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倡导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高校教师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不但有渊博的学识、经验和人生阅历,而且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随着研究性教学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需要重新确定自己的定位,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鼓励者”和“促进者”。使自己的教学向着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高校教师 设计者 组织者 启发者 鼓励者 促进者
1 教学方法问题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方法落后一直为世人所诟病。或者说,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在中国的学校由常态变为了“病态”。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个时期以来,改革落后教学方法的呼声可谓是此起彼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一直在为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大声疾呼。多年前他就指出:“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更为强烈了。所以,教学方法问题已成为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了”!
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教学改革要与学校的科研使命保持一致,即鼓励使用学术性、以研究为基础的方法进行教学革新。因此,大学倡导研究性教学,建构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学变革,这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而高校教师应该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学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重新确定自己的定位,使教学向着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
2 研究性教学中高校教师的重新定位
研究性教学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確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研究性教学的确加强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但是却不应削弱“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教师对于课堂研究性教学的掌控主要有:对课堂教学的可预见性、渐进性的把握和随机应变、巧妙创设学习情境,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恰当调节课堂气氛,正确指导学习方式等等。其实,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一定越突出。随着研究性教学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需要重新确定自己的定位,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鼓励者”和“促进者”。使自己的教学向着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
2.1 教师为“设计者”的定位 教师应发挥“设计者”的作用,设计研究性教学的程序,包括如何引出问题,推出思考的重点,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用什么方式探索问题,又如何得到结论。在“怎样引起学生的思考”方面,教师不要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提出来,而是要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应该采用以下几种设计:或由一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作联想;或一开始就设下悬念,步步深入;或在教师的推理中故意出错,让学生去诊断;或证明命题时,特意空出一段让学生补足;或给出证明的脉络后让学生表述每一步骤的理由。在“让学生用什么方式探索”方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或让学生与同座讨论后举手回答;或指定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后大家讨论;或留思考题让学生课下探讨。高校教师应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
2.2 教师为“组织者”的定位 教学方法改革还涉及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革新。这里包括:课堂讲授与讨论、习题、实验、实习和课题研究等教学方式相结合,穿插进行;个体学习与集体研讨相结合;以研究或服务项目为主线,开展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以及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等。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也属于此列。这些都是根据课程和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改革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高校教师应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3 教师为“启发者”的定位 设置情境,引而不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和探究问题,用教具和多媒体演示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思考;用有针对性的点拨开发学生的潜能;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启发。老师作为“启发者”,在改进学生思维方式、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方面作用重大。老师应该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认识到,有的问题未必有现成的答案,有的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有的问题也许条件不够,需要我们自己增加适当的条件才能获取答案,有的问题可能条件过于繁琐,需要我们自己简化条件才有答案。教师应启发学生逐步领悟开放思维、发散思维、动态思维、整体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找出书本上的错误和老师的错误,启发学生领悟求异思维、质疑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其实,培养学生树立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的意识,常常比让他们学会具体知识还重要。
2.4 教师为“引导者”的定位 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也可以体现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方面,这也是研究的起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书本和已有的知识中、从生活的经验中以及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能够有力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问题的答案,通过研究性教学,教教相长、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平等讨论,以促进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或感受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如获取资料信息的基本方法、如何筛选资料信息并作价值判断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给予必要的和适当的指导, 帮助学生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其中不仅学知识、学能力、也提高素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结论,了解结论产生的背景,学习获取结论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探索世界的方法、培育创新的意识、培养科学的观念、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多数学生有参与的机会,体验到参与的成功,甚至不仅参与“学”,也参与“教”。所以,教师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特征。高校教师应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2.5 教师为“鼓励者”的定位 研究性教学其核心理念都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以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宗旨,在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教材为中心。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更不是以“应试”为本。以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手段,而不是以提倡争取“高分”为手段,更不是以让学生被动地死记硬背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宗旨,而不是仅仅以记住大批结论、重复多种方法、模仿许多技巧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可以看作是研究性教学的终极目标。高校教师应为学生学习的“鼓励者”。
2.6 教师为“促进者”的定位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高校教师的任务十分艰巨。教学方法的改革涉及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理念的转变也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改革。教学理念的变革具有超前性,高校教师要引领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保障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促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健康发展。高校教师应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总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摆脱平庸,走向有效,教师只有重新确定自己的定位,才能充分实施研究性教学,达到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高校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促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高校教师 设计者 组织者 启发者 鼓励者 促进者
1 教学方法问题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方法落后一直为世人所诟病。或者说,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在中国的学校由常态变为了“病态”。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个时期以来,改革落后教学方法的呼声可谓是此起彼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一直在为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大声疾呼。多年前他就指出:“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更为强烈了。所以,教学方法问题已成为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了”!
