物,依照临床症状选择对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的药物,做到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性。不能滥用抗生素,尤其不能滥用广谱抗生素。抗菌素对神经系统症状无效,因神经症状多为脑部损伤,而抗菌药物大多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
2.4 要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和治疗期
首次用量可适当增加,随后几天用维持量了一般用药疗程为3~5d,停药过早易导致复发。长时间使用抗菌素会使禽患软骨病,同时也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或使禽药物中毒。测量家禽体重、计算采食量和称重药品量要准确。无论饮水或拌料,药物要均匀,不溶解的药不能饮水给药,否则沉淀,即无治疗作用,最后又因浓度大而中毒。饮水给药要考虑药物的溶解度和禽只的饮水量,饮用的水必须清洁、中性,在水中溶解度低的药物以拌料为宜,拌料给药时就应遵循“由少至多,逐渐拌均匀”的原则,否则搅拌不均匀易引起中毒或影响疗效,饮水量与气温有关,夏天给水用药时应降低药物浓度,约为拌料量的一半。
2.5 肉禽用药要注意禽肉的药物残留
应根据各种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而决定上市前的停药期,尽量选用残留期短的药物,宰前7d停用一切药物,避免药残危害公共卫生。要慎用毒性较大的药物,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如喹乙醇等。
2.6 作为促生长用的饲用抗菌素用量不宜过大
饲用抗菌素的选择要考虑其稳定性、耐热性、受饲料中钙离子的影响、成本及明确各种药物的抗菌谱。饲用抗菌素应使用多肽类、含磷多糖类、聚醚类、大环内酯类等吸收少排泄快的药物。禽类对磺胺类的平均吸收率较其它动物高,故药量偏大或用药时间长等发生毒性反应,一般不宜作添加剂长期添加。
2.7 应实行人畜用药分流
人医常用抗菌素只用作畜禽治疗用量,不作饲料添加剂使用,以避免药残对人产生的中毒反应和变态反应。
【关键词】养禽户;用药误区;剖析;用药策略
要想养好家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疫病防控十分重要,合理用药、正确用药是保障养禽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1 常见用药误区
1.1 不做常规预防用药
许多养禽专业户预防用药意识差,多在禽发病时才使用药物治疗,违背了“防重于治”的原则,其后果是疾病发展至中后期才得到治疗,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且增大了用药成本,经济效益大幅下降。正确的用药方法应是:要清楚地了解本地的常发病、多发病,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预防用药程序,防患于未然。但现实情况是多数饲养场,特别是个体专业户,往往对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抱侥幸心理。
1.2 长期使用同一药物
有些饲养户试用了某种药物防治某些禽病后,发现其使用效果不错,于是以后每次遇到相同的疾病时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使用这种药。这些人往往对兽药的认识不足,尤其对抗菌药及抗寄生虫药的耐药性问题缺乏认识,导致不断提高用药量,延长疗程,但疗效却越来越差。其次,饲养户用药上还存在目的不明、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即不论禽只是内科病、寄生虫病、中毒、还是传染病,一律用抗菌素。而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抗生素,如因气候骤冷、过热、暴饮、饲料突换引起腹泻,应该从饲养管理人手解决,无须滥用抗生素。
1.3 随意互配用药
有些养殖户想当然的认为,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以增强疗效,由于不懂药物成分和相互作用,常造成药量倍增发生中毒或药物产生拮抗反应的现象。
1.4 随意加大剂量用药
多数养禽专业户主观地认为,药品标签上规定的剂量不管用或以为用药剂量越大治疗效果较好,所以盲目加大用药量,任意加大剂量一倍甚至两倍。这样盲目的加大用药量,当时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对禽体却造成很大危害,同时也加大了用药成本。其危害有:(1)重者造成急性中毒死亡,轻者造成慢性药物蓄积中毒,损坏肝、肾功能。肝、肾功能受损,阻碍生长,剖检可见肝、脾、肾肿大;禽体自身解毒功能下降,给防治疾病用药带来困难。(2)杀灭了肠道内有益菌,破坏了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造成禽体代谢紊乱,长期腹泻,生长停滞。(3)细菌易产生耐药性。有些药物刚投放市场时药效很好,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没当初那么灵了,究其原因与长期大剂量使用该药致使产生耐药菌株有关。