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教学改革要与学校的科研使命保持一致,即鼓励使用学术性、以研究为基础的方法进行教学革新。因此,大学倡导研究性教学,建构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学变革,这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而高校教师应该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学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重新确定自己的定位,使教学向着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
2 研究性教学中高校教师的重新定位
研究性教学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確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研究性教学的确加强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但是却不应削弱“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教师对于课堂研究性教学的掌控主要有:对课堂教学的可预见性、渐进性的把握和随机应变、巧妙创设学习情境,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恰当调节课堂气氛,正确指导学习方式等等。其实,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一定越突出。随着研究性教学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需要重新确定自己的定位,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鼓励者”和“促进者”。使自己的教学向着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
2.1 教师为“设计者”的定位 教师应发挥“设计者”的作用,设计研究性教学的程序,包括如何引出问题,推出思考的重点,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用什么方式探索问题,又如何得到结论。在“怎样引起学生的思考”方面,教师不要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提出来,而是要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应该采用以下几种设计:或由一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作联想;或一开始就设下悬念,步步深入;或在教师的推理中故意出错,让学生去诊断;或证明命题时,特意空出一段让学生补足;或给出证明的脉络后让学生表述每一步骤的理由。在“让学生用什么方式探索”方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或让学生与同座讨论后举手回答;或指定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后大家讨论;或留思考题让学生课下探讨。高校教师应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
2.2 教师为“组织者”的定位 教学方法改革还涉及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革新。这里包括:课堂讲授与讨论、习题、实验、实习和课题研究等教学方式相结合,穿插进行;个体学习与集体研讨相结合;以研究或服务项目为主线,开展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以及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等。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也属于此列。这些都是根据课程和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改革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高校教师应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3 教师为“启发者”的定位 设置情境,引而不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和探究问题,用教具和多媒体演示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思考;用有针对性的点拨开发学生的潜能;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启发。老师作为“启发者”,在改进学生思维方式、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方面作用重大。老师应该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认识到,有的问题未必有现成的答案,有的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有的问题也许条件不够,需要我们自己增加适当的条件才能获取答案,有的问题可能条件过于繁琐,需要我们自己简化条件才有答案。教师应启发学生逐步领悟开放思维、发散思维、动态思维、整体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找出书本上的错误和老师的错误,启发学生领悟求异思维、质疑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其实,培养学生树立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的意识,常常比让他们学会具体知识还重要。
2.4 教师为“引导者”的定位 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也可以体现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方面,这也是研究的起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书本和已有的知识中、从生活的经验中以及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能够有力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问题的答案,通过研究性教学,教教相长、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平等讨论,以促进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或感受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如获取资料信息的基本方法、如何筛选资料信息并作价值判断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给予必要的和适当的指导, 帮助学生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其中不仅学知识、学能力、也提高素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结论,了解结论产生的背景,学习获取结论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探索世界的方法、培育创新的意识、培养科学的观念、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多数学生有参与的机会,体验到参与的成功,甚至不仅参与“学”,也参与“教”。所以,教师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特征。高校教师应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2.5 教师为“鼓励者”的定位 研究性教学其核心理念都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以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宗旨,在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教材为中心。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更不是以“应试”为本。以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手段,而不是以提倡争取“高分”为手段,更不是以让学生被动地死记硬背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宗旨,而不是仅仅以记住大批结论、重复多种方法、模仿许多技巧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可以看作是研究性教学的终极目标。高校教师应为学生学习的“鼓励者”。
2.6 教师为“促进者”的定位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高校教师的任务十分艰巨。教学方法的改革涉及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理念的转变也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改革。教学理念的变革具有超前性,高校教师要引领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保障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促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健康发展。高校教师应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总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摆脱平庸,走向有效,教师只有重新确定自己的定位,才能充分实施研究性教学,达到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高校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促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健康发展。