1.5 忽视药品的安全性
有些药品的安全范围很窄,治疗量和中毒量较接近,如喹乙醇等。养禽户在使用中往往认识不够,造成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因混合不匀或浓度偏高而中毒的现象发生,这种情况应引起广大养禽专业户的重视。在我国生产厂家及兽药使用者还有这么一种倾向,即人用药有什么新抗菌药,兽药很快也跟着上,甚至比人用药还超前。除抗寄生虫药及兽医专用药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这种现象是不允许存在的,这涉及到人的身体健康及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因为肉、蛋等禽产品最终是给人食用消费的,其药物残留将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及用药卫生。
1.6 唯高价兽药是用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养殖较集中的地区或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这里有些人片面地认为,越昂贵的药质量越好,疗效越高。特别是一些饲养专业户,由于缺乏药物的基本知识,对药物知识了解不多;同时也很难得到正规兽医师的全面指导,只是盲目地听信兽药零售商的宣传,这样只能为别人服务。
2 正确合理用药策略
2.1 根据家禽的生理特点用药
禽类无汗腺,用解热镇痛药抗热应激效果不理想;禽类缺乏充分的胆碱脂酶贮备,对抗胆碱酶药非常敏感,故驱除家禽线虫最好选用左旋咪唑;禽类的肾小球结构简单,有效过滤面积小,对肌注后经肾排泄的庆大霉素、链霉素非常敏感;禽有豐富的气囊,气雾给药效果较好。
2.2 药物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可降低药效,要错开一定期间使用。如氟哌酸、土霉素钙和金霉素、盐霉素和莫能霉素都有拮抗作用。
2.3 准确掌握适应症
每种药物都有其固有的结构和一定的作用范围,明确各种药物的抗菌谱,用药要根据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价廉、来源可靠的原则选用药物,依照临床症状选择对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的药物,做到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性。不能滥用抗生素,尤其不能滥用广谱抗生素。抗菌素对神经系统症状无效,因神经症状多为脑部损伤,而抗菌药物大多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
2.4 要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和治疗期
首次用量可适当增加,随后几天用维持量了一般用药疗程为3~5d,停药过早易导致复发。长时间使用抗菌素会使禽患软骨病,同时也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或使禽药物中毒。测量家禽体重、计算采食量和称重药品量要准确。无论饮水或拌料,药物要均匀,不溶解的药不能饮水给药,否则沉淀,即无治疗作用,最后又因浓度大而中毒。饮水给药要考虑药物的溶解度和禽只的饮水量,饮用的水必须清洁、中性,在水中溶解度低的药物以拌料为宜,拌料给药时就应遵循“由少至多,逐渐拌均匀”的原则,否则搅拌不均匀易引起中毒或影响疗效,饮水量与气温有关,夏天给水用药时应降低药物浓度,约为拌料量的一半。
2.5 肉禽用药要注意禽肉的药物残留
应根据各种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而决定上市前的停药期,尽量选用残留期短的药物,宰前7d停用一切药物,避免药残危害公共卫生。要慎用毒性较大的药物,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如喹乙醇等。
2.6 作为促生长用的饲用抗菌素用量不宜过大
饲用抗菌素的选择要考虑其稳定性、耐热性、受饲料中钙离子的影响、成本及明确各种药物的抗菌谱。饲用抗菌素应使用多肽类、含磷多糖类、聚醚类、大环内酯类等吸收少排泄快的药物。禽类对磺胺类的平均吸收率较其它动物高,故药量偏大或用药时间长等发生毒性反应,一般不宜作添加剂长期添加。
2.7 应实行人畜用药分流
人医常用抗菌素只用作畜禽治疗用量,不作饲料添加剂使用,以避免药残对人产生的中毒反应和变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